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大家小书 晚明思想史论(精装本) 9787200121001 嵇文甫(中国) 北京出

正版 大家小书 晚明思想史论(精装本) 9787200121001 嵇文甫(中国) 北京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嵇文甫中国 著
图书标签:
  • 晚明思想史
  • 明代思想
  • 嵇文甫
  • 中国思想史
  • 历史
  • 文化
  • 学术
  • 精装本
  • 大家小书
  • 北京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1001
商品编码:2976273536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家小书 晚明思想史论(精装本)

定价:36.00元

作者:嵇文甫(中国)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0012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嵇文甫先生的晚期代表作,充满激情、纵横捭阖。为我们展现了晚明这个动荡时代的各派人物及其思想背景、治学方法、民族思想、哲学思想、历史思想、政治思想。本书已为学界公认的思想史名著。

内容提要


《晚明思想史论》论及晚明佛学的复兴、西学东渐等,纵横捭阖,视野宏阔,是史有定评的思想史名著。附录《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两书合观,则活绘出上自王阳明,中间经过李贽、张居正,东林党人,云栖、紫柏、藕益、憨山等四大师,杨慎、方以智、徐光启、利玛窦、孙夏峰等,直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习斋、唐甄、李二曲、全祖望、毛奇龄、阎若璩等清初群星璀璨的思想提坦时代。

目录


作者介绍


嵇文甫(1895—1963), 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家境困难,不久被迫辍学。1915年,在积累了一年半的微薄收入之后,又赴北京,考上了北京大学。他的同班同学包括冯友兰、陈钟凡等人物。由于嵇文甫的基础较好,学业优异,因而受到马叙伦等教授的器重。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建国后任郑州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文摘


