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许多关于天文学家的图像中,占据显眼位置的除了庞大的望远镜,往往还有各类专门设计的椅子。透过目镜注视星空的天文学家在可调节的观测椅上或坐或躺,表现出一种机械化的舒适感。借助眼前的望远镜和身后的椅子,观测者的身体与宇宙运行联系在了一起。
众多图画、印刷品和照片显示,比起前人,19世纪的西方天文学家似乎尤其热衷于设计、制造并展示他们的观测椅。他们试图借此传递什么信息?同时代的观者又如何解读这些行为?科学史学家奥马尔·纳西姆发现,这些有专门用途的椅子是机械设计时代的产物,是支撑天文观测的重要技术,椅子及其图像还是建构他者和自我形象的力量。
在那个天文学服务于航海、贸易、帝国扩张的时代,资产阶级喜爱的舒适椅子和坐在观测椅上的天文学家被嵌入了更宏大的时空网络,西方人在对东方和他者的想象中参与着建构西方自我的历史进程。
在纳西姆的笔下,世界的联系和不平等铭刻在像座椅这样看似平凡的物件及其图像中,它们构成了一张指示性网络,从科学到艺术,从男子气概到启蒙运动,从殖民扩张到历史主义,从帝国文化到全球关系,多视角增进了我们对于19世纪的理解。
##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的时候,需要让全身心的经历都集中在眼睛和观测上,一把舒适的椅子可以让天文学家的身体“消失”,自然也就能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在挖掘这段史料的时候,除了“椅子”本身,我也很在意:1.为什么那时候发达的欧洲,出色的女天文学家那么少?2.彼时的欧洲在工业革命,彼时的中国还在闭关锁国,差距一下子拉大,也难怪西方人觉得他们的休憩是为了集中精力,而东方人的休憩则是懒惰的表现。除此之外,本书还是有点无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的时候,需要让全身心的经历都集中在眼睛和观测上,一把舒适的椅子可以让天文学家的身体“消失”,自然也就能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在挖掘这段史料的时候,除了“椅子”本身,我也很在意:1.为什么那时候发达的欧洲,出色的女天文学家那么少?2.彼时的欧洲在工业革命,彼时的中国还在闭关锁国,差距一下子拉大,也难怪西方人觉得他们的休憩是为了集中精力,而东方人的休憩则是懒惰的表现。除此之外,本书还是有点无趣。
评分 评分##万事万物都在场域之中,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很多看似日常的物品其实都有意无意象征了某些文化和时代特征,比如装饰风格、道德逻辑(科学家到底是帝王还是苦行僧)甚至是家具
评分这本书20%的内容写19世纪的天文学家的观测椅,这个研究对象选得还不错。但剩下80%就是最陈词滥调的文科黑话,我列几个关键词:资产阶级、男性气概、东方主义,相信大家在脑内自动生成那些典中典的论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