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錄康德於17841797年間(60歲至73歲)所寫的論文8篇,包括康德有關曆史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內。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曆史理性批判文集》的中心思想是為人類朝嚮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而進步的信念進行論證。在他看來,這個信念的依據在於它不是不可能的,而不在於它無論如何是會實現的。
目錄
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曆史觀念(1784)
答復這個問題:“什麼是啓濛運動?”(1784)
評赫德爾《人類曆史哲學的觀念》(1785)
人類曆史起源臆測(1785)
萬物的終結(1794)
永久和平論(1795)
重提這個問題:人類是在不斷朝著改善前進嗎?(1797)
論通常的說法:這在理論上可能是正確的,但在實踐上
是行不通的(1793)
譯名對照錶
精彩書摘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曆史理性批判文集》:
2.國際權利的觀念預先假定有許多互相獨立的毗鄰國傢的分彆存在,盡管這樣一種狀態其本身已經就是一種戰爭狀態瞭(假如沒有一種各個國傢的聯閤體來預防敵對行動爆發的話);可是從理性觀念看來,就是這樣也要勝於各個國傢在另一個淩駕於一切之上的並且朝著大一統的君主製過渡的權力之下閤並為一體,因為法律總是隨著政權範圍的擴大而越發喪失它的分量的,而一個沒有靈魂的專製政體在它根除瞭善的萌芽之後,終於也就會淪於無政府狀態。然而每一個國傢(或者說它的領袖)卻都在這樣嚮往著要以這一方式而進入持久和平的狀態,可能的話還要統治全世界。但是大自然則要求它是另一樣。——大自然采用瞭兩種手段使得各個民族隔離開來不至於混閤,即語言的不同與宗教的不同②;它們確實導緻瞭互相敵視的傾嚮和戰爭的藉口,但是隨著文化的增長和人類逐步接近於更大的原則一緻性,卻也會引嚮一種對和平的諒解,它不像那種專製主義(在自由的墳場上)那樣是通過削弱所有的力量,而是通過它們在最生氣蓬勃的競爭的平衡之中産生齣來並且得到保障的。
3.正如大自然很聰明地分隔開瞭各個民族,而每一個國傢的意誌卻是哪怕根據國際權利也會高興通過陰謀或者暴力而把它們都統一於自己之下的;另一方麵則同樣地世界公民權利的概念在抗拒暴力行為和戰爭方麵所無從加以保障的各個民族,大自然也就通過相互的自利而把它們結閤在一起。那就是與戰爭無法共處的商業精神,並且它遲早會支配每一個民族的。因為在從屬於國傢權力的一切勢力(手段)之中,很可能金錢勢力纔是最可靠的勢力;於是各個國傢就看到(確乎並不是正好通過道德的動機)自己被迫不得不去促進榮譽的和平,並且當世界受到戰爭爆發的威脅時要通過調解來防止戰爭,就仿佛它們是為此而處於永恒的同盟之中那樣;因為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能夠齣現進行戰爭的偉大同盟是極其罕見的事,而能夠成功的就更加罕見瞭。
大自然便以這種方式通過人類傾嚮的機製本身而保證瞭永久和平;確乎並不是以一種(在理論上)很充分的確切性在預告它們的未來,但在實踐的觀點上卻已足夠瞭,而且還使得我們為這一(並不純屬虛幻的)目的的努力成為瞭一種義務。
……
前言/序言
本書收康德於1784-1797年間(60歲至73歲)所寫的論文八篇,包括康德有關曆史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內。
18世紀末的德國比起同時期的西方先進國傢來,仍然是個分裂、落後的國傢;資本主義生産關係雖然已在發展,但仍苦於封建製度的嚴重束縛。這就決定瞭德國中産階級的特殊軟弱性。當英國已經和法國正在采取革命行動推翻封建製度的時候,德國還隻采取理論的形式。因此在論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國古典哲學時,經典作傢指齣:“在法國發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生瞭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
18世紀的70年代以前,康德從事多方麵自然科學的研究,具有唯物主義傾嚮和辯證法因素;特彆是1755年的《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或作《宇宙發展史概論》)一書,運用牛頓的經典力學原理,提齣瞭關於太陽係演化的學說(即星雲說),對長期以來在科學思想上占統治地位的僵化的自然觀“打開第一個缺口”。這個學說於1796年被拉普拉斯(1749-1827年)重新提齣,開始産生廣泛的影響,所以又被稱為康德一拉普拉斯學說。
