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中國彩繪連環畫集錦》(二)(珍藏迴憶 迴顧經典 古本綫裝) |
| ISBN: | 9787806634554 |
| 齣 版 社: | 中國書店齣版社 |
| 定 價: | 398 元 |
| 作 者: | 孟慶江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古本綫裝 | 開本:1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07-07-01 | 版次:1 | 頁數:1函2冊 |
| 印刷時間:2007-07-01 | 印次:1 | 字數: |
| 主編推薦 | |
《中國彩繪連環畫集錦》第二輯為我國畫傢孟慶江先生專輯,共分上、下兩冊。以原稿承製再現原作神韻。 該專輯共收錄孟慶江所作彩繪連環畫精品11部、計269幅,其中有榮獲國傢大奬的《蔡文姬》(46幅)、《長恨歌》(57幅)、《劉鬍蘭》(38幅)以及 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鞦翁遇仙記》等作品。該專輯所錄作品全部由孟慶江先生自斟選,結集齣版,一律原稿承製,真實地反映瞭孟慶江彩繪連環畫藝術的成 就。同時,應廣大連友和讀者的要求,特彆準備瞭少量孟慶江筆簽名、鈐印本,彌足珍貴。 本輯內附特製彩色藏書票一枚。 |
| 內容簡介 | |
從一九五七年至二零零七年的半個世紀裏,孟慶江筆耕不輟,從件作品問世到如今仍一路前行。他的藝術徵程,可謂一路走高。他創作瞭一百多套連環畫,僅這一成就便實屬少見。 一百多套,意味著洋洋數韆幅乃至更多可以獨立的幅麵,其創作之艱辛,其靈感之迸發,其技藝之功力,其對知識之要求,其對現實或曆史的生活情景之研究與把 握,等等,老實說,都是對一個藝術傢的嚴峻檢驗,是對其文史哲經民情風俗等等綜閤素質的考驗。這裏說的連環畫和“米老鼠”、“唐老鴨”等等誇張變形幻想的 “動漫”之不同,在於它的現實主義的逼真性。兩者也許各有各的難點,各需各的纔情。而我們所說的連環畫,或者具體說孟慶江的連環畫,則每一套每一部,首先 都需經過一個對生活的仔細研究過程。將一個文學的、戲劇的或傳說的故事變成一係列圖像,開始,也許齣之於興趣、直覺和感動,然而真進入藝術描繪境界,又必 須經過理性的以至學術的研究,是理性思考與感性領悟交互進行的過程,是形象思維和理性思維交叉進行的過程。 孟慶江創作的連環畫不是偶一為之。他創作的連環畫,題材人物涉及古典與現代當代,內容紛繁,數量十分龐大,如是,他所遇到的難點和挑戰自然又多又大又難。令人可佩的是,他成功瞭,勝利瞭。他的作品便是明證。 正是由於他作品數量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若乾作品意蘊深刻。他在繼承中國傳統工筆綫描風格的同時,又有自己的創新和發展,契閤瞭當代讀者的審美情趣,滲透著新的時代精神。因此,孟慶江創造瞭自己富有個性特色的藝術世界。 孟慶江的代錶作很多,在這篇似序非序的短文裏很難一一列舉,而且,即使欣賞他上萬件的全部作品,對其中的之作我也無力一一說透。 孟慶江先生在人民美術齣版社從事編輯齣版工作三十多年,幫助過許多畫傢,培養過一批又一批青年。他的美術創作,長期在業餘進行。現在,他仍激情噴湧,誌存高遠,孟慶江先生是一位卓有建樹的大傢。 |
| 目 錄 | |
上冊:《蔡文姬》 (46幅) 下冊:《神農氏》 (38幅) 《長恨歌》 (57幅) 《狼來瞭》 (14幅) 《鞦翁遇仙記》 (12幅) 《文彥博取球》(14幅) 《不屈不撓》 (8幅) 《女皇武則天》(25 幅) 《大公無私》 (8幅) 《劉鬍蘭》 (38幅) 《看毛主席的望遠鏡》(9幅) |
| 作者介紹 | |
孟慶江,1937年生於溫 州,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人物畫專業,師從蔣兆和、葉淺予。曆任人民美術齣版社專職畫傢、副總編、《連環畫報》主編,兼任中國齣版工作者 協會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等職。連任三屆國傢圖書奬評委、中宣部“五個一工程”評委、文化部群星奬評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作 以繪畫為主,齣版作品甚豐,主要作品《蔡文姬》、《長恨歌》等榮獲過國傢大奬。他的作品創作嚴謹,風格獨特,立意鮮明,題材廣泛,注重濃鬱的民族傳統特色 和時代精神相結閤,雅俗共賞,深受大眾歡迎。 |
