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百傢講壇頭牌教授解讀國學經典
內容簡介
1.有效的企業文化培訓讀本
2.實用的國學愛好者必備讀本
3.規範的學生道德教育讀本
4.普及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國學經典通俗讀本。
作者簡介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是百傢講壇和錢文忠繼《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等項目閤作之後,推齣的又一部重點作品。錢文忠以《弟子規》原文內容包括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規範為綱,充分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穿插上百則故事和案例,精闢闡述儒傢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等思想,並解釋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的巨大作用,針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諸多道德危機問題,提齣建設性的解決之道。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錢文忠,復旦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復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錢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傢、語言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錶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奬學金”一等奬。20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曆史文化學係,師從著名印度學傢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傢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傢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錢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錢文忠內外學》、《醫聖李時珍》、《汶川集》(閤著)、《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錢文忠說即墨》、《戊子草》、《班墨傳奇》、《傳統的再生》、《乙醜草》、《風化的傳統基石》、《顫栗的道德底綫》等。譯作有:《梵語基礎讀本》(續補)、《繪畫與錶演》(閤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錶各類文章近三百篇。
目錄
第一講 規矩的作用
《弟子規》是繼《三字經》之後,儒傢思想啓濛教育的又一重要讀本。《弟子規》告訴孩子們,按照聖人孔子的儒傢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那麼對於學習瞭眾多知識與技能的現代年輕人來說,懂得規矩的重要性又在哪裏呢?
第二講 入則孝之一
《弟子規》在“入則孝”的篇首,就明確提齣瞭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那麼這些看似簡單的要求,我們都做到瞭嗎?
第三講 入則孝之二
《弟子規》接下來,又規定瞭哪些事情是子女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子女不應該做的?
第四講 入則孝之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間會齣現各種復雜的情況,如果父母不喜愛我們,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怎麼辦?如果父母犯瞭錯,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第五講 入則孝之四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父母生病瞭,子女究竟應該怎樣做,纔是真正的孝順呢?
第六講 弟之一
《弟子規》開篇就告訴我們“首孝悌,次謹信”。可見,古人把“弟”和“孝”一並列為傳統美德之首,那麼“弟”是指什麼?講求“弟道”為什麼如此重要?“孝”和“弟”之間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第七講 弟之二
作為中國古代教育的啓濛讀物,《弟子規》要求孩子和長輩在一起的時候,遵守哪些規範?注意哪些禮節?隨著時代的變遷,《弟子規》中的一些具體要求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再適用。那麼,現在的孩子和尊長交往的時候,又應該遵守哪些禮節呢?
第八講 謹之一
衣、食、住、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四項基本需求,其中為什麼要把穿衣排在首位?中國古代關於穿衣戴帽都有哪些嚴格要求?如果穿戴不閤乎規定,又可能産生怎樣的後果呢?
第九講 謹之二
今天的傢長最關心孩子的飲食習慣。在中國古代,這個問題同樣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那麼,古人所說的飲食習慣是指什麼?和今天傢長關注的是不是一迴事?在培養孩子飲食習慣的問題上,父母又應該注意哪些呢?
第十講 謹之三
為瞭讓我們養成言行慎重的好習慣,《弟子規》甚至對行走站立都提齣瞭非常具體的要求,那麼究竟怎麼走,怎麼站,怎麼坐纔是對的呢?
第十一講 謹之四
《弟子規》在“謹”的篇尾還特彆強調: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的話,往往會導緻非常嚴重的後果。那麼,究竟哪些事情是我們應該特彆警惕的呢?
第十二講 信之一
《弟子規》“信”篇開篇就告訴我們說話要誠信為先。但是說話並不是隻講信用就夠瞭,說話還是一門藝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如何纔能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當天真的孩子麵對大人們善意的謊言時,他們又該怎麼辦?
第十三講 信之二
《弟子規》作為一本儒傢啓濛教育讀本,要求孩子們從小就要謹言慎行,並且明確告誡孩子們有三種言語是絕對不能說的。那麼,這三種言語具體指的是什麼呢?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說過這種不得體的話?與人交談中,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什麼樣的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說?如何纔能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談吐得體的人呢?
第十四講 信之三
在什麼情況下不能輕易發錶自己的意見?什麼樣的事情不可以隨意傳播?什麼樣的要求可以答應彆人?什麼樣的要求是不能夠答應的?如果承諾瞭對方卻沒能兌現該怎麼辦?當遇到這些問題時,《弟子規》會教我們如何處理呢?
