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典葡萄酒品鉴 | ||
| 定价 | 58.00 | |
| 出版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日﹞君岛哲至 编著 王美玲 译 | |
| 装帧 | 软精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33549336 | |
| 重量 | 592 | |
007 第1章 葡萄的基本品种
008 赤霞珠
010 黑皮诺
012 梅尔诺
014 西拉
016 圣祖维斯
018 丹魄
020 纳比奥罗
022 品丽珠
024 格连纳什/加尔纳什
025 佳美
026 马尔白克
027 山粉黛
028 慕合怀特、艾格尼科
029 小西拉、巴贝拉
030 雪当利
032 长相思
034 威士莲
036 白诗南
038 维奥涅尔
040 玛珊
041 赛美蓉
042 西万尼
043 灰皮诺
044 白皮诺
045 甲州
046 琼瑶浆
047 维蒙蒂诺
048 阿尔巴利诺、阿里高特
049 歌蒂丝、卡尔卡耐卡
050 麝香
051 起泡葡萄酒
054 玫瑰红葡萄酒
056 餐后葡萄酒
058 葡萄酒专栏
葡萄酒等级及葡萄酒法律
059 第2章 葡萄酒产地
060 世界葡萄酒地图
062 法国
064 勃艮第
068 波尔多
072 香槟区
076 卢瓦尔
078 朗格多克、鲁西永
080 罗纳河谷
082 阿尔萨斯
084 普罗旺、科西嘉
086 汝拉、萨瓦
087 专栏 持有两种面孔的品种——西拉与西拉斯
088 意大利
094 西班牙
100 美国
106 德国
112 新西兰
114 澳大利亚
118 南非120 智利
122 葡萄牙
124 奥地利
125 加拿大
125 英国
126 日本
128 山梨
130 长野
132 山形、北海道
133 熊本、青森
134 葡萄酒专栏 D.R.C与勒鲁瓦夫人
135 第3章 开启葡萄酒人生——熟知葡萄酒知识
136 何谓葡萄酒138 葡萄酒种类
142 葡萄酒产地
144 决定葡萄酒味道的5大要素
146 根据酒瓶形状判断葡萄酒产地
148 通过标签解读葡萄酒
150 葡萄酒香气的多样性
151 构成葡萄酒味道的四大要素
152 改变酒杯,葡萄酒也随之改变
154 令葡萄酒更加美味的开瓶方法
156 葡萄酒品尝方法
158 找到“个人zui爱”的葡萄酒图表
160 葡萄酒专栏 纪念日葡萄酒与保存方法
161 第4章 按价格划分的优质葡萄酒
162 *价比高的葡萄酒
170 作为馈赠佳品的葡萄酒
182 te别节日饮用的高ji葡萄酒
187 第5章 令葡萄酒更加美味的搭配
188 信手拈来的简单美味
194 与葡萄酒相搭配的蔬菜
198 成为主角的佳肴
202 珍馐美味的佳肴
208 甜品
220 让您与葡萄酒更加亲密Q&A;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标题着实有些“堆砌”感,初读之下,容易让人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产生疑问。然而,当我沉下心来阅读后,才发现这并非一本“标题党”的书。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这个对葡萄酒世界一窍不通的“菜鸟”,深入浅出地开启了一场葡萄酒的探索之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入手,比如如何正确地观察一杯葡萄酒的色泽,不同色泽可能预示着什么;如何通过嗅觉去捕捉葡萄酒的香气,那些细微的花香、果香、甚至矿物质的香气是如何形成的。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香气描述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置身于葡萄园之中,能够亲手触摸到那些散发着芬芳的果实。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味蕾的地图”的讲解,让我理解了葡萄酒的酸度、甜度、单宁和酒体是如何在口腔中协同作用,形成复杂的口感。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强调的是“品鉴”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各种产区和年份。它鼓励读者多去尝试,多去感受,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每一款酒的独特之处。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害怕走进酒类专卖店,也不再对酒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到头疼,而是充满自信地去选择,去品味。它真的让我觉得,品鉴葡萄酒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名里“调酒书”三个字吸引的,想着说不定这本书里也能找到一些关于鸡尾酒的知识,可以拓展一下自己的爱好。拿到书后,我才发现,虽然它主要讲的是葡萄酒品鉴,但里面的内容确实能给我不少启发。它让我明白,无论是葡萄酒还是调酒,都涉及到对风味的理解和搭配。书中对于如何辨别葡萄酒的香气和口感的描述,非常细致入微,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某种味道的感知,其实是有层次和细微差别的。比如,书中提到不同类型的果香,有新鲜的红色水果香,也有成熟的黑色水果香,还有些许香料味,甚至还有一些植物或矿物质的味道。这些描述让我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关于风味“地图”的概念,这对于我理解调酒中不同基酒、利口酒、果汁和香料的搭配,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虽然书中没有直接讲调酒的配方,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品”一杯酒,如何去“感受”酒中的各种元素。我开始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分析我平时喝的葡萄酒,也尝试着将这种分析思路运用到我自己的调酒实践中,比如在调制一款鸡尾酒时,我会思考它的基酒是什么风味,它需要什么样的水果来衬托,需要什么样的香料来增加层次感。这本书虽然不是一本直接的调酒教材,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风味”,这对于任何热爱饮品文化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感觉我不再是凭感觉乱调一通,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构建一款鸡尾酒的味觉层次。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包邮 世界经典葡萄酒品鉴 葡萄酒书 品红酒的书 调酒书 自学基础 品酒葡萄酒鉴赏宝典知识》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葡萄酒的书籍实在太多了,有些写得过于学术,有些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葡萄酒的种类和产区,而是从一个非常实用和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教你如何真正地去“品鉴”葡萄酒。