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泷井一博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个值得关注的观察与研究伊藤博文的新视角——泷井一博教授《伊藤博文》中译本寄语 1
中译本自序 1
前言 1
凡例 1
第一章 与文明的际会 1
1 “博文”的诞生 1
2 对制度的眼光 14
3 从急进到渐进——岩仓使节团之体验 24
第二章 立宪国家构想——明治宪法制定前史 39
1 通往引进立宪政体之路——至1880年宪法意见书的提出 39
2 明治十四年政变 48
3 旅欧宪法调查 52
4 宪法制定期伊藤的思想——国家体制的知识构造 58
5 超然演说——宪法成立与政党政治 75
6 作为国民政治的宪法政治——对皇族、华族演讲 81
第三章 1899年的宪法宣传 91
1 万物变化——伊藤的世界观 91
2 全国游说——宪法的宣传 101
3 修改条约与加入文明国家 112
4 灌输国民政治 119
5 以实学创造国民 122
第四章 知识团体——立宪政友会 128
1 走向立宪政友会之路——向政党政治家转身? 128
2 与政党政治的距离 131
3 立宪政治与政党政治 136
4 结成政友会 142
5 从“党”到“会”——政友会的理念 150
6 作为智囊团的政党 159
第五章 明治国家体制的确立——1907年的宪法改革 165
1 政友会的挫折 165
2 从政友会到帝室制度调查局——实行宪法改革 177
3 1907年的宪法改革(一)——天皇的进一步国家体制化 183
4 1907年宪法改革(二)——以内阁为中心的责任政治与对军部的抑制 192
5 伊藤博文的明治国家体制 206
第六章 清末改革与伊藤博文 212
1 1898年对中国的访问——通往政友会的另外一段旅途 212
2 戊戌政变及其遭遇 219
3 与张之洞的见面 226
4 “宪法宣传”过程中的中国观——政友会的通商国家战略 240
5 对中国的重新认识——清末宪政考察团与中国观的改变 249
第七章 韩国统监的“亚努斯”面孔 254
1 统监与总裁 254
2 “文明”政治的传道——与儒家知识的对决 267
3 韩国统治中的军队制度改革——宪法改革的延长 290
4 韩国统治的失败 300
后记——学者型政治家 309
文献略记 318
参考文献 320
伊藤博文年谱 332
译者后记 33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获誉

本书荣获日本第32届三得利学艺奖。

◎内容简介

伊藤博文早在幕末维新时期就留学英国,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在明治维新后,他制定宪法,开设议会,出任第一代总理大臣,构建了近代日本的框架。但是,后世对伊藤博文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认为他是没有哲学头脑的政治家,是没有思想深度的现实主义者,是吞并韩国的幕后推手。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本书从“文明”“立宪国家”“国民政治”三个视角,详细考察了伊藤博文的整个人生轨迹,明确了他那些被忽视的思想与国家构想。

◎评论

我是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伊藤博文的,因为他总是在两个清晰的对立面之间活动。即便是用整个明治历史,也难以勾勒出伊藤博文的形象。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坂野润治

如果说日本学界有一股重新评价伊藤博文的研究潮流的话,那么可以说伊藤之雄和泷井一博师生二人就是使这股潮流高涨的弄潮儿。泷井一博的《伊藤博文》,为我们全面了解日本学界重新评价伊藤博文的思潮,提供了一份核心的样本。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院长 刘岳兵

用户评价

评分

##优缺点并存吧。谈了伊藤的思想来源,破除了比较庸俗的功利主义者形象,也许可以根据日记藏书等发挥更多的阅读史工作;学院派写思想史的问题是很容易把传主拉低到自己同一个层次,单纯就思想论思想,脱离物质、宦游方面的背景;在中韩很多问题上脑补比较多,典型的日式小说笔法;不知道这本书是怎么进到萬聖書園的年度推荐的。

评分

##以“学者型政治家”定位伊藤博文。作者认为,伊藤不是无知的、投机的政客,拥有思想和抱负。伊藤的国家构造是由文明、立宪国家和国民政治三者组合而成的“新型国制”。立宪政友会的创立和运作,救助戊戌变法人士,在韩国监政等经历,都是具体表现。对于政治人物,要想打破成见,刷新定论,实属不易。作者的学问方法很精密,逻辑的展开与论述的方式,有可观之处。可商榷,可讨论,有意义。

评分

##在以行政大框架为核心的宪法制定中,前接同样渡来的大学,后续则注入独特的国民政治,帝国宪法的颁布因此既是起点,也是八十年代一整个过程的暂时终点。这条脉络就比战后最开始的普式批判和鸟海靖那一波开始的英式要更具包容性,而政友会也在这个过程的延长线上得到了再定位。关于政党观实际上与目前读过的关于山县和桂的政党观其实有一些重合的地方。如果说把政党作为一种人才的容器,包括所谓俱乐部的组织结合形式,宪政似乎被冲淡了几分,内阁与政党脱节那就存在可能,也就是依旧留有超然的感觉。关于帝室调查局尤其是明治四十年有关军令的变动最近翻到了几次,感觉这本书的两章中存在不能自圆其说的部分,但是将其串联到了统监统治,这个所谓三元的视野本身是非常锐利的。最后有两小点,一是经常会有在写福泽的感觉,一是关于朝鲜的部分很生硬。

评分

##伊藤的“思想传记”,可与伊藤之雄的那本对照,亦可作为明治时代思想史来读。尽管有“矫枉过正”之处,但基于政治思想与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的交叉分析仍值得借鉴。

评分

##全面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四杰之一的伊藤博文的生平,史料丰富,通俗易懂。

评分

##伊藤的“思想传记”,可与伊藤之雄的那本对照,亦可作为明治时代思想史来读。尽管有“矫枉过正”之处,但基于政治思想与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的交叉分析仍值得借鉴。

评分

##对伊藤博文思想史的研究。在翻译上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翻译日文书的时候要预防汉文词的拿来主义。

评分

##伊藤博文的政治思想梳理,摆脱了现实主义政治家的形象,立宪和国民政治的追寻中,充斥着对于政论和政谈的排斥,希望民间实用家的思想注入到政界。到访中国和张之洞见面时,幕僚辜鸿铭送给伊藤博文他翻译的论语,伊藤说,几千年前的思想,对于20世纪有何用。辜说,几千年也罢,3x3仍然等于9。张之洞打断说,20世界的数学变革,我们向国外借款,借款的时候3x3是7,还款的时候3x3是11。一个强烈地要和过去做割裂的人物。

评分

##伊藤从急进主义到渐变主义还有帝国宪法改革试图限制帷幄上奏是全书值得一看的部分。但四五章则仿佛在讲1898年伊藤就计划成立大政翼赞会,您这是夸他吗?韩国部分更是洗的令人发指,这并非作者所谓的创新视角,我相信吞并朝鲜的时代帝国学者和媒体大都采取这种角度,30年代一定更甚。当下深谙所谓辩证法的某崛起帝国也深得这个角度真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