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与技艺

路径与技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正军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何为制度 3
一、“活”的制度史:从文本制度到现实制度 5
二、制度史观:由制度观社会 15
三、日常统治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知惠 25
四、余论:何为制度 36
第二章 另一种“制度史观” 41
一、“制度取径”的历史研究 42
二、两种境界:观所曾观与观未曾观 49
三、一个陷阱:观非所观 55
四、余论:从制度史到“制度取径”的历史研究 59
第三章 传统官僚制度研究的新可能 62
一、官制的文化表征之一:语言 64
二、官制的文化表征之二:符号(一)印绶 70
三、官制的文化表征之二:符号(二)舆服 77
四、官制的文化表征之二:符号(三)朝位 93
五、官制的文化表征之三:礼仪 108
六、结语:洞见与陷阱 121
碑志研究篇
第四章 近年来中古碑志研究的新动向 129
一、谱系的发现及建构过程之探讨 130
二、“异刻”与历史书写研究 142
三、碑志的政治景观研究 151
四、结语 160
第五章 中古碑志研究的新动向(续) 162
一、碑志的个体生命史研究 163
二、碑志的历史记忆研究 175
三、结 语 184
第六章 中古碑志的地域社会史研究 186
一、社会结构研究 187
二、宗教信仰研究 206
三、地方政治研究 231
四、其他研究 248
五、结 语 253
史料批判研究篇
第七章 通往史料批判研究之途 259
一、文本研究的几个概念 260
二、史料批判研究的兴起 268
三、史料批判研究的四个取径 273
四、史料批判研究的得与失 323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史料批判研究 328
一、东汉史料批判研究 331
二、三国史料批判研究 338
三、两晋南朝史料批判研究 344
四、北朝史料批判研究 352
五、史籍整体的史料批判研究 358
六、结 语 365
其他研究篇
第九章 二重证据法之后 371
一、二重证据法的不足 372
二、扩展:多重证据法的多种表述 383
三、分离:重视诸种证据的主体性 391
第十章 古史辨的遗产 403
一、“走出疑古”与古书体例 404
二、古书年代学与古书形态学 412
三、古史辨派的学术遗产 417
第十一章 搁置历史理解的经典图式 425
后 记 434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对中国史部分领域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与思考,内容涉及古代官制研究、石刻文献研究、史料批判研究及历史研究整体。相关思考一部分源自作者平时的学习与探讨,一部分是在授课和指导学生过程中萌发。这些思考大抵结合学界已有成果展开,避免空谈理论,对于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同学或能提供些许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观所曾观,观未曾观

评分

终于等到孙正军老师出书了,而且一出两本,另一本唐宋岭南不是我的菜,没有兴趣,这本书开始还以为是其有关中古官制(九卿制度)、碑刻等系列论文的大合集,实际上则是作者多年来对于学术史、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反思和批判,有思想、有深度,这才是像仇神、徐冲、胡鸿、陈侃理、苗润博等80后这代极优秀的史学中间力量所体现出的一流水平,其中关于魏晋南北朝史料批判一文,曾在文史哲期刊上读过,当时就深为叹服。此外关于碑志谱系的构建、二重证据法等方面也相当精彩。这次收入本书或多或少都有增补调整,值得一读。 听说孙正军老师还有第三本书也要在上古出?

评分

##好书,读完只会有无力感——怎么有这么多优秀研究?

评分

##好书,读完只会有无力感——怎么有这么多优秀研究?

评分

评分

##非常喜欢

评分

##优秀的学术总结。制度史部分让人回想起本科如饥似渴读阎步克的时光,从理论本土化程度、解释能力和议题辐射范围看,阎氏范式的意义是另外二人不能比拟的。史料批判部分对史源判定标准的讨论,虽然新见无多,但却十分必要,当今学界史源学大行其道,但无数研究建立在意淫般的“显出一源”断语之上,如果用九宫格meme来表示,左上角应该是最为严格的原教旨主义,右下角则是自由心证派,史源学的大旗一拉,内部实践差异的跨度极大。这一范式的健康发展,亟需一套公认的史源评判标准。古史辨和古书体例部分可以直接看赵争的书,更为详尽。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