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静 编
图书标签:
  • 心理健康教育
  • 大学生
  • 心理学
  • 教材
  • 新编
  • 高校
  • 心理辅导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自我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30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13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案头必备的自助手册,也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指导书,亦可成为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参考书。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案头必备的自助手册,也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指导书,亦可成为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体验到训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知识和方法。每章内容都包含心理案例、心理课堂、心灵瑜伽、心理测试、活动训练、作业反思六个模块。心理案例导读性强,发人深思;心灵瑜伽愉悦身心,深化了感受,在轻松的阅读中帮助大学生获得启发和感悟;心理课堂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注重实用够用;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并为成长和发展自己找准方向;活动训练设计了针对性的实践训练方案,操作性强;作业反思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整理和思考,在反思中整合与巩固。

作者简介

  张静,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学、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教育思想观念先进,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灵活创新,教学效果优秀,受到学生欢迎。科研成果丰硕,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科研成果有:《大学生心理危机客观原因分析及干预》、《群体社会化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特殊结构家庭学生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主体模式的构建》、《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自我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黄淮学院教学方法现状调查与分析》等。主持或参与地厅级以上课题近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

目录

第一章 美好人生从心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
心理案例 1
心理课堂 2
第一节 走进浩瀚的心灵――科学的心理健康观 2
一、现代健康新概念 2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3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理解 4
第二节 为心灵播撒阳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6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 6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 7
心灵瑜伽 16
心理测试 17
活动训练 19
作业反思 20
第二章 扬帆远航――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21
心理案例 21
心理课堂 22
第一节 你适应吗――适应概述 22
一、什么是适应 22
二、大学新生适应的内容 23
第二节 细说适应――大学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25
一、环境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25
二、学习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26
三、人际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27
四、生活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28
五、角色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29
心灵瑜伽 30
心理测试 31
活动训练 34
作业反思 35
第三章 心灵绿洲――大学生心理咨询 36
心理案例 36
心理课堂 36
第一节 心理咨询知多少――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对象 37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37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39
三、心理咨询的对象 43
第二节 心理咨询真的有效吗――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过程 44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 44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 45
第三节 如虎添翼助我成――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寻求策略 47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心理咨询 47
二、大学生如何接受心理咨询 48
心灵瑜伽 49
活动训练 50
作业反思 52
第四章 我是谁――大学生自我意识 53
心理案例 53
心理课堂 53
第一节 自我意识面面观――自我意识概述 54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54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 54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56
第二节 晾晒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及调适 59
一、自我中心及调适 59
二、自大及调适 59
三、自卑及调适 60
四、追求完美及调适 61
第三节 优化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 62
一、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 62
二、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62
心灵瑜伽 66
心理测试 67
活动训练 70
作业反思 71
第五章 做情绪的主人――大学生情绪管理 72
心理案例 72
心理课堂 73
第一节 初识情绪――了解情绪的本质 73
一、什么是情绪 73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74
第二节 晾晒心情――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76
一、抑郁情绪及其调适 76
二、焦虑情绪及其调适 78
三、嫉妒情绪及其调适 80
四、自卑情绪及其调适 82
第三节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大学生情绪的管理 85
一、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85
二、培养积极情绪的途径 86
心灵瑜伽 94
心理测试 96
活动训练 99
作业反思 102
第六章 学海无涯“乐”作舟――大学生学习心理 103
心理案例 103
心理课堂 104
第一节 重点学习――了解大学的学习 104
一、大学的学习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104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学习能力 106
第二节 晾晒学习――细说学习的烦恼 107
一、学习动机问题 107
二、学习倦怠问题 109
三、学习方法不当问题 111
四、考试焦虑问题 112
五、考研综合症 113
第三节 学会学习――如何快乐学习 115
一、了解学习中的心理规律 115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20
心灵瑜伽 121
心理测试 125
活动训练 128
作业反思 131
第七章 爱情对对碰――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 132