18世紀70年代以後,康德轉入所謂批判哲學時期,這個時期他的主要活動是建立他的先驗論哲學體係。自1781至1798年將近二十年的時期裏,是康德批判哲學的成熟期:《純粹理性批判》齣版於1781年,此後《未來形而上學導論》於1783年、《道德形而上學探本》於1785年、《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及其序言)於1787年、《實踐理性批判》於1788年、《判斷力批判》於1790年、《純理性範圍以內的宗教》於1793年、《係科之爭》於1798年相繼問世。在這同一個時期所寫的有關曆史與政治的理論著作,作為其批判哲學體係的組成部分,則在通稱的三大批判之外彆有其豐富的思想內容,並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故而曾有“第四批判”或“曆史理性批判”之稱。這個曆史時代正是美國資産階級革命(1776-1783年)和法國資産階級革命(1789-1795年)的高潮。在啓濛運動和法國革命思潮的強大影響之下所寫成的這幾篇論文,飽含著時代的色彩;它們所錶現的要把曆史提高為哲學理論的努力、它們之以啓濛運動的批判精神和人類不斷在進步的觀點對於曆史的本質及其運動規律所做的一係列臆測、它們之從純粹理性齣發來論證天賦人權及其與幸福的聯係,實際上是提供瞭一部法國革命的德國版。康德自18世紀60年代之初即開始讀盧梭,並對曆史和政治的理論感到興趣;從1767年起曾經多次講授過“權利理論”。所謂曆史理性批判,其內容實質不外是法國革命原則——即,(一)牛頓的自然法則,(二)盧梭的天賦人權,(三)啓濛時代的理性韆年福祉王國學說,——在康德先驗哲學體係中的提煉。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曆史理性批判文集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曆史理性批判文集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所以,理性不是任意運用的。
評分
☆☆☆☆☆
所謂啓濛,是關於理性運用的法則。康德說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 鄧曉芒翻譯這裏“不成熟狀態”(Unmündigkeit),又譯作“未成年狀態”。該詞的德文詞根為Mund,意為“嘴”,引申為“話語權”、“監護權”,相當於漢語方言中所謂“話份”;“未成年狀態”意味著沒有獲得法定話語權。而所謂“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也可譯作“自己造成的”、“歸咎於自己的”;鄧曉芒又解釋說這裏涉及的是責任問題。所以,一個人獲得啓濛,是來自於對監護權的明晰,來自於對監護的責任和被監護義務的劃分,以確立自己的“話份”,從獲得責任地位而擁有話語權。
評分
☆☆☆☆☆
不得不說京東圖書的管理有點太鬆懈瞭,有些圖書損壞汙漬嚴重,對圖書缺少敬重,對消費者缺少尊重,希望整改。
評分
☆☆☆☆☆
18世紀末的德國比起同時期的西方先進國傢來,仍然是個分裂、落後的國傢;資本主義生産關係雖然已在發展,但仍苦於封建製度的嚴重束縛。這就決定瞭德國中産階級的特殊軟弱性。當英國已經和法國正在采取革命行動推翻封建製度的時候,德國還隻采取理論的形式。因此在論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國古典哲學時,經典作傢指齣:“在法國發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生瞭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
評分
☆☆☆☆☆
研究康德世界公民主義思想的必備書目,老先生翻譯得很順暢哦。
評分
☆☆☆☆☆
很好的書,偶爾看看,書太多看不過來
評分
☆☆☆☆☆
很好的書,偶爾看看,書太多看不過來
評分
☆☆☆☆☆
這一套都是值得看的好書,慢慢買齊!
評分
☆☆☆☆☆
啓濛運動提倡大膽運用理性的自由,是作為學術範疇有公開運用理性的自由;不是作為職務範疇有私下運用理性的自由。亦即一個人在作為共同體某一機器中的一員,其自由要保持消極狀態——收斂理性在私下的運用;而在作為作為整個共同體的福祉和世界公民社會公共目的中一個成員,其自由要處於積極狀態——踴躍於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