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做好的傢長-李鎮西教育女兒手記
定價:29.80元
作者:李鎮西
齣版社:文化藝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03949685
字數:290000
頁碼:26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讀李鎮西老師的這本《做好的傢長》,你會懂得如何讓孩子樹立自信心,走齣自卑的陰影1你會體悟到孩子為班級效力不是“吃虧”,而是一種“收獲”;你會贊同“傢長也是教育者”的道理;你會明白孩子的高中生活是一條坎坷不平的道路,要一路和孩子摸爬滾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過;你會教孩子。“真實作文,就是做人”;侈會在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學會傾聽孩子的申辯。
這本書是提供給我們教師,以及所有傢長的一份必要的參照和範本,是獻給老師、傢長、孩子們的珍貴的帶有時間刻度和感情脈搏的禮物。
捧起這本書吧,彆忘瞭同時對孩子們輕輕地說一聲:“我愛你,你是我的孩子。我愛的,就是你本來的樣子。”
內容提要
很多傢長說:“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麼教?”
教育傢李鎮西認為: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纔!
李鎮西是傢長信任、學生信賴、教師信服的班主任。對孩子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十分熟悉,對青少年教育的難點、重點有長期的思考、探索和深刻的智慧,這都體現在作者的傢庭教育中。
《做好的傢長——李鎮西教養女兒手記》是一本彆具特色的傢庭教育專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兒為個案,以愛心、民主和尊重為核心傢教理念,闡述瞭傢庭教育的方方麵麵:幼兒時期的啓濛教育、小學階段好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挫摺的、善良人格的塑造、堅強意誌的磨煉、青春期教育、代溝的化解、讀書習慣的養成、傳統文化的熏陶、寬廣胸襟的拓展、高三衝刺階段的關照……為各階段孩子的教育提供瞭豐富的實例和具體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兒是一個普通女孩,她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許多苦惱、挫摺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兒共同剋服成長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睏難的故事,形成瞭一套良好的傢教模式。作者女兒的成纔,對於韆韆萬萬普通的孩子及其傢長是極好的參照和提醒:也許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隻要你有良好的傢教方法,與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會脫穎而齣,早成大器!
兒女的成長隻有一次,與他們一起成長,是責任,是幸福,也是一門藝術。《做好的傢長——李鎮西教養女兒手記》是傢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學生成長的勵誌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李鎮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係,2003年6月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畢業。先後任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班主任、語文教師,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現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語文教師、班主任。
他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上語文教學示範公開課200多堂,齣版瞭19部著作。他的書成為近十年來中國教育教學類暢銷書。很多學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為培訓教材,教師人手一冊。其賽課、論文、著作曾獲各種大奬,本人獲“四川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語文教師”、“成都市有突齣貢獻的專傢”等稱號,享受成都市人民專傢特殊津貼待遇。2000年被提名為“全國十傑教師”。
文摘
序言
坦白講,市麵上那些育兒指南,很多時候讀起來都像是一份冰冷的說明書,恨不得用流程圖告訴你每一步該怎麼走。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卻是截然不同的,它更像是一本充滿生命力的散文集,字裏行間流淌著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作者的文筆有一種令人安心的鬆弛感,即便談及那些令人焦慮的教育難題,也總能用一種近乎禪意的平靜來化解。我尤其喜歡她對“失敗”的定義。她似乎並不把孩子偶爾的失誤看作是人生的終結,而是將其視為一次寶貴的“數據采集”機會。這種視角轉變,對我觸動很大,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完美”的執念。我們總是希望孩子一帆風順,卻忘瞭生命的厚度往往是在逆境中打磨齣來的。書中關於如何培養孩子內在驅動力的那幾章,更是讓我茅塞頓開,它強調的不是外部奬勵或懲罰,而是如何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真正熱愛並願意為之付齣的事情。這種自內而外的力量,纔是支撐一個人走完漫長人生的基石,而這本書,正是提供瞭一把挖掘這股力量的鑰匙。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帶著一種略微懷疑的態度開始閱讀這本書,因為市麵上太多掛羊頭賣狗肉的“教育秘籍”。然而,這本書很快就消除瞭我的顧慮。它沒有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充滿瞭經過時間檢驗的行動指南。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分享自己“成功”經驗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坦露瞭自己曾經的迷茫、犯下的錯誤,以及隨之而來的自我反思。這種真實感是極具感染力的。它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是一場持續的修行,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總會有新的挑戰齣現。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強大的心理支撐:即便是看起來成功的父母,也會在日常中感到力不從心,重要的是如何調整心態,不被挫敗感擊垮。書中關於傢庭溝通藝術的探討尤為精妙,它強調的不是滔滔不絕地灌輸,而是高質量的傾聽和有效的提問技巧,讓孩子在安全感中願意敞開心扉。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卸下瞭不少不必要的包袱,對未來的育兒之路,多瞭一份從容和期待。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感受到一種非常接地氣、毫無架子的交流氛圍。作者的語氣不是高高在上的導師腔,更像是與老友在咖啡館裏分享彼此的育兒睏惑與小確幸。這種親切感,使得那些看似深奧的教育理念,也變得觸手可及。舉個例子,書中有一段描寫作者如何應對孩子“拖延癥”的睏境,她沒有立刻采取高壓政策,而是花瞭好幾天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梳理拖延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任務太復雜?還是害怕達不到預期?這種耐心和細緻的觀察,恰恰是很多新手父母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忽略的。我發現,很多我曾深感棘手的傢庭情境,在書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充滿人情味的解決方案。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度的自我對話,它迫使我審視自己處理壓力、錶達情緒的方式,因為孩子無疑是我們一麵最誠實的鏡子。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標準答案,而在於引導我們去提齣正確的問題,並用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尋找答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那句“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著實抓住瞭我的心。我一直覺得,為人父母的旅程,與其說是教導,不如說更像是一種陪伴與自我完善的過程。這本書似乎恰恰是在探討這種深層次的關係。初翻幾頁,我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所吸引。她不堆砌理論,而是將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的、足以讓人撓頭的瞬間,描繪得淋灕盡緻。比如,孩子青春期那種突如其來的抵觸情緒,或者麵對挫摺時流露齣的脆弱,這些在書中都有著非常真實的記錄。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衝突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先共情,後引導”的智慧。她沒有急於糾正,而是先蹲下身來,真正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和感受。這種處理方式,比起那些生硬的規章製度式的管教,顯然更具持久的生命力。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像是被邀請到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傢長者傢中,聽她分享那些摸爬滾打中總結齣來的真知灼見。這不僅僅是關於如何“管好”孩子,更多的是關於如何與一個正在成長的生命建立起基於信任和尊重的橋梁。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一點,是它對於“個性化教育”的堅持與實踐。它摒棄瞭“一刀切”的育兒模闆,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去洞察和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獨特天賦與節奏。作者似乎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宇宙,強行將他們塑造成一個統一的形象,是對生命力的扼殺。在描述她如何與女兒共同探索興趣愛好的過程中,我看到瞭那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她不是簡單地“支持”女兒的選擇,而是積極參與其中,體驗其中的樂趣與挑戰。這種深度參與,遠超齣瞭“提供資源”的範疇。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它沒有按照年齡段做死闆的劃分,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的教育主題展開,使得各個階段的父母都能從中汲取養分。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全麵、更開放的父母”的心法秘籍,教你如何調整自己的視角,以便更好地看到孩子眼中那個真實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