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灌输你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让你在品尝过程中去感受,去发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侍酒”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酒杯,如何醒酒,以及如何控制饮酒的温度,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却对葡萄酒的风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之前在家喝红酒,都是随便拿个杯子,也从来没注意过醒酒这件事,看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滋味。此外,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经典的葡萄酒产区和代表性酒款,并配有详细的地图和产区特色介绍,让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产区的风土人情如何体现在葡萄酒中。我甚至开始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配餐建议,发现原来葡萄酒和食物的搭配真的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普通的家常菜也变得格外有情调。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葡萄酒,不再只是把它当成一种饮品,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探索和享受的美学。
评分收到这本《包邮 世界经典葡萄酒品鉴 葡萄酒书 品红酒的书 调酒书 自学基础 品酒葡萄酒鉴赏宝典知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但总有各种琐事缠身,直到今天才终于得空。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包邮”两个字吸引的,毕竟在这个什么都涨价的时代,能省一点是一点嘛!但拿到书后,我才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装帧很精美,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案,一看就很有质感。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合理,读起来非常舒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葡萄酒知识的书,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入门指南。书中从葡萄酒的基本常识讲起,比如如何辨别葡萄酒的颜色、香气、口感,再到各种主要的葡萄品种、产区介绍,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葡萄酒等等,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之前对葡萄酒一直是一知半解,光是听别人说“这个酒有橡木桶味”、“那个酒单宁很高”就觉得很神秘,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把这些看似高深的术语都一一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品酒六步法”的章节,图文并茂地演示了如何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个维度去感受一款葡萄酒,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品鉴方法。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关于葡萄酒历史、文化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能感受到葡萄酒背后深厚的底蕴。感觉这本书真的能够帮助我这个葡萄酒小白,一步步地走进这个美妙的世界,不再对品酒感到望而却步。
评分我购买这本《包邮 世界经典葡萄酒品鉴 葡萄酒书 品红酒的书 调酒书 自学基础 品酒葡萄酒鉴赏宝典知识》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葡萄酒的书籍,能够让我不再仅仅是“喝”葡萄酒,而是能够“品”葡萄酒。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的内容结构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葡萄酒知识,比如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到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再到各个主要产区的特色,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品酒的步骤”的讲解,详细地指导了如何从葡萄酒的颜色、香气、口感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品鉴,并且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巧,例如如何利用鼻子去感受不同层次的香气,以及如何通过舌头的不同部位去体会葡萄酒的酸度、甜度和苦涩感。这些细微的指导,让我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品鉴方法,而不是凭感觉去猜测。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葡萄酒的趣闻轶事和历史文化背景,让我在学习葡萄酒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葡萄酒与人类文明的渊源,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我之前对葡萄酒的了解非常有限,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一步步地带领我走进葡萄酒的世界,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能够略知一二的“初学者”。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葡萄酒的兴趣和探索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