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浩,筆名waits,1970年代生於安徽,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寫詩和文章,現居上海。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通過分析林徽因、穆旦、顧城、海子、馬雁等幾位優秀漢語詩人及其詩歌,提供理解新詩的有效路徑,希圖使讀者麵對一首陌生的詩時不再膽怯和無所適從,而麵對熟悉的詩時,也可以恢復濟慈所說的“消極感受力”——在美麵前,一個人有能力經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 煩躁地務求事實和原因。
本書是waits繼《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之後,談論中國詩的第二本小書,這次談論的是尚處於未完成的新詩。倘若我們能藉此辨認齣那些值得信任的詩歌,體驗它,探索它,被它充滿,被它許諾,我們將有所收獲,這收獲不是知識上的,而是心智和經驗上的,像經受瞭一場愛情或奇異的風暴,我們的生命得以更新。最終,我們在由那些最好的母語詩人構築的漢語山河中,繼續分享和延展因他們的存在而變得更為廣闊的中文。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齣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約翰·凱奇:有人說 藝術應該來自內心,這樣它纔會深邃。不過在我看來,藝術是去往內心的。 不怕它隻是我一個人的蓮燈/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明暗自成瞭它內心的奧秘/算做一次過客在這...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解瞭許多讀現代詩時會有的疑惑,好的詩人經受得起這種“細讀”及“體驗”。張定浩的語言和文學功底讓人佩服,且有好學者的真誠在書裏。真誠地推介林徽因被忽視的音樂美,推介海子對現代漢語可稱空前的貢獻,等等。此刻生齣衝動去重讀細讀這五位詩人,尤其是穆旦和馬雁。再者,在當下良莠不齊的白話詩或玄學詩海裏,去學讀詩已屬不易,寫就更難瞭。還好有這本小冊子,心想學學辯讀好詩,也就已經是很幸福的事瞭啊。
評分##好書,寫海子的那篇最佳。張定浩是學者型的詩人,因其是學者,所以從文化角度談詩可以左右逢源旁徵博引;因其是詩人,所以對寫詩這件事本身足夠內行,做起文本細讀來條分縷析麵麵俱到。而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他是一個嚴肅生活的人,對痛苦與愛,都有非常獨到,同時又蘊藏著普遍性的體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