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作家盐野米松,对日本师徒三代宫殿木匠持续十年的采访笔录,分为天、地、人三卷。日本最后的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全心投入古建的一生,其唯一继承人小川三夫创建要让木匠吃饱饭的“鵤工舍”的历程,二十个年轻学徒让手艺长进体内的成长故事,天地人三卷不仅呈现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慧与匠人之魂,而且纪录片式地讲述了一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的传承。同时,其中的工匠口诀、师徒制度等内容亦可为普通读者所借鉴,前日本驻华大使、伊藤忠商事前社长丹羽宇一郎认为《树之生命木之心》是所有经营管理者的必读之书。在盐野米松采访的二十二年之后,中文版译者回访了当年的学徒,了解到他们的近况,更独家增补对鵤工舍目前唯一一名女徒弟的访谈。
【天卷】: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时至今日仍以优美之姿岿然屹立。支撑其体魄的不仅是木头,还有世世代代奉公于法隆寺的工匠们。日本最后的法隆寺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在日本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的挖掘下,忆述自己投入古建筑的一生,从树木的癖性谈到如何构建匠心,从修复古建筑的经验到世代传承的法隆寺工匠口诀……他朴素而有力的讲述,不仅让人看到日本匠人忘我执着的一生,也可一窥经岁月淬炼的古代日本建筑技术和智慧。
【地卷】:
千百年来,宫殿木匠的技艺是如何一代代传承的?靠的不是数据,也不是文献,而是一双手传递到另一双手中的记忆。在这“手的记忆”中,是已经传承了一千三百年的智慧。西冈常一唯一的徒弟小川三夫,回溯了自己成为宫殿木匠的修炼之路,以及创建要让木匠吃饱饭的宫殿木匠集体“鵤工舍”的历程,宫殿木匠这一快要消失的业种自此重新开枝散叶。而在这一传承的过程中,他们采取传统古老而又费力费时的“师徒制度”,像对待木材一般,看透徒弟的癖性,因材施教地培养,或许十年或许更长的时间,直至让手艺长进体内。
【人卷】:
小川三夫创立的鵤工舍,聚集了形形色色想要当宫殿木匠的人。来此学徒的年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身体、人格、技艺都慢慢发生着变化。盐野米松对这些学徒进行了纪录片式的采写,二十个不同的人生故事,透露出年轻匠人们的梦想与生活、坚持与退缩,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匠人世界,也由此看到一门承继了千百年的古老技艺如何在新时代传承。时隔二十二年中文版出版之际,译者回访当年的学徒,各人不同的近况令人感慨。
##就去做,不要迟疑,也不要质疑,不然就麻烦了
评分##真的从天一下子跌到地,最后变成人的感觉。十分感伤,觉得有些老技术啊,让他被持续改良现代化,还不如灭绝了好呢。不过有机会想去拜访下的。
评分##就去做,不要迟疑,也不要质疑,不然就麻烦了
评分##技近乎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终于明白了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评分##盐野米松,《留住手艺》里的那个宫殿木匠,被深度访谈了……《留住手艺》因为同类人物采访,读到最后意象已经糊了,这样深写好一些。书可分解成薄薄三册,随身带也很方便
评分##盐野米松,《留住手艺》里的那个宫殿木匠,被深度访谈了……《留住手艺》因为同类人物采访,读到最后意象已经糊了,这样深写好一些。书可分解成薄薄三册,随身带也很方便
评分即使抛开我对匠人精神的偏见,我也没看出这书有什么出版的价值。即使是有价值,以这本书传递出的信息量和采访的平庸程度,也实在理解不能是怎么达到三册的体量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偏见,所以多给一星)
评分##任何一点都令生命健康生长,扎根深固。大道至简,难于做到,所以多互文重复,如同叮咛。
评分##西冈栋梁真是太谦虚了。读完感觉他坚持的原则一代不如一代,就好比传话游戏,到最后可能只有1%的原文。但没办法,现在社会跟过去太不一样,几十年中的变化可能是过去几百年才有的。就像最后小川说,你不能叫这个是传承,只要建筑在那里,后世人解体的时候理解技艺就可以。不要小瞧后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