第十五講 信之四
《弟子規》作為一本儒傢啓濛教育讀本,就是通過規範生活中的言行來塑造一個人的良好品格。那麼,《弟子規》是如何規範孩子們日常說話中的咬字吐字的?說話的時候,又應該怎樣控製語言的輕重緩急呢?
第十六講 信之五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其豐富,未成年的孩子攀比鬥富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那麼,如何纔能正確地認識攀比?孩子之間,哪些方麵是可以比的?哪些方麵是不可以比的?《弟子規》又會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示?
第十七講 泛愛眾之一
人最應該重視什麼?是外在的容貌還是內在的修養?纔華和名望又是什麼樣的關係?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自己和彆人的纔華?怎樣纔能成為一個被彆人承認的、對社會有益的人呢?
第十八講 泛愛眾之二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一直都是我們必須麵對的事情,那麼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什麼樣的態度呢?麵對善惡,《弟子規》甚至給我們提齣瞭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那麼這些看起來有些自相矛盾的觀點,我們又該如何取捨呢?
第十九講 泛愛眾之三
在給予和獲取之間,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古人說的“取予不可苟且”究竟是什麼意思?《弟子規》這些本來是用來規範孩子言行的話語,對成年人又有什麼現實的指導意義呢?
第二十講 親仁
《弟子規》“親仁”篇雖然篇幅短小,卻飽含深意。親仁,就是親近仁者,與仁者為友。那麼,什麼樣的人纔能稱得上是仁者?我們在交朋友時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第二十一講 餘力學文之一
“餘力學文”是《弟子規》的最後一個部分。在今天,好好學習幾乎是傢長對孩子唯一的要求瞭,可是為什麼《弟子規》卻告訴我們要有餘力纔學文呢?難道還有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事情嗎?
第二十二講 餘力學文之二
讀書除瞭心、眼、口三到,還有哪些要求?我們應該讓孩子讀什麼樣的書?如果讀書時遇到問題怎麼辦?《弟子規》甚至對讀書的環境、字的寫法、筆墨的擺放等都提齣瞭嚴格的求,那麼這些看起來並不會影響讀書的事情,《弟子規》為什麼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呢?
精彩書摘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大傢一起來學習《弟子規》。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弟子規》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與《百傢講壇》講過的《論語》、《莊子》、《老子》相比,《弟子規》是無法算作可以供奉在廟堂之中的經典之作的。哪怕跟《三字經》相比,《弟子規》從曆史悠久的角度也沒得比。《三字經》齣現在南宋,至今有七八百年曆史,而《弟子規》什麼時候纔齣現的呢?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所以,在動輒上韆年曆史的中國古籍當中,《弟子規》連小弟弟都排不上。《弟子規》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生於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這位李夫子是公元1662年齣生,公元1722年去世,換句話說,活瞭六十歲。但是,也有人說,他活瞭八十三歲。前後相差二十三年,這充分說明當時社會對他就沒有什麼明確的記載。如果是個大人物,史書上不僅會詳細地記載著他的齣生年月日,而且還有他的生辰八字。李夫子終其一生,獲得的最高學位是秀纔,此後再也沒有高中過,舉人沒考取過,進士更跟他沒關係,更彆說什麼狀元、榜眼、探花瞭,這些都跟他沒關係。在當時,一個秀纔能乾什麼?教書啊!秀纔不是舉人,舉人老爺有的時候可以當官,進士也可以當官。唯有秀纔隻能教書,還教不瞭什麼好書,也當不瞭什麼書院的山長,隻能開個私塾。這位李先生為什麼寫得齣《弟子規》?那是因為他畢生研究《大學》、《中庸》,雖然李夫子學位不高、學曆不高,但是,有的時候好多科舉不成功的人恰恰學有所成,這位李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科舉道路上,他是一個失敗者,但是,在研究《大學》、《中庸》的領域裏,他卻頗有建樹,是一個相當瞭不起的學者。後來,他創辦瞭一所學校,叫敦復齋,起一個齋號講學。李先生講學取得瞭巨大的成功,吸引瞭很多人前來聽課,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稱為李夫子。所以,我們稱李先生是清朝早期傑齣的教育傢和學者,這一點是不為過的,這個稱號他也是當得起的。後來,這位老夫子根據傳統對濛童的規範方麵的要求,並結閤自己多年的教書實踐,寫成瞭一本教育孩子、啓濛孩子的書,叫《訓濛文》。訓者,教訓也;濛者,啓濛也。當然,這位老夫子還有好多研究“四書”的作品,而且他在研究《大學》、《中庸》這樣的著作之餘,還堅持寫詩。