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宗教學術研究大膽創新,勇於突破禁區,展開瞭研討。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加多元化,注意吸納當代國際學術界的最新成果,從而在宗教學理論、宗教史等諸多研究領域取得瞭豐碩成果。《中國宗教學30年》按宗教學理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原始宗教等分支學科係統展示瞭30年來中國宗教學研究所取得的學術發展。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30年,對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來講也具有特彆重要的意義。馬剋思曾經深刻地指齣,每個原理都有其齣現的世紀。任何一個時代條件下嶄新的社會實踐,總是強烈地籲求和催生著思想的變革和理論的創新。而任何真正符閤科學精神的理論,總是深深地凝結和錶徵著人們在時代探索與實踐活動中的思考知識和冀望。從這一意義上講,改革開放新時期的30年,是中國社會現代化理論創新的30年,是中國人民的理論思維水平和民族智慧不斷進發噴薄的30年,也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成長創新,立足中國、麵嚮世界、走嚮未來的30年。
隻有正確地總結曆史,纔能更好地把握未來。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在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正逢30年發展曆程之際,組織齣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30年》叢書,正是為瞭深入反思、科學總結30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寶貴經驗,認真研究新的曆史條件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內在邏輯與規律,努力提煉、概括哲學社會科學中具有普遍性、規律性、指導性的重要教益和啓示,引導和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創新發展。這一學術工作,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更好更快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絕的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宗教學理論研究
第一節 工具書和宗教通史研究
第二節 概論性著作
第三節 馬剋思主義宗教觀與無神論研究
第四節 宗教文化學
第五節 宗教哲學
第六節 宗教社會學
第七節 宗教心理學
第八節 宗教人類學
第二章 當代宗教研究
第一節 馬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
第二節 馬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問題研究
第三節 當代宗教研究的中國視域與國際視野
結語
第三章 佛教研究
第一節 20世紀我國佛教學科發展的曆史迴顧
第二節 30年來佛學研究的主要成就
第三節 我國佛學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展望
第四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學科概況
第四章 道教研究
第一節 改革開放之前的道教研究
第二節 改革開放時期道教研究概況
第三節 新時期道教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五章 儒教研究
第一節 80年代前後“儒教是教”說提齣及其引起的爭論
第二節 自80年代末至2000年儒教研究的深入展開
第三節 2000年至今的儒教問題研究
第六章 中國民間宗教研究
第一節 1978年以前的中國民間宗教研究概況
第二節 1978年以後的中國民間宗教研究概況
第三節 “民間宗教”概念的界定:民間宗教、民間秘密宗教、教門、民間教派
第四節 寶捲與中國民間宗教研究
第五節 民間宗教的係統:白蓮教及自蓮教之外的多種民間宗教教派
第六節 民間宗教與社會運動
第七節 民間宗教的傳承與轉化
第八節 法與派:民間宗教法術儀式的可能性研究
第九節 民間宗教研究的方法:注重文獻與田野的結閤
第七章 基督教研究
第一節 世界基督教曆史與現狀研究
第二節 基督教神學與哲學研究
第三節 聖經研究
第四節 中國基督教研究
第五節 基督教文化比較及文獻研究
第八章 伊斯蘭教研究
第一節 迴顧與展望:百年伊斯蘭教研究史
第二節 學術研討會
第三節 中國伊斯蘭教研究
第四節 世界伊斯蘭教研究
第五節 工具書、資料整理和學術刊物
第六節 當代伊斯蘭教研究
第七節 近期重大問題的研究
第八節 學科建設
第九章 其他宗教研究
第一節 猶太教研究
第二節 印度宗教研究
第三節 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研究
第四節 新興宗教研究
第五節 神話、古代宗教和中國少數民族宗教研究
精彩書摘
第五章
儒教研究
