商品参数
书 名:范志红详解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作 者:范志红
ISBN :9787122290342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01
印刷时间:2017-04-01
字 数:字
页 数:332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g
定 价:49.8元
内容简介
备孕怀孕坐月子,饮食营养是关键。本书是人气营养学家范志红教授力作,为孕产妇全程营养饮食提供科学指导方案。
备孕怎么吃宝宝更健康?怀孕怎么吃长胎不长肉?坐月子怎么吃母乳更营养、妈妈不长胖?针对这些准妈妈、新妈妈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范志红教授一一给出了科学答案。
不仅告诉孕产妇读者孕程营养知识,更贴心介绍120余道孕产妇保健食谱,以及部分精彩的网友问答及新妈妈故事实例。全书营养知识介绍科学详尽、通俗易懂,食谱部分附详细图解及制作说明、营养含量分析及卡路里参考,是备孕怀孕女性不可多得的科学参考读物。
本书的附录部分,提供了各类食材的营养素含量、血糖指数等数据,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相关指导,可使读者在实际生活中方便地查找相关数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搭配三餐的菜品种类及数量,科学合理地健康饮食。
作者简介
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协会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理事,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卫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烹饪协会聘公众膳食健康指导专家,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聘全民健康素养巡讲特聘专家,新华网聘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特聘专家。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烹调加工对食物营养健康价值的影响、营养食品和营养食谱的设计开发、健康因素对食品选择的影响等,主编、参编教材11本,发表科技论文80篇,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北京市教育教学先锋标兵、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文明职工、北京教育系统健康之星、霍英东教学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
出版《吃对你的家常菜》、《范志红写给女人的美丽健康书》、《健康快到碗里来》等食品营养科普书籍20本。在“健康之路”、“万家灯火”、“养生堂”“健康一身轻”等全国20多个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超过800集。为中央和各地市民大讲堂做健康饮食讲座一百多场,为报刊撰科普文章超过1000篇。
新浪网的个人科普微博“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发表微博超过11000条,粉丝数133万人。 公众平台“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至今已发送600多篇科普文章,订阅数25万人。
目录
第1部分 备孕你准备好了吗?
备孕夫妇的N项准备工作
孕前体检,了解你的生育风险
肥胖和瘦弱都会妨碍怀孕吗
慢慢减脂才有利于生育
补营养、减肥肉的简单饮食法
瘦弱对生育的不良影响
健康增加体重的策略
备孕故事1:肥胖妈妈的艰辛和遗憾
备孕故事2:“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影响生育吗
备孕故事3:生育二孩,你做好准备了吗
孕前要解决哪些营养不良问题
备孕女性消除贫血有多重要
消化吸收不良怎么办
适用于所有人的备孕营养忠告
营养饮食该吃哪些食物
备孕需要营养补充品吗
为什么备孕需要吃碘盐
保证叶酸供应很重要
其他营养补充剂要不要服
网友问题:这些食物该吃吗
第二部分 孕期怎样平安养出健康宝宝?
准妈妈要注意的N个问题
孕妇的饮食有哪些健康要点
准妈妈吃错,宝宝健康隐患多
孕期全程,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孕早期如何维持营养供应
准妈妈故事1:孕早期的温馨回忆
孕中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特别关注:孕期不可承受之重
准妈妈故事2:她不像个孕妇的样子
特别关注:纠正贫血问题
解惑:有关补铁的*备知识
孕后期容易出现的营养问题
管好血糖的关键措施
怎样才能把钙补够
解惑1:膳食补钙的几个顾虑
解惑2:选择补钙品的建议
准妈妈故事3:分娩之前的饮食准备
网友问题:准妈妈问题解答一箩筐
网友分享:我的健康孕程
第三部分 产后如何保证泌乳和恢复体形?
哺乳:新妈妈产后的第1要务
月子里的营养有什么不同
新妈妈的饮食吃什么
新妈妈问题1:月子里的饮食宜忌有没有道理
泌乳所需的营养是什么?
新妈妈问题2:哪些食物对泌乳有好处
热点话题:想吃肝脏,又怕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办?
新妈妈问题3:我需要补充营养素吗
产后的“体重滞留”值得担心吗
哺乳会让人发胖吗?
