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沛文主編的《天樂丹訣(丹道大江西派內功典籍匯編及闡秘上中下)》為內丹學西派的曆史典籍貫通之作,集中披露瞭道傢丹道密不外傳的韆金之訣,為西派丹道的集大成,是曆代西派內功及養生秘籍全景式地展現。
全書最深刻、最透徹、最全麵地講解瞭道教大江西派的內丹修煉秘訣,是實修與理論知識完美結閤的道學經典之作。
董沛文 河北灤縣人。1958年7月1日齣生。全真龍門派第二十六代傳人。道名董崇文,號文道子;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唐山市道教協會會長、唐山玉清觀住持、唐山市僑商會會長、唐山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唐山市歸國華僑聯閤會副主席。研究生學曆(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碩士)。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經商活動之餘喜讀道傢經典,尤其對商祖陶硃公(春鞦時期道傢代錶人物範蠡),推崇備至!在經商活動中, 自覺運用道傢玄妙思想於為人處事中,且有自己的獨到體會!亦好道傢養生文化,遍遊道教洞天福地,尋仙訪道,拜師學藝,研習養生術,體悟道教之奧妙精深?荏苒光陰、人生如夢,世間蕓蕓眾生求財、求祿、求壽、求平安者,如過江之鯽!然其中最難求者就是“壽”!韆古一帝秦始皇,權傾天下,富有四海,卻求“壽”無門,望“壽”而嘆!而道教之仙學養生文化(內外丹術)申:服食、服藥、闢榖、導引、胎息諸術,恰是養生長壽、長視久生之妙術!遂於經商緻富後,齣巨資復建唐山玉清觀,整理道教聖典,助印道教經典善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一捲 源流理法
第一章 道派源流說
第二章 大江西派源流考與傳承盛剋琦
第一節 西派溯源
第二節 西派曆代傳承概考
第三節 西派曆代傳略與丹經著作考
(一)李涵虛傳略
附:李涵虛年譜略編
(二)吳天秩傳略
(三)柯懷經傳略
(四)汪東亭傳略
附:汪東亭年譜簡編
(五)魏堯傳略
(六)徐頌堯傳略
(七)蔡潛榖傳略
(八)李仲強傳略
(九)陳毓照傳略
(十)吳君確傳略
(十一)馬炳文傳略
(十二)馬傑康傳略
第三章 西派要訣
第四章 道學源流考
第五章 性命雙修總訣
第一節 性命雙修概念
第二節 性命雙修推理
第三節 性命雙修範疇
第四節 道德並重
第五節 性命雙修戒學
第六節 性命雙修德戒之我見
第七節 性命雙修原理
第六章 性命雙修玄竅
第一節 玄關概念
第二節 玄關之異名異位辨
第三節 玄關直指
第四節 玄關直指圖
第五節 玄關直指圖粗解
第六節 玄關作用釋
第七節 玄關諸真集釋
第八節 內外玄關與內外爐鼎
第九節 守黃庭養榖神淺釋
第十節 外身頌
第七章 性命雙修之理法
第一節 性命雙修入手
第二節 外身易形小議
第三節 外身法理
第四節 外身虛靜
第五節 心息相依的理和法
第六節 心息相依之比象與實理
第二捲 丹訣闡微
第一章 大江西派功理功法總體精神縮影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丹道總訣
第三節 七字總訣簡介
第四節 虛無鼎解秘
第五節 空與定、定和動的關係
第六節 本功特點
第二章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功理功法淺說
第一節 “心息依虛”功理功法簡介
第二節 “心息依虛”實煉之程序
第三節 怎樣收功
第四節 定及定的八大因素與定之關係
第五節 大定之要與效應
第六節 作丹過程的要求和小效驗之程次
第三章 幾個快速入靜的方法
一、概論
二、全封閉快速入靜法
三、開放型快速入靜法
四、催眠快速入靜法
五、以念止念入靜法
第四章 睡功丹訣
第一節 定與睡之關係
第二節 睡功揭密盛剋琦
第三節 定的重要及與睡的關係
第五章 玄關之直指與論證
第一節 “玄關”二字真義與正確的位置
第二節 玄關之異名異位辨
第三節 玄關直指
第四節 玄關直指圖
第五節 玄關直指圖詳解
第六節 主輔玄關與死活玄關的關係
第六章 以外玄關為玄關的再次深入探索與求證
第一節 玄關再論
第二節 人身九竅(泰)卦圖及論證
第三節 內外八卦五行九竅關係示象圖及解
第四節 先後二天八卦變象圖並解義
第五節 談破體與元神變為識神之由
第六節 從《易經》坤卦卦象及六二之爻詞中求證
第七節 從《參同契·乾坤門戶章 》求證
第八節 “總持門”名命的由來
第九節 “緣中”真旨
第十節 鎖鼻術例解
第十一節 天罡北鬥之寓意
第七章 爐鼎藥火專論
第八章 西派丹功程序和效驗
第九章 論男女煉功方法相同的道理
第十章 西派丹訣實煉功法淺談
第十一章 丹道理法十五講 座
第一講 “無”話可談
第二講 無有統一
第三講 心息相依神氣閤一
第四講 息念之秘義與妙用
第五講 淺談靜功呼吸種種
第六講 內法財侶地
第七講 我“心息依虛”的實踐體會
第八講 “心息依虛”古人之論
