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Part 1 备孕知识
孕前应该做的检查
营养准备
生活与工作调整
优生遗传常识
Part 2 孕早期:激动又忐忑
1~2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准妈妈
3~4周:小种子在子宫内“安家”了
5周:小人儿有苹果籽大小了
6周:早孕反应马上要开始了
7周:又饿又恶心的感觉有点不好受
8周:小人儿相当于一颗葡萄的大小
9周:尿频可能开始“骚扰”你
10周:听,小心脏在跳动
11周:可能触摸到子宫的存在了
12周:妊娠斑来报道
专题:孕早期的不适与疾病防护
Part3 孕中期:体味“大肚子”的美好
13周:早孕反应消失,心情愉快
14周:乳房增大并向两侧扩张
15周:胎宝宝能够感觉外部光线强弱了
16周:惊喜!胎动出现了
17周:韧带变化可能让腹部有轻微触痛
18周:要注意补钙
19周:不要太刺激乳房,以免引起宫缩
20周:小人儿的性别特征明显了
21周:子宫逐渐压迫到肺部
22周:你的体重开始迅速增长
23周:子宫不断增大带来诸多不适
24周:胎宝宝的大脑有意识了
25周:换一种心态来面对孕期不适
26周:“带球”行动,更要小心
27周:警惕你的血糖值
28周:隔着肚皮能摸到小脚丫
专题:孕中期的不适与疾病防护
Part4 孕晚期:分娩
29周:假性宫缩变频繁了
30周:美妙的肚皮“舞蹈”
31周:子宫升高让你有点喘不上气
32周:胎宝宝继续发育,宫内空间减小
33周:胎头下降引起多种不适
34周:肌肉、韧带变松弛,为分娩作准备
35~36周:放松心情,减少产前焦虑
37~38周:你需要包吃适当活动和充分休息
39~40周:小生命随时都会诞生
专题:孕晚期的不适与疾病防护
Part5 生孩子、坐月子,从此人生大不同
分娩常识
自然分娩——从临产到分娩
剖宫产——术前术后特别照顾
月子里的营养与饮食
月子里的起居注意
产后的身体恢复计划
新妈妈的哺乳必修课
小夫妻的育儿新生活
Part6 新生儿养育
第1周的新生儿
第2周的新生儿
第3周的新生儿
第4周的新生儿
专题:新生儿常见病
附录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备孕、怀孕、生产、坐月子、新生儿喂养与护理的关键点,涉及营养、胎教、运动、心理调适、家人配合、日常护理等优生优育的方方面面,图文对照,帮你消除孕产期焦虑,更安心怀胎养胎。同时环保纸、环保油墨印刷,安全,一书在手,好“孕”无忧。
作者简介
翟桂荣,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产科医教研工作。在“好大夫在线”等网站有很高的评价。深受孕产妇爱戴,口碑很高。因“成功接生沧州五胞胎”而受到媒体关注。
作为一个对科学育儿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信息源头”上的严谨性。它引用了大量的医学期刊数据和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凭空臆测或传播坊间传言。在讨论母乳喂养的常见误区时,它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指南,让读者能够建立起一套基于证据的认知体系。比如,它澄清了关于“乳腺堵塞”和“乳腺炎”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配有清晰的自检图示,这比那些只说“多热敷、多按摩”的模糊指导要靠谱得多。整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从备孕的生理准备,到孕期的身心变化,再到分娩的实操指南,最后过渡到产后的恢复和新生儿护理的基础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孕产知识框架,对未来即将开启的生命旅程,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最担心的就是孕期心理建设这块,因为周围很多朋友都因为孕期激素变化显得特别焦虑和敏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真是出乎意料地到位。它不像其他书那样只是笼统地安慰“放松点,都会好的”,而是真正深入探讨了孕期情绪波动的生理基础,比如孕酮、雌激素对大脑的影响,让你明白自己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不是自己“太矫情”。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如何与伴侣进行有效沟通,教我们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不安和需求,而不是用负面情绪去指责对方。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提到的一种“孕期情绪日记”的练习,引导我们记录下波动情绪发生时的具体情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客观地去分析,慢慢就能找到触发焦虑的“开关”。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未来的孕期多了一份掌控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情绪的摆布,而是能积极地去管理和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种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关怀,是很多只讲身体变化的孕期书籍里找不到的宝藏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拿到手上就感觉很扎实,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不像有些网上买的书籍,轻飘飘的,感觉内容肯定很充实。我特别喜欢它排版的风格,字号适中,行距也拉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很疲惫。初翻了几页,发现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用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解,尤其是一些孕期可能出现的身体变化,都有很形象的插图辅助说明,让我这个初次备孕的人,一下子就能理解很多复杂的生理知识。比如关于孕早期孕吐的应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多吃点清淡的”,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孕妇产生孕吐的原因和细微差别,并提供了各种情境下的实用小妙招,比如“晨起前含一片苏打饼干”、“少量多餐但频率要高”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在论坛上看到的零散信息,现在被系统地归纳在一起,感觉特别有条理。而且,它对营养补充的建议非常细致,不只是告诉你该补叶酸、钙铁锌,而是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给出了详细的食物来源和食谱建议,让我这个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真正做到“吃对”而不是“吃多”。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绝对是五星好评,尤其体现在它对“分娩准备”这一块的详尽描述上。很多书籍会简单介绍几种分娩方式,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选择。它详细对比了顺产、剖腹产、无痛分娩各自的利弊,用数据和真实案例说话,而不是一味地推崇某一种方式。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里面竟然附带了详细的“拉玛泽呼吸法”图解教程,连呼吸的节奏和配合的口令都写得清清楚楚,让我和先生可以提前在家练习。我们还特意跟着书里的建议,一起完成了“待产包清单核对”,书里提供的清单非常细致,连产后医生查房需要带的证件复印件、给宝宝准备的第一件衣服的材质要求都写进去了,避免了临产时的手忙脚乱。这种事无巨细的指导,让我感觉自己好像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在身边随时提供建议,安全感倍增。
评分我收到这本书时,正处于对“坐月子”这件事非常迷茫的阶段。传统观念和现代科学之间存在太多矛盾,让我无所适从。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它并没有盲目地批判传统习俗,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哪些是基于古代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智慧结晶,哪些是需要根据现代医学知识进行调整的。例如,它解释了为什么老一辈强调“捂月子”,是因为古代保暖不易,但现代室内有恒温系统,过度保暖反而可能导致汗疹等问题。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科学合理的“产后恢复时间表”,从恶露排净、子宫复旧到体力恢复,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对应的调理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对“月子餐”的推荐非常人性化,既考虑了下奶的需求,又兼顾了产妇的肠胃恢复,很多食谱简单易做,味道也相当不错,不再是那种清汤寡水的“水月子餐”,而是真正能让人吃得舒服、恢复得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