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混合方法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是重庆大学出版社自2004年7月以来陆续出版的一套深入、系统地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书系,至今已出版图书近60个品种。“万卷方法”的理想:为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内容规范、使用便捷的“研究方法工具箱”。“万卷方法”的受众:图书馆及大学社会科学各院系的资料室。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社会及市场调查的实务工作者。
作为一部方法论的专著,本书专门讨论了如何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用于研究实践的问题。
在相对简约的篇幅内,作者首先回顾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历史发展、范式争论和对立主张,进而提出了以实用主义哲学思考为基础的混合方法论理念。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区分了相对简单的混合方法应用和更高层次的混合模型应用,以相对地位和先后次序为维度,建构了全面的分类体系,以囊括混合方法论的各种实际应用状况。
为说明和证明混合方法论的长处和优势,作者又特别根据科学研究的进程结构,逐项介绍了混合方法论在研究设计、抽样和测量计划、资料收集技术、资料分析策略以及成果表达等各个方面的混合方法论问题,并穿插介绍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案例。由此,作者提出了可实际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混合方法论应用指南。
内容简介
《混合方法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是对混合方法(mixed methods)和混合模型(mied mode1)研究这一发展迅速且备受关注的方法论领域的补苴罅漏之作。尽管当下已有若干位作者正在多个领域内就混合方法问题有所撰述,但是他们的许多文章和章节仍缺乏明晰的概念,他们也往往没有对正在应用的方法举证出具体的案例。就此而论,《混合方法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的独特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对混合模型和混合方法研究,我们构建了一个在逻辑上周全详尽的分类体系;第二,针对每一种主要的研究类型,我们提供了可用于实践的操作指南。
作者简介
阿巴斯·塔沙克里(Abbas Tashakkori),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从事研究方法论教学的教授。他于1979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曾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人口学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在德州A&M;大学的教育管理学系做过访问学者。他先后任教于伊朗设拉子大学、美国史丹森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系。
查尔斯·特德莱(Charles Teddlie)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从事研究方法论教学的教授。他于1979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取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新奥尔良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此外,他先后在英国、伊朗、比利时、挪威、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就学校效率研究、研究方法论教学等主题进行过学术访问和演讲。
译者简介:
唐海华,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讲师,对于政治学方法论的教学与科研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
校注者简介:
张小劲,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长期从事政治学方法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研究中的范式与政治
1 导论:社会和行为科学中的混合方法与混合模型研究
范式之争与混合方法论
关于范式之争的更多详情
方法论路径在社会和行为科学领域内的演变
2 实用主义与研究1策略的选择
研究问题主宰,而非范式或方法为王
范式之比较
与单一方法有关的设计问题
社会和行为科学领域中传统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学
3 混合方法和混合模型研究的研究设计问题
与混合方法研究相关的设计问题
与混合模型研究相关的设计问题
第二部分 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4 抽样、测量及推论质量
抽样及其与通则化/推论之质量的关系
测量的质量和推论的质量
信息/资料的质量:定量研究的视角
推论/结论的质量:定量研究的视角
资料的质量与推论:定性研究的视角
5 资料收集策略和研究程式
资料收集的传统路径和替代路径
资料收集策略
6 传统资料分析策略的替代性选择
传统的定量资料分析
传统的定性资料分析
混合方法研究的替代性分析策略
第三部分 混合模型研究的运用、案例和未来的方向
7 混合模型设计的案例
确证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
8 混合模型设计的扩展案例
一个平行型混合模型研究(类型Ⅶ)的案例
一个顺序型混合模型研究的案例
在单项研究中分步骤进行简单和复杂的混合模型设计的
