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培林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发展
  • 社会问题
  • 中国社会
  • 社会趋势
  • 社会分析
  • 社会预测
  • 蓝皮书
  • 2018年
  • 社会形势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98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79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社会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字数:3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8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国家政府研究人员撰写。

本报告以“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为主题,分析了201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指出在运行发展总体格局良好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报告认为,2017年,党的大会的胜利召开,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的中国描绘了新的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中国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全面发展态势且亮点纷呈。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民生支出继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精准扶贫成就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站在历史新时期的起点,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社会公平公正,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成为今后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

本书以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四大板块,用1篇总报告和18篇分报告,分别讨论了2017年中国社会运行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形势。总报告分析了2017年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总体形势以及面临的宏观问题和挑战。第二板块用6篇报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以及社会治安等领域的形势和问题。第三板块包括6篇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涉及中国社会发展质量,新兴共享经济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生活和社会态度,都市新白领的生存状况,中国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以及城乡困难群体生存状况等社会热点问题,依据翔实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透视。第四板块由6篇专题报告组成,其中3篇专题报告系统描述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舆情状况、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环境保护形势,既肯定了2017年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其余3篇专题报告则重点分析了近年来产业工人阶级、农户和新设立的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难题。在这些问题上,各篇分报告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内容简介

《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8年度分析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和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是第23本分析和预测社会形势的年度社会蓝皮书。

本书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包含了2017年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内容十分丰富,结构合理,涵盖了社会发展中的居民收入、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民生、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研究》主编。

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目录

Ⅰ总报告

1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

——2017~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张翼 范雷 执笔 / 001

一201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 003

二201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难题 / 014

三2018年中国社会发展态势和重要任务 / 019

Ⅱ发展篇

2 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报告 吕庆喆 / 028

3 2017年中国就业形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莫荣 陈云 汪昕宇 / 040

4 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报告 吕学静 王永梅 / 062

5 2017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 李涛 张文婷 房琛 / 082

62017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房莉杰 / 099

72017年中国社会治安形势发展报告 周延东 宫志刚 / 113

Ⅲ调查篇

8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质量调查报告 崔岩 / 130

9中国共享经济发展与社会影响调查报告——基于七城市居民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卢阳旭 何光喜 赵延东 / 151

10当代大学生生活观念和社会态度调查报告——基于全国12所高校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刘保中 / 164

11都市新白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基于2017年上海市调查 孙秀林 施润华 / 183

