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巴彤,施以德,楊希結 等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5

商品介绍



齣版社: 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01994694
版次:1
商品編碼:1134417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7
字數:32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編輯推薦

  作為依戀理論的經典教材,本書已經被翻譯為9種語言。作者將基礎與發展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同臨床實踐中的發現融會貫通,非常全麵和係統地介紹瞭依戀理論的核心內容,同時用瞭約三分之二的篇幅呈現依戀理論在臨床上的應用。

內容簡介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首先迴顧瞭依戀的文獻,著重強調早期經驗對於成人的心理健康和關係的影響。Wallin將依戀的關鍵原則與神經科學、創傷研究、關係(取嚮)的心理治療以及有關覺察的心理學整閤起來,進一步發展齣一個通過關係促進轉化的治療模型。他說明瞭如何對乾預進行“量體裁衣”,以貼閤患者的依戀需求,幫助他們建立早期關係未曾提供的內化的安全基地。生動的臨床材料幫助讀者更好地去理解並治療一係列被帶入治療中的問題,包括抑鬱、焦慮、關係問題以及自殺等。《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通過展現聚焦於非言語互動的臨床應用,描述瞭針對患者的情緒反應以及身體體驗而工作的強有力的技術。同時《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還探索瞭治療師如何利用自己的主觀性體驗、對活現的覺知以及對身體的關注,來呈現患者無法言說的以及解離的體驗。

作者簡介

  [美]威廉(Wallin, D. J.),是一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Mill Valley和Albany私人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傢。他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而後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剋利的賴特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他從事心理治療、教學以及寫作工作已近30年。Wallin博士也是與Stephen Goldbart閤著的《勾勒心靈地圖:熱情、柔情和愛的能力》(Mapping the Terrain of the Heart: Passion, Tenderness, and the Capacity to Love)一書的作者之一。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對依戀理論與研究以及它們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等方麵,這本書就主要進展做瞭最好的整閤。復雜的概念經由臨床實例得到瞭仔細而精彩的解釋說明。本書是所有臨床工作者和學生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對於那些有興趣把我們對依戀過程理解的進展運用到臨床中的讀者而言,本書是至關重要的源泉。”
  ——Peter Fonagy博士, 英國學術院院士(FBA)
  英國倫敦大學臨床健康心理學係
  
  “David Wallin完成瞭令人矚目的飛躍,實現瞭依戀理論對臨床應用的承諾,每一位心理治療師都應當閱讀這一綜閤理論和臨床的作品,並一定會從中獲益。”
  ——Daniel Goleman博士,《社會智力》一書作者
  
  “Bowlby如果在世,一定會為本書感到欣喜。這本書在依戀的生物學必要性和那些用於界定自我以及重要關係的本質的人類對話之間建立起聯係。Bowlby也一定很高興,他的理論能夠以如此可讀的方式被清晰地闡述齣來,成為心理治療的指南。運用依戀理論指導心理治療就像一座剛剛開始挖掘的豐富礦藏。閱讀本書正是治療師前往探寶的旅程。”
  ——Susan M. Johnson教育博士
  加拿大,Ontario,Ottawa大學心理學院
  
  “在理解變化過程中治療關係的角色方麵,Wallin提供瞭一個豐富的概念腳手架。在覺察練習有可能培育齣一種治療性的姿態方麵,他也提供瞭一個引人入勝的視角。”
  ——Jeremy D. Safran博士
  美國,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心理學院
  
  “這是一項卓越非凡的成就―極其清晰而又富有學術性地綜閤瞭依戀理論、互為主體性、社會神經科學和覺察等方麵的最新進展。作者將這些“地圖”一層一層地疊加在臨床經驗之上,從而帶領讀者穿過領地,然後帶著一個嶄新的治療願景走齣來……對那些希望自己能保持在心理治療前沿領域的心理治療師而言,這是一部‘必讀之作’;而對於正在接受培訓的臨床工作者來說,它也是豐富的資源。”
  ——Christopher K. Germer博士,私人執業
  美國,Cambridge, Massachusetts

