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技术规范(套装上下册)

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技术规范(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杰人,杨宁生,徐忠法 编
图书标签:
  • 水产种质资源
  • 种质资源共享
  • 技术规范
  • 水产育种
  • 生物多样性
  • 遗传资源
  • 数据库
  • 信息技术
  • 农业科技
  • 标准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8023353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16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字数:20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技术规范(套装共上下册)》收集了项目至今为止指定的各类水产品种资源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134项,其中水产品质资源描述规范36项、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保存技术规程67项、实验方法规范28项、数据质量控制标准3项。这些标准和范围不仅在构建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中发挥着指导和规范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水产相关科研和管理领域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产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是科技部2004年开始下达的国家基础性平台建设项目,使动物物质资源平台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第一部分 共性描述规范
CAF 1005 01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鱼类
CAF 1001 02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对虾类
CAF 1001 03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蟹类
CAF 1001 04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贝类(双壳类)
CAF 1003 04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贝类(单壳类)
CAF 1001 05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海带
CAF 1001 050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紫菜
CAF 1001 05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大型藻
CAF 1001 0504-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微藻
CAF 1006 06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龟类
CAF 1005 06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鳖类
CAF 1005 07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蛙类(含有尾类)
CAF 1001 08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海参
CAF 1001 08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海胆
CAF 1001 12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海蜇
CAF 1001 12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轮虫
CAF 1011 0001-2007 水产动植物病原菌描述规范
CAF 1011 0002-2007 水产动植物病毒描述规范
CAF 1002 00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标本
CAF 1000 00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图像信息描述规范
CAF 1001 0001-2007 水产动物生活史描述规范
CAF 1006 00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基因组DNA
CAF 1005 00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线粒体DNA(mtDNA)
CAF 1005 00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IP)
CAF 1004 0001-2007 水生生物基因组DNA  RAPD分析数据描述规范
CAF 1004 0002-2007 水生生物基因组DNA 微卫星分析数据描述规范
CAF 1013 00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基因组文库构建
CAF 1013 00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CDNA文库数据
CAF 1013 00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基因芯片数据
CAF 1013 0004-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基因(DNA)条形编码
CAF 1001 01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鱼类功能基因
CAF 1001 01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鱼类精子和细胞
CAF 1005 01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鱼类线粒体DNA(mtDNA)序列
CAF 1006 0101-2097 鱼类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描述规范
CAF 1001 0506-2007 大型海藻生活史描述规范
CAF 1001 0505-2007 藻类种质资源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数据分析描述规范
第二部分 技术规程
CAF 2005 01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鱼类
CAF 2005 01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鱼类
CAF 2005 01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鱼类
CAF 2001 02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对虾类
CAF 2001 02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对虾类
CAF 2001 02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对虾类
CAF 2001 03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蟹类
CAF 2001 03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蟹类
CAF 2001 03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蟹类
CAF 2001 04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贝类(双壳类)
CAF 2001 04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贝类(双壳类)
CAF 2001 04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贝类(双壳类)
CAF 2001 05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海带
CAF 2001 05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海带
CAF 2001 05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海带
CAF 2001 0504-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紫菜
CAF 2001 0505-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紫菜
CAF 2001 0506-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紫菜
CAF 2001 0507-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大型藻
CAF 2001 0508-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大型藻
CAF 2001 0509-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大型藻
CAF 2001 0510-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微藻
CAF 2001 051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微藻
CAF 2001 0512-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微藻
CAF 2005 06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鳖类
CAF 2005 06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鳖类
CAF 2005 06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鳖类
CAF 2005 07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蛙类
CAF 2005 07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蛙类
CAF 2005 07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蛙类
CAF 2001 08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海参
CAF 2001 08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海参
CAF 2001 08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海参
CAF 2001 0804-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海胆
CAF 2001 0805-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海胆
CAF 2001 0806-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海胆
CAF 2001 12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海蜇
CAF 2001 1202-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海蜇
CAF 2001 1203-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海蜇
CAF 2001 1204-2007 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范 轮虫
CAF 2001 1205-2007 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轮虫
CAF 2001 1206-2007 水产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范 轮虫
……
第三部分 实验方法
第四部分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规范
附录 与《水产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相关的现行标准目录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共性描述规范
  CAF 1005 0101-2007 水产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鱼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鱼类种质资源描述的基本信息、分类信息、保存信息、可数与可量性状、内部构造、栖息环境与生长特性、繁殖特性、遗传学特性、肌肉营养成分与主要氨基酸组成、常见疾病,以及引进种的描述。
  ……