儒教研究在今天已經成為顯學,學界討論得非常熱烈,爭論得也很激烈,不同意見之間的交鋒成為當前儒教研究的基本特點,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至今對於儒教的一些基本問題未能形成一種普遍接受的論述。如果從任繼愈先生發錶在《中國社會科學》的那篇著名論文《論儒教的形成》(1980)算起,關於儒教問題的爭論已有30年的時間,恰好與我們國傢改革開放的曆史同步,這也提醒我們,學術界關於儒教問題的爭論也必須放到這個大背景中來認識。事實上,如果不是改革開放以來提倡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綫,學術界就不可能齣現這樣空前繁榮的局麵。就儒教的研究而言,沒有改革開放,人們還停留在把儒傢看成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把宗教看成是鴉片這樣的思想禁錮之中,怎麼可能會齣現今天關於儒教問題的空前爭論?怎麼會有這樣一個空前繁榮的學術研究局麵?這是不言而喻的。
30年來,圍繞“儒教是宗教”這一論斷,學術界的討論逐漸深入,爭論也越來越激烈,由此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關於儒教問題的研究,根據具體的情況,大緻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圍繞著任繼愈先生關於儒教問題的若乾論文所展開的爭論;第二階段可以李申先生的大著《中國儒教史》的齣版及其圍繞著此著所展開的爭論為標誌;進入21世紀以來是儒教問題討論的第三階段。這三個不同的階段,隨著研究者關注的重點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在今天,關於儒教問題的爭論,比之於任繼愈先生30年前重提這個問題之時,涉及的內容與範圍更為深入與廣泛,引起的爭論也更為尖銳。
第一節80年代前後“儒教是教”
說提齣及其引起的爭論
“儒教是宗教”這一論斷首先是由任繼愈先生提齣來的。1978年底,任繼愈先生在南京中國無神論學會成立的會議上,提齣“儒教是宗教”,隨後於1979年在太原召開的中國哲學史年會上,並且在同年訪問日本時,任先生也都談到儒教是宗教的問題。根據這三次會議上的講話,整理成文,以《論儒教的形成》為題發錶在1980年第一期的《中國社會科學》上。
在《論儒教的形成》一文中,任繼愈先生首先分析瞭中國封建社會的曆史特點與曆史過程,指齣這樣的曆史特點與曆史過程,“造成瞭以儒教為中心的封建意識形態,這種同封建宗法製度和君主專製的統一政權相適應的意識形態,對勞動人民起著極大的麻醉欺騙作用,因而它有效地穩定著封建社會秩序。為瞭使儒傢更好地發揮鞏固封建經濟和政治製度的作用,曆代封建統治者及其思想傢們不斷地對它加工改造,逐漸使它完備細密,並在一個很長時間內,進行瞭儒學的造神運動:把孔子偶像化,把儒傢經典神聖化,又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將儒學搞成瞭神學。這種神學化的儒傢,把政治、哲學和倫理三者融閤為一體,形成瞭一個龐大的儒教體係,一直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據著正統地位,對於鞏固封建製度和延長其壽命,起瞭十分巨大的作用”。①不難看齣,這樣一段話無疑是對於儒教的形成、性質與作用作瞭經典的說明。
接下來,任繼愈先生從曆史發展的高度,敘述瞭從孔子創建儒學到儒教的形成這一過程。他指齣,春鞦時期孔子創立的儒傢學說本身就是直接繼承瞭殷周奴隸製時期的天命神學和祖宗崇拜的宗教思想發展而來的,認為這種思想的核心就是強調尊尊、親親,維護君父的絕對統治地位,鞏固專製宗法的等級製度。在任繼愈先生看來,孔子所創立的儒傢,盡管稍加改造就可以適應封建統治者的需要,本身就具有再發展成為宗教的可能性,但是對於孔子的儒學而言,在先秦時期還不是宗教,它本身隻是一種政治倫理學說。這種學說演變成為宗教,即所謂的儒教,經過瞭長達韆年的發展,其中特另I】重要的是在漢代與宋代經過瞭兩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漢代,它是由漢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這就是中國曆史上所謂‘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措施。漢代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封建宗法專製國傢需要一套在意識形態上和它緊密配閤的宗教、哲學體係。孔子被推到瞭前颱,董仲舒、《白虎通》藉孔子的口,宣傳適閤漢代統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統治者集團利用機會從唐末五代分散割據的混亂局麵中撈到瞭政權。他們鑒於前朝覆亡的教訓,把政治、軍事、財政、用人的權力全部集中在中央。宋朝對外寜可退讓,對內則強化中央集權的封建宗法專製製度;思想文化領域裏也要有與它相適應的意識形態相配閤。漢唐與宋明都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宗法專製製度的國傢,但中央權力卻是越來越集中,思想文化方麵的統治方法也越來越周密。為瞭適應宋朝統治者的需要,産生瞭宋明理學,即儒教。”①
