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学界关注度不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支山居族群——稽胡、丁零为研究对象,以长时段为视角,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走访见闻考察了两个族群从塞外到中原,进而融入中原文明的演进过程。本书共八章,分别考察了丁零的入塞与分布、稽胡的形成、魏晋南北朝中央政权对丁零和稽胡的治理以及入塞族群的汉化过程。作者充分利用一些尚未得到重视的金石、考古资料,试图更加全面地分析、揭示入塞族群的“庐山真面目”。同时,绘制了大量地图,以求展现、厘订诸多相关细节,讨论前辈学者的可议之处。
本书史料详实、考证严谨,是在唐长孺、马长寿、林幹等前辈学者研究入塞问题及融入中原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的系统整理与总结。
★张广达、刘学铫联袂推荐,揭秘中古两支山居族群历史,详析入塞丁零、稽胡与中原汉人的融合过程,填补“胡马度阴山”后历史研究的空白之作!
★填补中古山居族群研究空白!
本书聚焦学界关注较少的匈奴、丁零等族群入塞后裔,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稽胡与丁零从塞外草原到中原山区的演进过程,系统梳理两族群的源流、分布、与中原王朝的互动以及与中原文明融合过程,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本书立论客观、考证详实,是该领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研究方法丰富多元!
本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广泛搜集正史、方志、金石等各类史料并加以细致考证分析;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剖析族群发展异同;大量运用图表以展示历史过程,校正史籍可能存在的讹误;利用历史人类学等现代理论,结合实地考察,对族群文化进行综合研究。
★充分利用考古金石资料,挖掘被忽视资料的价值!
本书利用墓志、造像记、碑刻等考古金石资料,留意到《刘细利造像记》《郝伏颠墓志》等出土已久却未被前人重视的资料,发掘对族群研究有益的文字内容,例如可能包含稽胡族群的生活片段、信仰细节、家族脉络等信息,提供了研究新视角与有力证据。
★实地考察还原山居族群生活!
作者重视田野调查法,亲赴河北、山西、陕西三省调研,寻访当地村民,搜集口述资料与民间传说,结合碑刻、地名和古代文献,还原了族群的生活痕迹。实地考察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弥补了单纯依靠文献资料研究的不足。
对于匈奴、丁零等族群问题,中外学者已有广泛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这些族群的入塞后裔,学界却存在关注不足之处。该书为严博士在搜集传统史料及近现代考古数据后,作出的系统整理与总结之作,对此前学者未深入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稽胡中鲜卑的融入问题,严博士从胡部首领的姓名入手,提出鲜卑某些部落与入塞匈奴融合,进而发展为稽胡的可能性。其利用图表研究的方法,也校正了《魏书》等史籍可能存在的讹误之处。在撰写过程中,其较为重视使用墓志、造像记等考古金石数据,发现其中存在对于稽胡研究颇有帮助的文字数据,以之探讨稽胡族群信仰转变、心理认同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严博士为了寻访当地可能存在的相关史迹,搜集民间传说,亲赴太行山区、黄土高原、吕梁山区考察,取得了一些有利研究的口碑史料,也自我修正了一些观点。总体来说,本书对稽胡与入塞丁零作出了全面性论述,堪称目前该课题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
——张广达,台湾“中研院”院士
严昊该书正好填补了史学上的空白。以往史传对此往往未多着墨,或虽曾提及,但仅三言两语轻轻带过,对山居民族之来龙去脉仍然无法明了。此书有以下几项特色:一、对中古时期山居民族的源流及分布作了清晰的叙述,颇为难得。二、丁零、稽胡也均有尝试建立政权(王朝),其与中原王朝之关系,时服时叛。丁零一支翟氏曾建有国祚短暂之“魏”政权,严著对此等情况有深入之叙述及分析,并附以地图,使读者有一目了然之感。三、中原王朝如何治理境内丁零、稽胡,历来史传虽有记载,却极为零碎,难窥真貌。严著对此作了系统化之整理,加以分门别类,如置之以镇州、征之以赋役、行之以教化、诱之以官爵等,读之秩序井然。四、该书详细论述了入塞丁零、稽胡与中原汉人融合的情形,为此书的一个亮点。五、此书最难能可贵之处是严昊在写作过程中曾亲赴山西、陕西中古时期丁零、稽胡之聚居地区实地考察并访问耆老,探询古老传说,这是一般历史论著者所办不到的,使本书更具可信度。
——刘学铫,台湾“中国边政协会”名誉理事
##两族的融入,是其主动的归附与被动的吸纳中原文化的共同结果。中原文化的吸引力,使得两族内部同时存在着两种认同,一种是基于传统的,对于自身部族的认同;另一种是基于文化的,渴求得到先进文明认可的认同。朝廷的册封,在他们看来便是这样的认可。这种认可在草原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并能够为他们带来切实的利益。
评分##两族的融入,是其主动的归附与被动的吸纳中原文化的共同结果。中原文化的吸引力,使得两族内部同时存在着两种认同,一种是基于传统的,对于自身部族的认同;另一种是基于文化的,渴求得到先进文明认可的认同。朝廷的册封,在他们看来便是这样的认可。这种认可在草原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并能够为他们带来切实的利益。
评分##塞外的交涉与历史的融合
评分 评分 评分长见识,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知道了这两个生僻的“胡马”的历史渊源。全书史料丰富,研究方法多样,旁征博引了罗新、荣新江、唐长孺等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书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各类统计表格,是相当严谨的学术著作。
评分长见识,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知道了这两个生僻的“胡马”的历史渊源。全书史料丰富,研究方法多样,旁征博引了罗新、荣新江、唐长孺等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书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各类统计表格,是相当严谨的学术著作。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