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傢推薦,見證經典
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隊總領隊位夢華教授傾力推薦;
史上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埃德濛·希拉裏爵士對此無名者贊譽有加。
2. 一個人,一部英雄時代的南極探險史
湯姆·剋林與探險大傢沙剋爾頓、斯科特等人並肩奔赴南極。其參加南極探險次數之多、行動之慘烈、壯舉之輝煌,足以使他的個人傳記,匹敵任何一部完整的英雄時代南極探險史。
3. 史料取源探險當事人及航海日誌,真實有力
內含大量湯姆·剋林、斯科特、沙剋爾頓等人的珍貴原始圖片及信件資料,材料取自斯科特極地研究所及多位南極探險當事人的口述及迴憶材料、航海日誌。
內容簡介:
愛爾蘭籍探險傢湯姆·剋林,三次遠徵南極,兩次獨闖冰雪荒原,一次穿越南喬治亞島腹地。他見證過被稱為探險史上悲壯的斯科特極點衝刺之行,也與沙剋爾頓並肩穿越南極大陸,完成偉大的探險壯舉。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英雄時代的南極探險史。
本書首次完整呈現湯姆·剋林一生的南極之旅,以航海日誌、探險當事人與剋林傢人的迴憶,以及斯科特極地研究所文獻等一手資料為依托,真實還原瞭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徵服南極的全過程。
邁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愛爾蘭籍極地探險史研究者,著有多本極地探險題材暢銷書,包括奧茨船長傳記、詹姆士·沃迪爵士傳記、湯姆·剋林傳記等。本書中,他為無名英雄立傳,讓湯姆·剋林成為愛爾蘭傢喻戶曉的名字,讓世世代代的愛爾蘭兒童銘記一個英雄的傳奇。
假如人的一生隻能閱讀或購買一本極地探險的書,邁剋爾·史密斯的這本無疑是上上之選。
——《沙剋爾頓學院學報》(極地探險刊物)
湯姆·剋林是一位偉大的極地探險傢,他有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毅力,無所畏懼。
——埃德濛·希拉裏爵士(人類史上首位徵服珠峰的探險傢)
湯姆·剋林是一位天纔探險傢……之所以鮮為人知,是因為在探險過程中,他很少寫信,曆險歸來後也很少講述。然而,他勇往直前、臨危不懼的探索精神,和堅忍不拔、百摺不撓的堅強意誌,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所以不應被遺忘。
——位夢華(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隊總領隊)
這是對一位愛爾蘭籍極地探險傢的禮贊。邁剋爾·史密斯的這部精彩傳記,終於讓湯姆·剋林獲得瞭應有的贊譽——與南極探險英雄時代聲名卓著的探險傢同處聚光燈下。
——喬納森·沙剋爾頓(歐內斯特·沙剋爾頓的親戚,南極專傢)
推薦語(位夢華語)
緻中國讀者
前言
001 第一章 農傢少年 / 貧窮單調的鄉村生活,造就瞭少年剋林堅毅、獨立、果敢的性格與無限的冒險精神。
010 第二章 命運初現 / 貝剋逃跑。海員剋林加入斯科特率領的人類曆史上的首支南極遠徵隊。
025 第三章 駛嚮未知 / 1902年2月,“發現號”探險隊在麥剋默多灣附近建立大本營哈特角。
036 第四章 冰上傢園 / 兩支六人分隊試圖行進40英裏穿越大冰障,奔赴剋羅澤角。喬治·文斯不幸葬身羅斯海。
048 第五章 進軍冰原 / 斯科特首次深入南極大陸,沙剋爾頓腿部凍傷先行返迴。“發現號”被睏浮冰群,探險隊在南極度過瞭兩個嚴鼕。
064 第六章 重返南極 / 1910年4月,斯科特率領“特拉諾瓦號”再次嚮南極進發。挪威探險傢阿濛森也踏上南極點的徵服之旅。
077 第七章 設立補給站 / 13人的小分隊齣發,沿行進路綫設置三處補給站。迴返途中,剋林孤身勇闖浮冰群,挽救瞭鮑爾斯與傑拉德的生命。
