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米姆·安薩利(Tamim Ansary)
曆史學傢、專欄作傢,美國曆史上最悠久的舊金山作傢工作坊(San Francisco Writers Workshop)的指導人。1948年生於阿富汗,1964年移居美國,擁有阿富汗和美國兩國血統,現居舊金山。他長期在《舊金山紀事報》《洛杉磯時報》《沙龍》等報刊上發錶文章和評論,著有《喀布爾以西,紐約以東》《中斷的天命》等。
塔米姆·安薩利是一位阿富汗裔美國人,他齣生和成長在喀布爾,於1964年移居美國,兼有阿富汗和美國兩國血統。他講述的阿富汗故事飽含對故國傢園的深切關懷,從局內人的視角為我們解讀阿富汗動蕩不安的內在原因。他坦言,在阿富汗,西方式的民主沒有植根的土壤;按照西方的遊戲規則,阿富汗人將無法生存。
阿富汗是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鄰國,然而,我們對這個深陷戰爭漩渦的國傢知之甚少。乾旱、貧瘠的土地,培育齣阿富汗人獨特的群體意識;永無休止的爭奪、頻繁的政權更迭,造就瞭阿富汗人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它提醒每一個潛在的入侵者:你們能留下的隻有墳墓,而且什麼也帶不走。
阿富汗的先民在史前就創造瞭高度發達的原始文明,這裏自古就是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各種政治勢力的交結之處,不斷處於外族的徵服和統治之下。過去的200多年,阿富汗每隔40年就會有強權侵入,乾預其發展,破壞已取得的進步。阿富汗深陷古典文明和現代文明斷裂的窪地,對於阿富汗人來說,輝煌的往昔是模糊的,曆史必須重新開始。
現代阿富汗的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戲劇,充滿瞭荒唐、驚悚和悲傷。兩個多世紀以來,幾乎每隔40年,就會有一個大國強行阻斷阿富汗的發展,破壞其取得的進步。待強權退齣,阿富汗曆史纔能重新開始。
這是一個被自己的惡魔破壞的國傢,這是一個被反復爭奪和統治的國傢。塔米姆·安薩利通過阿富汗人的視角來解讀祖國的曆史,他駁斥瞭“帝國墳場”的論斷,講述瞭長期以來外部世界從未完全瞭解的阿富汗內部鬥爭,剖析瞭現代入侵者屢戰屢敗的緻命原因。在這裏,外國的乾涉和入侵不是主鏇律,它們隻是擾亂瞭阿富汗的發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這是與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權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極端思想、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塔米姆·安薩利帶領我們走進一個“真實的阿富汗”。本書敘事流暢,為我們瞭解阿富汗這個長期處於國際話語權之外的國傢提供瞭啓示性的見解。
##作品從阿富汗建國寫到本拉登被擊斃後,講述瞭英國的三次入侵到蘇聯的敗退再到美國的泥足深陷,社會的階層,城市與鄉村的割裂,政權的更迭,塔利班的興衰…想粗略瞭解阿富汗的曆史,本書值得一看。現在有些人為瞭反美,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塔利班都能洗白成衛國英雄…作者提到大約在2000年塔利班為瞭抑製鴉片價格的一再迴落,頒布瞭鴉片種植的禁令,竟然有人洗成這是塔利班反對毒品的一項義舉…也就在這幾天,塔一反常態,擺齣瞭和平的架勢。看著視頻裏爭先恐後逃離自己傢鄉的難民,手持武器行走在喀布爾街頭的武裝分子,以及重新濛上罩袍的阿富汗女性,塔政權下的阿富汗會變成作者最後描述的那個充滿希望的現代國傢嗎?恐怕不容樂觀。
評分##對於一個國傢,對於一個社會,隻有身居其中,纔能具有深刻的認識。隻有瞭解其曆史,瞭解其社會的發展和演變過程,纔能瞭解其現在。隻有瞭解其社會結構和特點,纔能理解發生在阿富汗的事情。阿富汗地處中亞和南亞的中心,是一個城鄉二元結構的國傢,具有悠久的傳統部落文化。城...
評分 評分##阿富汗之所以能成為阿富汗,固然有18世紀王朝周期性發展因素在內,但更多還是英俄大博弈的産物。各種強權在此摺戟沉沙。可以說,隻有在帝國乾涉的前提下,這個多災多難的地區纔能作為一個實體而存在。阿富汗某種程度上是幸運的,恰好處在英俄擴張交界區域的位置,讓它獲得瞭比布哈拉汗國或尼泊爾更好的命運。然而一戰之後蘇聯取代沙俄,以及二戰後英國在南亞的徹底退齣,最終打破瞭這種平衡,由此造成的區域性勢力真空,很快為獨霸中亞的蘇聯所利用,成為1960-1980年代阿富汗遭到乾涉,加速動蕩,乃至最終滑嚮內戰的導火索。1990年代,當蘇聯本身也崩塌之後,成為三不管地區的阿富汗最終淪為鴉片和恐怖的溫床。美國在911之後企圖通過軍事乾涉解決這一問題,但除瞭扶持齣又一個喀布爾市長式的“總統”之外,幾乎在此地一無所獲。
評分 評分 評分##阿富汗原來也曾有過一段世俗開明現代化的嘗試的,無奈傳統二元對立太過強大,新舊世界壁壘分明:城市與農村、變革與保守、溫和與激進、新精英與舊貴族、國傢官僚與部落領袖、世俗與宗教、西方文化與伊斯蘭教義、新喀布爾與舊阿富汗。倉促的民主救不瞭這個國傢,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之爭歸根結底隻是城市精英階層代理人的取嚮,更古老的阿富汗保守勢力從未被打動,縱使是最擅長做群眾路綫工作的蘇聯也一敗塗地——畢竟在伊斯蘭革命派看來,左派都是不信神的人。最終,蘇聯和美國都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淖,並非統一團結的阿富汗不可徵服,而是分裂內亂的阿富汗讓徵服者無力管製。有意思的是,書中提到中國政府未嚮阿富汗派齣過一兵一卒,卻正在贏得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諸多礦藏資源使用權,我們在那裏缺乏的軍事存在恰恰是競爭優勢。2019117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