前言/序言


《海洋生命宝库:探寻与守护》 内容概述 《海洋生命宝库:探寻与守护》是一套深入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科普读物,旨在向读者全面展示广阔而神秘的海洋世界,揭示其中蕴藏的宝贵生命资源,并强调保护这些资源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全套共分上下两册,系统性地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海洋生物的演化与分布,以及人类在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 上册:海洋的馈赠——生物多样性与资源潜能 上册重点在于“探寻”,带领读者走进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认识其孕育的万千生命,并挖掘其中蕴含的巨大潜能。 第一章:深邃的蓝色星球——海洋概览与生态系统 本章从宏观视角出发,描绘地球的蓝色外观,介绍海洋的形成、基本地理特征(如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沟等)及其对全球气候、水循环的决定性作用。接着,深入剖析海洋生态系统的层次性与复杂性,从浮游生物到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从浅海珊瑚礁到黑暗的深海热液喷口,勾勒出不同生境下生命活动的壮丽画卷。重点介绍海洋中的关键生态系统,如潮间带、海草床、红树林、珊瑚礁、海山、深海平原和极地海域,阐述它们独特的生态结构、功能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第二章: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本章追溯海洋生命的起源,探讨早期生命在海洋中演化的奥秘。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再到恐龙时代的海洋爬行动物,以及哺乳动物在海洋中的复归,勾勒出海洋生物演化的宏大脉络。在此基础上,介绍当前主流的海洋生物分类系统,重点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类群,如藻类、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脊椎动物(珊瑚、水母、软体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等)、鱼类(包括硬骨鱼和软骨鱼)、海洋爬行动物、海洋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鲸、海豚、海豹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美的插图,让读者直观认识这些海洋居民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第三章:物种的宝库——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与特点 本章聚焦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不同海域(如热带、温带、寒带,近岸、远海,浅水、深水)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解释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如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洋流、海底地形等。重点介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如珊瑚礁生态系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等,揭示这些区域为何能孕育如此丰富的生命。同时,也探讨了深海、极地等极端环境下的特殊生物多样性,展现生命在严峻挑战下的顽强适应能力。 第四章:蓝色金矿——海洋生物资源的潜能与应用 本章将目光投向海洋生物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详细介绍人类从海洋中获取的各类重要资源,包括: 渔业资源: 探讨鱼类、虾蟹、贝类、头足类等海产品的捕捞与养殖,分析不同渔业资源的特性、分布及其经济价值。介绍可持续渔业的概念和实践,如休渔期、捕捞配额、禁渔区等。 生物医药资源: 揭示海洋生物在医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介绍从海绵、珊瑚、藻类、微生物等生物中发现的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抗炎等活性物质的案例。 生物材料与工业原料: 探讨海洋生物在生物塑料、生物能源、生物降解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如从海藻中提取的褐藻胶、卡拉胶等。 遗传与种质资源: 阐述海洋生物遗传资源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们在育种、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第五章:无尽的奥秘——深海世界的探索与发现 本章将视角转向人类探索程度相对较低的深海区域。介绍深海环境的极端特征(高压、低温、黑暗、贫营养)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奇特生物,如深海鱼类、管状蠕虫、深海虾蟹等。重点介绍深海热液喷口、冷泉等特殊生态系统的发现及其生态学意义,展示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独特适应机制。同时,也探讨深海矿产资源、生物基因资源等潜在价值,以及人类对深海的探测技术和方法。 下册:守护的责任——挑战、保护与未来 下册侧重于“守护”,聚焦于当前海洋面临的严峻挑战,介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探讨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蓝色家园的危机——海洋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威胁 本章深入剖析当前海洋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及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威胁: 气候变化: 详细阐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海洋酸化对珊瑚礁、极地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迁徙和繁殖的影响。 海洋污染: 探讨陆源污染物(如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塑料垃圾、石油泄漏、重金属、微塑料等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以及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 过度开发与破坏: 分析过度捕捞、非法捕捞、破坏性捕捞方式(如底拖网、炸鱼、毒鱼)对渔业资源和海底生态的毁灭性打击。介绍近海填海造地、海岸带开发对重要海洋生境(如红树林、海草床)的破坏。 外来物种入侵: 探讨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以及它们对原生生物的竞争、捕食和疾病传播。 栖息地破坏与退化: 聚焦于珊瑚礁白化、海草床萎缩、湿地消失等现象,阐述这些重要海洋生境退化对依赖于它们的生物造成的生存危机。 第二章:生命脉络的守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本章阐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介绍当前的保护理念和主要实践: 保护的意义: 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生态服务(如气候调节、食物供给、药物来源)以及科学研究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保护区建设: 介绍海洋保护区(MPAs)的建立、类型(如严格保护区、多用途保护区)及其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渔业资源、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物种保护: 关注濒危和受威胁的海洋物种(如海龟、鲸豚、鲨鱼、海豹等),介绍它们的保护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栖息地恢复、非法交易打击、救助与康复等。 生态修复: 探讨珊瑚礁修复、海草床重建、红树林种植等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以及它们在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与监测: 强调科学研究在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估资源状况、预测环境变化方面的重要性。介绍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工具与方法,如遥感技术、水下机器人、DNA测序等。 第三章:蓝色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本章探讨如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发展: 可持续渔业管理: 详细介绍国际和国内在可持续渔业管理方面的努力,包括渔业资源评估、捕捞限额制度、科学配额、禁渔期与禁渔区、捕捞技术改进、渔船管理等。 