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錄

舊物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芭芭拉·彭納 等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 1
聲音測位器 13
動感辦公室場所噪聲調節器:馬思齊特球 19
氣幕屋頂 25
全塑料房屋 29
含砷壁紙 35
阿倫德爾印刷畫 39
石棉水泥圓形屋 43
煙灰缸 49
空氣鐵路 53
齣租馬車費地圖 57
中央供暖係統 61
“吸盤車”查帕拉爾 2J 67
腰鏈 71
拍手開關 77
貫通鑰匙 81
協和式飛機 85
飛行汽車 91
自動擬人機 95
賽博協同控製工程 101
燈光軌跡攝影 105
獨眼巨人 1 號 111
鬥拱 115
戴馬剋鬆房屋 119
愛迪生的反重力內衣 125
電鑄母版 129
費雪木塞玩偶 135
立方閃光燈 139
水上飛機 145
玻璃幻燈片 149
火星儀 155
液壓管道 159
“住宅環境” 165
“蜂鳥”齣租車 169
白熾燈泡 173
廣播電視櫃 177
因瓦卡汽車:殘疾人專用車 183
柯達剋羅姆膠捲 187
拉突雷塞印字 193
腦白質切斷器 197
曼徹斯特便桶係統:“多莉·瓦登”203
機械復寫器 209
醫學蠟模 213
備忘錄 217
牛奶勺 221
迷你光碟 225
迷你終端 229
月亮塔 233
尼基妮 239
“言簡意賅”鋼筆 243
北巴剋斯單軌鐵路城市 247
德國緊急狀態幣 253
煤成油 259
視覺信號機 263
紙質飛機票 267
紙衣服 271
帕斯拉裏尼交感羅盤(蝸牛電報)277
相變化學貯熱管 281
自動鋼琴 287
氣動郵政係統 291
寶麗來 SX-70 297
公共長度標準 301
火風琴 307
寫實蠟像模特 311
紅環、利特通和 CAD 迷你畫圖軟件 317
遊泳服:“人船” 321
放血器 325
傳菜窗 329
辛剋萊 C5 單人電動車 335
裙夾 341
計算尺 345
一字螺絲刀 349
空間框架 355
史丹利55組閤刨 361
電話桌 365
電傳打字電報機 369
劇院電話 375
“思想城市”電動汽車 379
特龍布牆(集熱牆) 385
背心塑料袋 389
超高溫烤架 393
紫外綫人工沙灘 397
竪式檔案櫃 403
水袋 407
信箋文具包 411
齊柏林飛艇 415
參考文獻和拓展閱讀 421
緻謝 447
圖片版權 449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在物欲和焦慮盛行的時代

放緩腳步

從進步敘事和消費主義的軌道外

迴望文明與科技發展的“舊故事”

多位重量級學者、藝術傢齊聚

用85個消亡之物的“失敗”

喚迴人與世界相處的其他可能

????

編輯推薦:

◎柯達膠捲、寶麗來相機、電傳打字電報機、鬥拱、協和式飛機……85件舊發明,85段各有緣由的消亡故事,多位重量級學者、藝術傢、建築師匯聚一堂,結閤嚴謹的曆史考證和深刻的個人反思,迴望文明與科技發展的舊時故事。

✦ “我們相信,研究消亡之物能給現在的世界提供很多參考。技術史的敘述往往關注創新,強調充滿命運感的新奇和幻想,不太關心廢棄之物或失敗的探索。但本書認為,假如我們也思考一下進步的背麵——矛盾、淘汰、意外、破壞和失敗(這些都是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事物的曆史會變得更為豐富。”

????

◎把目光從“人類”轉嚮“物品”,從“新科技”轉嚮“消亡之物”,從舊物的角度來反觀人類的社會與曆史,我們將會認識到一種不同於“進步”“發展”“新産品”“新技術”的認定邏輯,幫助我們從快節奏、高強度、高密度的當代生活中抽身齣來,也看見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 我們生活在一個産品層齣不窮、不斷更新迭代的時代,物質的空前豐富也伴隨著物欲和進步敘事引起的浮躁與焦慮。本書關注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進步論的綫性敘事背後的危險,希望藉由舊物的故事喚迴人與世界相處的其他可能性。

✦ 技術和設計的發展並不總是按部就班的綫性進步,而是走走停停、迂迴麯摺、跳躍式前進,有時候又捲土重來。在這樣顛倒迂迴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實用——而不是單純的“創新”和“進步”——具有更核心的價值,這不僅有助於解決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更能夠幫助我們撫平自己內心被消費裹挾的掙紮。

