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议轩日记

壮议轩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舜徽著 周国林点校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居湘编(一)
居湘编(二)
居湘编(三)
入陇编
附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为读书笔记, 张舜徽先生将其整理为讲学湖南者三册,讲学兰州者一册,并且各为题其名次于每册扉叶以便保存,留下了他学习探索的宝贵记录。里面还包括教学、研究、学术交往的记载, 留下了丰富的学术史料。日记中还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与物价消长方面的内容, 对社会史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张舜徽,湖南沅江人,文献学家,曾在蓝田学院、兰州大学、华中师大任教。本书为其四十年代在湖南和甘肃任教期间撰写的日记,内容包括了对于时代、学人和阅读古典时候的批评,很多内容可以与其著作相互参考。张舜徽作为文献学家,原想其书中多为清儒朴学文章,但是没想到他在年轻时也阅读宋明理学的著作,而且推尊朱子理学,真是出乎意料。本书中,还有不少朱陆、朱王异同的评论,真是令人吃惊。前三卷为湖南时期的日记,最后一编是其在甘肃时期的日记,这时候他开始阅读上古三国两晋南北朝文,以此作为日课,内容多有批判。此时读书已与湖南时有所不同,前一时期多读宋明清文集和时人论著,而在甘肃则以秦汉隋唐文集文章为主,也可看出张舜徽学术兴趣的转变。四十年代为抗战和内战时期,张舜徽的日记中,除了物价和搬家很难看出时代的印记,亦见为人。

评分

##日记中的张舜老三十出头,正是我辈年纪,而其读书治学,稳扎稳打,锐进不已,却为吾之楷模。

评分

##人家这日记写的,再看看自己的日记,惭愧。

评分

##张舜徽学问广博(虽然博而不深),观此日记就知乃读书以恒之故,此书中几无别事,全为读书,可当读书札记来读。《居湘编》部分主要读的是清人文集笔记,《入陇编》主要读的是《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另外,本书涉及学人较多,且以字号称之,阅读不便,若编一人名索引(最好附小传)则便利矣!

评分

##学术日记,仿佛清代学问家之笔记。可以见识见高明,可以见读书广博。页163,“余公今年年六十矣,而书中自称耳目齿牙无异少壮,目力能灯下于芝麻上作字,讲学著书不改于昔。康强如此,必能至于耄耋无疑也。”按,余嘉锡72岁而惨死。页270,“此剑眉也,晚岁显名必矣。”页294,言及与余嘉锡的分歧,张推重章实斋张尔田等,余嘉锡亟非之。页301,痛诋陈柱以房中术理解老子。按,今之李零正从此脉络来。

评分

##日记原为四册,前三册记1942、1943在宁乡、湘乡,第四册记1946在兰州。每日所记皆与学术有关,不外乎找书、观书、读书、抄书、评书。后来所显露的种种学术想法和定下的境界规模,大多都可以在这部而立之年所订日记中找到学术萌芽的源头。遍布在字里行间的学术议论似乎也难以一下子消化,故而后续仍然需要回读。抄一段四部之学尤重经史的记述作为初读纪念吧:“唐宋以来,说部之书充栋汗牛,学者稍涉其藩,自可益人意智,若专追逐于此,则舍本逐末,不能静心读一部经史有用之书矣。无源之水,得盛雨为潢潦,其不可恃甚明。”

评分

##论学太多,八卦太少,却不太好买,有点奇怪。点校者读书不如30岁的老师多,把姚椿点成了姚、椿。张先生看骨董,凭着感觉走。

评分

##久闻大名,但读后并不是很理想。张氏日后为学领域范围可从日记找出,一些著作也已经构思或成形,但要之不离文献上目录学的辨章学术和学术史上的推崇宋学,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也不过是狭义的文献学而已,及训诂学,加之理学语气格调,套话连篇累牍,让人生厌。张氏识大专家观念近于章学诚而撰通史类似郑樵,虽读书稍多而识见甚陋,其著作多似杂钞而不可名以著作。日记中自信满满,然揆诸实际,实不足以副之。

评分

##论学太多,八卦太少,却不太好买,有点奇怪。点校者读书不如30岁的老师多,把姚椿点成了姚、椿。张先生看骨董,凭着感觉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