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紀事本末》在捲首附《紀年錶》,以圖錶的形式反映金代各朝改元及其重大史事。正文之外附有考異,李有棠徵引大量史籍文獻,對於金史進行補充考訂,史料價值很高。
《金史紀事本末》,清李有棠撰,52捲。光緒十九年(1893年)與《遼史紀事本末》40捲同時初刻,後經不斷修訂,引用書目達510種,事無巨細皆詳加考辨,考異以小字夾注正文之中,又崇尚轉述,故小字過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清)李有棠(1837-1905),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傢。幼年聰慧,理解力強,對經史特彆留心。後補博士弟子員。光緒年間,任江西峽江縣訓導時,閱覽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便有心寫《遼史紀事本末》40捲與《金史紀事本末》52捲,初刻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後經不斷修訂,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這套《金史紀事本末》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驚喜。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那些被時間掩埋的故事,在於那些曾經鮮活過的人物。而這套書,恰恰是挖掘和展現這些魅力的絕佳載體。它沒有給我一個冰冷的、隻有年代和事件的框架,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金朝的曆史活瞭起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金朝社會生活的描繪,從貴族的奢靡到普通百姓的辛勞,從節日的慶典到日常的勞作,都充滿瞭生活氣息。書中對於金朝與宋朝文化交流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我瞭解到,金朝在統治中原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味地推行其民族政策,而是在很多方麵受到瞭漢族文化的影響。書中對金朝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這個民族在文化層麵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最令我感動的是,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處理,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留下瞭讓讀者自己思考的空間。這讓我覺得,曆史的解讀,從來不是單一的。
評分對於長期關注中國古代史的讀者來說,這套《金史紀事本末》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深度挖掘。我一直對金朝的興衰史感到好奇,因為這個王朝的齣現,深刻地改變瞭當時的中國格局。這套書從“紀事本末”的角度切入,打破瞭傳統史書的刻闆印象,以更為生動和貼近故事的方式,展現瞭金朝從崛起到滅亡的完整曆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金朝軍事製度的詳盡描述,包括其獨特的騎兵戰術,以及與南宋步兵的對抗,都寫得非常清晰。同時,書中對金朝的經濟政策,特彆是其在稅收、農業、手工業方麵的措施,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看到瞭金朝在統治中原地區時所做的努力和麵臨的挑戰。我注意到,書中對金朝後期政治腐敗、內部矛盾加劇的描寫,也十分到位,這對於理解一個王朝的衰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總而言之,這套書不僅為我提供瞭豐富的史實信息,更讓我對金朝的曆史有瞭更加全麵和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民族命運、政治智慧和曆史規律的深刻解讀。
評分這套《金史紀事本末》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金朝的書籍,但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或者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這套書的“紀事本末”體例,給瞭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以時間為綫索,以重大事件為節點,將金朝一百多年的曆史編織成瞭一幅完整而生動的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戰役的描寫,比如“靖康之恥”後的局勢,金軍南下的策略,以及宋金之間的拉鋸戰,都寫得非常精彩,既有宏觀的戰略分析,又不乏微觀的戰場細節。讀到書中對金朝經濟發展的探討,比如其在北方地區的農業、手工業發展,以及對宋朝經濟製度的藉鑒,讓我看到瞭金朝並非僅僅是徵服者,它也對中原的經濟文化進行瞭一定的建設。書中對金朝與周邊民族的關係,特彆是與濛古、高麗等國的互動,也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對於理解當時東北亞的政治格局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套書不僅讓我瞭解瞭金朝的曆史,更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民族融閤以及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終於捧讀到這套《金史紀事本末》,內心湧動著一種穿越時空的激動。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宋金對峙時期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段曆史充滿瞭悲壯與復雜。市麵上的史書浩如煙海,但真正能深入淺齣、撥開迷霧的卻不多。《金史紀事本末》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初翻開第一冊,就被其嚴謹的考證和流暢的敘述所吸引。它不像一些通史那樣零散,而是以“事”為綱,將金朝興起、發展、滅亡的脈絡清晰地展現齣來。書中對金朝的政治製度、軍事策略、社會風貌、文化習俗等方麵的描寫細緻入微,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讀到關於女真民族崛起的故事,那種從草原到中原的宏大敘事,讓我對曆史的進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人物的塑造也十分生動,從完顔阿骨打的雄纔大略,到完顔亮的殘暴多疑,再到完顔承麟的短暫繼位,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他們的功過是非,也隨著曆史的長河,留下瞭耐人尋味的印記。整套書的裝幀也十分精美,紙質優良,閱讀體驗極佳。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次對曆史的深度探索,一次對民族命運的沉思。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套《金史紀事本末》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畢竟“紀事本末”這種體例的書籍,有時候會顯得比較枯燥。但當我深入閱讀後,我不得不說,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套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史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故事性。書中對金朝的統治者、將領、文臣武將的刻畫,都非常立體,有血有肉。我被完顔宗弼的勇猛善戰所震撼,也被海陵王完顔亮的荒淫無度所震驚,更對一些在曆史洪流中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的命運感到唏噓。書中對金朝的法律製度、科舉製度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這個民族在統治中原的過程中,是如何吸收和藉鑒漢族文化的。而且,它並沒有迴避金朝的一些黑暗麵,比如對宋朝人民的壓迫,對文化的摧殘,都進行瞭客觀的描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沒有過度的溢美或者貶低。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一個以遊牧民族為主體的國傢,能夠建立起如此龐大而復雜的帝國,又為何最終走嚮滅亡?這套書給瞭我很多啓發。
紀事本末係列收齊瞭,對照二十四史來看
評分讀書已經收到瞭,很好很滿意,也很喜歡。
評分——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學院
評分.好書,6.18買的價格便宜,買入慢慢看
評分《遼史紀事本末》四十捲,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紀事本末》是姊妹篇。本書的體例分正文和考異兩部分,正文“區彆條流,各從其類,均以正史為主”;考異則兼采群書,用小注的形式,把諸書異同“分載每條之下……以便觀覽,而資質證”。書中的考異部分李有棠還是下瞭很大功夫,但書中未涉及有關遼代的典章製度是突齣的欠缺,對《遼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書後附《遼史人名清元異譯對照錶》。
評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評分金史紀事本末,和政史有一些差距,但也可以來看一看,挺好的,我喜歡讀這一類的書,嚮大傢推薦,如果獨立是覺得太麻煩,就讀讀這個。
評分讀史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都需要紀事本末來輔助
評分裝幀設計精美,內容豐富詳實,印刷清晰醒目,字體大小閤適,物流迅速及時,服務態度良好。包裝嚴實無破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