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譯叢016 · 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

理想國譯叢016 · 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弗朗西斯·福山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7853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2042
品牌:理想國(imaginist)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0
字數:375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梁文道、劉瑜、熊培雲、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係列之一(016)——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本書有郭於華專文導讀“福山的慧眼:社會資本的積纍與自發社會的力量”。

★《信任》試圖迴答這樣一個問題:由於經濟立於社會生活中,若要理解經濟,則必須要瞭解現代社會如何進行自我組織這一更為宏觀的問題,一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資本歸根結底對經濟繁榮的創造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本書不是一本“競爭力”流派的指導書,這類書往往意在解釋如何創建成功的經濟體,或美國人應該如何模仿日本或德國。《信任》旨在講述一個經濟生活如何反映、塑造和支撐現代生活本身的故事。

★福山在本書中把焦點集中在信任度存在與否所造成的結果上,使讀者對於社會資本有瞭嶄新而精確的認識;這本書問世之後,我們再也不可能忽略文化的前提而單獨分析經濟成長的議題。想要瞭解國傢財富真正來源的人,《信任》一書是不可或缺的讀物。——威廉?蓋爾斯敦(William A. Galston,美國馬裏蘭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內容簡介

  

福山以觀察入微的筆觸,逐一分析瞭美、法、德、意、日韓以及華人文化傳統及其經濟活動特色,詳盡而細密地考察瞭社會信任度在各國經濟生活上的角色,讀者可以從中清楚地瞭解文化對經濟發展的真正重要性。經濟行為是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由各種習俗、規則、道德義務以及其他各種習慣連綴在一起,塑造著社會。本書將會證明,一個國傢的繁盛和競爭力是由某一普遍性的文化特徵所決定的,即社會本身所固有的信任程度。對於想瞭解經濟而又能體會經濟乃是大社會文化之一環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經濟學研究方嚮。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弗裏曼·斯伯格裏國際問題研究所奧利弗·諾梅裏尼高級研究員,此前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茲高等國際研究院、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曾任美國國務院政策企劃局副局長、蘭德公司研究員。著有《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大斷裂》、《國傢構建》等。現居加利福尼亞。

精彩書評

  

★對於想要瞭解當代社會經濟錶現何以良莠參差的經濟學門外漢來說,福山的《信任》將會成為*受歡迎的讀物。福山對社會核心價值觀持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這些價值觀引導瞭美國、亞洲、歐洲企業與政府的行為,這一獨特的見解本身也提供瞭一個原創性的概念框架,有助於我們瞭解後冷戰時代世界許多緊張情勢的根源,其中包括貿易與人權等多元化的議題。

——大衛?黑爾(David HaleKemper金融服務公司投資部經理)

★福山又辦到瞭。通過《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一書,福山在知識界引發瞭令人驚異的效應;這次他又通過這本《信任》讓我們學到,一個社會的“自發社會性”是該社會經濟結構的關鍵,那些認定社會行為以個人主義的盎格魯撒剋遜模式和團體導嚮的亞洲模式為兩種極端,其餘行為模式皆處於二者之間的人,必須重新思考這個議題瞭。福山再一次為知識圈帶來震撼。

——亨利?羅文(Henry S. Rowen,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鬍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目錄

導 讀 福山的慧眼:

    社會資本的積纍與自發社會的力量/郭於華

序 言

第一部分 信任之理念

第1章 曆史終結處的人類處境

第2章 “百分之二十”解決方案

第3章 規模與信任

第4章 善與惡的語言

第5章 社會美德

第6章 世界各地的結社之道

第二部分 低信任社會與傢庭價值觀的悖論

第7章 通往社會性的坦途和彎路

第8章 一盤散沙

第9章 “布登勃洛剋”現象

第10章 意大利的儒傢主義

第11章 法國:麵對麵

第12章 韓國:骨子裏的中國式企業

第三部分 高信任社會與延續社會性的挑戰

第13章 無摩擦經濟

第14章 堅如磐石

第15章 兒子與陌生人

第16章 終身雇用製

第17章 財團

第18章 德國巨人

第19章 韋伯與泰勒

第20章 團隊中的信任

第21章 局內人與局外人

第22章 高信任的工廠

第四部分 美國社會與信任危機

第23章 “鷹隼不群”—果真?

第24章 循道閤群

第25章 美國的黑人和亞裔人

第26章 正在消失的中間層

第五部分 豐富信任

第27章 後起之秀

第28章 重返規模

第29章 奇跡迭齣

第30章 社會工程終結之後

第31章 經濟生活的精神化

注  釋

參考文獻

索  引


精彩書摘

★對於想要瞭解當代社會經濟錶現何以良莠參差的經濟學門外漢來說,福山的《信任》將會成為*受歡迎的讀物。福山對社會核心價值觀持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這些價值觀引導瞭美國、亞洲、歐洲企業與政府的行為,這一獨特的見解本身也提供瞭一個原創性的概念框架,有助於我們瞭解後冷戰時代世界許多緊張情勢的根源,其中包括貿易與人權等多元化的議題。

——大衛?黑爾(David HaleKemper金融服務公司投資部經理)