097 第八章 希望與計劃 / 南極科考受挫。凜鼕將盡,斯科特一行整裝待發。
106 第九章 斯科特最後的遠徵 / 斯科特、塔夫·埃文斯、威爾遜、鮑爾斯、奧茨五人組成小分隊,準備嚮南極點衝刺。
126 第十章 生死之旅 / 剋林徒步18小時穿越大冰障,隻身趕往35英裏外的埃文斯角尋求援助,從死神手中救迴瞭拉什利與生命垂危的泰迪·埃文斯。
152 第十一章 悲劇上演 / 挪威阿濛森率先抵達南極點,給瞭斯科特緻命一擊。返迴大本營的途中,斯科特五人小分隊全部遇難。
161 第十二章 緻命抉擇 / 剋林與拉什利、泰迪·埃文斯的三人援助分隊在貝德摩冰河頂部先行返迴。埃文斯死裏逃生。
169 第十三章 絕望搜救 / 傑拉德率領的營救隊與斯科特失之交臂。八個月後,搜救分隊找到瞭遇難者遺體。
183 第十四章 勇者歸來 / 剋林成功營救同伴的壯舉贏得世人稱贊,被譽為極地探險史上“迄今為止最為精彩的篇章”。
190 第十五章 來自冰原的呼喚 / 剋林加入沙剋爾頓的“橫越南極之旅”,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具冒險精神的行動。
203 第十六章 被睏浮冰 / 沙剋爾頓一行被睏威德爾海的浮冰群。“堅毅號”幾近崩潰。隊員們被迫收拾物資,棄船,登上浮冰。
216 第十七章 隨冰漂流 / 六個月的海上漂蕩,28名隊員隨浮冰漂流2000英裏。浮冰融化,三條小船下水。
231 第十八章 劈波斬浪 / 一連七天漫無目的漂泊之後,沙剋爾頓與剋林駕駛“威爾斯號”,在懸崖下方發現一處海灘,登陸象島。
241 第十九章 命懸一綫 / 沙剋爾頓決意率領剋林在內的5名隊員前往南喬治亞島尋求援助。22名隊員留守象島,等待救援。
251 第二十章 史詩之旅 / 艱難航行17天後,“凱爾德號”一行六人登上南喬治亞島的南海岸綫。
264 第二十一章 穿越南喬治亞島 / 36小時40英裏的生死行軍後,沙剋爾頓三人成功抵達斯特羅姆內斯灣。
284 第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 / 沙剋爾頓、沃斯利、剋林三人都堅稱,穿越南喬治亞島腹地時有“神秘第四個人”陪伴。
291 第二十三章 返迴象島 / 8月30日,沙剋爾頓率領“耶爾喬號”抵達象島。被睏128天後,22名同伴獲救。
302 第二十四章 生死之間 / 持續12天的智利歡慶活動結束後,沙剋爾頓齣發尋找“極光號”隊員。
309 第二十五章 戰爭榮譽婚姻 / 剋林與尼爾喜結良緣。在羅塞斯港受傷後,剋林從海軍退役。
318 第二十六章 南極酒館 / 剋林在傢鄉開辦南極酒館,後來應埃文斯之邀重登艦艇,此後再未遠行。
329 第二十七章 緬懷 / 查爾斯·弗倫德拍攝電影《南極的斯科特》,嚮“特拉諾瓦號”探險英雄緻敬。
332 緻謝
336 譯後記
絕望搜救
埃文斯角的隊員們密切關注著眼前南方的地平綫,希望能看到遠方哈特角發送的極點衝刺探險團隊平安歸來的閃光信號燈。3月17日(奧茨自殺的那天),切利•傑拉德推測,斯科特一行可能會在3月26日安全返迴,也就是剋林到達哈特角的五周後。他寫道:
那時我們非常焦急,但是我覺得還不至於驚慌失措,他們或許還能平安返迴。
…………
1912年的鼕天,對於留守埃文斯角的探險隊員來說,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坎貝爾上尉率領的六人北部分隊,後者被睏在阿代爾角,和眾人失聯已久。眾人決定,營救分隊在九月或者十月啓程。
第二件要事就是搜尋極點衝刺團隊中故去同伴的遺體,盡管有人認為這會非常浪費時間。一些人還擔心,喪生的隊員中很可能有人在走下危險重重的貝德摩冰河時跌落冰隙而屍骨無存。然而,大多數人還是同意先搜尋遇難同伴的遺體,這樣至少可以確定哪些同伴抵達過極點。
雖然阿特金森也是一名海軍軍官,然而他並不像斯科特那樣行事死闆、隱秘。他的一個新舉措就是和整個度鼕團隊一起商討春天的行軍計劃。眾人就兩個備選方案反復討論——要麼尋找坎貝爾被睏的團隊,要麼搜尋極點衝刺團隊的遇難遺體。一番公開探討之後,他們決定先去尋找極點衝刺團隊的蹤影。用切利•傑拉德的話說就是,放著活人不管,先去尋找死人。
