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

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嘉叶 著
图书标签:
  • 工夫茶
  • 茶文化
  • 饮茶
  • 茶艺
  • 泡茶
  • 茶道
  • 广东茶
  • 潮汕茶
  • 茶叶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37956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8833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页数:14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工夫茶起源于广东潮州,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因对茶具、用水、沏泡、品饮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颇下工夫,故名。潮州不仅是工夫茶的起源之地,当地所产浓度高的乌龙茶叶,更是能够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的茶类。今天潮州工夫茶、中国工夫茶、中国茶道,实质上已是三位一体,其所体现的规范化、程式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茶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 本书以百问百答的形式,从工夫茶的历史渊源、用茶品种、茶具特色、冲泡品鉴、茶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工夫茶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 认识工夫茶
001 什么是工夫茶?
002 “工夫茶”和“功夫茶”哪个写法正确?
003 工夫茶的中心区域在哪里?
004 潮州的人文地理有何特征?
005 工夫红茶是工夫茶吗?
006 工夫茶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
007 有关工夫茶的茶俗主要有哪些?
008 有关工夫茶的诗歌主要有哪些?
2 工夫茶叶
009 哪些茶叶适合冲泡工夫茶?
010 闽北乌龙茶有何特征?
011 武夷山在地貌上有何特征?
012 武夷岩茶包括哪些品种?
013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有何特征?
014 大红袍有何特征?
015 铁罗汉有何特征?
016 白鸡冠有何特征?
017 水金龟有何特征?
018 武夷肉桂有何特征?
019 武夷水仙有何特征?
020 闽南乌龙茶有何特征?
021 安溪在地貌上有何特征?
022 铁观音有何特征?
023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有何特征?
024 黄金桂有何特征?
025 广东乌龙茶有何特征?
026 凤凰山在地貌上有何特征?
027 凤凰水仙有何特征?
028 凤凰单丛有何特征?
029 凤凰单丛的制作工艺有何特征?
030 岭头单丛有何特征?
031 台湾乌龙茶有何特征?
032 阿里山在地貌上有何特征?
033 冻顶乌龙有何特征?
034 文山包种有何特征?
035 高山乌龙有何特征?
036 东方美人有何特征?
3 工夫茶具
037 什么是工夫茶茶具?
038 什么是茶壶?
039 朱泥壶有何特征?
040 如何制作朱泥壶?
041 如何选一把好朱泥壶?
042 什么是盖瓯?
043 什么是茶杯?
044 什么是茶洗?
045 什么是茶盘?
046 什么是茶垫?
047 什么是水瓶?
048 什么是水钵?
049 什么是龙缸?
050 什么是红泥火炉?
051 什么是砂铫?
052 什么是羽扇?
053 什么是铜筷?
054 什么是锡罐?
055 什么是茶巾?
056 什么是竹筷?
057 什么是茶几?
058 什么是茶担?
4 冲泡工夫茶
059 冲泡工夫茶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060 冲泡工夫茶用什么水最好?
061 冲泡工夫茶需要什么样的火候?
062 冲泡工夫茶需要哪些步骤?
063 如何治器?
064 如何纳茶?
065 如何候汤?
066 如何冲茶?
067 如何刮沫?
068 如何淋罐?
069 如何烫杯?
070 如何洒茶?
071 如何敬茶?
072 如何品饮工夫茶?
073 如何冲泡大红袍?
074 如何冲泡铁观音?
075 如何冲泡冻顶乌龙?
076 传统工夫茶艺包括哪些程式?
5 养生工夫茶
077 工夫茶叶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078 饮用工夫茶有防衰老功效吗?
079 饮用工夫茶有抗癌功效吗?
080 饮用工夫茶有降血脂功效吗?
081 饮用工夫茶有减肥功效吗?
082 饮用工夫茶有提神益思功效吗?
083 饮用工夫茶有美容功效吗?
084 饮用工夫茶有防龋齿功效吗?
085 工夫茶座中的音乐有防治疾病的功效吗?
086 什么季节适合饮用工夫茶?
087 哪些人群不宜饮用工夫茶?
088 工夫茶适合哪种体质的人饮用?
089 工夫茶适合在什么场合饮用?
090 哪种工夫茶的茶汤不宜饮用?
091 在什么情况下不宜饮用工夫茶?
092 饮用工夫茶时搭配的茶点有哪些?
093 如何选购工夫茶叶?
094 贮藏工夫茶叶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095 如何使用瓦坛贮藏工夫茶叶?
096 如何使用塑料袋贮藏工夫茶叶?
097 如何使用金属罐贮藏工夫茶叶?
098 如何使用热水瓶贮藏工夫茶叶?
099 如何在低温中贮藏工夫茶叶?
100 工夫茶叶中哪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会使茶叶陈味显露?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茶韵悠远:中国传统茶道与养生精粹》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详细阐述了其内容,并且完全不涉及《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中的任何信息。 茶韵悠远:中国传统茶道与养生精粹 导言:穿越时光的芬芳之旅 自古以来,茶便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独特的养生哲学。在中国,茶与哲学、艺术、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博大的“茶道”体系。 《茶韵悠远:中国传统茶道与养生精粹》一书,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茶文化核心的大门。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茶类的冲泡技巧或问答形式的知识普及,而是从宏观与微观的层面,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茶道的历史脉络、哲学思想、地域流变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内在联系。