心理案例 132
心理课堂 133
第一节 关于爱情――了解爱情的实质 133
一、什么是爱情 133
二、大学生恋爱的特征 137
第二节 守护爱情――处理恋爱困扰 138
一、爱的困惑一――为什么我比以前更想谈恋爱? 138
二、爱的困惑二――我怎么知道他(她)是喜欢我?还是爱我? 139
三、爱的困惑三――你真的爱我吗? 140
四、爱的困惑四――单相思的苦楚 141
五、爱的困惑五――失恋了,为什么你不爱我了? 142
第三节 滋养爱情――培养爱的艺术 146
一、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146
二、培养爱的六种能力 149
第四节 呵护爱情――处理恋爱中的“性”问题 151
一、爱情与性 151
二、爱的性心理之ABCD 156
心灵瑜伽 159
心理测试 160
活动训练 163
作业反思 164
第八章 沟通你我他――大学生人际交往 165
心理案例 165
心理课堂 166
第一节 初识人际――了解人际交往 167
一、人际交往的一般过程 167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68
三、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69
第二节 改善人际――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困惑 172
一、手足无措的寝室关系 172
二、渐行渐远的故友关系 175
三、“捉摸不定”的师生关系 176
第三节 提升社交――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177
一、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 177
二、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180
三、优化人际交往的艺术 184
心灵瑜伽 187
心理测试 189
活动训练 194
作业反思 197
第九章 我的人生剧本――大学生人格发展 198
心理案例 198
心理课堂 199
第一节 认识自己吗――人格概述 199
一、什么是人格 199
二、人格的特征 199
三、人格的结构 200
第二节 你我的人格――人格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203
一、人格的影响因素 203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偏差 205
第三节 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208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 208
二、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原则 209
三、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 210
心灵瑜伽 213
心理测试 214
活动训练 219
作业反思 221
第十章 披荆斩棘――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222
心理案例 222
心理课堂 223
第一节 压力、挫折探源――压力与挫折概述 223
一、压力与挫折的含义 223
二、压力与挫折来源 224
第二节 直面冷静――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反应特点及影响 225
一、大学生压力与挫折的产生与反应特点 225
二、压力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 229
第三节 解决之道――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230
一、轻松面对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230
二、积极应对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 231
心灵瑜伽 233
心理测试 234
活动训练 236
作业反思 237
第十一章 远离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使用管理 238
心理案例 238
心理课堂 238
第一节 初识手机依赖 238
一、手机依赖的概念 239
二、手机依赖的表现及类型 240
三、手机依赖的影响 241
第二节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 242
一、现实应用需求被手机绑定 242
二、从众心理的驱使 243
三、获取社会资本的需求驱使大学生依赖手机 243
四、情绪宣泄促使部分大学生依赖手机 244
五、适应障碍引发大学生手机依赖 244
第三节 大学生手机使用管理 245
一、个人方面的自我管理 245
二、学校方面的协助管理 246
三、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47
心灵瑜伽 247
心理测试 249
活动训练 250
作业反思 251
第十二章 珍爱生命――大学生生命教育 252
心理案例 252
心理课堂 252
第一节 生命教育概述 252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253
二、生命教育与生命困顿 253
第二节 生命礁石――细说心理危机 255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255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与特征 255
第三节 珍爱生命――大学生自杀及干预 256
一、大学生自杀现状 256
二、自杀行为的征兆 258
三、关于自杀的误区 258
四、自杀危机的干预 259
心灵瑜伽 260
心理测试 262
活动训练 265
作业反思 267
第十三章 我的生涯我做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68
心理案例 268
心理课堂 268
第一节 职业生涯ABC――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69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269
二、职业生涯的特点 269
三、人生的生涯发展――彩虹图 270
第二节 职业生涯步步赢――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71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步骤 271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用方法 275
第三节 避免雷区――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心理调适 277
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成因 277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279
心灵瑜伽 281
心理测试 282
活动训练 285
作业反思 289
主要参考文献 290

前言/序言

  这本《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JY012)的成果之一,也是黄淮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的成果之一。之所以是“新编”,一是这本书的模块设计是在参阅较新出版的二十多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书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努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希望有新的突破;二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改变过分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对现实问题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现状。因此,我们努力做到把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融为一体,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本书紧密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体验到训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知识和方法。每章内容都包含心理案例、心理课堂、心灵瑜伽、心理测试、活动训练、作业反思六个模块。心理案例导读性强,发人深思;心理课堂注重实用够用;心灵瑜伽愉悦身心,在轻松的阅读中使人获得启发和感悟;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为成长和发展自己找准方向;活动训练设计了实践训练方案,针对性和操作性强;作业反思引导思考,在反思中整合与巩固。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案头必备的自助手册,也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指导书,亦可成为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参考书。

