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大傢小書 晚明思想史論(精裝本) 9787200121001 嵇文甫(中國) 北京齣

正版 大傢小書 晚明思想史論(精裝本) 9787200121001 嵇文甫(中國) 北京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嵇文甫中國 著
圖書標籤:
  • 晚明思想史
  • 明代思想
  • 嵇文甫
  • 中國思想史
  • 曆史
  • 文化
  • 學術
  • 精裝本
  • 大傢小書
  • 北京圖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潤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21001
商品編碼:2976273536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6-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大傢小書 晚明思想史論(精裝本)

定價:36.00元

作者:嵇文甫(中國)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001210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嵇文甫先生的晚期代錶作,充滿激情、縱橫捭闔。為我們展現瞭晚明這個動蕩時代的各派人物及其思想背景、治學方法、民族思想、哲學思想、曆史思想、政治思想。本書已為學界公認的思想史名著。

內容提要


《晚明思想史論》論及晚明佛學的復興、西學東漸等,縱橫捭闔,視野宏闊,是史有定評的思想史名著。附錄《十七世紀中國思想史概論》,兩書閤觀,則活繪齣上自王陽明,中間經過李贄、張居正,東林黨人,雲棲、紫柏、藕益、憨山等四大師,楊慎、方以智、徐光啓、利瑪竇、孫夏峰等,直到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顔習齋、唐甄、李二麯、全祖望、毛奇齡、閻若璩等清初群星璀璨的思想提坦時代。

目錄


作者介紹


嵇文甫(1895—1963), 哲學傢和曆史學傢。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傢境睏難,不久被迫輟學。1915年,在積纍瞭一年半的微薄收入之後,又赴北京,考上瞭北京大學。他的同班同學包括馮友蘭、陳鍾凡等人物。由於嵇文甫的基礎較好,學業優異,因而受到馬敘倫等教授的器重。1926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迴國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女子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建國後任鄭州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文摘


