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软精装)——父母与孩子沟通的
定价:26.80元
作者:(美)法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8021152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正版2012全新修订版平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正版2013五周年软精装珍藏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正版精华版附CD《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 ★美国*的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送给中国父母的*好礼物——爱的技巧和训练。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内容提要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 提示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 说出你的感受
5. 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 请孩子帮忙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 表明你的期望
4. 提供选择
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 采取行动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3. 不要问太多问题
4. 别急着告诉答案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 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
2. 描述你的感受
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乖女儿”更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 以身作则
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附 录
20周年纪念版感言
I.是这样,但是……如果……会怎么样?
II.孩子们的“母语”
III.读者来信
作者介绍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国际亲子沟通专家,美国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阿黛尔法伯,本科毕业于美国皇后学院的戏剧专业,获学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获舞台美术的学士
文摘
序言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我更倾向于那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多鼓励’‘少指责’这种泛泛而谈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剖析不同年龄段孩子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并据此调整沟通策略。比如,对于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少年的沟通壁垒是截然不同的,有效的桥梁必然需要量身定制。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展示‘错误示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微调措辞,将负面互动转化为积极连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可复制、可验证的沟通模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色彩搭配柔和又不失活力,字体选择也显得很专业,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它在沟通技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阅了一下,里面的排版布局看起来非常清晰明了,不像有些育儿书籍那样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这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个加分项。仅仅从外观和初步印象来看,它给我的感觉是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操作实操性的读物,很适合作为家庭沟通的入门指南。而且,它似乎更偏向于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点让我对它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尤其欣赏那种能够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日常对话的具体句式的书籍,希望这本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越是强调‘你应该’的时候,孩子就越是表现出抵触情绪。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巧妙地绕开那种对抗性的语言陷阱。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倾听’这个动作本身,不仅仅是听到声音,而是真正理解声音背后的需求和情绪。市面上很多书都在教父母如何‘说’出正确的指令,但真正能让人心甘情愿去‘做’的,往往源于被充分理解的感觉。因此,我非常看重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细致入微的、关于如何捕捉孩子潜台词的技巧,比如观察肢体语言、语气变化,以及如何用‘我信息’而非‘你信息’来表达关注,从而构建一个真正双向流动的交流场域。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暗示了一种平衡——不仅要学会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沟通模型,一定是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父母的权威地位是同等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技巧层面,触及到建立深层信任关系的核心要素。它是否探讨了父母自身的情感管理问题?因为我们自身的焦虑和未解决的情绪,往往会不自觉地投射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成为沟通的最大障碍。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由内而外的自我修炼路径,而不仅仅是对话术的修饰。
评分老实说,我购买这类书籍,很大程度上是寻求一种“即时解药”的感觉,希望能够快速解决眼下最棘手的沟通僵局。我特别想知道,当孩子因为外界压力(比如学习、同伴关系)而情绪崩溃时,父母应该如何精准地介入,既不显得过度干涉,又能给予最及时的情感支持。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突发状况时,反应都是本能的、带有情绪的,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危机干预式”的沟通脚本,教我们如何在电光火石之间保持冷静并说出最具建设性的话语,那对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