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水果萝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丛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作者简介
罗智敏,副研究员,现就职于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从事大白菜、萝卜育种和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微型种薯工厂化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的编写工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二等奖3项。获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1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水果萝卜品种
1.心里美
2.满堂红
3.鲁萝卜6号
4.红玉
5.卫青萝卜
6.潍县青
7.宿州高滩萝卜——翡翠一号
8.脆绿青
9.奇山青脆
10.鲁萝卜4号
11.樱桃萝卜
12.天津娃娃脸
13.百日籽
14.内江水晶坝萝卜
15.成都春不老
16.其他水果萝卜品种
第二章 水果萝卜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
二、秋露地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2.耕作、整地、作畦、施基肥
3.种子处理
4.播种期选择及播种
5.田间管理
6.收获
三、秋冬保护地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2.整地作畦、施基肥
3.播种
4.田间管理
5.扣膜延后栽培
四、春季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2.整地、作畦、施基肥
3.选择保温设施
4.适时播种
5.田间管理
6.适时收获
五、樱桃萝卜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和方式
2.栽培技术
第三章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萝卜病毒病
1.病害特征
2.发生原因
3.发生条件
4.防治措施
二、萝卜霜霉病
1.发病症状
2.防治方法
三、萝卜软腐病
1.发病症状
2.防治方法
四、萝卜黑腐病
1.发病症状
2.防治方法
五、萝卜褐腐病
1.病害特征
2.发病特点
3.防治方法
六、害虫的防治
1.蚜虫和白粉虱
2.菜螟(钻心虫)、甜菜夜蛾
3.小菜蛾、菜青虫
4.黄曲条跳甲
第四章 生理病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一、生理病害的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和发生原因
1.畸形根
2.裂根
3.黑皮或黑心
4.糠心
5.辣味
6.苦味
7.缺素症
二、生理病害的防治方法
1.选用优良品种
2.选择适宜的地块
3.合理浇水、平衡施肥
4.适期播种、及时收获
精彩书摘
3.发生条件
秋茬萝卜播种过早,苗期天气干旱、浇水少、地温高以及白粉虱和有翅蚜发生量大时发病重。
4.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有明显抗病性差异,一般青皮品种较抗病,可根据茬口和市场要求选用抗病品种;国内各育种单位培育出的杂交种多数较抗病。
(2)选留无病种株
秋冬收获时,严格挑选无病种株。这样可减少翌年的病毒源,并减少种子带毒。
(3)合理安排茬口
十字花科蔬菜应避免连作或邻作,减少传毒源。
(4)秋播适时晚播
秋冬栽培应适时晚播,使苗期躲避高温、干旱的季节,待不宜发病的冷凉季节播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5)苗期避蚜
苗期是病毒病易感时期,应及时喷药防治,避免蚜虫传播。
前言/序言
自古以来,萝卜就是老百姓最常吃的养生食品。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人们将萝卜中最适宜生食、味佳形美、可与水果媲美的优良品种类型赋予“水果萝卜”称号。一般认为水果萝卜应具备肉质组织致密、脆而多汁、味甜爽口、根形正、皮光滑和色泽美观等特征。水果萝卜肉质根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一般较小,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隙较小;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梨和苹果,并且含有大量的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有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的作用;在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除燥、利尿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肉质紫红鲜艳的北京心里美萝卜,肉质翠绿的天津卫青萝卜,山东潍县萝卜,色泽鲜艳可爱、爽脆可口的樱桃萝卜均为水果萝卜中的上品。水果萝卜如同樱桃番茄一样已开始进入水果店销售。
针对水果萝卜美好前景的未来市场,为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科学致富,在天津市出版局、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和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天津市科润蔬菜研究所编写本书。
《奇异芳邻:隐秘王国探秘》 内容简介 在遥远且不为人知的“静谧之地”,生活着一群与众不同的居民。他们并非我们熟知的精灵、矮人或巨龙,而是由大地深处汲取生命精华,拥有独立意识和奇异形态的“低语者”。这些低语者,形态各异,有的如同流动的岩石,有的则如晶莹剔透的露珠,还有的则散发着淡淡的泥土芬芳。他们并非沉默无语,而是通过一种古老而微妙的共振,与周围的环境,乃至彼此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宁静和谐的地下文明。 故事的开端,是一位名叫艾莉亚的年轻地理学家。她并非为了探险或寻宝而来,而是被一份尘封在皇家图书馆古籍中的零星记载所吸引——那是一张模糊的地图,描绘了地表之下一个从未被记载过的区域,并提及了“能够感知大地心跳的生灵”。这份记载,对于致力于研究地球内部能量流动的艾莉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她凭借着这份模糊的线索,在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直觉的引导下,找到了一处隐秘的入口,踏入了这片未知的领域。 