序言



《晚明思想史论》 一、 晚明思潮的复杂光谱 晚明,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时代,它既承载着辉煌的物质文明和蓬勃的市民文化,也弥漫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危机气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晚明的思想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于此前或朝代相对统一的思想主流,晚明涌现出众多异彩纷呈的学派和思潮,它们彼此激荡,相互影响,深刻地塑造了中国思想史的走向。 1. 儒学内部的多元分化与新变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石,儒学在晚明并未停滞不前,反而进入了一个深刻的调整与重塑时期。 心学的深化与普及: 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在晚明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阳明学强调“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主张人人皆可成圣,这种思想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resonates with 蓬勃发展的市民阶层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然而,心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倾向。一些学者在“致良知”的实践中,过于强调个人感受和主观判断,可能导致思想的个人化甚至走向极端;另一些学者则试图将心学与现实政治、社会伦理更紧密地结合,探寻其更具建设性的意义。这种心学内部的张力,构成了晚明思想史的重要一环。 浙东学派的抗争与回归: 面对心学在部分地区和领域泛滥的现象,以罗洪先、黄绾为代表的学者,虽然也受到心学影响,但更加重视“格物致知”的实效,强调实践与道德修养的结合,试图纠正心学可能出现的空疏倾向。与此同时,在浙东地区,以刘宗周为代表的学者,则更为坚守传统的儒家道统,强调“敬”、“诚”等概念,试图回归到更为严谨的儒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上来,对晚明一些浮泛的思潮进行了有力的反拨。刘宗周的“无声息之ycopg”之说,更是将理学推向了新的高度,也体现了对心学某些方面质疑。 理学的余韵与批判: 尽管心学日益兴盛,但传统的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依然拥有相当的影响力。一些学者在坚持理学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修正与批判,尝试解决其理论上的困境,或将其与新的时代需求相适应。这种理学与心学的并存与论辩,构成了晚明思想领域的主旋律之一。 2. 阳明后学的流变与分歧 阳明心学流传广泛,其后学众多,但思想上也出现了分歧。 “真儒”与“伪儒”的争论: 随着心学的普及,如何界定“真儒”与“伪儒”成为一个焦点。一些人认为,只有真正领会了王阳明“致良知”精髓、并将之付诸实践者,才称得上“真儒”;而那些仅仅停留在口头禅、或者将“致良知”作为遁世避俗借口的人,则被视为“伪儒”。这场争论不仅是学术上的,也带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批判色彩。 “随处之学”与“专一之学”的取向: 阳明后学在如何理解和实践“致良知”上也出现了不同的侧重。一些学者强调“随处之学”,认为良知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得到体悟和践行,体现了心学对生活化的强调;而另一些学者则更倾向于“专一之学”,认为需要通过专门的工夫和修炼,才能真正把握良知的精义。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学者对心学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的不同理解。 王学与其他学派的融合与冲击: 晚明的思想环境是开放而包容的,王学与其他学派的交流与碰撞从未停止。王学中某些激进的观点,也对传统的社会伦理和政治秩序产生了冲击。例如,对“君权神授”的淡化,对“名教”的某些质疑,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强调,都为后来的思想变革埋下了伏笔。 3. 异端思潮的萌动与挑战 在正统儒学之外,晚明还涌现出一些被视为“异端”的思潮,它们或直接挑战儒家的权威,或在儒家框架内发展出非主流的观点。 对传统道德伦理的质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受到了一些冲击。一些士人开始反思,传统的“三纲五常”等观念是否真的适用于日益变化的社会现实。一些作品中,也开始出现对个体欲望的描写,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肯定,这与儒家所强调的禁欲和廉洁有所不同。 对佛道思想的融合与借鉴: 佛教和道教作为重要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体系,与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交流与融合。在晚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一些儒家学者在研习儒学的同时,也深入研究佛道经典,试图从中汲取智慧,丰富自身的思想体系。同时,一些佛道思想的元素也渗透到士人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早期启蒙思想的曙光: 尽管晚明并非思想解放的时代,但其中已隐约可见一些早期启蒙的苗头。例如,一些学者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对官僚体系的质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都表现出超越时代局限的深刻洞察。李贽等人的激进思想,更是直接挑战了传统的道德律令和价值观念,虽然其影响范围有限,但其思想的锋芒不容忽视。 4. 思想与社会现实的互动 晚明的思想绝非空中楼阁,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相互作用。 市民阶层的兴起与思想需求: 晚明商业经济的繁荣催生了一个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这个阶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渴望精神上的满足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心学中强调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恰恰契合了他们渴望自我实现和追求精神独立的需求。因此,心学在市民阶层中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政治腐败与思想批判: 晚明的政治腐败现象触目惊心,官僚体系的低效和黑暗,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这种社会现实激发了一部分士人对现有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进行反思和批判,他们开始探索更理想的政治模式,或对现有体制的弊端进行尖锐的揭露。 文化交流与思想的活跃: 晚明是中外文化交流相对活跃的时期。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对中国士人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启发。尽管这种影响在当时还不是主流,但它为中国思想的多元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也为后来的西学东渐埋下了伏笔。 二、 结语 晚明思想史论,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了中国思想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复杂演变。在这里,儒学内部的争鸣与革新,异端思潮的挑战与探索,以及思想与社会现实的深刻互动,共同谱写了一曲既有深刻思考,也有激昂辩论的时代乐章。理解晚明的思想史,不仅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回溯,更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活力与韧性,以及其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自我更新的深刻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头脑的风暴,那种思想上的冲击力是难以言喻的。嵇文甫先生的论述,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带着一种文学的感染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异端”思想的梳理,以往我们对晚明的一些思想,往往带有先入为主的评判,认为它们是离经叛道,甚至是洪水猛兽。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作者如何试图还原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语境,如何去理解它们在当时的合理性,以及它们与主流思想之间的微妙互动。这种“还原”的态度,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多元。书中对一些具体人物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不再是脸谱化的描绘,而是看到了他们思想的光辉与局限,看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人选择与挣扎。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晚明思想史,也引发了我对自己所处时代思想的诸多思考,受益匪浅。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掩卷沉思的书,虽然我拿到的是精装版,但内容本身带给我的震撼远超材质的考究。当我翻开《晚明思想史论》时,仿佛穿越了时光的迷雾,置身于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嵇文甫先生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并没有像许多历史学者那样,仅仅罗列事件和人物,而是着力于探寻思想的源流与演变。读他的文字,我能感受到明代士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彷徨,他们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是如何在传统的框架内寻求新的突破,又是在何种困境中最终走向了思想的迷茫。书中所描绘的那些思想家,他们的观点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矛盾与张力,这种复杂性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被忽视的思想流派的深入剖析所吸引,它们如同暗流涌动,在主流思潮之外,悄悄地孕育着新的可能性。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晚明社会复杂性的重要窗口,让我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深入其境,去体会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评分

坦白说,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晚明思想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觉得这个话题有些枯燥。但是,《晚明思想史论》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嵇文甫先生的笔调非常有感染力,他并没有用干巴巴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思想呈现在我面前。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的书生们,在昏黄的灯光下,为了一个观点争论不休,他们的激情与智慧,穿越了时空,依然能够触动人心。书中所描绘的那些思想流派,虽然在后世看来可能有些稚嫩,甚至有些偏激,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们都代表了士人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不只是事件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演进,而晚明,正是这样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倍感振奋的书,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了晚明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是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而《晚明思想史论》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嵇文甫先生的文字,如同庖丁解牛,将晚明复杂的思想脉络一一剖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我从中看到了士人在面对社会巨变时的焦虑与思考,看到了他们如何在传统与革新之间摇摆不定,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探索着新的思想出路。书中对一些关键思想事件的解读,更是让我豁然开朗,仿佛多年的困惑得到了解答。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让我愿意去更深入地探究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大家小书”,它用精炼的语言,承载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晚明思想变迁的壮丽画卷。我平时阅读的历史著作,很多都偏重于事件的叙述,对于思想层面的探讨往往不够深入。《晚明思想史论》则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嵇文甫先生的叙事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我能够循着他的思路,一步步理解晚明思想的复杂图景。他对于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辨析,可谓入木三分,既有宏观的把握,又不乏微观的洞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那些“边缘”思想的关注,它们虽然没有成为主流,却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甚至为后世的思想发展埋下了伏笔。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探索、他们的洞见,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