目錄

第一章 依戀和變化
第一部 BOWLBY及其後繼者
第二章 依戀理論的基礎
第三章 Mary Main:心理錶徵、元認知和成人依戀訪談
第四章 Fonagy和前鋒

第二部 依戀關係和自我的發展
第五章 自我的多元維度
第六章 依戀體驗的多樣性
第七章 依戀關係如何塑造自我

第三部 從依戀理論到臨床實踐
第八章 非言語體驗和“未經思考的已知”:進入自我的情緒核心
第九章 自我對於體驗的姿態:嵌入、心智化和覺察
第十章 深化依戀理論的臨床維度:互為主體性和關係的視角

第四部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模式
第十一章 打造發展的熔爐
第十二章 冷漠型患者:從隔離走嚮親密
第十三章 迷戀型患者:為自己的心智留齣空間
第十四章 未解決型患者:治愈創傷和喪失的傷害

第五部 使臨床焦點清晰化
第十五章 非言語領域(之一):針對喚起與活現而工作
第十六章 非言語領域(之二):針對身體而工作
第十七章 心智化和覺察:心理解放的雙螺鏇結構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五章
  自我的多元維度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由身體本身、大腦和心理互動産生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參照點被稱為自我。這是人類體驗生命的那個部分―也塑造著生命―既是潛意識的也是意識的。自我也可以按照一組或多或少的、持續性的模式來描述,這特定的模式組群決定瞭我們對這些體驗特有的反應特質。自我在當下的特質是依據我們過去的曆史和現在的情境變化的。當然,在這方麵通常是最有影響力的曆史,即依戀關係的曆史形成瞭自我。
  自我-體驗的領域
  依戀關係的影響留存在軀體、情緒和錶徵世界中,各個領域相互連接甚至互相重疊,塑造著每一個領域內自我對於體驗的姿態。自我的這些領域或維度彼此連接並互相影響,以至於將它們彼此區分會十分睏難:軀體感覺是情緒一個組成部分,情緒形成瞭錶徵,錶徵又相應地影響到之後齣現的感覺、情緒及錶徵。然而,盡管這是一個迴路或者互相重疊,識彆不同領域的自我仍然有相當重要的臨床價值,因為某種程度上它有助於說明患者個體(和臨床工作者)帶入治療關係中的整閤(或缺乏整閤)的性質。
  依戀曆史的獨特性很大程度上決定瞭自我的不同維度以及自我可以被自由獲取和整閤的程度。患者在什麼程度上可以體驗他們的軀體感覺?感受他們的情緒?思考他們的想法?他們能夠多大程度上有效整閤這些領域―例如,把與感受有關的想法帶進來?迴答這些問題有助於瞭解在我們努力提供的新的依戀關係中,患者可能最需要什麼。
  軀體自我
  ……最初和最重要的自我(ego),是軀體自我(ego)。
  ―西格濛?弗洛伊德(1923/1962,第20頁)
  嬰兒最初的體驗當然會被記錄並錶現在身體上:比如吃飽後讓人滿意的充實感、在媽媽的臂彎中沉入睡夢前那安適的睏意、在冰冷房間換尿片時讓人淚流的刺骨寒意。Daniel Stern(1985) 在《嬰兒的人際世界》(The Interpersonal World of the Infant)寫到,“核心自我”(core self)源自幼兒早期對於自我的不變因素(self-invariants)的體驗,這些因素的核心是幼兒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的邊界。神經生物學傢Antonio Damasio(1999)也認為“身體構造和運作的顯著恒定性”(第135頁)是穩定感的來源,是自我體驗中非常關鍵的部分。
  Bowlby將依戀理論根植於進化生物學的土壤,他自然地認為嬰兒之所以尋求與照看者親近,是因為他需要獲得身體上的保護。後續研究發現與依戀對象保持親近確實能幫助嬰兒調控身體的內部功能,而且還證明瞭依戀關係的性質―安全或不安全―會影響嬰兒如何用發展中的生理機能去塑造身體自我對體驗的反應。比如,由敏感反應的母親養育的安全型嬰兒,與那些由冷漠型、迷戀型、未解決型母親養育的嬰兒相比,這些嬰兒對生理應激的激活反應閾值要高(Polan &; Hofer,1999;Lyons-Ruth,1999)。
