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為甲申年。拿紀年來說,在明朝是崇禎十七年,清朝是順治元年,大順政權是永昌元年。
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剋北京,崇禎皇帝硃由檢自縊身死;當天,大順皇帝李自成進入北京,明朝覆亡。在短短的兩三個月裏,大順政權憑藉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瞭整個黃河流域和部分長江流域的大片疆土。清軍收取瞭關外地區,形成瞭大順政權同清政權隔關相峙的局麵。而明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地方還很大,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各級官員統治之下,他們自居正統,此後更是圍繞著立誰為新帝而彼此攻訐,為南明政權埋下瞭隱患……
總之,自這一年起,中國曆史充滿瞭風雲突變、波濤迭起的重大事件,上演著一幕幕可歌可泣、驚心動魄的場麵。而三種紀年代錶著的三個互相敵對的政權,也從此開始瞭逐鹿中原的鬥爭……
《南明史》史料紮實,內容豐富,曾獲中國國傢圖書奬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奬
##顧誠先生的《南明史》實際上講述的是一部“亡而不服”的英雄史詩。也就是說,顧誠先生認為,南明史並非“南明王朝”的曆史,而是“南明時代”的曆史。“南明王朝”是相對於已經滅亡的明朝而言的, 其核心依然隻是一個朝代的延續與否,而顧誠先生的“南明時代”指的則是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反抗清軍徵服的那段血與火的曆史。也許“氣數已盡”是不得不遭遇的宿命,但“氣節不死”卻可讓一個民族或文明薪火長存。
評分##極好極好,有史料有論證有觀點。
評分##極好極好,有史料有論證有觀點。
評分##讀這部書,我個人建議需要讀者放下對ML史觀的成見,就像研究戲劇一定要放下對“樣闆戲三突齣原則”的成見一樣——它從事實上講,確實是一種“史觀”,而其精髓,正在於將“小民”納入到曆史敘述體係當中去,使曆史不再是王侯將相的一傢之史一傢之言。同類作品中,無論是樊樹誌的晚明史,還是錢海嶽的南明史,都脫離不瞭明朝廷這個廟堂主場;而顧誠加入瞭農民軍視角,有瞭民眾立場,使這部曆史有瞭溫度。它令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一個事實——曆史大風浪,同每個層級的每個個體,都息息相關,無人能置身事外。顧誠筆下的人物是立體的,奸臣有不屈,忠臣有平庸,小民有傲骨,昏君有尊嚴……他在寫作此書時,手頭許多資料是不能用的,原因都懂,但依然戴著腳鐐跳舞,將自己能用的每一份史料的價值,都發揮到瞭極緻,這也是作者作為學人,最打動我之處
評分##我天,讀客居然把這本的版權買瞭!!!我天!之前就一直想買,顧誠先生的南明史還用得著我打分?我也配?!!!這要洗乾淨手手纔能拜讀的呀,就是不知道這次讀完又要為這段曆史吐幾斤血qaq
評分##顧誠以《李岩質疑》一文為成名作,打開《南明史》的序,他一開始就說,李岩在曆史上並無其人,這對於從小看《碧血劍》的我來說簡直是大開眼界。整本書都延續瞭這種風格,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原來史可法竟是誌大纔疏之人,原來被人看成荒淫的永曆帝也有保持尊嚴的一麵。再加上大量翔實的史料,仿佛把人帶到瞭那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年代。顧誠一輩子就寫瞭兩本史著,但一本好書的生命力,甚至比一個短命的王朝還要長。
評分##希望越來越多的經典能夠再版
評分##顧誠先生的書再版瞭
評分##看得很痛心,清軍的步步逼近,並非武力上絕對勝算,其背後是南明君臣的步步撤退,避而不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