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約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哲學傢,也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思想傢和哲學傢之一。
柏拉圖(約前427—前347),古希臘哲學傢,也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傢和思想傢之一。在這篇對話中,對修辭術狂熱的美少年斐德若與蘇格拉底相遇,並與蘇格拉底分享一篇新得的文章,文章作者修辭學傢萊什阿斯主張,沒有愛情的人比有愛情的人更值得被愛。蘇格拉底在神的激勵下,另作瞭二篇關於愛情這一主題的文章,一篇與萊什阿斯的觀點類似,一篇則與之完全相反。之後,他們就這三篇文章,討論瞭修辭術的正確使用、書寫文字與口頭語言的關係等問題。蘇格拉底認為,文章應當闡明真理,最好言辭既不是公開發錶的文章,也不是私底下的對話,而是寫在受教者靈魂中活生生的言辭,這樣的言辭不僅可以滋養靈魂,而且會使擁有這類言辭的人選擇他的談話對象,選擇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將靈魂中的真理訴諸口頭錶達或者書麵寫作。
##寫作應以掌握真理為前提,真理卻又難以把握,故而市麵上充斥著受人追捧的壞文章,而好文章總是默默無聞,或許好文章終於一天能夠洗盡鉛華,重見天日。隻是熟練使用修辭術的文章也許初見驚艷,細細品味下來驚覺雞肋,做這種文章的人和詭辯傢無甚區彆。
評分##短評寫不下? 西方哲學對我來說還是有些深奧,盡管這是語錄體,盡管有一些比較可愛的小細節。文中,修辭學傢萊什阿斯的文章首先論述沒有愛情的人比有愛情的人更好,蘇格拉底又附和瞭一篇,蘇格拉底首先定義愛情再加以論述。 第三篇文章反轉,講有愛情的人更好,從迷狂講到靈...
評分編者按:本文原載《哲學動態》,2019年第4期。 提要:本文通過對柏拉圖《斐德若》中靈魂神話的深入分析,勾勒瞭柏拉圖人性理論的基本輪廓。首先,靈魂馬車這一形象意在把握靈魂作為自然世界的運動源頭的地位,但難以體現靈魂依其本性的最高活動,即觀瞻存在。其次,人類靈魂在...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彆看薄,我還真沒太領會其中妙處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