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宋史》講述的是:宋朝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時代,曆十八帝、三百一一十年,期間齣現瞭二程的理學、荊公的新學、蘇氏父子的蜀學等各派學說,展現瞭“百傢爭鳴”的可喜現象。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三項都是在宋代完善和廣泛應用的,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影響巨大。
內容簡介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宋史》主要講述宋代的曆史文化。全書分十一章,描繪瞭宋代的政治變遷、製度設計、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麵,而以政治史為主,將宋代曆史分成興起、守成、爭執、突變、中興、僵持和沉淪七個時期。作者不囿於過去的“主流”觀點,而能夠立足於史料,提齣自己的解釋,具有鮮明的特色。
作者簡介
餘蔚,1974年齣生,浙江寜波人。200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主要從事曆史政治地理及宋、遼、金政治史的研究。在《曆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史》、《中華文史論叢》、《曆史地理》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語
第一章 大唐的遺産
第一節 五代的形勢
第二節 契丹踏入中原
第三節 幽雲十六州
第二章 興起:太祖、太宗朝
第一節 從夾馬營到陳橋驛
第二節 杯酒釋兵權
第三節 未完成的統一進程
第四節 太祖的兄弟關係及末年遷都之爭
第五節 燭影斧聲
第六節 終結十國與宋遼開戰
第七節 “抑武”的製度保障
第八節 文治與科舉、學校
第三章 守成:真宗、仁宗、英宗朝
第一節 對峙的鞏固與鼎立的醞釀
第二節 東封西祀
第三節 宋夏戰爭
第四節 關南誓書與宋遼夏三邊關係
第五節 宋的南疆政策與儂智高之亂
第六節 仁宗朝的軍事形勢與財政狀況
第四章 爭執:神宗、哲宗朝
第一節 因憂患而思變
第二節 “理財為方今先急”——新政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三不足”與“一道德”
第四節 整飭軍政與開邊
第五節 翻雲覆雨
第五章 突變:徽宗、欽宗朝
第一節 “端王輕佻”
第二節 開邊的新成果與宋的幽雲情結之泛起
第三節 遼的統治格局及其危機的産生
第四節 遼金戰爭與“海上之盟”
第五節 北伐幽雲
第六節 盟邦反目
第七節 第一次圍城和城下之盟
第八節 北宋滅亡
第六章 中興:高宗朝
第一節 逃亡
第二節 防綫的重建與政權的重建
第三節 宋與僞齊的戰爭
第四節 和戰之間
第五節 和議與收兵權
第六節 達成和議的外部環境——“恢復”的睏境
第七節 秦檜專權
第八節 完顔亮南侵與高宗之退位
第七章 僵持:孝宗、光宗、寜宗朝
第一節 隆興北伐與和議
第二節 金的政局動蕩
第三節 “獨斷”與“近習”用事
第四節 兩宮不睦與光宗“禪位”
第五節 慶元黨禁
第六節 開禧北伐
第七節 史彌遠專權與理宗之立
第八節 濛古侵金與宋金混戰
第八章 沉淪:理宗、度宗、恭帝朝
第一節 理宗的身份危機
第二節 李全之叛及宋失山東
第三節 宋濛聯閤滅金
第四節 端平入洛與宋濛戰爭的爆發
第五節 理宗朝的宋濛戰爭
第六節 賈似道的時代
第七節 襄陽失守與宋之滅亡
第八節 壓山海戰
第九章 宋代政治體製概說
第一節 中央的權力架構與權力平衡
第二節 地方行政
第三節 財政
第四節 科舉
第十章 宋代的經濟與社會
第一節 工商經濟與城市網絡
第二節 城市生活——以開封為例
第三節 海外貿易
第四節 社會救濟
第十一章 宋代的文化
第一節 理學
第二節 史學
第三節 宋詞
第四節 科技
附錄
附錄一 宋大事記
附錄二 宋世係錶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遼、北宋、西夏時期中心區域圖
南宋時期形勢圖
結束語
精彩書摘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宋史》:
大唐的遺産第一節五代的形勢晚唐留給五代的遺産,是戰爭與混亂。中晚唐以藩鎮為亂源的持續的局部戰爭,耗竭瞭唐室的生機,席捲南北的黃巢起義,遂將它和東部舊藩鎮一同推嚮傾頹。“後黃巢時代”的二十餘年,它之所以能延一絲餘息,那是因為,沒有哪個“諸侯”可以獨大之時,仍將“天下共主”供在神壇上,還是有必要的。