很快,太陽消失,鼕季來臨,天氣明顯比往年更加惡劣。根據記錄,氣溫常常降到零下50華氏度,風速也高達89英裏每小時。一場持續瞭整整八天的暴風雪把隊員們的小木屋吹打得搖搖欲墜。
與一年前相比,如今木屋裏的條件已經好多瞭。15個人住在原本為25個人安排的房間裏,而且食物充足,那些曾經睏擾過他們的難題仿佛都被猛烈的暴風雪吹走瞭。盡管如此,隊員們的情緒仍然沉悶壓抑。一想到眼前惡劣的天氣條件,種種冒險計劃頓時就煙消雲散瞭。定期收集科學數據、講座、美味的飲食以及接下來南行的準備工作,讓大傢度過瞭一個相對舒服、安逸的鼕天。
隻要天氣稍一好轉,探險隊員們就會想方設法地組織各種活動。他們會聚在木屋內玩各種遊戲,比如紙牌、國際跳棋和桌球。剋林還奮力贏瞭一局颱球賽,格蘭說這種比賽是“治療士氣低下最好的藥物”。6月22日,與往年一樣,伴隨著豐盛的大餐、有趣的派對遊戲和一棵人工聖誕樹,鼕至節的慶祝活動如期舉行。
一個月後,剋林剃掉鬍須以慶祝他35歲的生日。他發現,為瞭應對即將來臨的雪橇季節,探險隊員的飲食發生瞭重大變化。自泰迪•埃文斯患上可怕的壞血病後,阿特金森考慮到整個極地團隊的健康,於是下令隊員們每天都要吃一個洋蔥,防止壞血病的侵襲。格蘭迴憶:
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這樣不僅可以預防壞血病,還能多提供一種食物。無論如何,隊員們會覺得,他們不必再吃瘦身餐瞭。此刻,整間木屋裏彌漫著洋蔥的味道。
8月下旬,太陽重新齣現在瞭南極上空。南行的準備工作也加快瞭速度,食物和裝備都裝上瞭雪橇。隨著氣溫迴暖,隊員們還進行瞭更多的戶外鍛煉。10月中旬,他們開始將馬匹飼料運往角落營,那裏靠近剋林當初為挽救埃文斯的性命而勇敢獨行的齣發地。“特拉諾瓦號”曾經從駐紮在印度的英國部隊那兒帶來瞭七頭騾子。這是斯科特下令帶來的。最初的想法是,要是第一次極點之旅失敗,他將準備藉助這些騾子發起第二次遠徵。如今,這些騾子卻有瞭截然不同的用途。
1912年10月29日,搜救分隊離開埃文斯角往南行進,此行的任務是要獲取斯科特五人最後衝刺的殘酷真相。
像往常一樣,剋林帶著一頭叫作“王妃”的騾子。與他同行的有懷特、格蘭、納爾遜、鬍珀、威廉森、基奧恩和拉什利。阿特金森、切利•傑拉德、迪米特裏率領的狗隊於11月2日緊隨其後。晚上的冰麵更加堅硬,所以他們選在夜間行軍,以每天12英裏的速度趕往一噸站。
沒有人知道此時剋林和拉什利內心的想法。就在幾個月前,他們還在穿越凶險莫測、茫茫無際的冰雪荒原,一路上與極端殘酷惡劣的天氣以及腳下的凶險路況搏鬥。即使對於勇敢的探險隊員來說,殘酷無情的大冰障也是十分可怕的。一想到自己當初差點與此刻正在尋找的同伴的屍體一起躺在荒涼的大冰原上,他們就有種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他們的內心感受被地質學傢德伯納姆記在瞭日記中。在漫長的鼕季寒夜,他曾多次和剋林(還有其他人)圍坐在一起討論大冰障的凶險。當時,德伯納姆正聊著在南極度過第二個鼕天的可能性,他寫道:
有件事情非常明顯——對大冰障的懼怕心理普遍存在。當硬漢剋林和拉什利說,如非必要,他們真的極不願意在大冰障上行走,這錶明大冰障非常可怕。
幸運的是,搜救分隊一路上有驚無險。盡管天氣寒冷,氣溫下降到瞭零下20華氏度,這兩支分隊前行緩慢,但終於在11月11日深夜趕到瞭一噸站。直到現在,仍然有善良的同伴抱著一綫希望,盼著斯科特他們能避開殘酷的現實,盼著能發現他們活著的身影。格蘭事後迴憶:
越靠近,我們的心跳就越快。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希望,在狗隊離開之後,斯科特他們曾經到過這裏。然而,我們並沒有在這個補給站發現有人停留過的痕跡。
第二天,11月12日,他們啓程,繼續往南深入11到12英裏。就在行程快要結束之際,剋林率先注意到,前方半英裏以外的一堆積雪上方竪立著一根黑色旗杆。基奧恩原以為那是去年紮營留下來的一根廢棄的竹竿。懷特踏著滑雪闆駛嚮目標物。那是一頂帳篷的頂端——他們找到瞭極點衝刺團隊。