  本书编写人员均为在高校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专职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张静编制了本书的提纲,并审阅、修改了全稿,具体编写由张静、谢金、杨阳共同完成。具体撰稿分工如下:第一、五、六、七、八章由张静执笔;第二、四、九、十章由谢金执笔;第三、十一、十二、十三章由杨阳执笔。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祁玉芹女士的大力支持,她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责任编辑张瑞喜认真审阅了全书内容,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吸纳、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恕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们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9月30日

  21世纪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教材



《追寻失落的星辰》 内容梗概: 《追寻失落的星辰》是一部以青年人视角展开的奇幻冒险史诗。故事围绕着主人公,一位名叫艾莉亚的年轻女子展开。艾莉亚生活在一个名为“索拉瑞亚”的国度,这个国度曾经以其璀璨的魔法和和谐的生活闻名于世。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黯影侵蚀”打破了这一切。一股来自未知维度的黑暗力量,吞噬了索拉瑞亚的大部分星辰,这些星辰不仅是天空的点缀,更是维系着整个国度的魔法能量和生命之源。随着星辰的消失,索拉瑞亚的光芒逐渐黯淡,万物凋零,人们也陷入了恐惧和绝望之中。 艾莉亚原本只是索拉瑞亚边缘一个普通村庄的药草师学徒,她天赋平平,生活安宁。然而,一场意外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搜集药材的途中,她偶然得到了一块古老而闪烁着微弱光芒的碎片。这块碎片似乎与失落的星辰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并从中传来了断断续续的低语,引导她踏上了一条危险而未知的旅程。 这趟旅程的目的,是找回失落的星辰,驱散黯影,让索拉瑞亚重现光明。艾莉亚并非孤身一人。在旅途中,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因为各自的原因加入了她的队伍。有沉默寡言但身手矫健的游侠凯伦,他背负着家族的仇恨,希望通过找回星辰来为亲人复仇;有学识渊博但性格古怪的法师伊利亚斯,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古老的魔法文献,坚信星辰的失落与远古的预言有关;还有心地善良却身怀绝技的矮人铁匠布洛克,他虽然身材矮小,却拥有锻造神器的能力,他的武器将成为队伍对抗黑暗的关键。 他们的旅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们必须穿越危机四伏的“幽暗森林”,那里潜伏着被黯影腐蚀的怪物;他们要翻越险峻的“龙脊山脉”,那里居住着脾气暴躁的巨龙;他们还要潜入被遗忘的“古老遗迹”,那里隐藏着通往星辰之地的线索,但也可能埋藏着致命的陷阱。在这些地方,他们不仅要面对外在的威胁,还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疑虑。 随着旅程的深入,艾莉亚逐渐发现,黯影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黑暗力量,它似乎拥有某种意识,并且与索拉瑞亚古老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开始接触到一些被遗忘的传说,了解到索拉瑞亚曾经的辉煌并非没有代价,而星辰的失落,或许是某种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结果。她也渐渐发掘出自己身上潜藏的特殊能力——她似乎能够感知到星辰微弱的呼唤,并能在关键时刻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和力量。 凯伦在旅途中逐渐放下了内心的仇恨,学会了宽恕与守护。伊利亚斯则从死板的理论研究中走出来,学会了在实践中运用智慧,甚至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而牺牲自己。布洛克用他的技艺和忠诚,一次次地挽救了队伍于危难之中。他们之间的羁绊越来越深,从最初的各怀目的,到后来的生死相依。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星辰祭坛”,这是索拉瑞亚最古老也是最神圣的地方,也是黯影力量最集中的地方。在这里,艾莉亚一行人与黯影的源头——一个名为“虚无之主”的强大存在展开了殊死搏斗。虚无之主试图彻底吞噬索拉瑞亚,将一切归于虚无。艾莉亚在关键时刻,凭借着对星辰的感应和队友的信任,激发出了她体内真正的力量。她不是一个能够操控强大魔法的法师,也不是一个拥有惊人武力的战士,但她拥有着一颗无比坚定、充满希望的心。正是这份希望,成为了驱散黯影最强大的武器。 最终,艾莉亚并没有选择与虚无之主同归于尽,而是找到了一个平衡之道。她利用古老的仪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生命力与黯影融合,以此来安抚虚无之主,并重新唤醒了失落的星辰。星辰的光芒重新洒满索拉瑞亚,大地恢复了生机,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然而,这次的胜利并非完美。艾莉亚虽然活了下来,但她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她的生命轨迹从此与星辰紧密相连,她将成为索拉瑞亚新的守护者,永恒地眺望着星空,感受着星辰的脉动。 《追寻失落的星辰》不仅是一场关于魔法与冒险的奇幻故事,更是一曲关于成长、勇气、牺牲与希望的赞歌。它探讨了在面对黑暗与绝望时,个体如何寻找内心的力量,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连接,以及如何为了心中的美好而付出一切。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旅程中经历了蜕变,他们的选择与成长,折射出青春的迷茫与坚定,勇敢与脆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寻。 