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一曼,徐自强,郭振录,韩江苏 著
图书标签:
  • 甲骨文
  • 文字学
  • 考古学
  • 历史
  • 古文字
  • 文献
  • 中国古代史
  • 学术研究
  • 增订本
  • 金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39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83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6
字数:4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此书系《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1988年版的增订本,原书由刘一曼、郭振录、徐自强编著,此次增订由刘一曼、韩江苏合作而成。刘一曼负责对原书的230篇进行堪误,补充,韩江苏撰写1985年后出版的甲骨文书籍180篇,并对三个附录进行修订、补充。

  该书对截止2015年所见的甲骨著录书进行概括介绍,仍按著录、考释、研究、汇集,其他五项归类,按书的出版时间为序来编排。

  此书可供一般历史、考古、语文、图书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初学甲骨文者的一本入门工具书。


作者简介

  刘一曼,1940年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72年起在河南安阳从事田野发掘工作,先后参加了小屯西地和南地的发掘,并获甲骨卜辞约5000片。在整理出土甲骨的基础上,合著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上、下册(共五分册)收录了出土甲骨的全部拓片,做了释文、索引,并对甲骨出土层位及分期、钻凿形态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是近年出版的重要的甲骨资料专刊。合著出版了《中国古代铜镜》、《甲骨文书籍提要》、《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等著作。相关研究论文近百篇。

  韩江苏,1964年生,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甲骨学与殷商文化教学与研究。在《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其中《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图文资料库》。


目录


前言(增订本)
前言(初版本)
略例
—、著录
1.铁云藏龟
2.殷虚书契(即《殷虚书契前编》)
3.殷虚书契菁华
4.铁云藏龟之余
5.殷虚书契后编
6.殷虚古器物图录
7.殷虚卜辞(Oracle Records from the Waste of Yin)
8.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
9.龟甲兽骨文字
10.铁云藏龟拾遗
11.童室殷契征文
12.新获卜辞写本
13.传古别录第二集
14.殷虚文字存真
15.书道全集第一卷
16.周汉遗宝
17.福氏所藏甲骨文字
18.殷契卜辞
19.卜辞通纂
20.甲骨文
21.殷虚书契续编
22.殷契佚存
23.邺中片羽
24.衡斋金石识小录
25.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The Couling—Chalfant Collection of Inscribed Oracle Bone)
26.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Bergen Collection of the Inscribed Bone)
27.殷契粹编
28.甲骨文录
29.甲骨卜辞七集(Seven Collections of Inscribed Oracle Bone)
30.天壤阁甲骨文存
31.殷契遗珠
32.铁云藏龟零拾
33.甲骨叕存
34.金璋所藏甲骨卜辞(Hopkins Collection of the Inscribed Oracle Bone)
35.诚斋殷虚文字
36.中央大学史学系所藏甲骨文字
37.双剑誃古器物图录
38.河南安阳遗宝
39.殷契摭佚
40.甲骨六录
41.战后平津新获甲骨集
42.龟卜
43.殷虚文字甲编
44.殷虚文字乙编
45.甲骨缀合编
46.殷契摭佚续编
47.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
48.殷契拾掇
49.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
50.殷契拾掇二编
51.台湾大学所藏甲骨文字
52.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
53.钞本武乙卜辞十一版
54.殷虚文字缀合
55.甲骨续存
56.殷虚文字外编
57.日本所见甲骨录
58.巴黎所见甲骨录
59.汉城大学所藏大胛骨刻辞考释
60.殷虚文字丙编
61.郑州二里冈
62.中国书谱殷商编
63.海外甲骨录遗
64.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65.日本散见甲骨文字搜汇
66.甲骨文零拾
67.本系所藏甲骨文字
68.故小川睦之辅氏藏甲骨文字
69.“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甲骨文字
70.大原美术馆所藏甲骨文字
71.东莞邓氏旧藏甲骨
72.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
73.北美所见甲骨选粹
74.藤井有邻馆所藏甲骨文字
75.明义士收藏甲骨文字
76.殷虚卜辞后编
77.美国纳尔森美术馆藏甲骨刻辞考释
78.辅仁大学所藏甲骨文字——明义士先生藏拓本
79.介绍一片伐人方的卜辞
80.甲骨集成·第一集
81.甲骨缀合新编
82.铁云藏龟新编
83.美国所藏甲骨录
84.日本所见甲骨录
85.甲骨文合集
86.东洋文库所藏甲骨文字
87.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88.谢氏瓠庐殷墟遗文
89.北京大学国学门藏殷虚文字考释
90.小屯南地甲骨(上册)
91.甲骨文选读
92.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图版篇
93.法国所藏甲骨录
94.英国所藏甲骨集(上编)
95.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甲骨文字
96.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
97.殷虚文字乙编补遗
98.甲骨续存补编
99.中岛玉振旧藏甲骨片
100.德瑞荷比所藏一些甲骨录
101.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甲骨墨拓集
102.甲骨文合集补编
103.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甲骨文字
104.河南省运台古物甲骨文专集
105.周原甲骨文
106.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107.洹宝斋所藏甲骨
108.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
109.殷墟甲骨辑佚——安阳民间藏甲骨
110.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
111.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
112.史语所购藏甲骨集
113.云间朱孔阳藏戬寿堂殷虚文字旧拓
114.张世放所藏殷墟甲骨集
11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
116.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
117.俄罗斯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藏殷墟甲骨
118.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
119.甲骨缀合集
120.甲骨缀合续集
121.甲骨缀合汇编
122.甲骨拼合集
123.甲骨拼合续集
124.甲骨拼合三集
125.醉古集——甲骨的缀合与研究
126.契合集
127.卡内基博物馆所藏甲骨研究
128.殷虚书契四编
……

