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

血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萧邦奇 周武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8-11-1 平装 9787214064141

具体描述

萧邦奇(R. Keith Schoppa),美国马里兰罗耀拉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专长研究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著有《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20世纪早期的浙江》《九个世纪的悲歌:湘湖地区社会变迁研究》《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苦海求生:抗战时期的中国难民》等,其中《血路》获1997年度列文森奖。

这部荣获1995年度列文森图书奖的优秀史学著作,以1916-1928年间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描述浙江政治精英沈定一(玄庐)在三个不同场域(上海、杭州、衙前)的含义不同的活动,剖析他由此形成的复杂个人身份和社会网络,揭示了千百_万人民在其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抉择对历史形成的巨大作用。本书主人公在种种激荡中的传奇经历和遇刺遭际,还有助于探究国民革命失败及此后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是萧教授近年研究1920年代中国革命的力作。本书以1916-1928年间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描述浙江政治精英沈定一在上海,杭州,衙前三个不同场域的含义不同的活动,剖析他由此形成的复杂个人身份和社会网络,揭示了千百万人民在其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抉择对历史形成的巨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硕士论文水平,问题很多,比如生硬的将沈定一的最后十二年经历塞入与社会身份这一理论框架中,这一理论更加适合就事论事,并不适用于这种浮光掠影的传记式写作;文献来源单一,既然讲社会网络,却严重缺乏国共、军阀地主等对立面的史料,又如何能看出身份的变迁对沈定一经历之影响;先入为主,毫无横向对比,也无深入分析,动辄拿革命反噬自身,中国重名传统等论断循环论证;立场毫不客观,沈定一在李成虎、宣中华、孔继荣等案件中的责任或者轻描淡写,或者简单推断其不知情,全然把一个理想主义和暴躁世故并存的中年人当成了健忘易欺的老糊涂,更不必说一旦不能解释沈定一的沉浮就拿其多病来为理由来为资料的不足开脱。评三星是因为一方面对20年代国民党基层组织在江浙地区的变迁有详细的介绍,另一方面作者在生搬社会网络理论时列出的参考书蛮有价值

评分

##1997年列文森奖作品。 通过中国人的人际网络定义个体身份,从而消解观念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具体空间的不同,重现个人选择,从而消解时间的重要性。 就这么把宏大叙事解构掉了。 人们说这本书用身份、人际网络、空间、场所,对“中层理论”的历史书写做出了尝试。 可是,中层理...  

评分

评分

##书籍是2010年版本,读书过程中发现几个常识错误,不知道是译者还是著者的错误,尚待考证原文。 1.p155,言及沈定一于是年8月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但检索所致,该年,1924年,于广州召开的是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讨论的是国民党融共问题。而国民党“二大”于1926年1月于广...  

评分

##近代史中的个人,沈定一的人际网络研究。“网络”比“集团”更宽泛,约等于中国的“圈子”和“夹袋”,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之成败靠的不是制度,而是私人关系。其实这种研究是很可疑很不精确材料非常有限的,然而就像作者在P92页左右中论述的,人际网络如何分析运用——不仅受材料的限制,更受材料中的个人思想限制,如何分析运用就成了疑问,因此几乎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可参汪朝光主编的《蒋介石人际网络研究》。此外“浙人治浙”还有“协饷”背景下的经济因素。另,从官方的角度来研究罢工罢课似乎可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