序言



《晚明思想史論》 一、 晚明思潮的復雜光譜 晚明,一個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時代,它既承載著輝煌的物質文明和蓬勃的市民文化,也彌漫著政治腐敗、社會動蕩的危機氣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晚明的思想領域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不同於此前或朝代相對統一的思想主流,晚明湧現齣眾多異彩紛呈的學派和思潮,它們彼此激蕩,相互影響,深刻地塑造瞭中國思想史的走嚮。 1. 儒學內部的多元分化與新變 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基石,儒學在晚明並未停滯不前,反而進入瞭一個深刻的調整與重塑時期。 心學的深化與普及: 以王陽明為代錶的心學,在晚明得到瞭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傳播與發展。陽明學強調“緻良知”與“知行閤一”,主張人人皆可成聖,這種思想極大地解放瞭個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resonates with 蓬勃發展的市民階層對自我價值的追求。然而,心學的進一步發展也齣現瞭不同的傾嚮。一些學者在“緻良知”的實踐中,過於強調個人感受和主觀判斷,可能導緻思想的個人化甚至走嚮極端;另一些學者則試圖將心學與現實政治、社會倫理更緊密地結閤,探尋其更具建設性的意義。這種心學內部的張力,構成瞭晚明思想史的重要一環。 浙東學派的抗爭與迴歸: 麵對心學在部分地區和領域泛濫的現象,以羅洪先、黃綰為代錶的學者,雖然也受到心學影響,但更加重視“格物緻知”的實效,強調實踐與道德修養的結閤,試圖糾正心學可能齣現的空疏傾嚮。與此同時,在浙東地區,以劉宗周為代錶的學者,則更為堅守傳統的儒傢道統,強調“敬”、“誠”等概念,試圖迴歸到更為嚴謹的儒學本體論和工夫論上來,對晚明一些浮泛的思潮進行瞭有力的反撥。劉宗周的“無聲息之ycopg”之說,更是將理學推嚮瞭新的高度,也體現瞭對心學某些方麵質疑。 理學的餘韻與批判: 盡管心學日益興盛,但傳統的理學,特彆是程硃理學,依然擁有相當的影響力。一些學者在堅持理學基本框架的同時,也對其進行瞭修正與批判,嘗試解決其理論上的睏境,或將其與新的時代需求相適應。這種理學與心學的並存與論辯,構成瞭晚明思想領域的主鏇律之一。 2. 陽明後學的流變與分歧 陽明心學流傳廣泛,其後學眾多,但思想上也齣現瞭分歧。 “真儒”與“僞儒”的爭論: 隨著心學的普及,如何界定“真儒”與“僞儒”成為一個焦點。一些人認為,隻有真正領會瞭王陽明“緻良知”精髓、並將之付諸實踐者,纔稱得上“真儒”;而那些僅僅停留在口頭禪、或者將“緻良知”作為遁世避俗藉口的人,則被視為“僞儒”。這場爭論不僅是學術上的,也帶有一定的政治和社會批判色彩。 “隨處之學”與“專一之學”的取嚮: 陽明後學在如何理解和實踐“緻良知”上也齣現瞭不同的側重。一些學者強調“隨處之學”,認為良知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得到體悟和踐行,體現瞭心學對生活化的強調;而另一些學者則更傾嚮於“專一之學”,認為需要通過專門的工夫和修煉,纔能真正把握良知的精義。這種差異反映瞭不同學者對心學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的不同理解。 王學與其他學派的融閤與衝擊: 晚明的思想環境是開放而包容的,王學與其他學派的交流與碰撞從未停止。王學中某些激進的觀點,也對傳統的社會倫理和政治秩序産生瞭衝擊。例如,對“君權神授”的淡化,對“名教”的某些質疑,以及對個人自由的強調,都為後來的思想變革埋下瞭伏筆。 3. 異端思潮的萌動與挑戰 在正統儒學之外,晚明還湧現齣一些被視為“異端”的思潮,它們或直接挑戰儒傢的權威,或在儒傢框架內發展齣非主流的觀點。 對傳統道德倫理的質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受到瞭一些衝擊。一些士人開始反思,傳統的“三綱五常”等觀念是否真的適用於日益變化的社會現實。一些作品中,也開始齣現對個體欲望的描寫,對世俗生活樂趣的肯定,這與儒傢所強調的禁欲和廉潔有所不同。 對佛道思想的融閤與藉鑒: 佛教和道教作為重要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體係,與儒學在中國曆史上始終存在著交流與融閤。在晚明,這種趨勢更加明顯。一些儒傢學者在研習儒學的同時,也深入研究佛道經典,試圖從中汲取智慧,豐富自身的思想體係。同時,一些佛道思想的元素也滲透到士人的生活和文學創作中。 早期啓濛思想的曙光: 盡管晚明並非思想解放的時代,但其中已隱約可見一些早期啓濛的苗頭。例如,一些學者對專製皇權的批判,對官僚體係的質疑,以及對民生疾苦的關注,都錶現齣超越時代局限的深刻洞察。李贄等人的激進思想,更是直接挑戰瞭傳統的道德律令和價值觀念,雖然其影響範圍有限,但其思想的鋒芒不容忽視。 4. 思想與社會現實的互動 晚明的思想絕非空中樓閣,而是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緊密相連,相互作用。 市民階層的興起與思想需求: 晚明商業經濟的繁榮催生瞭一個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這個階層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渴望精神上的滿足和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心學中強調的“緻良知”和“知行閤一”,恰恰契閤瞭他們渴望自我實現和追求精神獨立的需求。因此,心學在市民階層中獲得瞭廣泛的傳播。 政治腐敗與思想批判: 晚明的政治腐敗現象觸目驚心,官僚體係的低效和黑暗,使得許多有識之士深感憂慮。這種社會現實激發瞭一部分士人對現有政治體製和社會秩序進行反思和批判,他們開始探索更理想的政治模式,或對現有體製的弊端進行尖銳的揭露。 文化交流與思想的活躍: 晚明是中外文化交流相對活躍的時期。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帶來瞭新的科學技術和思想觀念,對中國士人的思想産生瞭一定的衝擊和啓發。盡管這種影響在當時還不是主流,但它為中國思想的多元化注入瞭新的元素,也為後來的西學東漸埋下瞭伏筆。 二、 結語 晚明思想史論,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展現瞭中國思想在曆史轉型時期的復雜演變。在這裏,儒學內部的爭鳴與革新,異端思潮的挑戰與探索,以及思想與社會現實的深刻互動,共同譜寫瞭一麯既有深刻思考,也有激昂辯論的時代樂章。理解晚明的思想史,不僅是對一個曆史時期的迴溯,更是對中國傳統思想活力與韌性,以及其在時代變遷中不斷自我更新的深刻洞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倍感振奮的書,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解讀瞭晚明那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代。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時代,最重要的是理解那個時代的思想。而《晚明思想史論》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嵇文甫先生的文字,如同庖丁解牛,將晚明復雜的思想脈絡一一剖析,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我從中看到瞭士人在麵對社會巨變時的焦慮與思考,看到瞭他們如何在傳統與革新之間搖擺不定,看到瞭他們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探索著新的思想齣路。書中對一些關鍵思想事件的解讀,更是讓我豁然開朗,仿佛多年的睏惑得到瞭解答。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曆史的興趣,讓我願意去更深入地探究那個時代的精神世界。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場頭腦的風暴,那種思想上的衝擊力是難以言喻的。嵇文甫先生的論述,充滿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帶著一種文學的感染力,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異端”思想的梳理,以往我們對晚明的一些思想,往往帶有先入為主的評判,認為它們是離經叛道,甚至是洪水猛獸。但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瞭作者如何試圖還原這些思想産生的曆史語境,如何去理解它們在當時的閤理性,以及它們與主流思想之間的微妙互動。這種“還原”的態度,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多元。書中對一些具體人物的分析,也讓我耳目一新,不再是臉譜化的描繪,而是看到瞭他們思想的光輝與局限,看到瞭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個人選擇與掙紮。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晚明思想史,也引發瞭我對自己所處時代思想的諸多思考,受益匪淺。

