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绘连环画集锦(第二辑 孟庆江专辑)

中国彩绘连环画集锦(第二辑 孟庆江专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庆江绘 著
图书标签:
  • 连环画
  • 中国连环画
  • 孟庆江
  • 彩绘连环画
  • 艺术
  • 绘画
  • 漫画
  • 收藏
  • 经典
  • 中国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ISBN:9787806634554
商品编码:1034848092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中国彩绘连环画集锦》(二)(珍藏回忆 回顾经典 古本线装)
ISBN:   9787806634554
出 版 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定    价:   398 元
作    者:   孟庆江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古本线装   开本:1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07-07-01   版次:1   页数:1函2册
  印刷时间:2007-07-01   印次:1   字数:

  主编推荐

《中国彩绘连环画集锦》第二辑为我国画家孟庆江先生专辑,共分上、下两册。以原稿承制再现原作神韵。

该专辑共收录孟庆江所作彩绘连环画精品11部、计269幅,其中有荣获国家大奖的《蔡文姬》(46幅)、《长恨歌》(57幅)、《刘胡兰》(38幅)以及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秋翁遇仙记》等作品。该专辑所录作品全部由孟庆江先生自斟选,结集出版,一律原稿承制,真实地反映了孟庆江彩绘连环画艺术的成 就。同时,应广大连友和读者的要求,特别准备了少量孟庆江笔签名、钤印本,弥足珍贵。

本辑内附特制彩色藏书票一枚。


  内容简介

从一九五七年至二零零七年的半个世纪里,孟庆江笔耕不辍,从件作品问世到如今仍一路前行。他的艺术征程,可谓一路走高。他创作了一百多套连环画,仅这一成就便实属少见。

一百多套,意味着洋洋数千幅乃至更多可以独立的幅面,其创作之艰辛,其灵感之迸发,其技艺之功力,其对知识之要求,其对现实或历史的生活情景之研究与把 握,等等,老实说,都是对一个艺术家的严峻检验,是对其文史哲经民情风俗等等综合素质的考验。这里说的连环画和“米老鼠”、“唐老鸭”等等夸张变形幻想的 “动漫”之不同,在于它的现实主义的逼真性。两者也许各有各的难点,各需各的才情。而我们所说的连环画,或者具体说孟庆江的连环画,则每一套每一部,首先 都需经过一个对生活的仔细研究过程。将一个文学的、戏剧的或传说的故事变成一系列图像,开始,也许出之于兴趣、直觉和感动,然而真进入艺术描绘境界,又必 须经过理性的以至学术的研究,是理性思考与感性领悟交互进行的过程,是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交叉进行的过程。

孟庆江创作的连环画不是偶一为之。他创作的连环画,题材人物涉及古典与现代当代,内容纷繁,数量十分庞大,如是,他所遇到的难点和挑战自然又多又大又难。令人可佩的是,他成功了,胜利了。他的作品便是明证。

正是由于他作品数量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若干作品意蕴深刻。他在继承中国传统工笔线描风格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契合了当代读者的审美情趣,渗透着新的时代精神。因此,孟庆江创造了自己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世界。

孟庆江的代表作很多,在这篇似序非序的短文里很难一一列举,而且,即使欣赏他上万件的全部作品,对其中的之作我也无力一一说透。

孟庆江先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三十多年,帮助过许多画家,培养过一批又一批青年。他的美术创作,长期在业余进行。现在,他仍激情喷涌,志存高远,孟庆江先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大家。


  目 录

上册:《蔡文姬》 (46幅) 下册:《神农氏》 (38幅)

《长恨歌》 (57幅) 《狼来了》 (14幅)

《秋翁遇仙记》 (12幅) 《文彦博取球》(14幅)

《不屈不挠》 (8幅) 《女皇武则天》(25 幅)

《大公无私》 (8幅) 《刘胡兰》 (38幅)

《看毛主席的望远镜》(9幅)


  作者介绍

孟庆江,1937年生于温 州,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师从蒋兆和、叶浅予。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副总编、《连环画报》主编,兼任中国出版工作者 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等职。连任三届国家图书奖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委、文化部群星奖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作 以绘画为主,出版作品甚丰,主要作品《蔡文姬》、《长恨歌》等荣获过国家大奖。他的作品创作严谨,风格独特,立意鲜明,题材广泛,注重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 和时代精神相结合,雅俗共赏,深受大众欢迎。