静谧之地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这里没有太阳,光源来自于地壳深处某种恒定而柔和的能量辐射,使得整个地下世界笼罩在一片永恒的暮色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混合了矿物质和某种植物特有的清冽气息,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植物也与地表截然不同,它们依附在岩壁之上,或是从坚硬的土壤中顽强生长,叶片呈现出金属般的光泽,花朵则散发着幽幽的荧光。它们并非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通过吸收地下的能量和矿物质来维持生命,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共振”,这便是低语者赖以生存和交流的基础。 艾莉亚的到来,打破了这里长久以来的宁静。起初,低语者对这个来自地表的闯入者充满戒备。他们没有语言,但通过一种更为直接、更为原始的方式——情绪与意念的传递——感知着艾莉亚的意图。他们能感受到她好奇、纯粹的求知欲,也察觉到她没有丝毫的恶意。慢慢地,一些胆大的低语者开始靠近她。 其中,一位形态如同包裹着细腻砂砾的“沙语者”,因为其温和的“意念共振”,成为了艾莉亚最早的“朋友”。沙语者并没有具体的面容,但艾莉亚能够感受到它传递出的善意和好奇。通过沙语者的引导,艾莉亚逐渐了解了低语者的生活习性。他们不需要进食,而是通过吸收地下的能量来维持生命;他们没有家庭的概念,而是以一种类似“能量聚合体”的形式存在,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的“交流”更为深刻,能够直接感知对方的情绪、想法,甚至记忆的片段。 艾莉亚也发现,低语者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地下的能量流动、矿物质的分布、甚至是地壳的微小震动,都会影响低语者的状态和情绪。他们能够通过感知这些细微的变化,提前预知地质活动,并巧妙地规避危险。这种能力,是他们能够在这片严酷地下环境中生存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莉亚不仅学习着理解低语者的“语言”,也开始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去解读这片奇特的生态系统。她观察记录着那些发光的植物,研究着地下能量的来源,试图建立起一个连接科学与神秘的桥梁。她发现,低语者并非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环境,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片土地。他们能够引导能量的流动,促进矿物质的生成,甚至在某些区域,他们能“培育”出特殊的晶体,这些晶体在地下世界中,扮演着能量节点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 然而,静谧之地的宁静并非永恒。艾莉亚很快就发现了潜藏在和谐之下的危机。一种来自于地壳深处,被称为“侵蚀之影”的能量,开始悄无声息地蔓延。这种能量扭曲了地下的结构,腐蚀了低语者的生命共振,使得一些低语者变得狂躁不安,甚至攻击彼此。这种侵蚀,如同一种无法言说的疾病,正在缓慢地吞噬着静谧之地的生机。 艾莉亚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地质现象,而是某种失衡的能量在作祟。她将自己在地表学习到的关于能量平衡、生态循环的知识,与低语者传递的意念结合起来。她发现,侵蚀之影的出现,与地表一处古老的地质断层有关,那里正发生着某种剧烈的能量释放,而这种能量的负面影响,被地下特殊的能量场放大,最终侵蚀了静谧之地。 为了拯救低语者,艾莉亚必须找到阻止侵蚀的方法。她与沙语者以及其他几位拥有独特能力的低语者,开始了对侵蚀之影源头的探索。这趟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他们需要穿越危险的地下裂谷,躲避因能量失衡而变得狂暴的地下生物,甚至要面对因侵蚀而变得扭曲的低语者。 在旅途中,艾莉亚亲眼见证了低语者之间强大的羁绊。当有低语者受伤或被侵蚀时,其他的低语者会毫不犹豫地聚集在一起,用自身的生命共振去抵御侵蚀,为受伤者提供能量和治愈。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了艾莉亚。 最终,他们找到了侵蚀之影的核心区域。那里,一股浑浊而扭曲的能量正不断地向外扩散。艾莉亚通过她的科学仪器,结合低语者的感知,发现这种能量的本质是一种失控的、纯粹的负面能量。它并非死亡,而是生命力的扭曲和破坏。 阻止侵蚀的方法,并非是直接摧毁这股能量,而是要重新引导和平衡它。艾莉亚想起自己在地表研究中,关于“共振抵消”和“能量疏导”的理论。她设想,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纯净的、与之相反的能量,并通过特殊的“节点”将其引导,便有可能化解侵蚀。 在低语者的帮助下,艾莉亚找到了一种能够产生纯净能量的特殊晶体,这种晶体正是低语者在漫长岁月中“培育”出来的。他们将这些晶体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能量网络。与此同时,艾莉亚利用自己的仪器,精确地计算和引导着能量的流动。 在这个关键时刻,沙语者以及其他低语者,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共振汇聚起来,形成了一道巨大的能量屏障,将侵蚀之影暂时压制住,为艾莉亚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举动,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力,去对抗那股吞噬一切的负面能量。 在所有低语者的共同努力下,在艾莉亚精密的计算和引导下,那股浑浊的侵蚀之影,开始被纯净的能量所稀释、分解,并最终被引导至一个古老的地下空洞中,在那里,它被缓慢地转化为一种无害的矿物质沉积。 危机解除,静谧之地重新恢复了平静。低语者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也因此更加团结。艾莉亚也在这场经历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悟。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科学家,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生命形式的探索者。 在离开静谧之地前,艾莉亚与沙语者做了一个深刻的“告别”。她知道,自己与这片隐秘王国的故事,并非结束,而是开启了另一段关于理解、连接和共存的旅程。她带着从静谧之地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回到了地表,开始撰写她关于这个奇异芳邻的见闻,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在这个我们熟悉的世界之下,还存在着如此奇妙而脆弱的生命,等待着我们去尊重与守护。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科学数据,而是融入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