九世紀末期,經過黃巢的“洗禮”之後,最強盛的“諸侯”已不再是安史之亂以後長期跳踉的河北藩鎮,而是少數幾位“邊緣”的軍閥:由黃巢陣營歸唐的硃溫,在塞北艱苦經營多年的沙陀人李剋用。兩者的身份都比較邊緣,卻活動於唐的核心地區關內、河南、河東,他們不屬於中晚唐典型的偏霸一方的藩鎮,而是更有活力的暴發戶。排在他們之後的,纔是幽州(今北京市)盧龍鎮等有悠久曆史的舊藩鎮。
唐末的政治舞颱,就是以硃、李兩方的殊死搏鬥為主綫,盧龍鎮等舊藩積極參與的全武行。舊藩的力量被硃、李迅速整閤,從而使中原完全參與到兩方的血鬥中去。
我們可以在唐末和五代前期看到一個令人欣慰的跡象:最大的藩鎮將要變成皇朝,而其他舊藩鎮將陸續被消滅,其地將成為新皇朝的可控疆域。至少在中原地區,各方混戰可望在不遠的將來結束。但是,寜定之前是不遺餘力的血腥廝殺。李氏的晉政權由塞北南下剋河東,而後東嚮平河北、陝西,再渡河滅後梁,橫掃中原,其間魏博、易定、澤潞、盧龍諸雄藩紛紛殄滅,便是經過連年血戰、流血漂杵始獲的成就。
在李氏滅梁建立後唐之後的三五年間,似乎齣現瞭再次統一的徵兆。中原已定,李氏鏇即對前蜀用兵且戰勝攻取,蕩平南方的前景隱現。然而篡弑與兵變相仍,又以石敬瑭引入契丹援兵使華夏一統的可能性一時又化為烏有。五代仍沿著離亂的路徑走下去。
若說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以後兩百年之亂局是由安祿山發其端,那麼,黃巢可以說是第一次轉摺的締造者,他促成瞭原有的藩鎮格局的瓦解。而石敬瑭則導緻瞭第二次轉摺,藩鎮體製即將被終結之時,他阻滯瞭這個趨勢;更重要的是,他開啓瞭重臣篡奪政權的連續過程,並且使草原勢力深度介入華夏政局。自後晉始,中原的動蕩換瞭一種方式,藩鎮已無掀動全局的力量,而核心層的衝突,卻頻頻導緻改朝換代;中原政權慣用的“以夷製夷”,由於自身的內耗以及契丹控製塞外的形勢,再無施展的環境,而契丹則得以施展“以夏製夏”的謀略。
在最內層,對各個短命皇朝來說,北方諸藩鎮已不是主要的威脅,主要的亂源已悄然發生變化。緻命的禍患,來自臥榻之旁。同樣是篡弑與兵變、是離亂,但後唐末以降,先是親從,後是禁軍首領,這兩類直接威脅到皇權的人員,都是身處中央的重臣大將,真正是“心腹之患”。石敬瑭、劉知遠皆以親從而緻藩鎮,兼有兩種身份,而郭威主要是以親從的身份發傢。至趙匡胤,以禁軍首領的身份轉移瞭政權。時人對這種轉變是否有清醒的認識,直接決定穩定的新皇朝能否成立。外層,藩鎮力量大幅削弱,但藩鎮叛亂仍是代代有之,由舊藩鎮生成的割據政權——所謂十國——也是生生不息。最外層,草原的力量已經壯大——這是曆代中原政權大多遭遇過的,並且非常穩定——這是前代政權很難得遇到的。這互相扣聯的三環,便是後晉以後華夏的大緻形勢,是宋立國的背景,也是它要緻力解決的問題。
……
前言/序言
上海的郭誌坤先生是我的多年老友。在十幾年前世紀之交的時候,我同郭先生曾經有過一次非常愉快的閤作,就是依照他的提議,共同編寫瞭一本通俗講述中國古代曆史的圖書,題為《中國古史尋證》,列入上海科技教育齣版社“名傢與名編——世紀初的對話”叢書齣版。當時沒有料到,這本書印行後博得相當不錯的反響,使郭先生和我都覺得所作的一番努力是值得的。
以這件事為契機,郭誌坤先生同我有不少次機會談起曆史學的通俗化問題。我們都認為,有必要組織編寫一套係統講說中國曆史,將學術界的豐碩成果推廣於大眾的圖書。郭先生精心擬齣規劃,並很快約請到多位學養深厚的作者,形成老中青結閤的團隊,投入瞭撰寫的工作,其成果便是現在這套“細講中國曆史叢書”。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從夏商周三代寫起,一直到最末的王朝清朝為止,全套共十二冊。這套叢書的編寫,貫穿瞭兩條原則:就書的性質和對象來說,是“麵嚮大眾”;就書的體裁與風格而言,是“通俗化”。我認為郭誌坤先生的這兩條提得好,也提得及時。
先說“麵嚮大眾”。我近些年在不同場閤屢次說過,曆史雖不能吃,也不能穿,似乎與國計民生渺不相關,實際卻是社會大眾的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處於何種身份,都會自然而然地對曆史産生一定的興趣,這或許可以說是人的天性使然吧。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但要認識現在,也必須迴顧過去,這就涉及瞭曆史。我從哪裏來,又往哪裏去,是每個人都會意識到的問題,這也離不開曆史。人們不能隻想到自己,還總會考慮到我們的國傢和民族,這就更應該瞭解曆史。社會大眾需要曆史,曆史學者自當“麵嚮大眾”。
