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六講
第一講 婚姻族製
第二講 戶籍階級
第三講 財産製度
第四講 農工商業
第五講 衣食居處
第六講 交通通信
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後記
已經分享,目前京東呀是夠瞭,舊書都拿來賣
評分大傢之作,買來慢慢學習!
評分唯一遺憾的是墨色有點淡。這書的內容前者是在某中學的講義,後者是在華光大學的講義。講義是課堂上的述說的紀錄,較學術著作的嚴謹和規範有點差距,但興緻所至,更能體現老師的真實想法,而且書很薄,覺得更適閤門外漢閱讀。
評分 評分數有些舊
評分呂思勉是史學界公認的書籍讀得最多的學者,二十四史通讀數遍,為學界同人傳為美談。呂思勉國學基礎深厚,治史的意趣卻不保守,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文學革命”深深地影響瞭史學著作的語言風格,一些史傢也開始嘗試運用白話文來撰寫史著,如梁啓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曆史研究法》等。“特彆是當時的《中國白話報》、《杭州白話報》等刊物,專闢有‘曆史’或‘曆史故事’欄,以通俗的口語嚮人們介紹中外曆史知識……同時,中國曆史通俗讀物激增……此後,北京教育部也正式提倡國語,訓令學校教材使用語體文。”呂思勉先生積極地接受新思想,首次使用白話文來撰寫通史,《白話本國史》成為最早使用白話文撰寫的新式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全書基本上是用較為淺顯的白話寫成的,“但遇到文言不能翻譯成白話處;②雖能翻而不免要減少其精神處;③考據必須照錄原文處,仍用原文”[,這錶明呂思勉先生是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來對待白話文的。在1920年發錶的《新舊文學之研究》一文中,呂思勉先生認為文學創造美的途徑是“心有美感,以語言為形式而錶現之”,運用白話文可以使語言具有美感、突齣時代性,且更易於“行遠而傳後”;而文言的最大弊端就在於它陳舊、不閤時宜和不易流傳。所以文言必須去掉其不適閤當代人的思想和古代專用語的部分以此來白話化。但是文言也有用簡潔的句式錶達深刻的內涵和語法嚴謹等優點,所以,應當文言與白話互相取長補短,同時進行。雖然呂思勉先生的這種觀點在今天看來有可議之處,但在白話文剛剛起步的20世紀20年代,他能夠看到二者的利與弊,大膽地肯定白話、運用白話的做法比同時代的許多人都進步得多。由於《白話本國史》使用瞭通俗的白話文,去掉瞭晦澀難懂的文言詞語,順應瞭時代潮流,反映瞭時代特徵,從而受到瞭歡迎,成為青年學生學習中國曆史的“門徑之門徑、階梯之階梯”,對於曆史知識的普及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評分絕對的好書,這套叢書都很不錯
評分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
評分前期京東圖書活動,在瀏覽網頁過程中遇到呂氏所編套書,在網頁介紹上,把他地位提的很高,說其通讀多遍史書並有所提煉,在書摘中也有所顯現,如是兩次入瞭他九本書。這本最後寄到,大略翻瞭下,感覺宣傳有些過瞭。文化講義好於政治思想講義,從不同時期的書中亦可發現其一係列轉變。早先有人說讀書要學會讀文章背後的文章,其核心要義其實是要讀者繪製一坐標,然後把書的整體內涵在坐標軸上加以繪製,而後加以判斷與吸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