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為馬戛爾尼訪華乃至中英鴉片戰爭的起源提齣新的解讀;
★挑戰以英國、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主導的傳統亞洲海上貿易敘事;
★透過多個國傢和多個語種的大量檔案史料,將全球史和微觀史有機地結閤。
【內容簡介】
18世紀下半葉,受到亞當·斯密“自由貿易”經濟思想的催動, 三個同名為“喬治·史密斯”的蘇格蘭商人,在高額利潤的引誘下,繞過東印度公司的壟斷貿易,在印度洋海域上掀起瞭一場商業風暴,最終造成瞭一場金融危機,而金融信用體係的內在不穩定性最終引發英帝國對亞洲的入侵與殖民。
本書透過三位史密斯先生及其代錶的“散商”群體,展示瞭大英帝國在全球擴張的內部運作與全球貿易網絡的形成。他們以自己的商業活動填補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貿易中齣現的金融缺口,並與倫敦的政治高層保持著密切的聯係,甚至通過這種政治聯係將他們在遠東的貿易需求轉化為國傢的政治議程,推動瞭英國首個訪華使團的成行,為鴉片戰爭埋下瞭伏綫。
【媒體推薦】
本書是一部對18世紀英國帝國主義擴張的富於獨創性的研究,也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社會曆史著作,作者打破瞭敘事/分析、社會/政治和微觀/宏觀二分法,並展現瞭18世紀英國人對中國觀念的變化。
——《曆史評論》
在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書中,韓潔西為英國海外貿易研究打開瞭一扇嶄新的窗戶,充滿瞭引人入勝的細節,講述瞭三位蘇格蘭人的真實故事,他們都叫喬治·史密斯,並用他們的經曆為十八世紀的帝國主義、跨文化貿易和全球金融注入瞭新的活力。
——歐陽泰(《從丹藥到槍炮》作者)
##18世紀遊走在東方貿易當中的蘇格蘭人大多不屬於東印度公司的雇員,這一群體被稱之為散商,他們從事貨幣兌換的早期金融業務,其中有集中活動在印度馬德拉斯、孟買和中國廣州,三個同名為“喬治·史密斯”的蘇格蘭散商及其傢人在印度洋的旅行揭示瞭連接英國、印度和中國的全球金融體係之內部運作,該體係依靠英國的私人資本,促進瞭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勢力擴張。他們的行為和動機為研究英國首個赴華使團的策劃提供瞭新的視角。蘇格蘭人在不列顛帝國中的重要性,不僅是在美洲、印度和澳大利亞,還在中國,在他們的冒險經曆中得到瞭體現。同樣,他們的旅程、信件、投資、婚姻和生活瑣事也使18世紀世界中各種看似不乾的文化、社會、政治和經濟現象-具體而言,如飲茶、移民、全球金融、社會流動性、跨文化貿易、外交和帝國擴張之間的聯係瞭然可見。
評分 評分##一本角度有趣的曆史小書,正文也就二百頁,卻輕鬆撬動起清帝國沒落,英帝國崛起的一角。從一杯茶開始,全球化被攪拌進瞭每個人的生活中,曾也有過互相試探的蜜月,曾也有過釋放善意的友誼,但隨著三位史密斯先生不同方式的“離開”,有些破裂,已在醞釀之中……
評分 評分 評分##通過散商private trader切入英國與亞洲的貿易曆史,三位同名的Smith給全書提供瞭一個有趣的敘事框架,讓書的結構更清晰,閱讀體驗也更好。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