在這頂小小的綠色帳篷裏,搜救隊員發現瞭三具遺體。斯科特安靜地躺在中間,兩旁是威爾遜和鮑爾斯。睡在斯科特左側的威爾遜,雙手整齊地放在胸口。斯科特的睡袋口開著,手搭在好友威爾遜身上。帳篷裏乾淨整潔、井然有序。斯科特身邊擺著一袋茶葉和一些煙草。人們還在他的肩膀下麵發現瞭一個小小的錢袋,裏麵裝著三個筆記本。遺體旁邊放著遺書。
南極的酷寒使得斯科特的皮膚變成瞭黃色,看上去暗淡無光。格蘭說,他們身上“到處是凍傷的痕跡”,這真是“可怕的一幕”,“顯然,最後一刻非常難熬。他的皮膚已經變成瞭黃色,身上到處都是凍傷”。
搜救隊員被這一幕驚呆瞭。威廉森說:
我留下瞭眼淚,我知道其他人也都飽含淚水。
阿特金森要求大傢一個一個去帳篷裏檢視遺體,確保對眼前悲慘的一幕沒有爭議。威廉森迴憶,那是“非常駭人的一幕”,格蘭也特彆傷心,不得不走齣帳篷。
十個月前,與斯科特痛苦地揮手道彆的剋林眼中再次噙滿瞭淚水。盡管當時沒能入選極點衝刺團隊讓他特彆失落,但是這次這個善良的愛爾蘭人更是完全無法隱藏內心的悲傷。他曾忠心耿耿地為斯科特效力十餘年,而後者如今卻喪生冰原,他怎能不悲痛傷心?在後來的一封信件中,剋林這樣錶達瞭自己內心的悲痛:
我痛失瞭一位摯友。
剋林走進帳篷,近距離目睹瞭斯科特三人的遺體,淚水再次奪眶而齣。這位大個子愛爾蘭人俯下身,親吻瞭斯科特的前額。多年後,剋林迴憶起這傷痛的一幕,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他這樣寫道:
我是搜救團隊中的一員,去搜尋他們最終的安息地。1912年11月15日,在離一噸站大約14英裏的地方,我第一個發現瞭他們。我注意到有一頂像帳篷一樣的東西,因為在我右邊400碼的地方有一根旗杆。走進帳篷,我發現威爾遜和鮑爾斯躺在睡袋裏,而可憐的斯科特卻沒有,這錶明他是最後一個去世的,他還把兩位同伴安置在瞭睡袋裏。他們像英國紳士那樣辭世瞭,盡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選擇服用藥物來結束生命。
盡管哀痛萬分,剋林還是馬上鎮定下來,努力保持風度。剋林走到瞭格蘭身旁,嚮他傳達瞭一條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消息——在阿濛森的帶領之下,他的挪威團隊率先到達瞭南極點。
緻中國讀者
/ 邁剋爾·史密斯 //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盛極一時,當時世界上的幾大霸主都開始瞭聲勢浩大的殖民擴張。通過引領殖民擴張,英國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同時它還與法蘭西、德意誌、俄國聯手,在非洲、亞洲以及中東獲得瞭新的廣闊領地。同一時期,日本也從長達250年與世隔絕的狀態中崛起,開始嚮海外擴張,而美國也首次成為殖民強國。
到瞭19世紀末,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地方都已繪入地圖,但南極大陸卻仍然遙遠而神秘,少有人問津,隻有屈指可數的幾人見過這塊大陸。直到1895年,人類纔真正踏上南極大陸。當時,許多大國都雄心勃勃,渴望在南極探險活動中占得先機,英國也決心在這場競賽中爭得第一。
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探險在英國非常流行。當時,探險傢李文斯頓、史丹利和伯頓的名字傢喻戶曉,他們的名望甚至超過瞭當時的政客。維多利亞時期的文學作品常常以探險傢的傳奇故事為題材,報刊雜誌也圖文並茂地講述探險傢在極地和荒漠的冒險經曆。為瞭籌集探險經費,一些探險傢甚至嚮流行時報預售他們日後探險之旅的獨傢報道權。
湯姆·剋林就齣生於這樣一個時代。他齣身寒微,最初在海軍部隊謀得一份差事,這使他的生活水平大為改善。19世紀末的英國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即便隻是一名普通的海員都會受人尊敬,被看成在服“高級軍役”。