海洋养殖的规范与发展: 探讨负责任的海洋养殖模式,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排污、病害传播、逃逸),如何利用和发展有益藻类、贝类、鱼类等养殖产业,并将其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蓝色经济创新: 介绍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它们如何为人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风险评估与预警: 强调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评估,以及建立早期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资源枯竭的风险。 第四章:全球协作的承诺——国际合作与法律框架 本章聚焦于跨越国界的海洋保护与管理挑战,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海洋法规: 介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重要的国际海洋法律框架,以及它们在界定国家管辖权、促进海洋科学研究、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国际合作机制: 探讨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在协调各国行动、应对跨界海洋问题上的角色。 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IUU)捕捞: 分析IUU捕捞对全球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造成的破坏,以及国际社会为打击IUU捕捞所做的努力,如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市场管控等。 跨国界污染治理: 探讨河流携带的陆源污染物、海洋漂浮垃圾、温室气体排放等跨国界污染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在污染源头控制、清除和治理方面的合作。 第五章:我们的责任——公众参与与教育 本章强调公众在海洋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教育的意义: 公众意识的提升: 介绍通过科普宣传、媒体报道、纪录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提升公众对海洋重要性、海洋问题紧迫性以及个人责任的认知。 公民科学与志愿行动: 鼓励公众参与海洋垃圾清理、海滩监测、物种观察等公民科学项目和志愿活动,使其成为海洋保护的积极力量。 海洋教育的普及: 探讨在各级教育体系中融入海洋知识和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培养下一代的海洋意识和责任感。 可持续消费与生活方式: 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如选择可持续海产品、减少塑料使用、支持环保企业等。 《海洋生命宝库:探寻与守护》系列,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叙述,不仅展现了海洋生物的奇妙与价值,更深刻地揭示了当前海洋面临的危机,并指明了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守护蓝色家园的必由之路。它是一部关于海洋的百科全书,也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期待能引发更多人对海洋的关注、热爱与责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我打开包裹的时候就被那厚实的质感吸引住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图案,用色沉稳,一看就是专业人士的心血之作。翻开内页,纸张的质量也相当不错,摸起来细腻光滑,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最细小的图表和公式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特别是考虑到这种技术规范类的书籍,内容往往非常密集,对印刷质量的要求极高,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页的排版都井井有条,章节的划分逻辑清晰,让人在查阅资料时能迅速定位到所需内容,这对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具体的技术细节,但光是这种对书籍物理形态的尊重和高质量的制作,就足以让我对内容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都显得非常有分量。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无疑体现了编著者对这份“规范”应有的严肃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简直令人望而生畏,这直接反映了其内容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我粗略翻阅了一下目录结构,发现它似乎涵盖了从资源采集、信息采集、数据存储、共享协议到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完整的链条。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建立内部管理流程的单位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特别留意到“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这几个模块,好的共享平台,前提是共享的数据是可靠且安全的。如果书中能详细阐述针对生物数据的不确定性、溯源性以及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管控和追溯,那就太棒了。很多看似完善的规范,往往在遇到突发状况或数据污染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希望这套书能提供应对复杂现实场景的稳健策略。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预期是,它能成为未来几年内水产种质资源共享领域的基本“宪法”。技术总是在飞速迭代,今天的规范可能明天就会落伍。因此,我更看重的是其底层设计思想和原则的构建是否牢固、是否具有足够强的弹性去拥抱未来的技术变革,例如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和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如果这套规范仅仅是针对现有技术架构的描述,那么它的生命周期可能会很短。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基于领域本体论(Ontology)的、可扩展的框架,使得即使未来出现了全新的数据采集设备或分析工具,也能相对容易地将其接入现有的共享体系中。这种对未来兼容性的考量,才是衡量一部重量级技术规范是否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所在。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水产领域摸爬滚打的同行,我太理解“规范”二字背后蕴含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了。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往往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它要求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大量一手实践经验的积累,去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性。我特别关注这套书在数据标准化和互操作性方面是如何构建框架的。毕竟,种质资源的共享,核心难题就在于如何让A地的数据库能够被B地的研究机构无缝对接和理解。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套真正具有前瞻性和可落地性的元数据标准和接口定义,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如果它能有效解决现有信息孤岛的痛点,真正实现跨平台、跨机构的数据流通和高效检索,那么它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它将成为推动我国水产种业科技进步的一块重要基石。

评分

从一个非技术出身的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套规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易用性”的平衡。技术规范,顾名思义,是给技术人员看的,但一个真正成功的共享平台,最终需要被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所接受和使用,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我希望这套规范在陈述技术要求时,能够穿插一些清晰的流程图和应用场景案例,而不是纯粹的术语堆砌。如果它能清晰地勾勒出从提出资源需求到最终获取并应用于研究的完整业务流程,并明确指出每个环节的技术责任点,那么它将极大地降低新团队学习和采纳新系统的门槛。专业性固然重要,但如果能用一种结构化的、便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那才是真正体现了“规范”的价值——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可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