12中国老年人互联网生活调查报告 朱迪 高文珺 朱妍桥 / 208

13中国城乡困难群体状况调查报告 江治强 王晶 田丰 / 234

Ⅳ专题篇

14 2017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 祝华新 廖灿亮 潘宇峰 / 255

15 2017年中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罗杰 田明 / 273

16 2017年中国环境保护状况分析报告 贾峰 杨珂 田烁 黄瀞漪 周恋彤 / 284

17 2017年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状况分析报告 乔健 刘晓倩 / 309

18 2017年中国农户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彭超 张效榕 / 326

19 2017年中国新设小微企业状况分析报告 张久荣 吕鹏 靳朝晖 / 345

Ⅴ附录

20中国社会发展统计概览(2017) 张丽萍 / 360



《时代变迁:中国社会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 引言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社会发展更是跌宕起伏,充满活力与挑战。本书《时代变迁:中国社会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致力于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在过去数十年间发生的深刻变革,梳理其发展脉络,并以此为基础,审慎地勾勒出未来中国社会可能呈现的图景。我们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年份的社会报告,而是力求呈现一个更为宏观、更具历史纵深感和前瞻性的社会发展全景图。本书的写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认识那些塑造着我们当下、并深刻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关键性力量。 第一章:转型时代的烙印——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并非没有代价,它深刻地重塑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本章将回溯这一波澜壮阔的经济转型历程,重点关注其对社会结构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农村的变革与城乡二元结构的挑战: 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得中国农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引发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将探讨这些政策的初衷、实施过程中的得失,以及它们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乡关系。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生活新图景: 伴随农村变革而来的是史无前例的城市化浪潮。大都市的崛起、小城镇的扩张,改变了数亿中国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城市的繁荣带来了就业机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也催生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企、社会分化加剧等新的挑战。本章将深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城市居民在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和失落感。 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与消费观念的嬗变: 随着经济增长,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在中国逐渐壮大。他们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社会的财富分配格局,也引领了消费主义的兴起。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追求精神享受,从国内消费到全球购物,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将分析这一新兴群体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消费特征,以及他们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就业形态的多样化: 从传统的农业、制造业,到如今的互联网、高科技产业,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也带来了就业形态的巨大变化。传统工厂的工人面临转型,而互联网平台上的新兴职业,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兵、网络主播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我们将探讨这些变化对劳动者技能、权益保障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价值观念的碰撞与重塑——社会思潮的演进 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其中最显著的便是社会价值观念的碰撞与重塑。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冲击,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思潮图景。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博弈: 长期以来,集体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然而,市场经济的引入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得个人主义思潮逐渐抬头。个体权利意识的增强,对传统集体观念提出了挑战。本章将分析这两种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如何影响着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与外来现代文明的关系,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科技、管理和思想,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挑战。我们将探讨文化自信的构建,以及文化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读与冲突。 公平正义的诉求与社会公正的实现困境: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也日益强烈。收入差距的扩大、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社会公正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本章将分析公众对社会公正的认知,以及实现社会公正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制度性障碍、信息不对称以及社会观念的制约。 身份认同的变迁与多元化社会的挑战: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个体的身份认同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地域身份、职业身份、文化身份、网络身份等相互交织。与此同时,社会群体间的隔阂与误解也可能加剧,对社会凝聚力构成挑战。我们将探讨在多元化社会中,如何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理解与包容。 第三章:社会关切的热点——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 民生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与质量提升: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基石。然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章将探讨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以及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健康保障的完善: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医疗卫生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缩小医疗差距,降低就医成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分析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 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至关重要。中国正面临着养老金收支压力增大、缴费和领取不平衡等问题。本章将深入探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制度。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抉择: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考验。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分析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绿色发展的道路。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 随着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 第四章:面向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与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社会正孕育着新的发展趋势,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章将基于前文的分析,展望未来中国社会可能呈现的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数字时代对社会形态的影响: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鸿沟、信息安全、算法伦理等问题将日益凸显。社会互动、工作模式、信息获取方式都将迎来新的变革。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角色与国际社会互动: 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贡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等人口结构性变化,将对劳动力供给、消费模式、社会保障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如何积极应对人口变化,构建更加健康的人口发展战略,是未来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社会韧性的增强与应对风险的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提升社会韧性,增强应对各类风险(包括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等)的能力,将是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结论 《时代变迁:中国社会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一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或描绘图景,而是试图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和深刻反思,揭示那些驱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探讨其中蕴含的复杂逻辑,并籍此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当下和未来提供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框架。我们相信,只有深刻理解了过去的变迁,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的机遇,审慎地规划未来。本书的出版,期望能够引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促使我们共同思考,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公平、可持续的中国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选择一本社会科学读物,最看重的往往是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的“象牙塔”产物,而是真正关注社会运行的“螺丝钉”——普通人的福祉。书中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方向、青年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都有非常扎实的基脚分析。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章节,作者们对于如何平衡效率与民主、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与自下而上的民间活力,提出的见解非常具有建设性。这些内容对我理解自己所在社区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公共服务可能如何调整,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地图。它让我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点滴不便或进步,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宏大社会转型期中的一个个具体注脚。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不再是盲目的乐观或悲观,而是有了一份基于数据和逻辑的“底气”。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社会蓝皮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学术,挺严肃的,我担心里面全是枯燥的数据和晦涩的理论,读起来会像啃一本字典。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社会观察家,用最精准的镜头捕捉到了2018年我们社会脉络中那些最微妙的、最容易被日常喧嚣所忽略的“气流”。它没有停留在宏观的口号上,而是深入到社区、家庭、个体经验的切片之中,展现了社会结构变迁下,普通人在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时的真实心态。比如,它对“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进程的分析,不仅仅罗列了就业率和收入增长,更探讨了他们身份认同的重塑过程,那种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情感,读来让人深有共鸣。它就像一面高清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快速迭代的社会肌理的真实纹理,既有光鲜亮丽的新生事物,也有需要正视的结构性矛盾。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提供了理解当下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深度解析框架,而不是简单地告知“是什么”。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出色,这对于一本偏向研究报告的出版物来说,简直是个奇迹。它并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年终总结,而是巧妙地将不同议题编织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热点议题时的克制与深刻。很多媒体报道的热点往往只停留在现象的表层,激起一阵情绪的波澜后便烟消云散,但这本书却能沉得下去,追溯现象背后的社会动力学。比如,书中关于“数字鸿沟”的探讨,它没有泛泛而谈技术普及的重要性,而是细致地剖析了不同代际、不同地域的人群在信息获取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如何转化为实际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这种层层递进的论证,非常有说服力。读完后,你会感觉自己看待新闻的角度一下子被拔高了,不再是那个被碎片化信息牵着鼻子走的旁观者,而是一个能洞察底层逻辑的审视者。它提供的知识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武装批判性思维的利器。

评分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及时性”和“前瞻性”的完美结合。2018年的社会图景,瞬息万变,很多问题刚浮出水面,很快就会被新的浪潮所覆盖。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捕捉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而且已经开始对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社会结构性变化进行了审慎的预判。例如,它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费结构调整,对技术进步对传统职业群体的冲击,所做的预估,读来让人不得不警醒,但同时也能看到应对的路径。它不是在“渲染焦虑”,而是在提供“预警和工具箱”。它强迫读者跳出眼前的琐碎,站在一个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维度上去审视个体生活与宏大社会趋势的关系。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年度报告,不如说更像是一部对中国社会未来十年发展轨迹的精密“沙盘推演”,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蓝皮书”,不如说更接近一本高质量的深度调查报道合集,只不过它的深度更胜一筹。它的文字是精确的,但绝不冷漠;是严谨的,但充满人文关怀。我注意到,即便是讨论那些相对沉重的话题,比如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时,作者们也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且富有同理心的笔调。他们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将数据和案例摆在读者面前,引导我们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张力。这种“带着读者一起思考”的写作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需要专业背景才能理解的社会学概念,变得生动而易于消化。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信息摄入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国内顶尖社会学者的深度对话,他们耐心地为你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引导你构建更稳固的认知框架。

评分

非常好,扩展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

一直都买 终于集齐了!!

评分

书是正品的,印刷很好

评分

非常好,扩展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

评分

很好

评分

单位买的,正版,值得一看,送货快。

评分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