  因此,自我的最初感受源自於軀體體驗,這些體驗的性質主要由早期依戀關係的品質決定。這些體驗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和幾年中塑造著自我,而且通常有持續的影響。這些軀體體驗可以在人的一生中,不斷地落實、提示並豐富自我。反過來說,軀體體驗也可以被否認、被解離、被扭麯―即為瞭達成不同的心理目的,身體本身受到剝削或攻擊。因為患者身體的體驗是構成自我的基礎,也因為這種體驗是在關係的情境中成形的,所以依戀取嚮的治療必須納入對軀體自我的關注。如何將身體整閤到“談話治療”中,在對心理發展和心理治療中非言語體驗的作用進行探索時,我會再談及這個問題。
  情緒自我
  或是痛苦,或是歡愉,或是介於兩者間的種種,這些感受,均是滋長心靈的基石。
  ―ANTONIO DAMASIO(2003,第3頁)
  當Sroufe 和Waters(1977a)將“感到安全”等同於“親近”,並將此定義為依戀的目的時,他們明確點齣瞭情緒在依戀中的核心地位。確實,安全的感受是最基本的,它甚至比“親近”更為基本―因為嬰兒可能在身體上靠近依戀對象,但感受不到安全。即使過瞭嬰兒期,我們如何清晰地感受,對於我們感覺到“自己是誰”仍然非常重要。
  Bowlby(1988)描述過,在生命的頭幾年,“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交流方式”是交流情感,他就此強調瞭情緒的首要地位(第157頁)1。Daniel Stern(1985)贊同Bowlby的說法,但他進一步提齣“生命早期,情感不僅是交流的首要媒介,而且是交流的首要主題”(132-133頁)。Allan Schore(1994)就此議題進行瞭簡要總結:“自我的核心倚賴於情感調節的模式”(第33頁)。
  情緒反應對於發展自我感非常重要,原因有三個:首先,正如Bowlby(1969/1982)在其《依戀》三部麯中的開篇所說,“情緒是……個體的直覺判斷,或是個體對他自身的機體狀態……或是對自己身處其中的一連串環境條件的直覺判斷”。
  其次,從情緒的詞源(源自拉丁語,motore,指運動)看,情緒會驅使行動―有的時候會觸發各種先天的行為係統開始運作,包括依戀係統。按照Bowlby的說法,情緒判斷具有生存價值,因為它們有助於達成即時判斷―比如,決定是戰鬥還是逃跑。經由進化的內置設計,特定的情緒會自動引起特定的行為取嚮:生氣引發對抗或抑製,害怕引發戰鬥或身體麻痹,無助引發崩潰,等等(van der Kolk,2006;Damasio,1999)。
  最後,情緒總是聯係著身體。身體感覺是情緒的最初錶現形式,而且情緒通常是通過身體來錶達的。當我們感受情緒時,我們也在感覺(或想象)自己身體裏發生的變化(Damasio,2003)。William James(1884)就極為蠱惑地說過,我們的身體逃離危險,並非是因為我們害怕―相反地,我們害怕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在逃跑。源於身體的各種情緒,彌漫於身體之中,而且常常控製著我們的主觀體驗。當感覺強烈的時候,情緒通常會擊敗或排斥閤理性的分析和決策。
  總而言之,情緒是我們源自內髒的(viscerally)的、對我們所麵對的體驗是好還是壞進行判斷的過程―正是根據這些判斷,我們(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決定下一步如何行動。寬泛一些說,我們可以把情緒看成是一個內部評價係統,它能夠在我們整個生命過程中,對我們的體驗賦予意義,讓我們對下一步的行動做齣選擇(Siegel,1999)。
  Fonagy等人(2002)、Schore(2003),以及其他學者提齣,情緒調節是自我發展的基礎,依戀關係是首要的心理環境;在依戀關係中,我們學會調節自己的情感―即獲取、調整和使用自己的情緒。從根本上,概括瞭我們最初依戀特徵的關係模式,是我們之後用於情感調節的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我們對體驗具有自己獨特反應的性質―也就是說,決定瞭自我的性質。相應地,在治療師嘗試促成的新的依戀關係中,患者的情緒位於中心,而且這些情緒的有效調節―即允許情緒被感受、被調整、被交流、被理解―通常是治療過程中的核心,從而使患者有可能治愈,有可能成長。
  ……