二、考释
三、研究
四、汇集(字书、诗联、目录、索引、年表)
五、其他
六、附录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 追溯文明的源头,探寻文字的奥秘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是一部系统梳理、深入解读甲骨文研究领域重要著作的学术专著。本书不仅涵盖了甲骨文研究的经典文献,更增补了近年来涌现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甲骨文研究图景。通过对相关书籍的精心提要,本书旨在揭示甲骨文作为中国已知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以及古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为研究者、学生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条便捷而深入的学术路径。 一、 历史背景与研究现状 甲骨文,作为商代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的文字,以其独特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三千多年前社会生活的窗口。它的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更以其无可辩驳的证据,将中国文明的信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自19世纪末甲骨文被发现以来,其研究便成为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数学者前仆后继,在破译字形、考证字义、复原商代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正是建立在这一深厚的学术积累之上。本书的编写,正是为了应对甲骨文研究领域日益庞大的文献体量和不断更新的研究动态。传统的甲骨文研究,往往聚焦于个别字词的释读,或是某一类卜辞的分析。而本书则以书籍为单位,对历代重要的甲骨文研究著作进行梳理和评价,从宏观上展现了甲骨文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果。 二、 核心内容与编排体例 本书的编排体例,以学术史为脉络,时间为序,并结合研究专题,对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研究书籍进行分类介绍。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经典著述的溯源与评介: 早期奠基性著作: 重点介绍罗振玉、王国维、孙诒让等早期甲骨文研究的先驱者们所撰写的开创性著作。例如,罗振玉的《殷墟书契》系列,是甲骨文的首次系统整理和刊布,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暨诸臣僚考》,则通过对甲骨文材料的考证,确立了商代的世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更是对甲骨文的释读和考证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本书将对这些著作的学术价值、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在甲骨文研究史上的地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中期深化与拓展: 介绍郭沫若、董作宾、陈梦家、唐兰等中坚一代学者的重要著作。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和《殷契粹编》,在辨识字形、考订字义、结合史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创立了甲骨文断代的“五期说”,极大地推动了甲骨文研究的时序化。陈梦家的《殷代贞卜人物考》和《殷周制度论》,则将甲骨文研究与商周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等宏大议题相结合。唐兰的《天壤之间——中国文字学史》等著作,也对甲骨文的性质和发展演变有深刻的论述。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著作的创新之处、学术贡献以及其对后世研究的影响。 2. 当代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专题研究的深化: 重点介绍近年来在甲骨文释读、语音、语法、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历法、地名、人名等各个专题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专著。例如,在甲骨文释读方面,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结合新出土的甲骨材料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对某些疑难字词的解读。在甲骨文语音研究方面,利用商代音和上古音的比较研究,为理解甲骨文的语音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甲骨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方面,一些著作从社会结构、经济活动、日常生活、祭祀礼仪等多个维度,勾勒出商代社会的面貌。 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 关注引入计算机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甲骨文研究中的应用。例如,一些研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甲骨文进行高清扫描和三维建模,为字形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工智能在甲骨文释读和辨识中的初步尝试,也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本书将介绍和评价这些新兴研究方法和技术在推动甲骨文研究前沿方面的作用。 出土文献的整合研究: 介绍将甲骨文与其他同时期或稍晚的出土文献,如金文、简牍等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通过不同载体的文献相互印证,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历史信息,解决甲骨文研究中的一些难题。 3. 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本书不仅介绍具体的甲骨文研究成果,更注重梳理和评价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论。例如,在释读甲骨文时,是侧重于形体分析、音义结合,还是倾向于结合文献、考古证据?在断代研究中,是依赖于王室世系、贞人署名,还是注重辞例的演变?本书将通过对相关书籍的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甲骨文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视角,并引导读者思考和辨析不同方法的优劣。 4. 学术争鸣与前瞻性展望: 甲骨文研究并非一成不变,学者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争鸣。本书将客观呈现和评价这些学术争鸣,引导读者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同时,本书还将对甲骨文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和突破口。 三、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为甲骨文研究提供“路线图”: 对于初涉甲骨文研究的学生和学者而言,本书犹如一张详细的“路线图”,能够帮助他们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前沿动态,避免盲目摸索,高效地进入研究状态。 