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李叔同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8

商品介绍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9674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369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29

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李叔同(弘一法師)的一生就像一個傳奇。從人間纔子到佛門大師,修世情,修悲心。他是一位令林語堂、張愛玲、硃光潛、豐子愷、夏丏尊等大師感動的宗師。
2.收錄弘一大師齣傢前後的雜記及其在各種場閤所作的演講,附錄大師的格言與詩詞,全景展現弘一大師的纔情與風骨,一生體悟和學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
3.圖文珍藏版:書中配有大畫傢八大山人與石濤意境高遠的畫作,可謂文中有情,畫裏有禪,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內容簡介

《李叔同說佛》主要收錄瞭弘一大師(李叔同)齣傢前後的雜記及其在各種場閤所作的演講,附錄大師的格言與詩詞,是一部全景展現弘一大師纔情與風骨,一生體悟和學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通過這些雜記和演講,弘一大師不僅嚮世人揭示瞭其與佛結緣及至齣傢之因緣,更是以自己的修佛心得嚮世人揭示齣人生的真諦,其慈悲的心懷,溢於言錶。除此之外,書中還配有大畫傢八大山人與石濤意境高遠的畫作,可謂文中有情,畫裏有禪,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作者簡介

李叔同(1880~1942),中國早期話劇奠基人之一、教育傢、書法傢。祖籍浙江平湖,客居天津。青年時代即接受新思想。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學肄業。1905年東渡日本,習繪畫於東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並兼攻音樂。在此期間,和曾孝榖等人共創瞭春柳社。1901年學成歸國。1912年加入資産階級革命文學團體南社,擔任《太平洋報》副刊畫報主編。1918年皈依佛門,剃度於杭州虎跑寺,法號弘一,法名演音,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為弘一大師。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大師以書畫名傢而為齣世高僧,復以翰墨因緣為弘法引資糧,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功钜利博,澤潤無疆,豈僅藝事超絕,筆精墨妙而已哉。
——趙樸初

佛終生說法,都是為救濟眾生,他正是以齣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
   ——硃光潛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麵,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目錄

我在西湖齣傢的經過 001
弘一法師講演錄 013
改過實驗談 014
律學要略 021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044
南閩十年之夢影 054
最後之□□ 069
佛法十疑略釋 076
佛法宗派大概 088
佛法學習初步 097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106
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113
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120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125
佛法大意 129
授三皈依大意 134
敬三寶 141
淨土法門大意 146
淨宗問辯 151
勸人聽鍾念佛文 159
萬壽岩念佛堂開堂演詞 161
藥師如來法門略錄 166
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171
藥師如來法門一斑 176
常隨佛學 182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187
改習慣 194
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197
附錄 203
格言彆錄 204
李叔同詩集 222

精彩書摘

  今值舊曆新年,請觀廈門全市之中,新氣象充滿,門戶貼新春聯,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賀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當此萬象更新時,亦應一新乃可。我等所謂新者何,亦如常人貼新春聯、著新衣等以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謂新者,乃是改過自新也。但“改過自新”四字範圍太廣,若欲演講,不知從何說起。
  今且就餘五十年來修省改過所實驗者,略舉數端為諸君
  言之。餘於講說之前,有須預陳者,即是以下所引諸書,雖多齣於儒書,而實閤於佛法。因談玄說妙修證次第,自以佛書最為詳盡。而我等初學之人,持躬敦品、處事接物等法,雖佛書中亦有說者,但儒書所說,尤為明白詳盡適於初學。故今多引之,以為吾等學佛法者之一助焉。以下分為總論彆示二門。
  總論者即是說明改過之次第:
  一、學須先多讀佛書儒書,詳知善惡之區彆及改過遷善之法。倘因佛儒諸書浩如煙海,無力遍讀,而亦難於瞭解者,可以先讀《格言聯璧》一部。餘自兒時,即讀此書。歸信佛法以後,亦常常翻閱,甚覺其親切而有味也。此書佛學書局有排印本甚精。
  二、省既已學矣,即須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動,為善歟,為惡歟?若為惡者,即當痛改。除時時注意改過之外,又於每日臨睡時,再將一日所行之事,詳細思之。能每日寫錄日記,尤善。
  三、改省察以後,若知是過,即力改之。諸君應知改過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錶示偉大之人格。故子貢雲:“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雲:“過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聖。”諸君可不勉乎!
  彆示者,即是分彆說明餘五十年來改過遷善之事。但其事甚多,不可勝舉。今且舉十條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與諸君言之。《華嚴經》中皆用十之數目,乃是用十以錶示無盡之意。今餘說改過之事,僅舉十條,亦爾;
  正以示餘之過失甚多,實無盡也。此次講說時間甚短,每條之中僅略明大意,未能詳言,若欲知者,且俟他日麵談耳。
  一、虛心常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決不承認自己有過,更何論改?但古聖賢則不然。今舉數例: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又曰:“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蘧伯玉為當時之賢人,彼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聖賢尚如此虛心,我等可以貢高自滿乎!
  二、慎獨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鬍作非為。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又引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數語為餘所常常憶念不忘者也。
  三、寬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聖賢處事,惟寬惟厚。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四、吃虧古人雲:“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時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賢人曰:“無他言,爾等隻要學吃虧。”
  五、寡言此事最為緊要。孔子雲:“駟不及舌”,可畏哉!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六、不說人過古人雲:“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檢點他人。”孔子亦雲:“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上數語,餘常不敢忘。
  七、不文己過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我眾須知文過乃是最可恥之事。
  八、不覆己過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即須發大慚愧,生大恐懼。發露陳謝,懺悔前愆。萬不可顧惜體麵,隱忍不言,自誑自欺。
  九、聞謗不辯古人雲:“何以息謗?曰:無辯。”又雲:“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餘三十年來屢次經驗,深信此數語真實不虛。
  十、不嗔嗔習最不易除。古賢雲:“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華嚴經》雲:“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可不畏哉!
  因限於時間,以上所言者殊略,但亦可知改過之大意。最後,餘尚有數言,願為諸君陳者:改過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難。故有屢改而屢犯,自己未能強作主宰者,實由無始宿業所緻也。務請諸君更須常常持誦阿彌陀佛名號,觀世音地藏諸大菩薩名號,至誠至敬,懇切懺悔無始宿業,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之感應。承佛菩薩慈力加被,業消智朗,則改過自新之事,庶幾可以圓滿成就,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命終往生極樂之邦,此可為諸君預賀者也。
  常人於新年時,彼此晤麵,皆雲恭喜,所以賀其將得名利。餘此次於新年時,與諸君晤麵,亦雲恭喜,所以賀諸君將能真實改過,不久將為賢為聖,不久決定往生極樂,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眾生耳。
  ……

前言/序言


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李叔同說佛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李叔同說佛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李叔同說佛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質量好送貨快

評分

物流非常快,當天就到達瞭。書本紙質不錯。

評分

物流很快 是正版 很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剛剛開始讀,大師講佛,先看看。

評分

好書,喜歡

評分

剛剛開始讀,大師講佛,先看看。

評分

印刷精美,沒有錯字

評分

不錯

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李叔同說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