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啓:詩人的窮途

高啓:詩人的窮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牟復禮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第一章 序幕: 鹽販、書吏、僧人 1
方國珍 12
張士誠 16
陳友諒 20
硃元璋 26
第二章 蘇州的年輕詩人 36
第三章 青丘子 52
第四章 英雄詩人 90
第五章 英雄幻滅 120
第六章 南京,洪武二年至三年 153
第七章 自在的詩人 190
第八章 “流槎” 214
第九章 災難 245
第十章 落幕 255
參考文獻簡述 259
譯後記 263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海外漢學名傢牟復禮成名作,首次漢譯引進

★從一介文士的命運沉浮,透視元末群雄逐鹿和明初政治生態

★18萬字說盡“明朝最偉大的詩人”生與死

★“以詩證史”的傳記寫作——填補曆史記載的空白

★學術型精譯精校,全麵提升史實、文本解讀的準確性

★重磅大咖——北京 師範大學康震教授、牛津大學陳靝沅教授聯袂力薦

高啓何以被稱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他成長的城市、經曆的王朝怎樣步步錨定瞭他的命運?

他和張士誠政權有什麼關係?硃元璋又是怎樣看待高啓的?

美國學者牟復禮用這本書揭開高啓命運的答捲,也就此奠定其在海外漢學界聲譽。

譯者團隊強強聯手,精耕細作,為學術性、可讀性保駕護航,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顔子楠翻譯,北京大學葉曄教授校譯。

譯者按語引證史料,在必要處補充、更正,鏈接學術前沿;

譯後記金句迭齣,深入、全麵而有趣地展現原書的價值與漢譯時的思考。

【內容簡介】

高啓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締造瞭有明一代詩歌的氣象、規模與輪廓。卻在盛年因捲入蘇州知府魏觀的冤案,橫遭腰斬。

高啓有集傳世,但因為始終未被平反,生平記載少之又少,青年時代充滿瞭謎團。本書從高啓的詩歌入手,勾勒齣高啓的行蹤與交遊。

更可貴的是,本書的並不止步於勾稽詩人生平,而是將個人的升沉置於元末大亂、群雄逐鹿與明初的高壓時局下。被硃元璋消滅的張士誠政權,是曾讓青年高啓寄托英雄主義豪情的存在。之後則由幻滅轉為疏離,這段經曆終成為高啓命運中難以擺脫的伏筆。

譯後記從牟復禮寫作此書的學術史意義談起,旁及西方漢學著作的預設讀者與終極追求,又將翻譯過程中的種種糾結與思索一一呈現,極富意趣。

【名傢評論】

青丘子高啓——在元末明初寫“唐詩”的天纔:

[明]張羽:賴有聲名消不得,漢傢樂府盛唐詩。

[清]四庫館臣:(高)啓天纔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

[清]趙翼:惟高青丘(啓)纔氣超邁,音節響亮,宗派唐人,而自齣新意,一涉筆即有博大昌明氣象,亦關有明一代文運。

毛澤東:高啓,字季迪,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美國漢學傢牟復禮其人:

北京大學教授陸揚:任何熟悉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北美漢學及中國史研究變遷的人是不會不知道牟先生的貢獻和地位。

尤其是他的充滿創造力的學術生涯和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的建立與成長有非常緊密的關係。……稱其為普大東亞係之父並不過分。

牟先生是我見過最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文說的最為標準典雅的西方人。

我的印象中,牟先生治學的特點是結和漢學的素養和史學的眼光。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硃鴻林:作為20世紀下半期歐美漢學的卓越宗師,作為中國近世史研究的一流學者,以及作為一輩高等院校教研工作者的傑齣導師,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必會有人確認其價值而為之立傳播揚的。

牟復禮的成名作The Poet Kao Ch'i 1336—1374 其書:

海外“漢學界第一人”、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講座教授楊聯陞:這是一部高啓的完整傳記。高啓是元末明初之際最重要的一位詩人,他的作品在中國和日本都很受歡迎。作者對這位極具天賦的文學人物在動亂時期的悲慘一生,做瞭生動而充滿同情的描述,從而廣泛地揭示瞭那個時代的社會與文化。……書中的很多內容不僅吸引西方研究中國曆史和文學的學者和一般讀者,也會使中國和日本的讀者感興趣,因為在這裏還從未有人嘗試以如此的規模或類似的方式記述高啓的生平。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齊皎瀚(Jonathan Chaves):正是牟復禮教授的著作使得高啓成為“西方最知名的中國明代詩人”。

首度漢譯,以《高啓:詩人的窮途》為名:

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高啓: 詩人的窮途》深刻探究明代詩人高啓的生平與文學,揭示他在曆史漩渦中的坎坷遭遇,彰顯瞭高啓的文學貢獻,還原瞭明代社會風貌,為讀者呈現瞭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這部傳記力作不僅是對高啓的緻敬,更是通嚮中國曆史與文學交匯之門的標識。

牛津大學陳靝沅教授(Tan Tian Yuan):《高啓:詩人的窮途》作為明史專傢牟復禮教授的早年力作,如今中譯本在原書齣版六十年後麵世,既可讓讀者一1960年代西方漢學之風格麵貌,又可對照當今明代研究的格局作一反思。

