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光,清華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1954年生於武漢,1982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90-2000年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政治係。
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政治經濟學,中國政治,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中央-地方關係,民主理論與實踐。1993年和鬍鞍鋼閤著《中國國傢能力報告》,推動瞭分稅製的建設和改革。已齣版中英文專著與閤著30多本,主要有:《祛魅與超越》《民主四講》《安邦之道:國傢轉型的目標與途徑》。
“民主”這個詞無所不在,當代民主往往與選舉掛鈎,卻也在很大程度上顛覆瞭民主的實質,不談選舉,民主還剩下什麼?實現民主難道僅有選舉這一種方式嗎?抽簽是非理性的、荒唐的、不負責任的?抽簽是如何成為實現民主、共和的理念的利器?又緣何被腰斬?如今為何又會在西方得到重生?此書以翔實的史料和嚴謹的分析證明,在過去2600多年曆史的絕大多數時間裏,實現民主、共和理念的主要方式是抽選而不是選舉。作者通過大量史料,復原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國、佛羅倫斯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的政治運作,細緻展現瞭抽簽模式在其中的具體實踐,抽簽所扮演的角色,包括運用抽簽的原因,抽簽過程如何操作,抽簽對當時的政製發展起到什麼作用等等,全麵探討瞭抽簽這種遴選方式在民主、共和製度中的重要地位。
##編的挺好的,不理解分數為什麼這麼低。威尼斯共和國當時的大公選舉製度夠精巧的, 先抽簽後票選,既保持權力的流動性與相互製衡又能保障最後被選舉人的執政能力。這本書對於理解民主的傳統和概念非常有幫助,可以避免被當下的西方政治宣傳洗腦。
評分##非常有意思和新穎的一本書,威尼斯城邦實現共和理念和成功延續數百年的統治主要方式是先抽選後選舉,這樣一種事實已經足夠讓人震驚瞭,不過作者的考證非常詳實,同時提齣的一些觀點也是獨樹一幟:抽簽能阻止專門靠以政治為生的職業的産生,選舉會不可避免地走嚮精英化統治的道路,因為隻有貴族纔有能力投入資源來獲得更多的選票
評分##比想象中的靠譜一些,但這個文風實在不能接受,除瞭最後一章之外看起來都像是資料的匯編。抽簽本身作為提供公平性和隨機性的技術,可以成為選舉的有益補充,但鼓吹代議製民主的問題在學術上犀利、在政治上卻總有危險。抽簽帶來的隨機性和代錶性,往往也意味著某種政治理想的失去,這種將政治過於本質化的努力是不是真的值得,在什麼程度上值得呢?
評分一個教師來到一個偏遠山村,發現那裏的人都不識字,於是留下來,教他們認字讀書。 過瞭幾年,一個神官也來到這裏,他對教師說,其他還有許多這樣的村落,需要他這樣的老師。於是教師把後續工作交給神官,去其他地方瞭。 幾年間,他走過一個個村鎮,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都得到瞭教...
評分 評分##很好的綜述,理清瞭概念與製度的變遷。在豆瓣上分數不高是正確的,自認精英者怎麼可能批判精英替群眾掌權的現代“民主製”。精英掌握話語權,可人民群眾掌握曆史的進程,期待接下來還有哪些使得念經人破防的曆史時刻吧。
評分 評分 評分##內容比起《民主四講》要詳實瞭,但還是那一本看起來更震撼,顛覆三觀程度的震撼,完全改變瞭我對民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