我们试图通过严谨的考据和优美的文字,再现古代文人雅士饮茶的意境,同时结合现代科学视角,解读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构建了一个完整、立体、深入的中国茶文化知识体系。 --- 第一部分:茶之源流——历史的沉淀与演变 本部分将追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探讨茶树的起源、驯化历史以及早期饮茶习俗的形成。我们将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饮茶方式的重大转折点,从药用到饮用,从煎煮到点茶,再到后来的泡饮法,每一种转变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取向。 重点内容包括: 神农尝百草与茶的发现: 考察古代文献中关于茶最早记载的争议与考证,描绘茶从蛮荒之地走向宫廷的历程。 唐代陆羽与《茶经》的时代意义: 不仅仅是技艺指南,更是对饮茶艺术化、哲学化的奠基。我们将详细解析《茶经》的结构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点茶风尚的兴盛与衰落: 深入剖析宋代斗茶的盛况,探讨“汤花”艺术的巅峰,以及这种技艺如何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发展。 明清的制茶革命: 详述制茶工艺的重大革新——散茶的兴起,以及这如何直接催生了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茶叶分类体系。 --- 第二部分:茶的分类与地域风情——地理塑造的独特风味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土壤和人文的差异,造就了世界上最多元化的茶叶品类。本部分将系统介绍传统上公认的六大基本茶类(绿、红、黄、白、青、黑),并辅以深入的地域文化介绍。 本书将重点阐述以下维度: 六大茶类的科学划分依据: 详尽解释“发酵”与“后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以及这些工艺如何决定了茶叶的口感、香气和汤色。 名山大川与核心产区: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地域,例如江南的嫩绿清香、闽南的醇厚乌龙、西南的古老普洱等,介绍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如何融入到茶叶的基因之中。 非遗级制茶技艺巡礼: 聚焦于那些濒临失传或仍严格遵循古法的制作工艺,例如传统竹篾烘焙法、石灰岩窨制法等,让读者领略匠人精神的传承。 非典型茶品的探索: 涵盖再加工茶(如花茶的窨制原理)以及古茶树的保护与价值探讨。 --- 第三部分:茶道精神——哲学、美学与生活艺术 茶道并非只是泡茶的步骤,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本部分深入挖掘中国茶道背后的哲学思辨和美学原则。 核心内容聚焦于: 儒释道的交融: 解析茶文化如何吸纳了儒家的“和”、道家的“自然”、佛家的“禅”,并最终在“和、静、清、寂”的境界中找到平衡点。 茶席的构建与环境心理学: 探讨饮茶环境的选择,从亭台楼阁到简朴茅屋,环境如何影响心境的转换。详细分析茶具(陶、瓷、玉、竹)的材质、造型与功能如何服务于饮茶体验的提升。 茶与文学艺术: 梳理历代诗词歌赋中关于茶的描写,分析茶对文人创作的启发,以及茶成为社交媒介的文化功能。 待客之礼与人际交往: 传统茶礼中的谦让、尊重与秩序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微妙处理。 --- 第四部分:茶与中医养生——古老的食疗智慧 茶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医药紧密相关。本部分将从传统中医药理论出发,系统阐述不同茶类对人体脏腑的调理作用,以及饮茶禁忌和时令养生法则。 本书以严谨的态度审视以下方面: 茶性理论的归纳: 基于中医的寒、热、温、凉属性,分析绿茶的清热生津、红茶的温中暖胃等具体功效,并提供具体的体质适配指南。 药用价值的深度挖掘: 探讨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在传统养生实践中的应用,以及这些实践与现代药理学的对应关系。 时令饮茶法: 遵循“天人合一”的观念,讲解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或黑茶)的科学依据和操作要点。 饮茶的禁忌与误区: 明确指出哪些人群(如孕妇、特定疾病患者)应注意饮茶时间、浓度和茶种的选择,以确保健康饮茶。 --- 结语:回归饮茶的本真 《茶韵悠远》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表象的冲泡技巧,去体会茶汤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我们希望读者在合上书卷后,能够以一种更具敬畏心和理解力的态度,去品味每一杯茶,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茶韵悠远,让饮茶成为滋养身心、提升生活品质的日常实践。本书是献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抱热忱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的一份诚挚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尤其是工夫茶,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我常常会在尝试冲泡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小困惑。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茶的书籍,但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少有能恰到好处地解答普通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所以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够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呈现工夫茶的知识。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合适的水温和冲泡时间,这些都是我最头疼的环节。另外,对于工夫茶冲泡中那些看起来很讲究的细节,比如洗茶的次数、出汤的速度、以及如何控制茶汤的浓度,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出明确且实用的指导。它会不会告诉我,在家里,用最常见的茶具,也能泡出令人赞赏的工夫茶?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一些关于茶的养生功效、以及如何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的建议,这会让它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