案例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在哲学层面上,实用主义者不得不与范式斗士的不相容理论筑垒对抗,这一理论所依据的是认识论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联性。为了对付这种范式一方法的关联论,Howe(1988)选择了使用另一种不同的范式:实用主义。和已经将实用主义的起源追溯到等美国学者,以及其他一些更加晚近的理论家,但这一哲学几乎只在其起源地(美国)得到认同,欧洲学者总有点蔑视实用主义,因为它对形而上的概念(如真理),持有批判的态度与寻求形而上的真理相反,实用主义者将真理看成是“起作用的东西”。Howe(198815)将这种取向总结如下:毕竟,大多数实用主义哲学都是解构性的——试图劝说哲学家们不要使用诸如“真理”、“现实”和“概念图景”之类的概念,不再将这些概念转变成“真理”、“现实”和“概念图景”之类的宏大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一些无法解决的伪问题。(原文是斜体)Howe所理解的实用主义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是相容的。这样一来,由于实用主义宣称这两类方法是相容的,因而研究者就可以在他们的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的观点与此如出一辙:但是,通过提出不同的具体问题,实用主义在对同一个总问题的研究中可以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这对于社会理论具有一。些实用的意义。与其固守一种特定的理论风格……及其最相容的方法,不如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而这会鼓励,甚至要求将不同的理论视角整合起来用以解释研究资料。在分析“定量研究与和定性研究”的相容性时,Reiehardt和Rallis(1994)走得更远。他们指出,定性研究者与定量研究者的基本价值观之间有大量的相似性,足以“结成持久的合作关系”这种基本价值观的相似之处包。
前言/序言
本书是对混合方法(mixed methods)和混合模型(mied mode1)研究这一发展迅速且备受关注的方法论领域的补苴罅漏之作。尽管当下已有若干位作者正在多个领域内就混合方法问题有所撰述,但是他们的许多文章和章节仍缺乏明晰的概念,他们也往往没有对正在应用的方法举证出具体的案例。就此而论,本书的独特贡献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对混合模型和混合方法研究,我们构建了一个在逻辑上周全详尽的分类体系;第二,针对每一种主要的研究类型,我们提供了可用于实践的操作指南。
尽管作者开始在上述多个领域就这些新的方法发表了相关文字,但定量传统的主流学者(如实证主义者和后实证主义者)以及定性传统的主流学者(如建构主义者),都还没有接受混合模型的研究。譬如,著名的后实证主义的“圣经”式著作(Cook and Campbell,1979)仅仅是在讨论单一方法的偏畸时才提及了混合方法。与此相似,《定性研究手册》(Denzin and Lincoln,1994)直接论及混合方法问题的只有一章的篇幅(即关于临床诊断研究方法的一章)。
混合方法的主要研究文献目前在多个领域中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很少有作者尝试过对这些方法作出类型学分析(参见Creswell,1995;Miller and Crabtree,1994;Morse,1991)。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一些主要领域和次领域已经要求采用混合方法。这些领域包括教育、评估、护理、公共健康、社会学、临床研究、管理科学、社区心理学、女性研究和学校效率研究等。
探索科学真理的多元维度:混合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如同追寻璀璨星辰的旅程,总是在不断拓展边界、深化理解。科学研究,作为这一探索过程中的精锐力量,其方法论的演进更是直接关乎我们抵达真理的速度与深度。长期以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这两大看似泾渭分明的阵营,各自在揭示现象本质、探寻因果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现象复杂性日益凸显,单一的研究视角往往难以捕捉其全貌时,一种更为宏大、更为精密的探索框架便应运而生——混合方法论。 本书将引领您深入理解混合方法论这一前沿的研究范式。它并非简单地将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置,而是强调这两种方法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解释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与协同,从而实现“1+1 > 2”的研究效能。通过融合两种方法的优势,我们可以突破各自的局限,构建更具说服力、更富洞察力、更贴近现实的科学图景。 第一部分:混合方法论的哲学根基与理论框架 在正式踏入混合方法论的实践之前,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是至关重要的。本书将首先探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的考量,阐述混合方法论如何巧妙地回应这些深刻的哲学议题。我们将解析实用主义作为混合方法论核心哲学立场的重要性,它不拘泥于单一的真理观,而是关注研究的实际效用与问题解决能力,认为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是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最可靠答案的方法,而这往往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的整合。 接着,本书将深入剖析混合方法论的多重理论框架。我们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混合方法论设计类型,例如: 探索性顺序设计(Exploratory Sequential Design):首先进行定性研究,以探索和发现潜在的变量、理论或模式,然后基于定性发现设计定量研究,对这些发现进行检验或泛化。这对于研究领域尚不成熟、缺乏现有理论支撑的课题尤为适用。 解释性顺序设计(Explanatory Sequential Design):首先进行定量研究,以获得总体性的发现或统计学证据,然后通过定性研究来深入解释和理解这些定量结果,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或机制。