用戶評價

評分

##恰好手頭有元末明初危素的研究著作,但書中並未寫到危素與高啓的關係。此書譯者增補瞭大量譯者注,且查閱元典及史料,就書中模糊錶述之處進行瞭清晰的標注,且多處有糾謬之功,漢學著作翻譯當如是。閱讀此書時,多少還是會多想,牟復禮藉高啓談論中國文化英雄主義這一自造概念,不知是否跟餘英時撰《方以智晚節考》目的如齣一轍?不管是著者無意,還是閱者有心,讀來的確容易讓人聯想。剛自詡“聖朝退吏”,驚恐不安之下依然僥幸於“聖恩元許作閑人”,就被“聖朝大帝”腰斬。終其一生,僞朝也好,聖朝也罷,究竟還是“功名竟誰成,殺人遍乾坤”,何必“愧無拯亂術”,何苦“佇立空傷魂”,亂世之後迎暴君,“鼎食何其危!”如此盛世聖恩之下,何必惦念朝士冠,不如身著野人服,馀燭黃昏閱僧書,朝聽法來夜談詩,“遂同樵牧歸,歌笑落日間”。

評分

omg這書竟然有中文版瞭…..為數不多看過的英文書之一,現在已經不看英文書瞭,頭痛。這本書寫得漂亮,文字清潔又典雅,又夢幻般地用另一種語言準確地傳達瞭高啓詩歌與生命的浪漫與悲劇性。高啓是我最鍾愛的詩人,許多年來,他不斷地拯救我於痛苦和睏厄之中,他是元明之際最閃耀的流星,其個人生命與時代悲歌相交錯,在中國文學史中寫下瞭令人扼腕的遺憾。這本書翻譯地太晚,在元明之際研究已經有如許成果的時候,它也許並不齣眾,隻是我難以忘記,十九歲的時候,我在牛津的圖書館虔誠地讀完瞭這本書,又把一些段落抄在本子上,如今抄書人去,紫竹空老,隻有他的詩歌,仍然常伴左右。

評分

##高啓傳記,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作者盡力在走進一個詩人的世界。時有誤讀之處,翻譯也做得不錯。

評分

##以前讀趙翼詩話時,注意到推高啓為明季開國詩人第一,又稱有明一代詩人莫能及之。後來學四庫總目,又見一嚮對明人苛刻的館臣也稱之第一。乃取集讀之,最愛五七言古詩。近讀顔老師翻譯牟復禮書,將其三十九年的短暫人生及其周邊曆史事件娓娓道來,是元末明初的曆史剪影。“而我獨懷此,徘徊自何為”,在牟復禮看來,高啓是憂愁的、悲劇的、幻滅的詩人。我想這位偉大的詩人的個性大概無法真正成為大明“開國詩人”,或者一位偉大的官員,或許願意任心浮槎漂流。或許在皇權和黃泉之下,他寜可選擇黃泉之路,定格不朽吧。

評分

##恰好手頭有元末明初危素的研究著作,但書中並未寫到危素與高啓的關係。此書譯者增補瞭大量譯者注,且查閱元典及史料,就書中模糊錶述之處進行瞭清晰的標注,且多處有糾謬之功,漢學著作翻譯當如是。閱讀此書時,多少還是會多想,牟復禮藉高啓談論中國文化英雄主義這一自造概念,不知是否跟餘英時撰《方以智晚節考》目的如齣一轍?不管是著者無意,還是閱者有心,讀來的確容易讓人聯想。剛自詡“聖朝退吏”,驚恐不安之下依然僥幸於“聖恩元許作閑人”,就被“聖朝大帝”腰斬。終其一生,僞朝也好,聖朝也罷,究竟還是“功名竟誰成,殺人遍乾坤”,何必“愧無拯亂術”,何苦“佇立空傷魂”,亂世之後迎暴君,“鼎食何其危!”如此盛世聖恩之下,何必惦念朝士冠,不如身著野人服,馀燭黃昏閱僧書,朝聽法來夜談詩,“遂同樵牧歸,歌笑落日間”。

評分

##漢學名傢牟復禮花瞭大量篇幅講述元末明初時期白蓮教紅巾軍在江浙地區的盛行,高啓所在的蘇州被張士誠所占據,高啓的朋友們“北郭十友”中的好幾個以為這就是改朝換代的漢人政權遂任職於此,最後落得風雲際會身首異處。高適因躲過張士誠,得以效力明代編纂《元史》,奈何硃元璋喜怒無常,高啓在文學作品的錶達上有批評朝廷,顯得政治上十分幼稚的抒發,故而在捲入其好友魏遂的莫須有罪名後,也未能善終。高啓代錶瞭處於亂世中大多數政治幼稚但心企英雄主義的詩人的典型形象,詩人的定位就難以在亂世中安度人生。

評分

##這可是60多年前的作品呀,隻能說牟復禮先生詩真的厲害。對於本書的優缺點,楊聯陞先生的書評(收錄於《漢學書評》)已經講得很細緻瞭。除此之外,這個晚瞭一個甲子的 漢譯本最大的亮點就是誠意滿滿的譯後記,很久都沒有讀過這麼清新脫俗的譯後記瞭。

評分

##普林斯頓東亞係學風。行文優雅,言之有物。篇末譯後記看到瞭大學同學的名字。

評分

##感謝顔老師簽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