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佛法經典多如妙海,且深邃浩瀚,無邊無際,若無名師指引,即便皓首窮經,亦難領悟個中三昧……
《慧燈之光》以其對大小乘顯密經典全麵、係統而又深入淺齣的詮釋,為一切有緣人從理論至實修打開瞭通往佛學聖殿的方便之門。它如燈塔,又似嚮導,為迷途者指路,助修行者前行。
在近代齣版的佛學典籍中,《慧燈之光》堪稱是一部經得起時間來檢驗、人心去證悟的佛學經典巨著。
慧燈之光,心靈之光,慈愛之光,智慧之光,來自真正善知識的心靈食糧,慈誠羅珠堪布精心撰寫的佛學經典論著。
一部震撼心靈並值得珍藏的佛學經典巨著。
慈誠羅珠堪布: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佛學大師之一,活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內容簡介
《慧燈之光8:開啓顯密的門扉》,由“菩提樹文化”發起和策劃,是一套啓迪生命本質、喚醒生命本覺智慧的極具價值的心靈讀物,意在和廣大讀者一起,探討並實踐生命的究竟實相。
《慧燈之光8:開啓顯密的門扉》從佛教基礎理論入手,由淺入深地探討瞭三乘佛法的見修行果等重大課題,並將世界觀、物種起源等命題納入視野。在引導讀者如何透過錶象去探尋世界的本來麵目、追究意識的本原實質等方麵也提供瞭獨特而有效的方法,且發人深省,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情不自禁地自我反思:“生存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慧燈之光8:開啓顯密的門扉》不僅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在世人無法感知的空性、光明等方麵,並非教條地灌輸,而是通過毫無偏頗且謹慎嚴密的邏輯推導來得齣結論;而且力求化冗為短,化“聖”為“凡”。將人們視為深奧晦澀的佛教理論與實修要領,以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的語言,呈現給各種層次、各個領域的有緣眾生,不僅讀之可曉佛理教法之精要,依之實修也可領略如來真如之堂奧。全論的字裏行間都充滿瞭其深邃妙智、無緣大悲,以及真摯、樸實的情感。
作者簡介
慈誠羅珠堪布,1962年齣生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1984年於藏區之佛法重鎮一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齣傢,並依止當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潛心深入經藏,刻苦學習。經過多年努力,精通瞭顯宗五部大論及密宗之續部,並獲得堪布學位。
20多年來,於學院擔任教學重任,培育齣為數眾多的僧纔。20世紀90年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颱灣等地弘法。近年來,又深入各藏區,宣導環保、素食、教育、戒殺護生等理念,同時講授基礎佛學正見,深化信教群眾對佛法的認知。為瞭弘揚民族文化,又積極於藏區建立圖書館、創辦學校,並邀請五省藏區專傢學者編纂漢藏英新詞辭典,負責主編工作。曆時五年,目前已齣版瞭《漢藏英常用新詞語圖解詞典》和《漢藏英常用新詞語詞典》。
近十年來,更著力於深入研究西方科學、哲學,期以更貼近現代人的方式弘揚佛教文化。弘法之餘,仍勤寫不輟。有藏文版《堪布慈誠羅珠全集》四大本(北京民族齣版社齣版),中文版《輪迴的故事》(颱灣橡樹林齣版)、《解開藏傳佛教的神奇密碼》《佛教一一迷信or智信?!》《揭開藏傳佛教的神秘麵紗》(颱灣LR文化事業齣版社齣版)、《慧燈之光》係列叢書行世。
內頁插圖
目錄
四依法
《離四貪》淺釋
饒益有情戒
菩薩戒淺釋
如何接受灌頂
上師瑜伽的修法
破瓦法
寂止的修法
觀心的竅訣
淺談生起次第
圓滿次第——證悟空性之方便
精彩書摘
觀心的竅訣
在所有加行以及寂止修法修完,還沒有修大圓滿的正行之前,介於正行和前行之間,有一些接近大圓滿的修法。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修法,是麥彭仁波切宣講的“觀心竅訣”。
一、提齣見解
具體包括兩個階段:
(一)萬法由心起
世界的本源是什麼?物質與精神的關係究竟如何?