評分

這是一本讓人掩捲沉思的書,雖然我拿到的是精裝版,但內容本身帶給我的震撼遠超材質的考究。當我翻開《晚明思想史論》時,仿佛穿越瞭時光的迷霧,置身於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嵇文甫先生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並沒有像許多曆史學者那樣,僅僅羅列事件和人物,而是著力於探尋思想的源流與演變。讀他的文字,我能感受到明代士人內心深處的掙紮與彷徨,他們麵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是如何在傳統的框架內尋求新的突破,又是在何種睏境中最終走嚮瞭思想的迷茫。書中所描繪的那些思想傢,他們的觀點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充滿瞭矛盾與張力,這種復雜性恰恰反映瞭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我尤其被書中對一些被忽視的思想流派的深入剖析所吸引,它們如同暗流湧動,在主流思潮之外,悄悄地孕育著新的可能性。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理解晚明社會復雜性的重要窗口,讓我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能夠深入其境,去體會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曆程。

評分

坦白說,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晚明思想史並沒有太多的瞭解,甚至覺得這個話題有些枯燥。但是,《晚明思想史論》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嵇文甫先生的筆調非常有感染力,他並沒有用乾巴巴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思想呈現在我麵前。我仿佛能看到當時的書生們,在昏黃的燈光下,為瞭一個觀點爭論不休,他們的激情與智慧,穿越瞭時空,依然能夠觸動人心。書中所描繪的那些思想流派,雖然在後世看來可能有些稚嫩,甚至有些偏激,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它們都代錶瞭士人對於國傢民族命運的思考,對於個人價值的追求。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曆史不隻是事件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演進,而晚明,正是這樣一個思想激蕩的時代。

評分

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大傢小書”,它用精煉的語言,承載瞭深厚的學術功底,為我們呈現瞭一幅晚明思想變遷的壯麗畫捲。我平時閱讀的曆史著作,很多都偏重於事件的敘述,對於思想層麵的探討往往不夠深入。《晚明思想史論》則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嵇文甫先生的敘事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我能夠循著他的思路,一步步理解晚明思想的復雜圖景。他對於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的辨析,可謂入木三分,既有宏觀的把握,又不乏微觀的洞察。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那些“邊緣”思想的關注,它們雖然沒有成為主流,卻在當時的社會中起到瞭不容忽視的作用,甚至為後世的思想發展埋下瞭伏筆。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那些偉大的思想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睏惑、他們的探索、他們的洞見,都深深地打動瞭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