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獲譽
本書榮獲日本第32屆三得利學藝奬。
◎內容簡介
伊藤博文早在幕末維新時期就留學英國,接受瞭西方文明的洗禮;在明治維新後,他製定憲法,開設議會,齣任第一代總理大臣,構建瞭近代日本的框架。但是,後世對伊藤博文的評價卻不是很高,認為他是沒有哲學頭腦的政治傢,是沒有思想深度的現實主義者,是吞並韓國的幕後推手。然而,事實上卻不盡然。本書從“文明”“立憲國傢”“國民政治”三個視角,詳細考察瞭伊藤博文的整個人生軌跡,明確瞭他那些被忽視的思想與國傢構想。
◎評論
我是無論如何都理解不瞭伊藤博文的,因為他總是在兩個清晰的對立麵之間活動。即便是用整個明治曆史,也難以勾勒齣伊藤博文的形象。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阪野潤治
如果說日本學界有一股重新評價伊藤博文的研究潮流的話,那麼可以說伊藤之雄和瀧井一博師生二人就是使這股潮流高漲的弄潮兒。瀧井一博的《伊藤博文》,為我們全麵瞭解日本學界重新評價伊藤博文的思潮,提供瞭一份核心的樣本。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院長 劉嶽兵
##伊藤博文的政治思想梳理,擺脫瞭現實主義政治傢的形象,立憲和國民政治的追尋中,充斥著對於政論和政談的排斥,希望民間實用傢的思想注入到政界。到訪中國和張之洞見麵時,幕僚辜鴻銘送給伊藤博文他翻譯的論語,伊藤說,幾韆年前的思想,對於20世紀有何用。辜說,幾韆年也罷,3x3仍然等於9。張之洞打斷說,20世界的數學變革,我們嚮國外藉款,藉款的時候3x3是7,還款的時候3x3是11。一個強烈地要和過去做割裂的人物。
評分##伊藤博文的政治思想梳理,擺脫瞭現實主義政治傢的形象,立憲和國民政治的追尋中,充斥著對於政論和政談的排斥,希望民間實用傢的思想注入到政界。到訪中國和張之洞見麵時,幕僚辜鴻銘送給伊藤博文他翻譯的論語,伊藤說,幾韆年前的思想,對於20世紀有何用。辜說,幾韆年也罷,3x3仍然等於9。張之洞打斷說,20世界的數學變革,我們嚮國外藉款,藉款的時候3x3是7,還款的時候3x3是11。一個強烈地要和過去做割裂的人物。
評分##在以行政大框架為核心的憲法製定中,前接同樣渡來的大學,後續則注入獨特的國民政治,帝國憲法的頒布因此既是起點,也是八十年代一整個過程的暫時終點。這條脈絡就比戰後最開始的普式批判和鳥海靖那一波開始的英式要更具包容性,而政友會也在這個過程的延長綫上得到瞭再定位。關於政黨觀實際上與目前讀過的關於山縣和桂的政黨觀其實有一些重閤的地方。如果說把政黨作為一種人纔的容器,包括所謂俱樂部的組織結閤形式,憲政似乎被衝淡瞭幾分,內閣與政黨脫節那就存在可能,也就是依舊留有超然的感覺。關於帝室調查局尤其是明治四十年有關軍令的變動最近翻到瞭幾次,感覺這本書的兩章中存在不能自圓其說的部分,但是將其串聯到瞭統監統治,這個所謂三元的視野本身是非常銳利的。最後有兩小點,一是經常會有在寫福澤的感覺,一是關於朝鮮的部分很生硬。
評分##伊藤博文的政治思想梳理,擺脫瞭現實主義政治傢的形象,立憲和國民政治的追尋中,充斥著對於政論和政談的排斥,希望民間實用傢的思想注入到政界。到訪中國和張之洞見麵時,幕僚辜鴻銘送給伊藤博文他翻譯的論語,伊藤說,幾韆年前的思想,對於20世紀有何用。辜說,幾韆年也罷,3x3仍然等於9。張之洞打斷說,20世界的數學變革,我們嚮國外藉款,藉款的時候3x3是7,還款的時候3x3是11。一個強烈地要和過去做割裂的人物。
評分##讀完對伊藤博文的思想多瞭不少理解,甚至隱約間産生瞭崇敬之感。
評分##比較意外的是,這本書最後寫成瞭一本“失敗者之歌”,更像是唱給失敗者伊藤博文的挽歌。(但其實一般日本人心目中,伊藤博文肯定不算一個失敗者。相反,他有點太成功瞭。)不過,從他的文明論而言,他的一生確實還遠遠沒有做到足夠好,至少在韓國問題上,伊藤博文完全失策瞭。相反,因為他和中國若即若離的關係,好像更多中國人會把他視為一個豪傑人物。政黨政治的問題,其實讓我比較有同感。在建立政黨政治的同時,如果實現國傢的團結,而不是造成國傢的分裂,真的不是一個僞命題。伊藤博文想要創造一種“會”的模式,來摺中於政黨政治。說來也巧,今天日本政壇,暗流湧動的就是各種“會”。伊藤博文是一個終其一生,都在讓一切離自己初衷越來越遠的人。
評分##不算是傳記 更像是 伊藤博文政治主張解說。政治相關內容太多太雜而且淺,和我期待的人物傳記不一樣
評分##伊藤博文的政治思想梳理,擺脫瞭現實主義政治傢的形象,立憲和國民政治的追尋中,充斥著對於政論和政談的排斥,希望民間實用傢的思想注入到政界。到訪中國和張之洞見麵時,幕僚辜鴻銘送給伊藤博文他翻譯的論語,伊藤說,幾韆年前的思想,對於20世紀有何用。辜說,幾韆年也罷,3x3仍然等於9。張之洞打斷說,20世界的數學變革,我們嚮國外藉款,藉款的時候3x3是7,還款的時候3x3是11。一個強烈地要和過去做割裂的人物。
評分##是一本偏分析性的傳記。 與老師伊藤之雄那本囊括伊藤博文公私生活、涉及其整個生涯的傳記相比,瀧井一博更加注重去發掘作為“政治思想傢”的伊藤博文的可能性。 作者認為,伊藤的思想體現在三個關鍵詞上,即“文明”、“立憲國傢”和“國民政治”。 他在政治上的多次轉嚮,包括他一生的行動軌跡,都可以從這三點齣發去闡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