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9787503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978750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剋平 著
圖書標籤:
  • 喀斯特
  • 季節性雨林
  • 廣西
  • 弄崗
  • 樹種
  • 分布格局
  • 森林生物多樣性
  • 監測網絡
  • 植物學
  • 生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悟元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86089
商品編碼:29507088909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1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
作者 馬剋平
定價 168.00元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 9787503886089
齣版日期 2016-1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王斌、黃俞淞、李先琨、嚮悟生、丁濤等編*的 《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 》詳細介紹瞭廣西西南部原生性喀斯特季節性雨林的 217個樹種,對每個樹種進行形態特徵描述,並配備3 張精美照片,展示植物的樹乾、小枝、花序、果實或 幼苗等;同時附有每個樹種在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 雨林15hm2樣地內的個體數量、重要值排序、徑級分 布錶及空間分布圖,介紹植物種群的優勢度、徑級結 構及生境偏好等。闡述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區域的 地形地貌、植被特徵、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有性,並對 弄崗森林樣地內的生境特徵、土壤狀況與植物群落結 構等詳細說明。本書資料翔實、圖片精美,是瞭解和 研究北熱帶喀斯特季節性雨林不可多得的參考書,也 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和植物學愛好者瞭解喀斯特 森林、認識森林植物的野外指導手冊。

   作者簡介
王斌,男,1985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全麵參與弄崗樣地的測繪標定和植被調查,負責樣地植被數據收集與整理。研究領域: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及維持機製。 黃俞淞,男,1983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全麵參與弄崗樣地的植被調查,負責樣地物種鑒定和植物多樣性調查。研究領域:植物分類學、植物資源地理學。 李先琨,男,1967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土資源部岩溶生態係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C-Diversitas)委員和廣西生物多樣性保護谘詢專傢委員會委員,《廣西植物》主編,《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中國岩溶》等刊物編委。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弄崗樣地負責人。研究領域:生物多樣性、植被生態學、岩溶生態學。 嚮悟生,男,1978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弄崗樣地主要建設者之一,主持樣地測繪標定、參加植被調查。研究領域:森林生態學、生態係統監測與評估。 丁濤,男,1980年生,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全麵參與弄崗樣地的植被調查。研究領域:植被生態學、生態係統關鍵物種瀕危機製和保護技術。

   目錄
1.廣西弄崗自然保護區簡介 1.1 發展簡史 1.2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3 主要植被類型 1.4 物種多樣性和特有性2.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15hm2監測樣地 2.1 樣地建設和群落調查 2.2 地形和土壤 2.3 物種組成和群落結構3.弄崗樣地的樹種及其分布格局緻謝附錄I 植物中文名索引附錄II 植物學名索引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部分)精選書目簡介 本簡介旨在介紹“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中,與您提到的特定書籍(《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主題不直接重疊的其他重要研究成果。叢書緻力於係統梳理和展示中國廣袤森林生態係統中,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與保護的最新進展。 1. 《中國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生物多樣性及其動態變化》 主題聚焦: 本書聚焦於中國南亞熱帶地區,特彆是雲南南部、廣西西部等地的季風常綠闊葉林。該生態係統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顯著的雨季和旱季交替,孕育瞭高度特化的植被群落。 內容深度: 本書詳細記錄瞭在多個長期監測樣地內,對該類型森林的物種組成、數量結構、生物量分配以及群落演替規律的長期追蹤數據。研究深入剖析瞭季風氣候對樹種萌發、存活率和生物量積纍的控製機製。書中特彆關注瞭氣候波動(如厄爾尼諾現象)對優勢樹種更替的影響,並利用遙感數據和地麵調查相結閤的方法,評估瞭該生態係統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恢復潛力與脆弱性。對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多樣性的專題研究,揭示瞭該區域垂直結構復雜性的成因。 核心價值: 為理解熱帶雨林嚮季風林過渡帶的生態學特性提供瞭堅實的量化基礎,對氣候變化背景下南亞熱帶森林的穩定性研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2. 《中國北方寒溫帶針葉林生態係統碳儲量與固碳潛力研究》 主題聚焦: 本書將研究的視角轉嚮瞭中國東北和西北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寒溫帶針葉林,主要關注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的雲冷杉、紅鬆、落葉鬆等優勢種群。 內容深度: 本研究的核心在於精確核算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林分結構下,地上生物量、凋落物、土壤有機碳的儲量分布。書中構建瞭適用於該地區的生物量估算模型,並考慮瞭極端低溫和漫長鼕季對樹木生長速率的限製作用。通過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組分析,闡明瞭低溫環境下碳循環的關鍵微生物參與者的作用。此外,本書提齣瞭基於森林健康狀況和火災頻率預測的碳匯潛力評估方案,對國傢溫室氣體清單的編製提供瞭科學依據。 核心價值: 提供瞭中國北方寒冷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量化的前沿數據,對北方森林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調節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導意義。 3. 《橫斷山區高山灌叢與草甸交錯帶植物區係地理與特有種保護》 主題聚焦: 本書聚焦於中國西部橫斷山脈復雜的地形梯度下,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交錯地帶的植物多樣性。該區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地形切割劇烈,垂直分異明顯。 內容深度: 本書匯集瞭多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多個山係(如怒江、瀾滄江中下遊)的植物考察成果。詳細描繪瞭不同坡嚮、不同海拔帶的優勢灌木種群結構,並對其中大量的特有種(Endemics)進行瞭形態學、分子係統學和居群遺傳學的綜閤分析。重點探討瞭冰川消退和凍土層變化對高山物種分布邊界的影響。書中特彆闢章討論瞭地方性藥用植物的資源現狀與傳統知識的保護策略。大量的插圖和詳細的物種描述,構成瞭該區域植物區係的重要圖譜。 核心價值: 為深入理解極端環境下的物種形成機製和高山生態係統的極端敏感性提供瞭詳盡的案例研究,是高山植物分類學和保護生物學的權威參考。 4. 《長江中下遊典型落葉闊葉林群落結構與林下植被動態》 主題聚焦: 本書關注中國東部,特彆是秦嶺以南、淮河以北,至長江中下遊平原邊緣地帶的溫帶嚮暖溫帶過渡的落葉闊葉林。 內容深度: 研究圍繞林冠層的優勢樹種(如櫟屬、樺木)的更新過程和林下植被(草本和灌木層)的垂直交互作用展開。通過對林窗形成、光照強度變化和土壤養分有效性的長期監測,揭示瞭林冠對林下植被群落結構和物種豐富度的控製機製。書中采用瞭先進的群落生態學方法,如基於功能性狀的群落組裝分析,探討瞭不同物種在資源競爭中的生態位分化。同時,對該地區森林的火災曆史和人為乾擾(如薪柴采集)對群落演替的長期影響進行瞭迴顧性分析。 核心價值: 為中國溫帶森林生態係統的功能維持和恢復管理提供瞭基於群落生態學原理的實證支撐,是理解中東部平原腹地森林生態係統的關鍵讀物。 --- 總結: “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叢書”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廣泛的地理覆蓋,係統地記錄瞭中國從熱帶雨林到寒溫帶針葉林,再到高山灌叢等多種森林類型的生命活力與演變規律,構成瞭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健康狀況的宏大數據庫。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關於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的書,讓我對“研究”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份枯燥的學術報告,而是一次深入自然的探索之旅。作者通過多年的實地考察,將弄崗那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齣的季節性雨林展現得淋灕盡緻。書中對樹種的分類和描述,細緻入微,甚至能讓你感受到不同樹種的“性格”。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樹種分布格局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地圖標注,而是運用瞭氣候、土壤、地形等多種因素進行綜閤分析,揭示瞭背後隱藏的生態規律。我看到瞭作者對每一個數據、每一個樣本的耐心和嚴謹,這種對科學的執著,讓我由衷地感到欽佩。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記錄的物種信息,更在於它所傳遞的科學精神。它讓我明白,研究一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和對自然的深刻洞察。這本書的圖文並茂,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弄崗雨林的魅力。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西南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都充滿瞭好奇,而這本《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樹種及其分布格局》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這本書以其詳實的內容和嚴謹的學術態度,為我打開瞭認識弄崗雨林的一扇窗。作者對該地區樹種的係統性研究,涵蓋瞭從最基礎的物種識彆到復雜的分布格局分析,都展現瞭高水平的專業素養。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季節性”這一特點的深入闡述,以及它如何影響著雨林中不同樹種的生長和分布。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對生態係統的演變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參考價值非常高,對於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和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同時,對於我這樣對自然充滿熱情的普通讀者,它也能提供寶貴的信息,讓我對中國的自然地理和生物多樣性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作者對這片土地和上麵生命的深情凝視。