当定量结果出现意料之外或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时,此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汇聚设计(Convergent Design):同时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收集不同类型的数据,然后将两种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整合,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这种设计能够提供一种“三角验证”的效果,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嵌入设计(Embedded Design):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作为辅助,嵌入到主导方法的研究过程中。例如,在一项大型定量调查中,加入一些访谈来补充定量数据的深度理解。 本书将详细阐述每种设计的逻辑、适用场景、优势与劣势,并提供清晰的图示和案例说明,帮助读者准确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 第二部分:混合方法论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成功的混合方法论研究,离不开周密严谨的研究设计。本部分将聚焦于研究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研究问题的界定与研究目标的设定:我们将强调如何将复杂的研究问题分解,并针对定性与定量研究分别设定清晰、可衡量的研究目标,确保两者能够协同服务于整体研究目的。 抽样策略的整合:如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并确保不同抽样方法之间的有效衔接?例如,在探索性设计中,定性研究可能采用目的性抽样,而后续的定量研究则可能采用概率性抽样以确保结果的泛化性。 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与协调: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定性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焦点小组、观察、文本分析等)和定量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二手数据分析等),并重点探讨如何根据研究设计,科学地选择并组织这些方法,确保数据的互补性与一致性。 数据分析的整合策略:这是混合方法论最具挑战性也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进行定性数据分析(如主题分析、叙事分析、扎根理论等)和定量数据分析(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回归分析等),并着重讲解数据整合(data integration)的各种策略。这包括: 并列分析(juxtaposition):将两种数据分析结果并列展示,进行横向比较。 嵌套分析(nesting):将一种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另一个分析过程的输入。 转换(transformation):将一种类型的数据转换为另一种类型,例如将定性访谈内容编码为定量变量,或将定量数据可视化为定性模式。 嵌入(embedding):将一种研究方法的发现整合到另一种研究方法的框架中。 本书将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地展示这些整合策略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帮助读者克服数据整合的难点。 第三部分:混合方法论的专题应用与前沿探讨 为了展示混合方法论的强大生命力与广泛适用性,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应用范例:我们将精选来自社会科学、教育学、医学、环境科学、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的经典混合方法论研究案例。这些案例将涵盖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到微观的个体行为研究,从疾病预防的公共卫生干预到用户体验的创新产品设计,展现混合方法论如何帮助研究者应对不同领域的复杂挑战。 混合方法论研究的伦理考量:随着研究方法的复杂化,伦理问题也愈发重要。本书将探讨在混合方法论研究中,如何平衡研究参与者的隐私保护、知情同意,以及如何处理不同数据类型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 混合方法论研究的质量评估:如何判断一项混合方法论研究的质量?本书将介绍评估混合方法论研究信度、效度和严谨性的标准,并提供实用的评估框架。 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探讨混合方法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背景下的发展潜力,以及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运用混合方法论,推动科学认知的边界。 本书的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以下各类读者: 研究生和博士生:希望掌握前沿研究方法,提升学术研究能力的学者。 学术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复杂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和研究者。 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需要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研究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士。 任何对科学研究方法论感兴趣的读者:希望拓宽视野,理解如何通过整合不同研究视角来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能够掌握混合方法论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巧,更能培养一种超越单一视角、拥抱多元证据的科学思维模式。我们相信,混合方法论将成为您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