主题探讨: 成长与蜕变: 艾莉亚从一个平凡的药草师学徒,成长为能够拯救王国的英雄。她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每一次磨难都让她更加坚强,也更清楚自己的使命。 友谊与羁绊: 艾莉亚与凯伦、伊利亚斯、布洛克的相遇与相处,展现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并在患难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种羁绊是他们克服困难的重要支撑。 勇气与牺牲: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和绝望的境地时,角色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为了拯救更多的人,他们愿意付出牺牲,这种无私的精神是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 希望与光明: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故事也从未放弃希望。星辰的失落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的消失,而找回星辰的过程,就是重燃希望、驱散黑暗的过程。 平衡与共生: 故事的结局并非简单的“善恶对决”,而是强调了某种形式的平衡。黯影并非彻底消灭,而是被安抚和转化,暗示着光明与黑暗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一种需要被理解和管理的共生关系。 责任与守护: 艾莉亚最终成为了索拉瑞亚的守护者,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象征着个体在获得力量后,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对美好事物的守护。 《追寻失落的星辰》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感受心灵的震撼,思考生命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也总有一颗星辰在闪耀,等待着被我们追寻,等待着被我们点亮。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书名,我并没有立刻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我一直觉得心理健康这方面的东西,听起来有点“虚”,感觉离我的生活比较遥远。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翻了几页后,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它没有使用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生活化的方式,讲述了许多我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困惑。比如,书中关于“社交恐惧”的描写,让我感同身受,它分析了社交恐惧的根源,以及一些克服社交恐惧的策略,比如从小范围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步建立自信。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不擅长社交,甚至有点回避,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去改变。另外,书中关于“恋爱情感问题”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并没有简单地教导如何追求爱情,而是引导我们思考健康的恋爱观,如何处理感情中的矛盾,以及如何在失恋后进行自我修复。这本书让我明白,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健康的感情关系,却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刚开始拿到这本《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可能就是泛泛而谈”的心态去阅读的。毕竟大学生活嘛,总觉得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心理健康这种话题,听起来有点“沉重”或者“过于理论化”。然而,读下去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大错特错。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它没有上来就讲什么复杂的心理学名词,而是从大学生群体普遍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比如如何处理宿舍关系、如何在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应对考试前的紧张情绪等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它用很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以及一些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节。我之前一直以为控制情绪就是要“压抑”,但这本书告诉我,其实是“理解”和“疏导”。它介绍了一些呼吸练习和正念冥想的方法,虽然我一开始尝试的时候有点笨拙,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确实感觉自己的情绪波动变小了,遇到一些小挫折时,也能更快地平静下来。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很有启发性,让我看到了其他同学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也让我反思自己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应对方式。这本书真的像一个随身携带的心理顾问,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了最及时、最实用的指导,让我感觉不再孤单地面对挑战。

