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彩绘连环画集锦》(二)(珍藏回忆 回顾经典 古本线装) |
| ISBN: | 9787806634554 |
| 出 版 社: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 定 价: | 398 元 |
| 作 者: | 孟庆江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古本线装 | 开本:1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07-07-01 | 版次:1 | 页数:1函2册 |
| 印刷时间:2007-07-01 | 印次:1 | 字数: |
| 主编推荐 | |
《中国彩绘连环画集锦》第二辑为我国画家孟庆江先生专辑,共分上、下两册。以原稿承制再现原作神韵。 该专辑共收录孟庆江所作彩绘连环画精品11部、计269幅,其中有荣获国家大奖的《蔡文姬》(46幅)、《长恨歌》(57幅)、《刘胡兰》(38幅)以及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秋翁遇仙记》等作品。该专辑所录作品全部由孟庆江先生自斟选,结集出版,一律原稿承制,真实地反映了孟庆江彩绘连环画艺术的成 就。同时,应广大连友和读者的要求,特别准备了少量孟庆江笔签名、钤印本,弥足珍贵。 本辑内附特制彩色藏书票一枚。 |
| 内容简介 | |
从一九五七年至二零零七年的半个世纪里,孟庆江笔耕不辍,从件作品问世到如今仍一路前行。他的艺术征程,可谓一路走高。他创作了一百多套连环画,仅这一成就便实属少见。 一百多套,意味着洋洋数千幅乃至更多可以独立的幅面,其创作之艰辛,其灵感之迸发,其技艺之功力,其对知识之要求,其对现实或历史的生活情景之研究与把 握,等等,老实说,都是对一个艺术家的严峻检验,是对其文史哲经民情风俗等等综合素质的考验。这里说的连环画和“米老鼠”、“唐老鸭”等等夸张变形幻想的 “动漫”之不同,在于它的现实主义的逼真性。两者也许各有各的难点,各需各的才情。而我们所说的连环画,或者具体说孟庆江的连环画,则每一套每一部,首先 都需经过一个对生活的仔细研究过程。将一个文学的、戏剧的或传说的故事变成一系列图像,开始,也许出之于兴趣、直觉和感动,然而真进入艺术描绘境界,又必 须经过理性的以至学术的研究,是理性思考与感性领悟交互进行的过程,是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交叉进行的过程。 孟庆江创作的连环画不是偶一为之。他创作的连环画,题材人物涉及古典与现代当代,内容纷繁,数量十分庞大,如是,他所遇到的难点和挑战自然又多又大又难。令人可佩的是,他成功了,胜利了。他的作品便是明证。 正是由于他作品数量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若干作品意蕴深刻。他在继承中国传统工笔线描风格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契合了当代读者的审美情趣,渗透着新的时代精神。因此,孟庆江创造了自己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世界。 孟庆江的代表作很多,在这篇似序非序的短文里很难一一列举,而且,即使欣赏他上万件的全部作品,对其中的之作我也无力一一说透。 孟庆江先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三十多年,帮助过许多画家,培养过一批又一批青年。他的美术创作,长期在业余进行。现在,他仍激情喷涌,志存高远,孟庆江先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大家。 |
| 目 录 | |
上册:《蔡文姬》 (46幅) 下册:《神农氏》 (38幅) 《长恨歌》 (57幅) 《狼来了》 (14幅) 《秋翁遇仙记》 (12幅) 《文彦博取球》(14幅) 《不屈不挠》 (8幅) 《女皇武则天》(25 幅) 《大公无私》 (8幅) 《刘胡兰》 (38幅) 《看毛主席的望远镜》(9幅) |
| 作者介绍 | |
孟庆江,1937年生于温 州,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师从蒋兆和、叶浅予。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副总编、《连环画报》主编,兼任中国出版工作者 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等职。连任三届国家图书奖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委、文化部群星奖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作 以绘画为主,出版作品甚丰,主要作品《蔡文姬》、《长恨歌》等荣获过国家大奖。他的作品创作严谨,风格独特,立意鲜明,题材广泛,注重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 和时代精神相结合,雅俗共赏,深受大众欢迎。 |
哎呀,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讨喜了!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觉得心情愉悦,那种恰到好处的厚重感和光泽度,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极其讲究,色彩过渡自然平滑,即便是最细微的笔触变化也能清晰呈现,这对于欣赏连环画的细节来说至关重要。我发现书中的排版布局非常巧妙,它没有将所有画面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让每一幅作品都能独立地展示其艺术价值。这本画集不仅是内容的集合,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视觉展览,足见编辑团队的专业和用心。光是看着这些精心装裱的画面,我就觉得自己的艺术细胞都被激活了,它让连环画这种一度被认为是“小众”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殿堂级的艺术光芒。这完全可以作为送给艺术院校学生的绝佳礼物。
评分说句实在话,现在的连环画市场充斥着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让人提不起兴趣。但这一本完全不一样,它仿佛是一次对“匠人精神”的致敬。我特别注意观察了细节处的处理,比如人物的衣褶如何随动作自然变化,光影如何精准地打在立体的人物轮廓上,以及场景中家具、器皿的年代感和地域性特征。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背景元素,其实是构建故事真实感和历史厚重感的基石。这本画集成功地保留了那个时代连环画创作的严谨态度,没有为了迎合所谓的“潮流”而牺牲艺术标准。它像一块试金石,让真正有价值的艺术沉淀下来,让真正热爱传统艺术的读者找到归属。对于收藏者而言,这无疑是值得投资的一笔精神财富。
评分我是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泡着热茶,才开始正式品读这本画集的。那一刻,外界的喧嚣仿佛都被这册画册隔绝了。我被深深吸引的,是其中人物造型的“气韵生动”。他们不仅仅是纸上的形象,更像是带着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你看那老者的眉宇间的智慧,那孩童眼中的纯真,甚至是反派角色那藏在阴影里的狡黠,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不仅仅是技巧的胜利,更是对人性和生活深刻洞察的结果。这种深入骨髓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个系列的故事脉络即使在没有文字辅助的情况下,也能被读者清晰地感知和共情。这种无声的叙事力量,是现代图像叙事中极其稀缺的宝藏。每翻过一页,都像完成了一次与画中人物的心灵对话,久久不能平复。
评分这套画册简直是国粹的视觉盛宴,每一页都像是在对传统艺术进行一次深情的回眸。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对人物神态和场景氛围的精准拿捏,都让人不禁感叹老一辈艺术家的功力之深厚。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色彩的运用,既有传统工笔画的典雅含蓄,又不乏时代审美的鲜活明快,特别是那些山水背景的处理,简直是水墨意境的再现。翻阅时,我仿佛能闻到油墨的清香,感受到画纸的温润,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当下许多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这不只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活着的艺术史,它默默地讲述着时代的故事,传承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对于任何一个热爱连环画、珍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爱好者来说,这套书是案头不可或缺的珍藏。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看”一幅画,如何从线条和色彩中解读出深层次的文化密码。
评分每一次翻阅这本画集,都会带来新的发现和感悟,这正是一本优秀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我发现即便是同一个画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演变和主题侧重也有着微妙的差异,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叙事性绘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微观样本。而且,从这些画作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对绘画风格的影响,那种地域特色被巧妙地融入到人物服饰和生活场景之中,使得整体画面既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收藏”,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大众文化审美和艺术教育成果的窗口。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艺术家们是如何通过有限的媒介,创造出无限的精神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