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白(Isabel Crook),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誉教授,多伦多大学荣誉博士。1938年获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辅修人类学。1939年,经晏阳初介绍,参加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进行人类学调查。1942年与英国记者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在英结婚。二战结束前夕,曾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人类学博士,后因夫妇同赴华北采访并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中断学习。1948年,应中共中央外事组邀请,参加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前身)的创建工作。他们夫妇曾合著出版《十里店》二卷(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 Ten Mile Inn; Ten Mile Inn: Mass Move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阳邑公社的头几年》(The First Years of Yangyi Commune)。
柯临清(Christina Gilmartin),国际著名汉学女性主义者,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女性研究项目的策划者。
《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是加拿大人类学家伊莎白(Isabel Crook)和国际著名汉学女性主义者、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柯临清(Christina Gilmartin)合著的关于兴隆场(今属重庆市璧山县大兴镇)的人类学调查专著。伊莎白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1939年,经晏阳初介绍,参加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进行人类学调查;1948年,应中共中央外事组邀请,参加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前身)的创建工作。
书稿以抗战时期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术调研与分析,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
##国民政府试图推荐各种社会改革,然而由于在当地糟糕的政治资源和组织力,只能屡做屡败。有时还不如民间组织的推进。
评分##国民政府试图推荐各种社会改革,然而由于在当地糟糕的政治资源和组织力,只能屡做屡败。有时还不如民间组织的推进。
评分 评分 评分##有研究的框架,也有丰富具体的人物故事,一览百年前四川乡镇生活的淳朴、愚昧、灵活和悲惨。百年之后的现在,有些硬件进步发展走的很远,有些软件(观念和制度)还没有改变(父权制)。
评分##非常好读的田野调查故事,从一个四川集市小镇的诸多层面,看到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改革始终在持续,但是地方势力的盘根错节、复杂的人情关系,导致改革的尝试都走向失败。前两天看有人为抗日中川军的付出而骄傲,但是看这本书就能从最微观层面看到,大规模调动战争资源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而这种调动也影响了其他方面改革的进行。不要忽视女性进入乡村的优势,作者在书中收集了很多翔实资料,特别是人物关系和八卦,很多地方读来极有意思。
评分##国民政府和协进会开展的系列现代化改革,失败原因在于当地传统势力的抵抗。
评分##伊沙白是一位值得钦佩的女士,她本人为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奉献了终生。八十年前她所在的教会,为了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付出了许多努力。而她本人更是在同事的帮助下为了建立兴隆场的盐业合作社值得人民免受贵价盐的袭扰而进行了这一次的社会调查。 尽管最终盐业合作社的主导权还是...
评分##作者早年的《十里店》两卷相比这本带有更多的意识形态色彩,离学术著作也有些距离。目前看,这本书读起来更有趣、更有价值、更值得一看。另外,若把此书当史料有些不足,但当专著又不合适,更多的像是一种人类学笔记。 老实讲,读完后感受颇多,但其实对我的触动并不大。 一是因为本书实际上是一种调查报告性质的文体,白描的内容居多,议论的部分太少,更多是一种他者的身份,有人类学的意味在里面。 其二是当你对农村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读此书,其实能够捕捉的新东西并不多。这是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农村社会的行为逻辑与变迁模式其实都相差不大,所以书中的人与事在今天好像都能找到影子。 当然,这些并不是书的问题,而是读者的原因,如果你对这个题目不甚了解但颇感兴趣,我相信这本书不太会辜负你的期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