评分

坦白说,在收到《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我曾担心它会是一本说教意味浓厚,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的书。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和、温暖的笔触,探讨了大学生群体普遍会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惑。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融入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让我觉得“就在身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克服拖延症”的章节。我一直深受拖延的困扰,总是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然后又会陷入自责和焦虑。这本书分析了拖延的原因,并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将大任务分解成小目标、设定奖励机制等等。我尝试着去实践这些方法,虽然过程不尽完美,但我确实感觉自己的效率有所提高,内心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另外,书中关于“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的部分,也让我深有体会。我以前总是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这本书引导我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去肯定自己的价值,这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用耐心和智慧,帮助我一步步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更好地成长。

评分

这本《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本身就是一名大学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我们这个群体心理需求的理解。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学业压力”的部分,写得非常具体,不仅仅是简单的“要努力学习”,而是分析了产生压力的根源,比如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成绩的担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缓解压力。我一直觉得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知道如何更科学地面对它。此外,书中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写得非常到位。我知道很多同学在宿舍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矛盾,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的策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舍友,也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任何一方设定为“错误”,而是强调了互相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指南,帮助我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评分

当我拿到《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我总觉得这类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一些浅显的励志口号。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细腻、有条理的方式,层层深入地探讨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挑战。书中关于“自我探索与职业规划”的章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们去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和价值观,然后去寻找与之匹配的职业方向。它让我明白,职业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书中的一些关于“如何培养积极心态”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比较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沮丧,但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如何培养感恩的心。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它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提供了克服困难的工具。它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淡雅的色彩搭配上温暖的插画,瞬间就给人一种平和、友好的感觉。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我人生中一个比较迷茫的时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我感到一丝焦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用非常贴近大学生活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可能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心理困境,比如人际交往的障碍、学业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甚至是恋爱的烦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自我认知”的那一章节,书中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互动式的练习,引导我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多时候会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然后陷入负面情绪。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成长在于认识和接纳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人。它没有给我生硬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看到自己身上的影子,然后一点点地去理解和解决。书中的一些心理测试也很有趣,它们帮助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潜在的情绪模式。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在我需要的时候,默默地陪伴我,给我力量和启迪。它不是那种一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我愿意反复翻阅,在不同的心境下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的书。

评分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容易焦虑,尤其是在面对考试或者重要的选择时,内心会产生莫名的恐慌。这本书关于“焦虑情绪的识别与应对”的部分,让我茅塞顿开。它详细地分析了焦虑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以及一些有效的缓解方法,比如深呼吸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等等。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确实感觉自己的焦虑感有所减轻。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焦虑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反应,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管理它。书中关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在和朋友交往时,有时候会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误会,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倾听、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它让我明白,真诚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朋友,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温暖的关怀和实用的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评分

这本《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有时候别人的一句无心的话,都能在我心里纠结很久。这本书里有一章专门讲“自信心的建立”,它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要“自信”,而是通过分析自信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设定小目标来实现自信。我尝试着书中提到的“肯定句”练习,每天早上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虽然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看自己的眼光真的在发生变化。书中的一些作者的个人感悟和经历分享,也让我觉得很真实,让我意识到,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遇到这些困惑。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曾经的阴影,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可能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艺术”的那一部分,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这些都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通过学习书中的技巧,我感觉自己在和同学、老师沟通时,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懂得如何与人建立真诚的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评分

拿到《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简洁而富有内涵的书名吸引。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入得多。书中关于“情绪的识别与表达”的部分,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以为只要开心就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负面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它们提醒我们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它教授了如何识别不同的情绪,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而不是憋在心里或者爆发出来。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有时候会把自己的不开心藏起来,导致情绪越积越多。书中还提到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它告诉我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给予自己支持和理解。我尝试着在每天晚上睡前写下一些感恩的事情,或者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肯定,这让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书中的一些案例研究,更是让我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通过专业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来走出困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引导我们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的宝典。

评分

我购买这本《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其实是想为我的弟弟找一本能帮助他适应大学生活的书籍。我弟弟平时比较内向,担心他刚进入大学会有些不适应。在他拿到这本书后,我也会偶尔和他聊聊里面的内容。让我意外的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关注了普遍的心理问题,还深入探讨了一些更具体、更细致的议题。比如,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书中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驱动力。这对我弟弟的学习状态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书中关于“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的章节,也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建议,让我弟弟能够更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因拖延而产生的焦虑。更让我欣慰的是,这本书在探讨“职业生涯规划”时,并没有给出固定的模板,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然后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南,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