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國政治的邏輯,作者解釋道:“民國政治的基本特徵在於,政治與武力高度統一,政黨作為政治集團的同時,又是一個武裝集團,武力是政治的齣發點和最終依據。這一點構成瞭民國政治的基本邏輯。”
《國學經典:浮生六記》圍繞“中國之命運”這道命題,中國産生瞭兩個口號:其一,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其二,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中國。兩個口號的提齣,意味著國共在繼續保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同時,又進一步澄清瞭彼此之間的階級關係。
國共兩黨尚未經過戰場上的決定性較量,卻在政治協商會議上達成瞭變更國傢政體並改組政府的協議,從這個意義上講,和平革命並不符閤武力決定國傢權力的民國政治的邏輯。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所爆發齣的強烈的不滿情緒,從根本上講,正是民國政治邏輯的反彈與迴歸。
時有浙妓溫冷香者,寓於吳,有詠柳絮四律,沸傳吳下,好事者多和之。餘友吳江張閑憨素賞冷香,攜柳絮詩索和。蕓微①其人而置之,餘技癢而和其韻,中有“觸我春愁偏婉轉,撩他離緒更纏綿”之句,蕓甚擊節。
[注釋]
①微:輕視,看不起。
[譯文]
當時有個浙江妓女叫溫冷香,寄居在吳地,寫瞭四首詠柳絮的詩歌,在當地傳得沸沸揚揚,許多人與她唱和。我的好友張閑憨嚮來賞識溫冷香,便帶著詠柳絮詩來讓我唱和。蕓看不上這個人,就把它丟在一邊。我一時技癢,照著她的韻來寫,其中有“觸我春愁偏婉轉,撩他離緒更纏綿”這樣的句子,蕓很是贊賞。
明年乙卯鞦八月五日①,吾母將挈蕓遊虎丘②,閑憨忽至曰:“餘亦有虎丘之遊,今日特邀君作探花使者。”因請吾母先行,期於虎丘半塘相晤,拉餘至冷香寓。見冷香已半老,有女名憨園,瓜期未破③,亭亭玉立,真“一泓鞦水照人寒”④者也,款接間,頗知文墨。有妹文園,尚雛。餘此時初無癡想,且念一杯之敘,非寒士所能酬,而既入個中,私心忐忑,強為酬答。因私謂閑憨曰:“餘貧士也,子以尤物玩我乎?”閑憨笑曰:“非也,今日有友人邀憨園答我,席主為尊客拉去,我代客轉邀客,毋煩他慮也。”餘始釋然。
[注釋]
①乙卯鞦八月五日:1795牟9月17日。
②虎丘:在今蘇州城西北,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③瓜期未破:古時稱女子十六歲為破瓜,此處指年紀不滿十六歲。
④一泓鞦水照人寒:化用唐崔鈺《有贈》詩,原詩為:“一眸春水照人寒。”
[譯文]
第二年,也就是乙卯年鞦八月五日,我母親準備帶著蕓去虎丘遊玩,張閑憨忽然來到我傢說:“我也要去虎丘遊玩,今天特意邀請你去做探花使者。”於是我請母親她們先走,約定在虎丘半塘見麵。張閑憨拉著我來到溫冷香的寓所,隻見人已半老。她有個女兒叫憨園,還未滿十六歲,長得亭亭玉立,真可稱得上“一泓鞦水照人寒”。寒暄之間,得知其頗通文墨。她有個妹妹叫文園,還很小。我此時並沒有癡心妄想,同時想到,一杯之敘,並不是我這個寒士所能負擔的。但已經進來瞭,心裏有些忐忑不安,隻好勉強應酬。因此私下裏對張閑憨說:“我是個貧寒之士,你不會拿這位尤物來戲弄我吧?”張閑憨笑著說:“不是的,今天有個朋友邀請憨園來款待我,可惜主人被尊客拉走,我代錶主人再來邀請客人,你不要有其他什麼顧慮。”我這纔放下瞭心。
至半塘,兩舟相遇,令憨園過舟,叩見吾母。蕓、憨相見,歡同舊識,攜手登山,備覽名勝。蕓獨愛韆頃雲高曠,坐賞良久。返至野芳濱①,暢飲甚歡,並舟而泊。及解維,蕓謂餘曰:“子陪張君,留憨陪妾,可乎?”餘諾之。返棹至都亭橋②,始過船分袂③。歸傢已三鼓,蕓曰:“今日得見美而韻者矣,頃已約憨園明日過我,當為子圖之。”餘駭曰:“此非金屋不能貯,窮措大④豈敢生此妄想哉?況我兩人伉儷正篤,何必外求?”蕓笑曰:“我自愛之,子姑待之。”
……
《浮生六記》帶給我的,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感動。它不像許多國學經典那般宏大敘事,而是聚焦於一個尋常傢庭的日常生活。然而,正是這份尋常,纔顯得如此動人。瀋三白將他與陳蕓的相遇、相知、相守,娓娓道來,字裏行間流淌著真摯的情感。他對妻子陳蕓的愛,不是轟轟烈烈的誓言,而是融入生活點滴的關懷與理解。他們一同經曆瞭貧睏,一同分享瞭歡樂,一同麵對瞭分離,這一切都被他用極其平和的筆調記錄下來。這種淡然,並非消極,而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刻洞察和坦然接受。書中對美食的描繪,對園林景緻的細緻刻畫,都展現瞭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審美品味。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智慧與溫情。它讓我重新審視生活,發現原來幸福可以如此簡單,如此貼近。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真實地展現瞭一個文人的生活。瀋三白不是廟堂之上的偉岸君子,也不是江湖中的俠骨柔情,他隻是一個熱愛生活、追求情趣的普通讀書人。然而,正是這份“普通”,卻顯得格外可貴。他對陳蕓的愛,是那種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的典範。他們之間的情意,沒有太多矯揉造作,卻有著深刻的羈絆。書中對他們一同遊玩的場景,一同品茗賞花的細節描寫,都充滿瞭雅緻的情趣。即使生活睏苦,他們也從未放棄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種對美的敏感,對情誼的珍視,在現代社會中更是難能可貴。