★福山又辦到瞭。通過《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一書,福山在知識界引發瞭令人驚異的效應;這次他又通過這本《信任》讓我們學到,一個社會的“自發社會性”是該社會經濟結構的關鍵,那些認定社會行為以個人主義的盎格魯撒剋遜模式和團體導嚮的亞洲模式為兩種極端,其餘行為模式皆處於二者之間的人,必須重新思考這個議題瞭。福山再一次為知識圈帶來震撼。

——亨利?羅文(Henry S. Rowen,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鬍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福山認為今天的科技已經有各種提升、改變人類能力的方法,而在未來這種改變恐怕將會更劇烈,目前我們用藥物及外科手術來改變我們的能力,而不久的未來,我們會有基因工程及其他方法可以改變人類最基本的特性。生物科技如果漫無節製的發展下去,會根本改變人性及人類社會,這就是福山所指的“後人類的未來”。

評分

《事實即顛覆:無以名之的十年的政治寫作》是蒂莫西·加頓艾什全新一本融曆史研究與新聞報道於一體的文集,收入作者2000—2009年發錶在《紐約書評》、《衛報》等媒體上的文章。作者追蹤世界大事,從東歐的“橙色革命”、英國與歐洲及歐盟關係的演變,到@主義的興起、“9·11”、美國大選及反恐,再到緬甸、伊朗等非西方國傢的新動嚮,其足跡幾乎遍及全球,深度挖掘各種事件的來龍去脈,給當下事件的報道以曆史的深度,並賦予它們文學化的錶達,同時探討作傢與事實的關係。本書集中體現瞭加頓艾什這種獨特的寫作風格。

評分

産品很好值得購買相信京東。

評分

福山以觀察入微的筆觸,逐一分析瞭美、法、德、意、日韓以及華人文化傳統及其經濟活動特色,詳盡而細密地考察瞭社會信任度在各國經濟生活上的角色,讀者可以從中清楚地瞭解文化對經濟發展的真正重要性。經濟行為是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由各種習俗、規則、道德義務以及其他各種習慣連綴在一起,塑造著社會。本書將會證明,一個國傢的繁盛和競爭力是由某一普遍性的文化特徵所決定的,即社會本身所固有的信任程度。對於想瞭解經濟而又能體會經濟乃是大社會文化之一環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經濟學研究方嚮。

評分

福山認為今天的科技已經有各種提升、改變人類能力的方法,而在未來這種改變恐怕將會更劇烈,目前我們用藥物及外科手術來改變我們的能力,而不久的未來,我們會有基因工程及其他方法可以改變人類最基本的特性。生物科技如果漫無節製的發展下去,會根本改變人性及人類社會,這就是福山所指的“後人類的未來”。

評分

福山以觀察入微的筆觸,逐一分析瞭美、法、德、意、日韓以及華人文化傳統及其經濟活動特色,詳盡而細密地考察瞭社會信任度在各國經濟生活上的角色,讀者可以從中清楚地瞭解文化對經濟發展的真正重要性。經濟行為是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由各種習俗、規則、道德義務以及其他各種習慣連綴在一起,塑造著社會。本書將會證明,一個國傢的繁盛和競爭力是由某一普遍性的文化特徵所決定的,即社會本身所固有的信任程度。對於想瞭解經濟而又能體會經濟乃是大社會文化之一環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經濟學研究方嚮。

評分

關於奧斯維辛,這一與古拉格齊名的20世紀集中營,我們仍然充滿太多大而化之的錯誤認識。奧斯維辛並不是專門用於殺害猶太人的滅絕營,也不僅僅與“最終解決”有關——牛津大學曆史學傢、英國BBC著名曆史節目製片人勞倫斯·裏斯,在《奧斯維辛》這本榮獲英國圖書奬和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奬(BAFTA)的作品中,憑藉其豐富的檔案資料和第一手訪談材料,尤其是極其珍貴的受害者和加害者證詞,為我們對普利莫·萊維、凱爾泰斯?伊姆萊、埃利·威塞爾等著名作傢筆下的無盡深淵,進行動人、透徹且勇氣十足的探索和詮釋。

評分

在這第二捲中,福山繼續以社會如何發展齣強大的、非人格化的、負責的政治製度為核心,考察瞭從法國大革命到阿拉伯之春和當代美國政治的深層功能障礙等事例,描繪瞭國傢、法治與民主負責製這三大製度在世界各地由於發展順序的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他討論瞭政治腐敗的治理,檢視瞭殖民主義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不同政治遺産,並大膽估計未來民主如何應對全球中産階級的崛起和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政治癱瘓。

評分

南非曾是一片種族隔離和種族壓迫為深重的土地,是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黑人與白人之間堆疊瞭數百年的壓迫、仇恨和冤冤相報的殺戮。幸運的是,南非不僅有曼德拉這樣的偉人,還有改變瞭南非甚至也改變瞭世界的“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作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德斯濛德·;圖圖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無畏的精神,嚮世界解答瞭南非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何以在“紐倫堡審判”和“全民遺忘”之外,選擇瞭第三條道路,即以赦免換取罪惡真相的完全披露,實現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和解,走齣以血還血的漩渦,走齣撕裂的曆史。《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中有諸多怵目驚心的悲慘故事,以及因種族隔離製度造成的無處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惡、凶殘、麻木的同時,也展現瞭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閃光。  修復未來,南非的創舉,為全世界提供瞭一個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的新思維。無論國傢或是個人,勇於揭開曆史的瘡疤,擠齣淤積其中的膿血,纔能真正康復,真正迎接全新的未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