也許是特彆喜歡水仙花的緣故,他曾經寫瞭上百首歌頌水仙花的詩歌,後來結集為《水仙百詠》。現在,這本書在全國兩個地方藏著,一個是北京大學圖書館,另一個是他的傢鄉山西省圖書館。那麼,在他那麼多的著作裏麵,哪部作品流傳最廣呢?不用說,就是《訓濛文》。現在很少有人知道《訓濛文》,那麼《訓濛文》後來怎麼會叫做《弟子規》的呢?那是因為後來有一個學者在《訓濛文》的基礎上進行瞭修訂,並把書名改為《弟子規》。從此之後,這本書在一些私塾裏麵開始廣泛流行。如此說來,這個人該算是《弟子規》的大功臣瞭。有意思的是,大傢現在到書店裏買的《弟子規》有幾十種版本,雖然原著都是李毓秀,但修訂者居然有兩個人,一個叫賈有仁,一個叫賈存仁,兩個名字僅一字之差。現在幾乎一半版本說《弟子規》是賈有仁校訂的,還有一半版本說是賈存仁校訂的。孰對孰錯,我想應該是賈存仁,至於這裏麵的考據就不用說瞭,太復雜,應該是賈存仁先生校訂的。一部並不古老,作者和修訂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弟子規》,為什麼會産生那麼大的影響呢?這當然是由這本書本身決定的。《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齣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的,講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個字:孝、悌、仁、愛。《弟子規》足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韻形式寫成的,毋庸置疑,這一點肯定足學習《三字經》。《弟子規》全文僅僅三百六十句,一韆零八十字,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麵提齣瞭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弟子規》的文字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樸實無華,說理透徹,循循善誘,內容又來自於中國傳統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所以影響非常之大。從清朝中晚期開始,這本書就成為廣泛流傳的兒童讀本和啓濛讀物,幾乎可以與《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相媲美。這樣的一部書,正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用來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行為規範的傳統教材。那麼,對這樣一位先賢,我們怎能不懷抱一種感恩之情,怎能不去好好地誦讀他的作品呢?從哪裏開始講《弟子規》呢?我想講一個故事開始我們對《弟子規》的學習。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北京平榖區金海湖派齣所。這個派齣所有一位非常優秀的所長,叫耿國艷。耿所長在平榖區當瞭二十多年警察,平時特彆關注轄區內發生的青少年案件,但他覺得僅僅靠日常的這些治安管理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就在業餘時間主動承擔起給轄區十幾所中小學講課的任務。他去講什麼課?講法治課。有一天晚上,耿所長在值班的時候,也不知道從哪裏掩(den)瞭一本古書來,打開一看,突然發現,自己在上法治課時絞盡腦汁想總結齣來的話,全都在這部書裏。這是一部什麼書呢?它就是《弟子規》。P2-5
……
前言/序言
繼《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等節目之後,《錢文忠解讀(弟子規)》是我和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又一次難忘的閤作。現在呈現在大傢麵前的這本書,照例是根據《百傢講壇》的同名節目編輯而成的。在傳統中,比起《三字經》,《弟子規》的知名度和應用度恐怕都要略遜一籌。不過,自從問世以來,在現代學校教育普及以前,《弟子規》還是不少私塾先生選用的重要教材。它的特點就在於和《三字經》各有側重。如果說《三字經》偏重於知識,那麼,《弟子規》偏重的則是規矩。這當然隻是大概言之,我們可不能認為《三字經》就不講規矩、《弟子規》就不講知識瞭。我想,我們或許還可以說:如果說《三字經》更多地是意在傳授“文化”,那麼,《弟子規》所看重的則更多是“文明”。大概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原本比《三字經》更易被人淡忘的《弟子規》,近年來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學校用它來教育孩子,也有很多單位,甚至還有不少的外資企業,用它來培訓員工。道理也很簡單:如今的孩子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也很便利,社會和傢長對這方麵也很重視;然而,很多孩子卻不知道什麼是應有的規矩,孩子瞭解規矩的渠道就不那麼多,也不那麼便利,社會和傢長也未必很在意。如今,我們已經充分地意識到,知識和規矩的失衡,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大問題,事關孩子的前途和命運。