每一次閱讀,都會讓我對“生活”二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生存,更是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創造。《浮生六記》就像一麵鏡子,照見瞭生活本來的樣子,也提醒著我們,不應在忙碌中遺忘那些觸動心靈的細節。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其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瀋三白用他平和而優美的語言,描繪瞭他與妻子陳蕓之間深厚的感情。他們的愛情,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卻有著細水長流的溫情。他們一同經曆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同分享瞭人生的喜怒哀樂。書中所描繪的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充滿瞭詩意的美感。他對陳蕓的愛,體現在對她的一顰一笑的關注,體現在對她點滴喜好的滿足。這種愛,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動人。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文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以及他對愛情的深刻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生活的小品,更是一部關於愛與人生的哲學。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獲得一份寜靜,一份力量,一份對生活的熱情。
評分初遇《浮生六記》,便被其細膩入微的筆觸所吸引,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詩意盎然的年代。作者以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勾勒瞭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捲。他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讀著讀著,我仿佛置身於瀋三白的世界,感受著他與妻子陳蕓之間那份超越物質的深情。他們一起品味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一起麵對人生的起伏跌宕。那種淡泊寜靜,那種知足常樂,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書中所描繪的園林雅趣,筆墨的揮灑,無不展現齣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到一份平和與力量,讓人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片刻的心靈棲息地。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啓迪,教會我們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發現不平凡的詩意。
評分《浮生六記》給予我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卻又飽含著對生命的熱愛。作者瀋三白以一種極為剋製的筆調,描繪瞭他與妻子陳蕓的愛情故事。他們的相遇,他們的相守,他們的離彆,都充滿瞭世事的無奈和命運的捉弄。然而,在悲傷之中,字裏行間卻透露齣他對生活的眷戀和對美好事物的珍視。他對陳蕓的深情,他對園林景緻的描繪,他對美食的品味,都展現瞭他對生命的熱情。即使生活充滿瞭坎坷,他也從未放棄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種淡然的態度,這種對生命的尊重,讓我深受感動。讀這本書,就像在品一杯淡淡的茶,初入口微苦,迴味卻甘醇悠長。它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細水長流,在於點滴的愛與溫暖。
京東618活動價格這得很給力,大愛!!!!
評分質輕,視覺感好,字體大小適中,文白對照,是不錯的旅途書
評分湊單的書,以後有耐心再去看
評分京東的書品質一直特彆好
評分還沒看,不過也不需要多說什麼瞭
評分優惠的時候買的,一大堆書,纔一百多,超劃算
評分國學經典《浮生六記》這本書看起來還不錯哦!
評分桴”的話,經指兵書;醫書有《內經》、《難經》;《墨子》有《經上》、《經下》;《荀子》曾引《道經》;賈誼《新書》有《容經》。這些書被稱為經,恐怕與所謂不變的常道沒有什麼關係。不過,章氏的說法還有其不足之處。如果經僅僅是編絲綴屬的話,那麼當時其他一些類似的書為何不都稱作經呢?《荀子》中的一段話為我們提供瞭答案:“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捨也。”由此看來,經是學習活動中必須誦的一種書。所謂誦經,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是背課本。上麵提到的各種經,應該都是各傢學派的教學活動中需要背誦的課本。齣於同一門派的老師對課文的講解不可能完全一緻,但課本則是相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用兼有“恒常”“編絲綴屬”二義的“經”來稱呼課本,可以說是最恰當不過的瞭。
評分好書,就是活動買的書很多,每個包裹裏要放上清單就好瞭~!強烈要求每個包裹裏附上清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