????️

◎通過舊物的生命故事,我們將會看到一種不同於商品世界的真相,迴歸另一種真實——我們隻有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生命和能量,就像地球也隻有有限的能源。在這樣雙重的“有限”裏,無限的革新和占有並不會帶來更深的幸福或更高的價值感。

✦ 本書提倡適用技術的概念,即在更小的範圍內,結閤本土的社區、環境、人群狀況,形成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技術解決方案,讓生活中的問題不再無條件地一直“優化”下去,不再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製造新的問題,而是形成一種平衡的結構,構建起可以穩定棲居的傢園。

✦ 在這樣的限製中,人也可以更多的迴歸自身,朝嚮精神或文明的縱深空間,去實現個人的更多可能——適用的技術,適度的生活。

◎本書的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衣食住行,到通訊、醫療、娛樂、藝術、時尚,以散點的方式串聯起社會的方方麵麵,每個人都可以從中讀到自己關切的內容。

✦ 有些故事會令你啞然失笑,又覺得頗具趣味,比如愛迪生的反重力內衣(一種穿上即可任意飄浮的內衣)和蝸牛電報(通過兩隻“戀愛的蝸牛”,人類就可以隔著大洋互相傳遞消息)。

✦ 有些故事會令你唏噓,意識到物品的輪轉背後有著沉重的底色,比如含砷壁紙(因色彩異常鮮亮美觀而被大力推崇,也將砒霜的成分——砷帶進韆傢萬戶)和腦白質切斷器(通過嚮大腦“開刀”來治療精神疾病,曾被視為精神醫學的巨大進步,數不清的人接受瞭這項治療)。

✦ 有些故事令人沉吟,你反復思索著“得”與“失”,最終隻感受到一切在流逝的空茫,比如電話桌、廣播電視櫃、柯達膠捲、迷你光碟和月亮塔。發明推搡著齣現,與之伴生的、和我們的生活更加密切的種種物品則被甩進曆史的深淵。

✦ 有些故事啓發當下,比如阿倫德爾印刷畫(強調精緻工藝的手工藝術復製品,復製畫如同大師譯作)、史丹利55組閤刨(強調人、機器與材料的磨閤與協作,形成一種特殊的人、物共鳴)、特龍布牆(利用太陽能實現房屋自主供暖)、“思想城市”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先驅,構造的95%都使用可迴收材料)……

????

◎本書的許多物品都誕生於科技爆炸的前夕,處於科技的“童年”時期,也因此展示齣驚人的想象力,不同於已經相對成熟、科技發展路徑比較確定的當下,能夠給當代的設計與發明帶來許多啓發,比如:

✦ 在“人船”所啓發的動力外骨骼係統的研究中,穿戴式機器人“自動擬人機”擁有力反饋係統和情緒模擬邏輯,以一種更強調身體感知的方式,開闢著不同於通過視聽經驗“虛擬”齣“增強現實”的發展方嚮;

✦ 氣動郵政係統建立在城市地下,通過空氣壓力進行管道運輸,可以在30分鍾內“快遞”信件等輕量物品,某種意義上比當代的“閃送”更加便捷;

✦ 戴馬剋鬆房屋試圖通過小型預製房屋組件來解決住房短缺的問題,它充分利用瞭動力學的知識,通過房屋的特殊形狀形成空氣渦流而調節室內溫度,並內置水循環係統,避免瞭水資源的浪費……

????

◎書中配有119幅珍貴圖片,涵蓋建築技術、智能科技、衛生用品、城市規劃、交通工具等諸多領域,讓我們可以通過視覺的方式對這些舊物的故事有更立體的感知。

編者邀請各行各業的作者,包括策展人、評論傢、藝術傢、建築師和學者,來確定並撰寫各種規模的消亡之物的案例,盡量嚴謹地確定導緻物品消亡的各種進程和力量,利用珍貴的曆史照片和資料還原這些橫跨多個領域的故事,為我們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提供不同的視角。

????

◎封麵采用紅、黃、綠的復古配色,護封反用日本廣告紙(糙麵印刷),內封用裏紙直接印刷文字,以粗糲又微微通透的紋理再現舊物生澀的靈光。

????️

名人媒體推薦:

這是一部真正引人入勝且始終齣人意料的作品,描述瞭一個被遺忘的世界。它記錄瞭消亡物品的故事,具備高度的原創性,同時也挑戰瞭當今對進步和現代化的簡單共識。它集趣味性、震撼性和學術性於一身,是對我們這個不斷升級和革新産品的時代的一次極好的反擊。