於是,《弟子規》也就“熱”瞭起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本書原先並不叫《弟子規》,而是叫《訓濛文》。一位名叫賈存仁(也有賈有仁的說法)的先生對《訓濛文》加以修訂,並且將它改名為《弟子規》。可惜,我們對賈存仁先生知之甚少。《訓濛文》,也即《弟子規》前身的作者則是一位普通的教書先生。他是山西絳州人,生活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我們對他的生平並不很瞭解,所能知道的是他以八十三歲(也有六十歲的說法)的年齡卒於乾隆年間。這位教書先生名叫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一輩子以教書為生,沒有顯赫的科舉仕宦經曆,在當時算不上成功者。但是,他畢生鑽研《大學》、《中庸》等儒傢典籍,創辦敦復齋,緻力於教育講學。他不是一位鼕烘先生,更不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將“鬱鬱乎文哉”讀成“都都平丈我”的混飯之輩,而是被尊稱為“李夫子”的。根據《弟子規》注解者之一衛紹生先生的介紹,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還藏有這位李夫子的《四書證僞》、《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等著作。不過,李毓秀夫子終究還是因為《弟子規》纔被後人記住的,也因此,他的牌位得以被供奉進絳州先賢祠。《弟子規》不是橫空齣世的,它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為什麼叫《弟子規》呢?很明顯,全書就是以《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齣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總綱展開的,全部內容也正是分為這幾個部分。此外,《弟子規》接續瞭明朝呂得勝的《小兒語》,以及比父親呂得勝更為有名的兒子呂坤的《續小兒語》和《好人歌》。隻不過,呂氏父子的作品或四言、或五言、或六言,句子的長短參差不齊,易懂好記的程度也相差頗大。後起的《弟子規》則避免瞭這些缺憾。我們完全可以推斷,《弟子規》受到瞭早已流行的《三字經》的影響。它一經問世,就廣受歡迎,不是沒有道理的。電視節目由我主講,書也由我署名,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解讀《弟子規》的工作,完全是由我一個人完成的。我首先要感謝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欄目對我的信任,感謝中央電視颱社教中心教育專題部副主任魏淑青女士、《百傢講壇》製片人聶叢叢女士的大力支持。我更應該感謝《百傢講壇》執行主編王詠琴女士,她是我在《百傢講壇》上所有節目的主編,無論是選題的確定,還是解讀風格的調節,她都付齣瞭巨大的心血。我還要將我的感謝奉獻給編導迮方樂小姐、編導林屹屹小姐、編導纔越小姐、編導馬曉燕小姐、總導演高虹先生、製片吳林先生,還有化妝師楊靜女士和她可愛的女兒小喬喬。我深深地感激他們,正是他們,使我在《百傢講壇》的經曆成為我畢生的美麗記憶。孩子們在節目中吟頌的《弟子規》是如此美妙,作麯者和錄製者是中國廣播藝術團的孫偉先生,我也要請他及他的團隊接受我的謝意。很多人一定會喜歡節目中的女聲吟唱,她們的聲音是如此動聽,將《弟子規》蘊含的美和雅錶達無遺,吟唱者是著名的“黑鴨子”組閤,我深深地感謝這三位美麗的女孩子。我當然還要感謝接納《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的中國青年齣版社,感謝齣版社所有編輯、工作人員的辛勤付齣。沒有他們,這本書不會以今天的麵目呈現在大傢麵前。最後,但絕對不是最小或者最不重要,我必須強調,在解讀《弟子規》的過程中,我參考瞭很多學者研究《弟子規》和其他濛學讀物的成果,我對他們給予我的教益深錶謝意。在此一一提及,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我必須特彆感謝趙震野先生編著的《(弟子規)故事徵引》,以及蔡振紳先生原輯的四冊《讀史心得》,它們為我在解讀過程中尋找例證和故事提供瞭很大的幫助。也正因為如此,當然絕不僅僅因為如此,這本《錢文忠解讀(弟子規)》沒有署“著”,署的是“主講”。我的兩位助理任華女士、張倩小姐用齣色的工作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時間。她們也是我必須感謝的對象。我希望,《錢文忠解讀(弟子規)》能夠為今天的中國教育和社會文明建設貢獻一點力量;我期待,觀眾、讀者朋友們能夠一如既往地給我指教和批評。由衷地感謝大傢!2010年6月30日於滬上履冰室
在綫試讀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第一部分
《弟子規》是一本隻有一韆來字的小冊子,儒傢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規》中,它們有明確的行為規範。那麼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弟子規》為什麼會引起眾多現代人的重視?《弟子規》的作者是誰?成書於哪個年代?其中都有哪些嚴格的規定?又是什麼原因,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弟子規》呢?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