有人說: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精神由物質創造,是物質的産物。
但事到如今,此說法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瞭。科學發展到今天的量子物理學,物質被分割到目前最小的誇剋單位,卻未能發現裏麵有任何實質性的東西存在,科學傢仍在繼續探索物質的最終定義。
其實,世界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更不是物質和精神的集閤體,而是一種幻相。物質或世界是由心創造齣來的,是精神的産物。每一個生活的細節大至三韆大韆世界、六道輪迴,小至生活裏所有的一切,都是精神的一種幻相。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所有現象實際上就是內心的一種投影,中觀稱之為自顯,也即自心投影齣來的現象,而不是外在客觀存在的東西。
這個觀點既不像唯識宗講的“萬法唯心造”那麼復雜,也不等同於唯心主義的觀點,或顯宗佛經的類似說法,而是無上密宗自己特有的觀點。
另外,我們還可以這樣思維,內心與世界的關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內心是世界的創造者;第二,內心是世界的感知者;第三,內心是世界的毀滅者。就像做夢的時候,心是夢境的創造者,也是夢境的感知者,醒來的時候,它又是夢境的毀滅者一樣。
其一,任何物質自身,包括石頭、磚塊、鋼筋、水泥、汽車等無情物都沒有精神,故而不會産生幻相。隻有精神纔會産生幻相。世界是一個龐大的幻相,所以,它隻能是精神創造的。
其二,世界的好與壞,大與小,善與惡,痛苦與快樂,都是物質無法感受的,而隻能是精神的感受。
內心首先創立一個世界,然後由它自己去感受。如果心不感受,任何人都不會知道世界的存在。
比如說,如果沒有眼識,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則對這個人來說,世界就與不存在完全一樣;如果沒有耳識,聽不見任何聲音,則外邊的任何聲音對他來說,也與不存在完全一樣。同理,其它任何外境都是如此。
如果把一個人當成心裏最親的人,一旦他有任何不測,就會非常痛苦;如果把同一個人當成自己最恨的仇敵,那他的死亡或倒黴,或許對多數人來說甚至可能會幸災樂禍;如果把此人看做與己無關的普通人,則即使他死瞭,也是麻木不仁的無記感覺。可見,客觀上並沒有所謂的敵人或親人,怨與親都是我們的內心決定的。眼耳鼻舌身沒有參與這個決定,阿賴耶識也無權參與這個決定,一切都是第六意識在做主。
如果仇人與親人是客觀存在的,則仇人就應該永遠是仇人,親人也永遠是親人。實際情況是,這個月的親人下個月有可能變為仇人;這個月的仇人也可能下個月就是密友。比如,我們會認為,父母都是親人,其實也不一定,如果父母與兒女的關係處理不好,就可能變成仇人。這不是外境的變化,而是自心的感受在變。
如果意識不喜歡一個人,哪怕這個人對自己比父母兄弟還上心,但自己仍然不會愛上對方;反之,有些人對自己非常冷淡,甚至經常欺負或故意傷害自己,但自己卻偏偏犯賤要喜歡這個人。這都是內心的觀念在作怪啊!
如果內心不去感受世界,則再大的幸福與再大的痛苦都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比如說,假設一個人的親人慘遭車禍,在他還不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感覺,因為他的心還沒有感受到,所以就像沒發生一樣。一旦得知這一噩耗,心感受到瞭,痛苦也會隨之而至。如果第六意識不去創造與感知,世上就沒有這麼多復雜的東西和關係。
以跳舞為例,舞蹈本身不是人,而是人的一種運動。如果舞蹈是人,則演員隨時都應該在舞蹈。同樣,幸福本身也不是外境,而是人的一種感受。如果幸福是外境,則幸福的外境應該永遠帶來幸福。
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如果內心感受不到幸福,則幸福也不存在。比如說,有人覺得當高官幸福,而有些人卻喜歡低調,不喜歡當官。如果讓不想當官的人去當官,他就根本感覺不到幸福,因為他的第六意識認為這不幸福。
……
前言/序言
unll
慧燈之光8:開啓顯密的門扉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慧燈之光8:開啓顯密的門扉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