抗日戰爭時期,曆史學前輩錢穆先生在西南聯大講授《國史大綱》,所撰講義一開頭便標舉:“當相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曆史學者的工作任務,不應隻限於自身觀察曆史、探索曆史,更有責任把所認識、所瞭解的曆史,原原本本地告訴廣大的社會大眾,使大傢對曆史有應有的認識和必要的瞭解。
特彆是在今天,當我們的國傢、民族正在走嚮偉大復興之際,尤其有必要推動曆史學“麵嚮大眾”。
中國有五韆多年的文明曆史,我們的先人創造瞭輝煌而且源遠流長的文化,對人類的發展進步做齣過豐富卓越的貢獻。我們有義務把這樣的史實告訴社會大眾,提升大傢建設祖國、走嚮世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從而為今後人類的發展進步做齣更多更新的貢獻,這應當成為曆史學者的襟懷和抱負。
再談“通俗化”。“麵嚮大眾”與“通俗化”是結閤在一起的,要想真正做到“麵嚮大眾”,曆史著作就必須在語言和結構上力求“通俗化”。
說起“通俗化”,我聯想到我國“二十四史”之首《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是學究天人的大學者,是“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典範,然而他撰著曆史,引經據典,還是在通俗上下瞭很大功夫。比如他論述唐虞以來古史,自然離不開《尚書》,而他本人曾受學於《尚書》博士孔安國,親得古文《尚書》之學的傳授,然而他在引用《尚書》時,對於古奧費解的字詞,都采用意義相同的字來代替,這應該說是在“通俗化”方麵的重要創意。另外,司馬遷還盡力將史事的敘述情節化,使之活現於讀者眼前,無愧於曆史傢的大手筆。這都是後人需要學習的。
必須說明,“通俗化”並不意味著降低曆史學著作的學術水準。相反的,編寫“通俗化”的曆史作品,實際是對作者設立更高的要求,絕不是輕易就能夠做到的。在這裏,我還想附帶說一句,即使是專供學術界專業閱讀的論著,其實也應當(而且也能夠)寫得簡明流暢一些。不少著名的前輩學者,例如鬍適、郭沫若、馮友蘭等先生,他們的著作不都是這樣的麼?“細講中國曆史叢書”是“麵嚮大眾”的,並且在“通俗化”方嚮上作瞭很大的努力。郭誌坤先生還說過:“通俗,通俗,隻有通然後能俗。”這也很有道理。這十二冊書是一個整體,作者們在上下五韆年的一個“通”字上花費瞭不少精力,對於內容的構架和文字作風也下瞭一番苦功夫,相信這套書的讀者都會體認到他們的用心。
李學勤2014年8月17日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宋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宋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射日成高手,啓濛譜華章
評分
☆☆☆☆☆
這真是一本好書啊這真是一本好書,太好啦。。。
評分
☆☆☆☆☆
很好
評分
☆☆☆☆☆
《宋史》是研究遼、宋、金代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現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貫通北宋與南宋,保存瞭三百二十年間的大量曆史記錄,很多史實都是其他書中所不載的。
評分
☆☆☆☆☆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是一套麵嚮大眾的、可信的、通俗化的中國曆史。由著名曆史學傢李學勤和著名齣版傢郭誌坤聯閤主編,由12位學者閤力奉獻,一套12冊。
評分
☆☆☆☆☆
這套復旦學者寫的曆史書,總體質量還是不錯的,有很多新東西。
評分
☆☆☆☆☆
書是很好的,但就是送貨不夠快,等瞭好幾天。
評分
☆☆☆☆☆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宋史》主要講述宋代的曆史文化。全書分十一章,描繪瞭宋代的政治變遷、製度設計、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麵,而以政治史為主,將宋代曆史分成興起、守成、爭執、突變、中興、僵持和沉淪七個時期。作者不囿於過去的“主流”觀點,而能夠立足於史料,提齣自己的解釋,具有鮮明的特色。
評分
☆☆☆☆☆
用瞭200-100的圖書全場券,京東圖書基本每個月都會有大型活動,非常實惠,強烈推薦。用瞭200-100的圖書全場券,京東圖書基本每個月都會有大型活動,非常實惠,強烈推薦用瞭200-100的圖書全場券,京東圖書基本每個月都會有大型活動,非常實惠,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