評分

拿起這本書,我立刻被濃厚的學術氛圍所吸引,但同時又感受到瞭一種來自大自然的親切。作者對於廣西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的深入剖析,讓我得以窺見這片獨特生態係統的奧秘。書中關於樹種的詳盡描述,每一個物種都仿佛擁有瞭生命,仿佛能聽到它們在雨林中低語。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是如何將這些孤立的樹種串聯起來,描繪齣它們在不同區域的分布規律,以及這種分布背後所蘊含的復雜生態學原理。這本書的邏輯結構清晰,從宏觀的雨林概況到微觀的物種特徵,層層遞進,讓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復雜的生態係統。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科學方法論的運用,作者在分析問題時,展現瞭極高的嚴謹性和客觀性。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推動我們對中國喀斯特地區生態係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部關於弄崗雨林“活著的百科全書”。它不僅僅是對某種特定環境下樹木的簡單羅列,而是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揭示瞭這些樹木如何在這片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上紮根、生長,以及它們如何適應季風帶來的濕潤與乾旱。作者在書中對樹種分布格局的分析,讓我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和精妙。不同的樹種,在相似的環境下,為何會選擇不同的分布區域?這本書給齣瞭令人信服的解答,讓我看到瞭生態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對於我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豐富,既有科學的嚴謹,又有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它讓我更加珍視這片土地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更加意識到保護這些珍貴生態係統的重要性。這本書的圖例和數據都經過瞭精心的設計,使得即便是復雜的科學信息,也能被讀者輕易理解和吸收。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讀過的最令人驚嘆的植物學著作之一!雖然書名聽起來有點學術,但一旦翻開,你就會被深深吸引。作者以極其細緻的筆觸,描繪瞭廣西弄崗地區那片神秘而獨特的季節性雨林。不僅僅是列舉樹種,更是通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將這些樹種與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緊密聯係起來。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樹種分布格局的分析,它不僅僅是告訴你“什麼在哪裏”,更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是這樣”。作者運用瞭大量的數據和圖錶,但寫得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對自然的敬畏。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弄崗那潮濕而又充滿生機的雨林中,呼吸著泥土和樹葉的清新氣息,感受著生命的力量。每一個物種的介紹都像是一個小故事,講述著它們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繁衍,以及它們與其他生物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相當不錯,圖片清晰,排版舒適,讓人賞心悅目。對於任何對熱帶雨林、植被生態學、或者僅僅是對自然懷有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寶藏。它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對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有瞭更深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