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的教育简单(2014年中国好书)
定价:38.00元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063748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的特点是紧贴当下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相,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和妈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
内容提要
这是尹建莉的第二部家庭教育著作,在内容方面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并列。本书仍采用案例写作的手法,案例主角扩展为更多的孩子,展示了前一本书尚未涉及的另一部分儿童教育生活。
本书*的特点是紧贴当下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相,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和妈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
目录
序言 两个书名,两个教育发现朱旭东
前言 生命中美的馈赠尹建莉
章 保卫纯真童年
1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
2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3 习惯的对立面也是习惯
4 “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
5 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6 反自然的往往是有问题的
关于胎教
关于母乳喂养
关于月嫂
关于纸尿裤
关于婴儿车
关于幼儿说话
第二章 净化育儿观念
1 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
2 “有本事”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孩子
3 不要把牛顿培养成牛倌
4 如何让孩子学业和游戏双兼顾
5 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6 说说“钱”这个事儿
第三章 回归自然养育
1 启蒙教育要做的两件事
2 “隔代抚养”隔开生命间的联结
3 “寄宿制”是个坏制
4 幼儿园重要的条件是教师
5 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6 如何解决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问题
7 关于选择幼儿园的几点建议
第四章 赢在教育细节
1 潜台词是重要的台词
2 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
3 对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4 只要办法对,四两拨千斤
父母装瞌睡,孩子真瞌睡
发放三两“权力”,收获半斤“懂事”
买下软豆腐,治好硬茬头
暗中设圈套,明处消劣习
空出一面墙,挤走电视症
巧用心理战,便秘去无踪
“看道理”,胜过“讲道理”
家长不生气,孩子不惹事
反串“小监工”,干活有热情
5 走出心理沼泽——小春的故事
第五章 完善家长自身
1 没脾气才会有教育
2 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
3 做个“不讲道理”的家长
4 唠叨是把小刀子
5 如何培养好习惯
6 求是不的做法
第六章 绕开宣传陷阱
1 关于“自闭症”这件事
2 美国心理学史上的幺蛾子
后记
简单的路径,抵达丰富的可能王月鹏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尹建莉,家庭教育专家,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家庭教育著作里程碑式的作品,严肃性与通俗化结合,专业性与趣味性相融,呈现了的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被誉为像哲学一样深刻,像工具书一样实用,像小说一样好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带来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革命,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出版,目前中外版本总发行量已近600万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处理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既有文学的优美和韵味,又保持了教育论著应有的清晰和逻辑性。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来加深印象,尤其在阐述“日日是好日”的境界时,那种节奏感和力量感,让人读完后仿佛被一种宁静的力量所包裹。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平衡点”的视角。我们知道审美教育很重要,但也怕它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负担。这本书巧妙地规避了这种陷阱,它不把“美”当作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空气和水,是你呼吸和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最简单的美,往往是最难得的,比如健康的体态、诚恳的交流、对自然的敬畏。读完后,我不再觉得美育是什么奢侈的课程,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并努力追求的基本生存质量。这本“好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人重拾对生活最基本、最热烈的热爱和敬意,这份收获,远超书本的定价。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体验,那可能是“重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世界观的重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和快速的反馈机制所占据,审美能力和专注力都在退化。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真正的美育是训练我们对抗“快速消费”文化的武器。作者通过对经典艺术和生活哲学的深入剖析,教导我们如何建立起自己内在的“审美标准”,而不是盲目追逐潮流或被商业审美所裹挟。这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尤其重要,他们需要一套坚实可靠的内在指南来抵御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我发现,当我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书中的理念去审视我周围的环境时,我对我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不再苛求结果的完美,而是更加重视过程中的体验和创造力。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是很多学术著作望尘莫及的。它真正做到了将高深的道理,落地为日常可行的美学实践。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对“简单”这两个字有点保留,心想,教育理论还能简单到哪儿去?结果,我大错特错。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其精妙,它没有冗长复杂的理论推导,而是采用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审美哲学化繁为简,用最直观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比喻把道理讲透。尤其是书中关于“感知力”的培养那一章,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强调,美育的起点不在于“教”你什么是美,而在于唤醒你与生俱来的感知和敏感度。他用了很多对比的例子,比如一个对自然一无所知的人和一个懂得聆听风声雨声的人,他们所体验的世界的丰盈程度是天壤之别。这种对“内在觉醒”的强调,非常符合当下社会大家都在追求深度体验的趋势。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实操性的路径,让我们这些已经被现代生活异化得麻木的人,重新学会用“心”去看世界,去触摸质感,去分辨色彩的层次。那种由内而外的审美提升,比任何外在的装饰和技巧都要来得持久和深刻。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审美教育的刻板印象。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但丝毫没有故作高深的感觉,反而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带着一种历经沉淀后的睿智与温柔。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美”的定义不再局限于视觉的愉悦,而是深入到了精神层面、生活细节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书中很多案例的选取都非常贴近生活,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里的陈旧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琐事中发现和创造美。比如,如何通过整理自己的书桌来梳理内心的秩序,如何通过一顿简单的晚餐来体现对家人的尊重与爱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变得开阔了许多,不再那么焦虑于追求那些宏大叙事的美好,而是开始脚踏实地地去感受身边那些细微而真实的美好瞬间。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美”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好好生活”的哲学指南,实用性与思想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付诸行动,去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整体氛围,有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它不像某些教育类书籍那样,充满了紧迫感和焦虑,仿佛不读这本书,你的人生就会错过什么重大机会。恰恰相反,它散发着一种悠然自得的韵味,读起来就像是坐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品着一杯清茶,听一位智者慢慢道来。作者在行文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深切关怀,是无法用文字完全捕捉的。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小小的“留白”,作者没有把所有的结论都喂给你,而是故意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让你自己去填补和体悟。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自我对话和发现的过程。对于那些长期在教育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的家长和老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滋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它教会我们放慢脚步,去欣赏教育过程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丽瞬间,比如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小手工时的那种专注,比如教学相长中师生之间产生的微妙默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