——V&A博物館館長特裏斯特拉姆·亨特

一直以來,我們生活中的物品都在不斷革新,因為新的設計更有效、更吸引人、更經濟或更環保。但在數字化的當代之前,這種革新從未以如此快的速度、如此大的規模齣現過。本書對這一現象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提供瞭精闢的分析,並且緻敬瞭我們在設計的“進化”曆程中所失去的一些特殊物品。

——《設計是一種態度》作者愛麗絲·羅斯特霍恩

這是一本精彩的奇趣之書,講述瞭“消亡發明”的幽靈如何在當代延續著自己的生命——它們不僅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更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裏。令我意外的是,發現這些技術的遺跡如何塑造瞭我們這個時代的藍圖,竟然是一件那麼讓人上癮的事。

——《重要的事物》作者馬剋·米奧多韋尼剋

本書以令人陶醉的方式探索瞭大量不再被人類使用的物品、係統和策略。它們是設計的幽靈,正活躍地糾纏著現在,並幻化著另一種未來。每個故事都堪稱史詩,這本傑齣的著作不僅僅調查瞭過去,更考察瞭我們的未來。

——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史教授比阿特麗斯·科洛米娜

????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瞭一係列舊物,它們曾來過世上一遭,如今卻已煙消雲散。在這些舊物中,有些人工製品和技術曾經無處不在,另一些僅停留於概念或雛形,幾乎從未真正存在於世。我們感興趣的不僅是這些物品為何消失——有些物品我們曾經很熟悉——還有這些物品的消失給我們創造的這個世界帶來瞭何種啓示。

這些文章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它提醒人們,消亡之物不僅代錶技術,而且代錶不同的思維方式、生産方式、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以及對身體、技藝、復製品、美、藝術、交流、運動、休閑、愛、階級、文化身份、自然和人工智能的不同態度。最終,每一件消亡之物都體現瞭一種對未來的想象,即使物品本身被淘汰瞭,這些想象仍然嚮我們敞開著。

用戶評價

評分

##小的時候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不是動畫夢工廠而是中央十颱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每天18:55都守在電視機前看這個有趣的節目,當時我感嘆不同發明人的獨特智慧。其中有些發明後來名聲大噪也有一些隨著時代的大潮被淹沒在茫茫大海之中。在本書之中,作者講述瞭85個現在已經過時的發明。雖然在當今時代我們可能較少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場景中見到,但是依然不可否認在過往時代中對於人類生活的幫助。書中有很多發明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閱讀本書可以瞭解到不同發明的獨特魅力,或許本書在為我們科普的同時,也發揮著一種迴憶與讓這些發明被人們再次認識的傳播效果。

評分

##就像:人要往前走,人也會迴頭看 愛是歲月的禮贊,也是唯一抗衡時間的詩行。你記得的話,它就一直都在。

評分

##百科全書式介紹

評分

##哇,超有趣的復古或然科技史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超有趣,書的裝幀刻意模仿70-80年代的電器說明書,但這隻是開始,我以為本書隻是追憶舊物的懷舊書。翻開幾頁就知道我錯瞭。書中收錄的百餘件所謂舊物其實並不舊。有的是未來的科幻物品,比如噪音調節器;有的賽博朋剋氣息十足,或曰,本來就是賽博朋剋的靈感源頭;有的隻是當初技術工藝達不到而被迫成為舊物,焉知以後不會成為現實,比如空氣鐵路;有的並非甘心舊物,比如協和客機;有的純屬感情寄托,比如費雪積木;有的是時尚的輪迴,可能將會流行,比如腰鏈;還有我這個年齡被陪伴過的廣播電視櫃、膠捲,…所謂舊物,本質是想象力,彼非舊物,不如將我等歸為傻逼。最後想說的是,完全可以策劃一冊本土版,找百十個作者寫一下中文世界的舊物,肯定有意思。那我會說什麼呢?拍卡片?聽磁帶?還是集體看《媽媽再愛我一次》?

評分

##嚴肅但有趣的社科讀物,古典派的精神遊樂園,近現代人類頭腦風暴good idea收藏夾。事實上,存在和消亡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界,進化是反復的,今日之存在可能迎來明日之毀滅,昨日的消亡之物也有可能在明日重生。如同作者所述,“舊物的消亡並不意味著物品的失敗,而是支持它們存在的那個世界消失瞭”,站在更為審慎的視角來看,某些消亡之物自有其不滅高光。當然,人類也確實不需要過多的發明,對於那些琳琅滿布的創造,我們有必要去判斷它們是為瞭用以慰藉進步敘事,還是真的事關人類的生存實質。對判斷和審視的重視,讓這本書劃清瞭它與充斥著陳詞濫調的工業設計科普書的界限,作者並沒有拘泥於事物和技術本身,他們基於對社會發展的想象而講述,他們在乎的是人類文明的存亡。非常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