促进学术交流与对话: 通过对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梳理和评价,本书为甲骨文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对话搭建了平台,有助于学者们在相互借鉴中深化认识,推动研究的共同进步。 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研究: 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态、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本书作为甲骨文研究的工具书,将间接助力中华文明研究的深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本书通过对甲骨文研究经典著作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甲骨文的价值,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广泛的尊重和传承。 鉴别与评价研究成果: 随着甲骨文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的学术著作也日益增多。本书通过权威、系统的提要和评价,能够帮助读者鉴别和选择高质量的学术资源,避免被不成熟或错误的研究成果误导。 增补与更新的学术价值: “增订本”的出版,意味着本书能够及时纳入近年来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和新理论,确保其学术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使其始终处于甲骨文研究的最新学术前沿。 四、 结语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书籍目录,它是一部凝聚了数代学者心血的学术集成,是一份对甲骨文研究历史的高度概括,更是一份对未来研究的期许与引领。本书将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客观的评价体系、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深度,为每一位关注和研究甲骨文的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古老文明深邃殿堂的大门,让我们一同在文字的脉络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追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但也是极富启发性的。不同于一些侧重于趣味性的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本扎实的学术工具书,面向的是对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群体。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中引用了大量的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进行交叉比对,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也正因为其内容的密度极高,有些章节的过渡略显突然,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偶尔会感觉有些“信息过载”,需要反复查阅其他辅助资料来加深理解。总而言之,它要求读者投入极高的认知负荷,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文明认知体系的理解边界。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妙的思维探险。作者对于文献的梳理和考证,展现了惊人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某些关键符号演变脉络的推导过程,那种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论证方式,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术功底的深厚。他似乎总能从最不起眼的残片中,挖掘出被历史尘封的巨大信息量。当然,这种深入的探讨也意味着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浏览的“快餐读物”,你需要准备好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步步拆解那些古老的密码。对于那些真正对早期文字形态抱有深厚兴趣的行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份丰厚的精神馈赠。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古代书写系统的发展轨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和解释符号,更着力于构建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文字生态图景。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对既有成果的总结,而是大胆地提出了几处颇具争议性的新观点,这些观点无疑会引发学界更深入的探讨。我喜欢这种学术上的“交锋感”,它让原本沉寂的古老文字研究领域重新焕发出活力。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保持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并权衡这些新旧观点的合理性与证据链的强度,这无疑是一场智力上的盛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透着典雅的气质,让人在翻开内页之前就已经心生敬意。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字体的排版也很有讲究,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尤其是封面上的设计元素,似乎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不过,我得说,对于初次接触这类古籍研究的读者来说,前几页的引言部分可能稍微有些晦涩,术语的运用比较专业化,需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切入点。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是极佳的,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本。

评分

说实话,如果只是想快速了解一下古代文字的大致面貌,这本书可能不是最便捷的选择。它更像是一部深水区的潜水艇,一旦进入,就要面对深海的压力和无尽的未知。书中对某些特定时期文字特征的细微差别所做的区分和描述,达到了近乎微观的程度,这体现了作者在文献考据上的极致追求。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详尽的注释和丰富的参照体系,它为后续的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虽然阅读过程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几乎不允许有丝毫分神,但当最终合上书页,你会有一种“功到自然成”的满足感,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对历史的艰难重建工作。

评分

内容丰富,一册在手,速查速学,指点迷津

评分

一般般,价高,不值。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

内容丰富,一册在手,速查速学,指点迷津

评分

很不错的书籍,速度也快。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

评分

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