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一个长期的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交叉分析了地区、区域、跨国界的生态化趋势。减轻因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作者提出,为解决当今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引起、理解和应对环境发生的改变的,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书探索了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场——舟山海洋区域内社会与环境间的互动,时间从19世纪间这些岛屿出现移民潮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区域中商业价值最高的鱼类濒临灭绝为止。
##感覺少了點「人」的描述
评分 评分##视角很新颖,透过渔业来观察地方精英、同乡会、民间宗教等,从中也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国与国、省与省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于捕捉乌贼事件的论述,这是一个相当好的个案。整个舟山渔业在近代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罗大师所谓“国进民退”的整体态势。但是,作者的文笔一般,有个别之处对史料的理解有待商榷。整体感觉,题目中“环境变化”四个字在书中具体内容上体现得不是很明显,环境变化可能只是围绕在渔业的社会史、经济史考察之外的一个结果。
评分##重读了一遍,篇章结构的安排很精妙。
评分##翻译有点问题,所用近现代的二手史料比较多,但是比较充分地吸收了中国学者的观点。“环境变化”实在太薄弱了,渔业与环境之间的逻辑链条缺乏史料连接
评分##自诩喜欢海洋诗歌的我读到第一页引的舟山渔港诗瞬间犯困,后面引的1906年的《洋生时》讲往年有黄鱼汛但当年没有以致引起渔业社会的混乱,倒很提神。有意思还有渔民冲突、名士介入,前者被后者带去起事,渔民终究因不愿受约束外加不想死而归乡。
评分##可以。“本书阐述了一个长期的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交叉分析了地区、区域、跨国界的生态化趋势。减轻因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作者提出,为解决当今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引起、理解和应对环境发生的改变的,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书探索了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场——舟山海洋区域内社会与环境间的互动,时间从19世纪间这些岛屿出现移民潮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区域中商业价值最高的鱼类濒临灭绝为止。”
评分##中规中矩的研究。叙述散漫,线索飘荡,导致可读性不强。人与环境互动论述不足,多为社会史,鲜有环境史。重点利用的理论视角也仅有“公地问题”,因而全书视野受限,缺乏深度。众多个案没有好好利用,细细铺展——事实证明,五、六两章的个案分析才是全书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评分##为了看舟山的历史买的,结果很糟糕,尤其是翻译,只看了一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