评分

读到《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这本书名,我立刻感到眼前一亮。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工夫茶,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这种“百问百答”的形式简直是救星。我总觉得工夫茶的魅力在于其细腻的品鉴过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很多细节让我感到茫然。这本书我最想了解的是,究竟是什么让工夫茶如此“工夫”?它是否包含了一些关于如何品鉴茶叶的“秘籍”?比如,如何从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以及叶底来判断一款茶的好坏?我希望能学到一些专业的品鉴术语,让我下次和茶友交流时,也能显得不那么“外行”。此外,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工夫茶的冲泡器皿的选择和搭配的知识?我知道紫砂壶在工夫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像盖碗这样的器具,又适合冲泡哪些种类的茶叶?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茶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让我能够真正体会到工夫茶冲泡过程中的“道”与“术”,最终能够泡出一杯有灵魂的茶。

评分

当我看到《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这本书名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很多关于工夫茶的疑问。我是一个对茶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人,但总觉得工夫茶太博大精深了,很多东西都只是略知一二。这本书的“百问百答”形式,对我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我期待它能解答我心中那些零散的、甚至有些“愚蠢”的问题。比如,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泡一次茶需要那么多次的冲泡?每一次冲泡的时间和水量有什么讲究吗?还有,不同的茶叶,比如绿茶、红茶、乌龙茶,在工夫茶的冲泡方式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本书会不会讲解一些关于茶叶的产地、品种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我希望能了解一些挑选茶叶的基本方法,避免买到品质不佳的茶叶。而且,对于我这种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冲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如何“润茶”,为什么要“洗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操作,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这些问题,也许会配有一些图示或者简单的动画概念,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评分

这本《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工夫茶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入门门槛有点高,那些繁琐的茶道礼仪、冲泡技巧,听起来就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接地气,“百问百答”的形式,让我感觉像是有一个资深的茶友在耳边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而且还很“最新”,这让我觉得内容一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会是那种老掉牙的古板知识。我最期待的就是书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比如不同茶叶的冲泡水温有什么微妙的区别?为什么同一个茶叶,用不同的茶具冲泡出来的味道就天差地别?还有,如何才能冲泡出一壶既有香气又有回甘的工夫茶?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也许是精美的插图,让我这个零基础的茶小白也能迅速掌握诀窍,摆脱“瞎泡”的尴尬,真正享受到工夫茶带来的乐趣。我猜书中一定会有关于如何辨别茶叶品质、储存茶叶的小贴士,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都很困扰的问题。总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引领我开启一段美好的工夫茶探索之旅。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工夫茶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一些电视节目或影视剧里,总觉得那是一种很讲究、很仪式化的东西,离我的日常生活有点远。但是,《最新工夫茶百问百答》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理解的“百问百答”就是把所有可能让你感到困惑的地方都给解释清楚了,就像是把一个庞杂的知识体系拆解成一堆小问题,然后逐一击破。我最想知道的,大概就是如何才能冲泡出真正“好喝”的工夫茶。不是那种看起来很漂亮,但喝起来却寡淡无味的茶。我希望能学到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叶,如何掌握水温和冲泡时间,甚至是怎么样的水质对茶的味道有影响。这本书会不会讲解一些基本的茶具选择和使用方法?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用紫砂壶,有些人会用盖碗?这些器具对茶的味道又有什么影响?我更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告诉我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能在家里也能轻松地泡出一壶令人满意的工夫茶,而不是需要一套复杂的专业设备和花费大量的时间。我希望这本书的解答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能给我一些感性的指导,让我能体会到工夫茶的韵味和意境。

评分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很高兴的告诉大家,我在京东商城买过无数的书。

评分

还可以吧 挺好的 还没看

评分

看了一点 里面没有外表宣传的好。不理想

评分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心得体会《教师读书心得》。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评分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评分

看了一点 里面没有外表宣传的好。不理想

评分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评分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很高兴的告诉大家,我在京东商城买过无数的书。

评分

看了一点 里面没有外表宣传的好。不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