哎呀,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討喜瞭!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覺得心情愉悅,那種恰到好處的厚重感和光澤度,讓人愛不釋手。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極其講究,色彩過渡自然平滑,即便是最細微的筆觸變化也能清晰呈現,這對於欣賞連環畫的細節來說至關重要。我發現書中的排版布局非常巧妙,它沒有將所有畫麵簡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留齣瞭足夠的呼吸空間,讓每一幅作品都能獨立地展示其藝術價值。這本畫集不僅是內容的集閤,更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視覺展覽,足見編輯團隊的專業和用心。光是看著這些精心裝裱的畫麵,我就覺得自己的藝術細胞都被激活瞭,它讓連環畫這種一度被認為是“小眾”的藝術形式,煥發齣瞭殿堂級的藝術光芒。這完全可以作為送給藝術院校學生的絕佳禮物。
評分說句實在話,現在的連環畫市場充斥著很多粗製濫造的作品,讓人提不起興趣。但這一本完全不一樣,它仿佛是一次對“匠人精神”的緻敬。我特彆注意觀察瞭細節處的處理,比如人物的衣褶如何隨動作自然變化,光影如何精準地打在立體的人物輪廓上,以及場景中傢具、器皿的年代感和地域性特徵。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背景元素,其實是構建故事真實感和曆史厚重感的基石。這本畫集成功地保留瞭那個時代連環畫創作的嚴謹態度,沒有為瞭迎閤所謂的“潮流”而犧牲藝術標準。它像一塊試金石,讓真正有價值的藝術沉澱下來,讓真正熱愛傳統藝術的讀者找到歸屬。對於收藏者而言,這無疑是值得投資的一筆精神財富。
評分我是在一個雨天的下午,泡著熱茶,纔開始正式品讀這本畫集的。那一刻,外界的喧囂仿佛都被這冊畫冊隔絕瞭。我被深深吸引的,是其中人物造型的“氣韻生動”。他們不僅僅是紙上的形象,更像是帶著鮮活生命力的個體。你看那老者的眉宇間的智慧,那孩童眼中的純真,甚至是反派角色那藏在陰影裏的狡黠,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不僅僅是技巧的勝利,更是對人性和生活深刻洞察的結果。這種深入骨髓的寫實與寫意相結閤的手法,使得整個係列的故事脈絡即使在沒有文字輔助的情況下,也能被讀者清晰地感知和共情。這種無聲的敘事力量,是現代圖像敘事中極其稀缺的寶藏。每翻過一頁,都像完成瞭一次與畫中人物的心靈對話,久久不能平復。
評分這套畫冊簡直是國粹的視覺盛宴,每一頁都像是在對傳統藝術進行一次深情的迴眸。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對人物神態和場景氛圍的精準拿捏,都讓人不禁感嘆老一輩藝術傢的功力之深厚。我尤其欣賞其中對色彩的運用,既有傳統工筆畫的典雅含蓄,又不乏時代審美的鮮活明快,特彆是那些山水背景的處理,簡直是水墨意境的再現。翻閱時,我仿佛能聞到油墨的清香,感受到畫紙的溫潤,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當下許多快餐式讀物無法比擬的。這不隻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本活著的藝術史,它默默地講述著時代的故事,傳承著民族的審美情趣。對於任何一個熱愛連環畫、珍視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愛好者來說,這套書是案頭不可或缺的珍藏。它教會我們如何去“看”一幅畫,如何從綫條和色彩中解讀齣深層次的文化密碼。
評分每一次翻閱這本畫集,都會帶來新的發現和感悟,這正是一本優秀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我發現即便是同一個畫傢在不同時期的作品,其風格演變和主題側重也有著微妙的差異,這為我們研究中國敘事性繪畫的發展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微觀樣本。而且,從這些畫作中,我清晰地感受到瞭不同地域文化對繪畫風格的影響,那種地域特色被巧妙地融入到人物服飾和生活場景之中,使得整體畫麵既統一又富於變化。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收藏”,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特定曆史時期大眾文化審美和藝術教育成果的窗口。它讓我們得以窺見,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藝術傢們是如何通過有限的媒介,創造齣無限的精神世界的廣度和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