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对中国史部分领域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与思考,内容涉及古代官制研究、石刻文献研究、史料批判研究及历史研究整体。相关思考一部分源自作者平时的学习与探讨,一部分是在授课和指导学生过程中萌发。这些思考大抵结合学界已有成果展开,避免空谈理论,对于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同学或能提供些许启示。
##观所曾观,观未曾观
评分终于等到孙正军老师出书了,而且一出两本,另一本唐宋岭南不是我的菜,没有兴趣,这本书开始还以为是其有关中古官制(九卿制度)、碑刻等系列论文的大合集,实际上则是作者多年来对于学术史、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反思和批判,有思想、有深度,这才是像仇神、徐冲、胡鸿、陈侃理、苗润博等80后这代极优秀的史学中间力量所体现出的一流水平,其中关于魏晋南北朝史料批判一文,曾在文史哲期刊上读过,当时就深为叹服。此外关于碑志谱系的构建、二重证据法等方面也相当精彩。这次收入本书或多或少都有增补调整,值得一读。 听说孙正军老师还有第三本书也要在上古出?
评分##好书,读完只会有无力感——怎么有这么多优秀研究?
评分##好书,读完只会有无力感——怎么有这么多优秀研究?
评分 评分##非常喜欢
评分##优秀的学术总结。制度史部分让人回想起本科如饥似渴读阎步克的时光,从理论本土化程度、解释能力和议题辐射范围看,阎氏范式的意义是另外二人不能比拟的。史料批判部分对史源判定标准的讨论,虽然新见无多,但却十分必要,当今学界史源学大行其道,但无数研究建立在意淫般的“显出一源”断语之上,如果用九宫格meme来表示,左上角应该是最为严格的原教旨主义,右下角则是自由心证派,史源学的大旗一拉,内部实践差异的跨度极大。这一范式的健康发展,亟需一套公认的史源评判标准。古史辨和古书体例部分可以直接看赵争的书,更为详尽。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