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史·捲2:《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社科院文庫.曆史考古研究係列)

商代史·捲2:《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社科院文庫.曆史考古研究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江蘇,江林昌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85476
版次:1
商品編碼:1067399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6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商代史捲2)》為“曆史考古研究係列”叢書之一。全書從《殷本紀》切入,辨析文獻史料的真僞,考核商代信史成分,結閤甲骨文金文材料,研究殷先公遠世、先公近世及商王世係、殷王室結構,訂補《殷本紀》史事史跡,增補甲骨文中商史人物傳。

內容簡介

   商代是中華古文明的早期階段,中國曆史畫捲在商代史的記憶上前赴後繼地拉開。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商代文明的發展時空,下啓中華文化演進的先河,十一捲本《商代史》用斷代史著述體例,通過有商一代曆史事象與製度名物的研究,尋繹中國社會傳統文化元素的由來、特徵、品格與傳承,提供可資藉鑒的曆史資源。
   《訂補與商史人物徵》從《殷本紀》切入,辨析文獻史料的真僞,考核商代信史成分,結閤甲骨文金文材料,研究殷先公遠世、先公近世及商王世係、殷王室結構,訂補《殷本紀》史事史跡,增補甲骨文中商史人物傳。

目錄

緒論 關於《殷本紀》股商世係及商族史跡的一般認識
第一節 《殷本紀》對商代史研究的價值
一 司馬遷著述《殷本紀》的學術基礎
二 《殷本紀》史料的原始可靠性
三 《殷本紀》敘事的真實性
第二節 《殷本紀》的時代局限
一 “焚書坑儒”與編纂《史記·殷本紀》資料的不全麵
二 “考信於六經”與《殷本紀》史料的片麵性
第三節 《殷本紀》訂補的曆史契機
一 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簡牘帛書等齣土文獻與《殷本紀》訂補
(一)神話傳說中的曆史真實
(二)曆史記錄中的誤傳
二 考古發現遺址遺物與《殷本紀》訂補
第四節 要旨
第一章 商族先公史略
第一節 從黃帝到帝嚳概述
一 曆史典籍黃炎世係概述
二 神話傳說的黃炎世係概述
第二節 商族先公遠祖
一 帝嚳
二 契
(一)契與“玄鳥生商”
(二)契與商族起源的時代與地點
三 昭明、相土、昌若、曹圉
四 冥、亥(振)、恒
(一)見於甲骨文中的王亥、王恒
(二)王恒史略
(三)王亥、王恒、上甲微時的社會狀況
(四)商族與有娥(有易、有狄)族的關係
第三節 商族先公近祖——上甲至示癸
第四節 甲骨文中高祖河、嶽、圻、季、娥、目等祖神性格
一 河
二 嶽
三 炘
四 □
五 娥、昌、季、王吳等
第二章 商前期諸王及其配偶紀略
第三章 商中期諸王及其配偶紀略
第四章 商後期諸王及其配偶紀略
第五章 文獻所見商王朝臣正紀略
第六章 甲骨文所見商王朝臣紀略
第七章 貞人與蔔官
第八章 商王朝史事徽
第九章 商朝的積年與諸王係年
後記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摺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

評分

作者簡介

評分

作者簡介

評分

商代是中華文明的早期階段。以古為鏡,可知興替。

評分

看完這本薄薄的小書,發現對殷商的斷代基本上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節點,很多時候是通過旁證來推斷的。要研究夏商周,要學好甲骨文、金文、古音、天文、地理等學科。

評分

評分

這套書,是兩個版本的,我剛發現不一樣啊?一版一印和一版二印的區別,京東這貨配的啊。。。。不過自己喜歡,書也沒破,算瞭唄,能看就好,心裏還是挺美。

評分

好書!利用甲骨金文、文獻資料與商代考古材料,就商代社會經濟形態、經濟基礎、土地所有製、貧富分層差異等展開論述。

評分

2.本套佛經是國內第一套原文、題解、注釋、譯文兼具的&ldquo;佛教十三經&rdquo;,適閤廣大喜愛閱讀佛經的普通讀者閱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