任繼愈先生認為,儒教從漢代經過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兩宋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從萌芽到完成的過程,在著重分析瞭這一長期發展過程以後,任繼愈先生總結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起,儒傢已具有宗教雛形。但是,宗教的某些特徵,尚有待於完善。經過瞭隋唐佛教和道教的不斷交融、互相影響,又加上封建帝王的有意識地推動,三教閤一的條件已經成熟,以儒傢封建倫理為中心,吸取瞭佛教、道教一些宗教修行方法,宋明理學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儒教的完成。它信奉的是‘天地君親師’,把封建宗法製度與神秘的宗教世界觀有機地結閤起來。其中君親是中國封建宗法製的核心。天是君權神授的神學依據,地是作為天的陪襯,師是代天地君親立言的神職人員,擁有最高的解釋權……看起來中國沒有像歐洲中世紀那樣宗教獨霸絕對權威,但中國中世紀獨霸的支配力量是不具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實的儒教。”
這樣一種具有宗教之實的儒教,雖然缺少一般宗教的外在特徵,卻具有宗教的一切本質屬性,中世紀宗教所具有的內容,諸如僧侶主義、禁欲主義、“原罪,,觀念、濛昧主義、偶像崇拜,注重心內反省的宗教修養方法,敵視科學,輕視生産,這樣一些落後內容,儒教無不應有盡有。
前言/序言
發展初期取得瞭多方麵的重大成就,但後來由於沒有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馬剋思主義,體製和機製逐步僵化,導緻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至20世紀7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麵臨嚴重的睏難。而在此同時,世界範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嚮前發展,發達資本主義國傢抓住新技術革命興起的機遇,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調整自己的體製和政策,緩解社會矛盾,錶現齣穩定和快速發展的勢頭。
另一方麵,從國內背景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遭遇瞭極大的挫摺。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製度後,極大地發展瞭經濟社會等項事業,但也走瞭彎路,甚至發生“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失誤,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一度停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麵臨著巨大的國際性挑戰和壓力。
在這樣的國際國內曆史背景下,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和發展社會主義雙重使命的中國共産黨人,開始深刻思考為什麼社會主義在發展的進程中麵臨如此巨大的挑戰和睏難,而資本主義為什麼在發展進程中又起死迴生,錶現齣新的發展勢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怎樣纔能剋服睏難和挫摺,發展起來,並最終戰勝資本主義。這一重大現實問題引齣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如何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引齣瞭中國共産黨人毅然決然走改革開放之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抉擇。
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們來說,推進改革開放,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這就必須首先迴答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中國,“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又要依次迴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問題。而上述三個問題最終歸於“什麼是馬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剋思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這事關馬剋思主義政黨的長期執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歸結起來,就是社會主義和馬剋思主義的曆史命運問題。這些問題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依次提齣,而又依次得到迴答,並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又不斷地得到新的解決。曆史實踐已經證明,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曆程中,已經創造性地並將進一步深入地迴答這一係列重大曆史性課題。
中國宗教學30年(1978-2008)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宗教學30年(1978-2008)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