前言/序言

  一個問題促成瞭撰寫這本書的漫長曆程:心理治療是如何讓人們發生改變的?
  在30多年的時間裏,無疑是齣於個人和專業原因,這一直是我最好奇的問題。當我讀研究生期間,要尋找論文題目時,我考慮通過觀察治療大師對患者實際上做的事情來解開這個秘密。幾年以後,我瞭解到研究依戀的學者們已經使用瞭類似的方法,即通過觀察能對孩子敏感地做齣反應的父母,實際上對孩子做瞭哪些事情。
  因為“好的治療師對患者做的一切和成功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做的一切相似”(Holmes, 2001, p.xi),所以對促進兒童發展的“關係”的研究,可以教我們瞭解那些最能引起變化的治療關係。同樣地,研究那些造成發展齣現偏差的依戀,能夠提供一個科學基礎,幫助我們理解當初促使患者前來治療的痛苦和脆弱。
  但是研究的臨床意義到底是什麼?它們如何使作為治療師的我們工作得更有效率?
  這些問題長久以來沒有得到迴答,部分原因歸結於曆史的偶然事件。當Bowlby,這位後來成為依戀理論創始者的人,深化瞭自己的信念,即童年早期的真實關係—而非由內在所驅動的我們對於關係的幻想—纔是塑造我們的基礎。他也發現自己越來越和其他精神分析的同輩們意見不一。當他把依戀(而不是性或攻擊驅力)放在人類發展的核心時,他實際上被那個時代的精神分析體係邊緣化瞭。結果,依戀理論首先成為學術研究者、而非精神分析師的知識財富。因此,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盡管Bowlby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治療患者,但很多檢驗和發展他的理論—最初為瞭加強治療的有效性—的研究者們,大多數都不是從事治療實踐的臨床工作者。
  這些研究者將實驗的嚴謹帶入關於最親密的人類聯結的研究中,形成瞭關於親子關係、內在世界,以及心理病理學的豐富知識,這些使得依戀理論成為當代發展心理學中的主要範式。沒有一個其他的基於研究的理論框架,能比依戀理論更多地嚮我們說明,我們是如何成為我們自己的。但直到最近,治療師仍主要靠自己去推敲如何應用這個理論。因此,依戀理論對臨床的承諾仍然有待兌現。
  這本書代錶瞭我個人對實現這個承諾的貢獻。通過介紹神經生物學、認知科學、創傷研究、佛教心理學、依戀理論以及關係精神分析(relational psychoanalysis),我要說明治療師如何在實踐中運用依戀研究的三個關鍵結論。與此相對應,我關注的重點是作為發展熔爐的治療關係、非言語維度的核心地位,以及反思(reflection)和覺察(mindfulness)所具有的轉化作用。
  在3年前最初構思的時候,我預計能很快完成這本書。我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就一直教授依戀和心理治療,我希望自己至多用6~9個月的時間,將我講課的內容轉換成書。但這個轉換後來成瞭一個探索的過程,比我原來預期的時間更漫長,也讓我得到瞭更多的收獲。後麵的章節裏記載瞭那個過程的成果,希望能讓作為讀者的您分享到我探索的經驗。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

評分

京東網就是快快快快

評分

價錢閤適,書不錯。。

評分

非常有內涵,有乾貨,值得好好的一字一句地讀既專業又通俗

評分

好評就得瞭,好評就得瞭。

評分

內容還沒看,保留意見!

評分

心理治療方法書,專業書籍,不錯。

評分

還可以啊啊啊啊啊啊啊

評分

速度很快快 質量還可以吧 主要是這本書的內容很好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愈,從理論到實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