愛爾蘭本身沒有悠久的探險曆史,不過,一位叫布倫丹的愛爾蘭僧侶,曾經在公元6世紀橫渡大西洋,也許早在哥倫布之前發現瞭新大陸。
從12世紀起,愛爾蘭就被英國持續統治瞭近800年,因而它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探險曆史。然而,英國探險隊中的許多重要人物卻來自愛爾蘭。19世紀20年代,愛爾蘭人愛德華·布蘭斯菲爾德是正式發現南極大陸的第一人;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人弗蘭西斯·剋羅澤船長帶領“驚恐號”,繪製瞭南極大陸大部分區域的地圖;赫赫有名的南極探險傢歐內斯特·沙剋爾頓爵士也齣生於愛爾蘭。
小學時,我曾經閱讀過斯科特船長最後探險隊的故事,當時我就注意到瞭湯姆·剋林這個人。多年來,我查閱瞭有關極地探險的許多資料。我發現,在有關斯科特或者沙剋爾頓的書中,剋林的名字頻頻齣現。但是,當我想找齣一本有關剋林生平的專著時,卻發現這樣的書並不存在。於是,我決定自己動手寫一本。直到那時,我纔明白為什麼沒有人為湯姆·剋林作傳。
首先,我發現湯姆·剋林並未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探險中也從沒有寫日記或書信的習慣。這意味著可供作者利用的原始資料非常少。其次,由於20世紀20年代愛爾蘭獨立戰爭的影響,湯姆·剋林很少對其他人講述自己的探險故事。他認為任何與英國政府有關的事情都是極其危險的。盡管他是一位探險傢,但探險卻是在英國政府的資助下進行的。他那當警察的哥哥科尼利厄斯就遭到革命分子的槍殺,原因是科尼利厄斯為英國部隊效力。在這種情況下,剋林不能嚮他人講述自己在南極的傳奇經曆,甚至他的傢人對此也不甚瞭解。1938年,剋林因病去世,他將這些傳奇經曆帶進瞭墳墓。留給愛爾蘭曆史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物背影。
一方麵,原始資料少得可憐,另一方麵,尚在人世而又能清楚迴憶起剋林的人並不多,因此我花瞭整整三年時間來調查並書寫有關湯姆·剋林的人生經曆。我還從檔案館搜集瞭大量資料,試圖從剋林同事的書信和日記中找齣他們對剋林的描寫和記錄。
我很幸運,眼前的這本書能夠成為愛爾蘭的最佳暢銷書。同時,在剋林的故鄉,他的雕塑也建成瞭。如今,剋林已經成瞭愛爾蘭傢喻戶曉的名字,他的故事也首次進入校園,被講授給愛爾蘭兒童。
就我個人而言,最值得自豪和誇耀的就是幫助湯姆·剋林這位英雄獲得瞭應有的認可和贊譽,能讓世世代代的愛爾蘭兒童瞭解到一個偉大人物的故事。
廣西師大齣版社的書曆來都很放心~感覺這本書的裝幀設立太新奇瞭
評分葉霞翟與鬍宗南因一張照片結下情緣;一九三七年抗戰前夕,他們互定終身。隨後她遠赴美國遊學,他奮戰在抗日前綫,但是二人沒有忘記彼此的約定。十年之後,他們終成眷屬。赴颱後,相伴十二年,鬍宗南在她的陪伴下,度過瞭生命的最後一刻
評分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在京東閱讀節購買迴來。閱讀節在京東購瞭好些書,京東客服,京東物流,京東售後都非常的貼心。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購書體驗。
評分還可以,最近在研究茶,看網上推薦買瞭這本書,印刷,紙質都不錯,介紹瞭挺多種茶
評分一本難得的誠意之作,極具珍藏價值。
評分《民主進程中的中國崛起(2004)》
評分好書推薦給大傢
評分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評分歡喝茶嗎?如果喜歡,一定讀讀這本書,對照著唐代陸羽的《茶經》,更加妙不可言!它讓我們對品茶有瞭更豐富的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