璀璨华章:经典连环画的艺术之旅 (本书籍内容不包含《中国彩绘连环画集锦(第二辑 孟庆江专辑)》中所收录的任何作品) 一、 概述:连环画的黄金时代与艺术回响 本书籍汇集了一批在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旨在系统梳理和展示中国近现代连环画艺术的辉煌成就。连环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深受大众喜爱的视觉叙事艺术形式,在中国经历了数次重要的发展阶段,尤其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涌现出大量融合了民族传统绘画精髓与西方叙事技巧的杰作。 我们精选的这些作品,涵盖了历史演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它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审美取向的缩影,更是中国几代杰出艺术家的心血结晶。通过对这些经典原作的深入挖掘和精美再现,我们试图带领读者重温连环画艺术的魅力,体会其在普及文化知识、传承民族精神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的选材标准极为严苛,重点考察作品的艺术创新性、叙事完整性、人物塑造的深度以及绘画技巧的成熟度。我们摒弃了单纯的题材堆砌,力求展现不同画派、不同风格在连环画这一载体上的碰撞与融合,从而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中国连环画艺术图景。 二、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探索 中国连环画艺术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本书精选的几部代表作,充分展示了这种多样性: 1. 传统国画的工笔与写意融合: 部分作品秉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严谨规范。例如,在对历史题材和古典文学的诠释中,画家们运用细腻的工笔重彩技法,力求还原历史场景的真实感与庄重感。线条的勾勒精准到位,色彩的晕染层次丰富,尤其在服饰、建筑和器物的描绘上,展现出极高的写实功力与文化修养。然而,优秀的画家们并未陷入僵化的模仿,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写意的笔法,尤其在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或广阔的自然背景时,笔触变得灵动洒脱,使得画面既有庙堂之气,又不失生活气息。 2. 版画精神的粗犷与力量: 另一类风格的作品深受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影响。这些作品的特点在于强烈的黑白对比、大胆的块面处理和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画家们运用木刻、丝网等版画的造型观念来创作绘画,使得线条不再是单纯的轮廓线,而成为了具有重量感和情感张力的独立元素。这种风格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或激烈冲突场面时,效果尤为突出,赋予了画面一种磅礴的叙事力量和坚实的质感。 3. 借鉴西方的写实主义与漫画技巧: 不可否认,现代连环画的成熟也得益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技巧的引入。书中部分作品体现了对人体结构、透视原理的精确把握。在人物造型上,力求符合生理学的真实性,光影的运用也更加成熟,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同时,在处理一些生活气息浓郁的故事时,画家们也吸收了西方漫画中对动态捕捉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得人物表情生动传神,极富戏剧张力。 三、 叙事艺术的精妙构建 连环画的核心在于“叙事”。本书所收录的画册,无一不是叙事结构上的典范。 1. 节奏的控制与张弛有度: 一个优秀的连环画故事,其“场面调度”至关重要。书中选取了不同叙事节奏的案例:有的篇章采用密集型分格,在短短数格内快速交代对话与动作,制造紧张感,适用于高潮部分的推进;而另一些关键场景,则采用大篇幅跨页或整页特写,给予读者充分的视觉缓冲和情感代入时间,让观众细细品味人物的内心波澜。这种对画幅大小和分格数量的精确控制,体现了高超的导演才能。 2. 镜头语言的运用: 本书的选材深刻体现了连环画如何运用类似电影的“镜头语言”来引导观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全景镜头(Establishing Shot): 用于交代故事发生的宏大背景和环境氛围。 中景镜头(Medium Shot): 主要用于展现人物的互动和主要情节的展开。 特写镜头(Close-up): 集中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细微动作或关键道具,是传达情绪和信息最直接的方式。 通过画框的剪裁和视角的转换,画家们成功地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了富有深度的三维空间感和流动的时间感。 3. 文字与画面的关系: 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文字与图画的关系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文字部分多以精炼、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来点睛,避免冗长叙述,而是将叙事的主体责任交由画面完成。对白简短有力,旁白富有韵味,文字的排布也与画面构图紧密结合,共同服务于整体的阅读体验。 四、 传承与影响 本书所选的这些连环画,是几代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们在当时承担了重要的文化启蒙功能,塑造了一代人的审美基准和道德观念。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无数青少年接触了文学经典,了解了历史典故,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看”图画——如何从连续的图像中解读含义、推断动机、预判情节。 这些画册的艺术价值,远超其作为“通俗读物”的定位。它们是研究中国现代艺术史、传播学、大众文化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总结: 本书是一次对中国连环画艺术高峰的庄严致敬。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非凡作品的系统呈现,让今天的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直接感受那份纯粹的、充满创造力的艺术激情,并从中汲取新的审美营养。这是一本关于光影、线条、叙事与永恒故事的珍藏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哎呀,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讨喜了!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觉得心情愉悦,那种恰到好处的厚重感和光泽度,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极其讲究,色彩过渡自然平滑,即便是最细微的笔触变化也能清晰呈现,这对于欣赏连环画的细节来说至关重要。我发现书中的排版布局非常巧妙,它没有将所有画面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让每一幅作品都能独立地展示其艺术价值。这本画集不仅是内容的集合,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视觉展览,足见编辑团队的专业和用心。光是看着这些精心装裱的画面,我就觉得自己的艺术细胞都被激活了,它让连环画这种一度被认为是“小众”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殿堂级的艺术光芒。这完全可以作为送给艺术院校学生的绝佳礼物。