哺乳妈妈如何健康减肥
混合喂养的妈妈要小心发胖
新妈妈故事1:当胖妇,还是当辣妈
特别关注:小心“糖妈妈”升级为糖尿病患者
新妈妈故事2:我的食物吃对了
网友分享:我是辣妈我自豪
第四部分 食谱育龄女性营养食谱和制作详解
食谱使用说明
备孕营养食谱(1900kcal)
备孕营养食谱(1800kcal)
备孕营养食谱(1700kcal)
孕4~6月营养食谱(2000kcal)
孕4~6月营养食谱(1900kcal)
孕7~9月营养食谱(1900kcal)
新妈妈营养食谱(2100kcal)
新妈妈营养食谱(2000kcal)
新妈妈营养食谱(1800kcal)
第五部分 附录
部分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常见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健康成年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健康成年女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关键推荐(一般健康成年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孕期妇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哺乳期妇女)
参考文献
.......
........我试着对比了手头好几本关于孕期营养的书籍,这本的视角显得更为全面和宏大。它不仅关注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还非常重视母亲自身的营养储备和产后修复。特别是关于“孕前”的准备部分,很多其他书籍往往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强调孕前营养调整的重要性,把备孕过程视为提升未来宝宝起点的重要阶段。这种“前瞻性”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书中对于一些常见误区,比如“酸儿辣女”或者盲目进补的现象,都进行了非常温和但坚决的纠正,用科学数据和营养学原理来支撑观点,让人信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又不失亲和力,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辈在悉心教导,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它建立起的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饮食理念,而不是临时的“食谱速成班”。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营养管理思维。我原本在备孕期总是在“补铁”和“补钙”之间摇摆不定,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时机。这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时间轴,告诉我在孕早、中、晚期的营养重心应该如何转移。例如,孕早期可能更侧重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稳定摄入,而孕晚期则需要重点关注钙质和蛋白质的快速吸收效率。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的日常饮水和膳食结构后,好几个困扰我很久的小毛病,比如轻微的便秘和夜间抽筋,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种身体反馈带来的信心,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来得直接有效。它真正让我体会到,科学的饮食管理是提升孕期生活质量的关键钥匙,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或限制。这是一本值得我收藏并时常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真是把我从孕期的迷茫中解救出来了!我是一个新手妈妈,从备孕开始就对手头上的事情感到无从下手,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总担心自己吃得不对会影响宝宝的发育。这本书的讲解深入浅出,不仅告诉我“该吃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吃这个”。它详细列举了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比如孕早期孕吐严重时该如何调整饮食结构,孕中后期胎儿快速增长期需要重点补充哪些微量元素,都有非常具体的食谱作为参考。我特别喜欢它提供的三餐搭配建议,非常贴合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不像有些书写得过于理论化或使用了太多难以获取的食材。翻阅这本书,就像请了一位资深营养师在我身边指导,让我对整个孕期的营养管理有了一个清晰、科学的认知框架。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极大地缓解了我焦虑的情绪。它让我明白,吃得对,真的可以帮助宝宝更健康地“长胎长脑”,这种踏实感是其他泛泛而谈的孕期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我原本以为市面上的孕产妇书籍大多是老生常谈,但这本书的内容厚度与深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推荐某种“超级食物”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膳食纤维、优质蛋白、DHA、叶酸等关键营养素在孕期不同时间段的动态变化需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坐月子”那部分的篇幅和详尽程度。很多传统观念里的“发奶秘方”在这本书里得到了科学的审视和改良,它提供了既能保证产妇身体恢复、又能兼顾母乳质量的食谱。我以前总担心月子餐油腻或营养不均衡,这本书提供的菜谱清爽又不失滋补,非常人性化。它甚至细致到考虑了手术后和顺产妈妈在恢复期的不同侧重点,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让我觉得作者是真正站在产妇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吃”这件事的掌控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做好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尤其对于像我这样工作比较忙碌,需要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职场妈妈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复杂的烹饪技巧,但书里给出的食谱大多简单易行,食材也都是在普通超市就能买到的。它将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成了厨房里的具体操作指南,比如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给宝宝的早期辅食“打底”,如何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快速准备一份合格的加餐。更重要的是,它对于“长胎不长肉”这个很多孕妈都头疼的问题,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不是一味地强调“多吃”,而是强调“吃对时间、吃对种类”。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焦虑感逐渐被一种积极的行动力所取代,不再是盲目地听信各种传言,而是有理论依据地进行自我管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重点突出,查找方便,真正做到了“随时翻阅,随时有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