评分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连环画市场充斥着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让人提不起兴趣。但这一本完全不一样,它仿佛是一次对“匠人精神”的致敬。我特别注意观察了细节处的处理,比如人物的衣褶如何随动作自然变化,光影如何精准地打在立体的人物轮廓上,以及场景中家具、器皿的年代感和地域性特征。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背景元素,其实是构建故事真实感和历史厚重感的基石。这本画集成功地保留了那个时代连环画创作的严谨态度,没有为了迎合所谓的“潮流”而牺牲艺术标准。它像一块试金石,让真正有价值的艺术沉淀下来,让真正热爱传统艺术的读者找到归属。对于收藏者而言,这无疑是值得投资的一笔精神财富。

评分

我是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泡着热茶,才开始正式品读这本画集的。那一刻,外界的喧嚣仿佛都被这册画册隔绝了。我被深深吸引的,是其中人物造型的“气韵生动”。他们不仅仅是纸上的形象,更像是带着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你看那老者的眉宇间的智慧,那孩童眼中的纯真,甚至是反派角色那藏在阴影里的狡黠,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不仅仅是技巧的胜利,更是对人性和生活深刻洞察的结果。这种深入骨髓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个系列的故事脉络即使在没有文字辅助的情况下,也能被读者清晰地感知和共情。这种无声的叙事力量,是现代图像叙事中极其稀缺的宝藏。每翻过一页,都像完成了一次与画中人物的心灵对话,久久不能平复。

评分

这套画册简直是国粹的视觉盛宴,每一页都像是在对传统艺术进行一次深情的回眸。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对人物神态和场景氛围的精准拿捏,都让人不禁感叹老一辈艺术家的功力之深厚。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色彩的运用,既有传统工笔画的典雅含蓄,又不乏时代审美的鲜活明快,特别是那些山水背景的处理,简直是水墨意境的再现。翻阅时,我仿佛能闻到油墨的清香,感受到画纸的温润,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当下许多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这不只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活着的艺术史,它默默地讲述着时代的故事,传承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对于任何一个热爱连环画、珍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爱好者来说,这套书是案头不可或缺的珍藏。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看”一幅画,如何从线条和色彩中解读出深层次的文化密码。

评分

每一次翻阅这本画集,都会带来新的发现和感悟,这正是一本优秀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我发现即便是同一个画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演变和主题侧重也有着微妙的差异,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叙事性绘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微观样本。而且,从这些画作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对绘画风格的影响,那种地域特色被巧妙地融入到人物服饰和生活场景之中,使得整体画面既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收藏”,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大众文化审美和艺术教育成果的窗口。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艺术家们是如何通过有限的媒介,创造出无限的精神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