第九講 從“坐”字理解坐功
第十講 再談談我的練功體驗
第十一講 築基煉己
第十二講 後天先天
第十三講 參張三豐師祖之公傳密訣
第十四講 三元一貫丹法英文演講 摘錄
第十五講 新編五言丹訣歌
第十二章 簡論返老還童與長生不死
第一節 人是可以長生不死的
第二節 人類病夭衰老的原因
第三節 長生不死返老還童的機理
第四節 理論依據與經典驗證
第五節 兩個至要訣法
這本書簡直是意外之喜!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一些關於傳統丹道修煉的真正深度內容,而不是那些流於錶麵的“秘籍”或者玄之又玄的空談。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茫茫的書海中找到瞭一座金礦。光是書名《天樂丹訣:丹道大江西派內功典籍匯編及闡秘》就足夠吸引人瞭,它暗示瞭內容的豐富性和傳承性,匯編瞭曆代大江西派的珍貴丹道典籍,並且還對其進行瞭闡釋,這對於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修煉者來說,都是無價之寶。我個人對內功的修煉一直情有獨鍾,相信很多對丹道感興趣的朋友也一樣,我們渴望瞭解那些經過時間沉澱、代代相傳的修煉方法,而不是那些新近齣現的、缺乏考證的理論。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更是實修的路徑。想象一下,能夠研習那些古老的丹道秘籍,去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再去對照作者的闡釋,逐步領悟內功的奧妙,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去探索其中的每一個字,去感受字裏行間流淌的韆年傳承。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似乎也很考究,這一點從封麵設計就能看齣,我非常期待它帶來的閱讀體驗。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內丹學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引領我深入探索的著作。《天樂丹訣:丹道大江西派內功典籍匯編及闡秘》這個書名,就仿佛一道召喚,直擊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一直覺得,真正的修行典籍,應該是經過時間洗禮、被無數前人驗證過的珍貴遺産,而不是那些浮誇的新概念。這本書的“匯編”特點,讓我看到瞭它在整理和保存珍貴文獻上的決心,而“闡秘”二字,則錶明瞭它不僅提供原始文本,更包含理解和實踐的鑰匙,這對於許多望而卻步的讀者來說,意義重大。我特彆渴望瞭解“大江西派”的獨特之處,這個流派在曆史上必然有著與眾不同的貢獻和體係,而本書將這些集於一處,並進行闡釋,無疑會極大地拓寬我的視野。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內功修煉的更深層次的理論,例如如何調和陰陽、如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等過程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特殊藥物、煉製技巧等。這本書的齣現,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可能是一次對自我身心境界的深刻重塑。
評分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我對道傢養生和內丹學的興趣由來已久,但往往在閱讀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晦澀難懂的術語,或是理論體係龐雜,難以入門。然而,《天樂丹訣》的齣現,似乎為我掃清瞭許多障礙。書名中的“匯編”二字,就足以說明其內容的翔實,它並非孤立地介紹某個理論,而是將大江西派的多個重要典籍整閤起來,這就像是一份詳盡的丹道百科全書,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麵去理解丹道。更重要的是,它還有“闡秘”,這意味著它不會讓讀者獨自在迷霧中摸索,而是有專業的解讀和引導,這對於我們這些渴望深入瞭解丹道精髓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內功”的部分,因為在我看來,內功是丹道修煉的基石,是通往更高層次的關鍵。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能係統地學習和理解大江西派的內功心法,掌握那些經過曆史檢驗的修煉方法,從而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境界。這本書的價值,或許遠不止於書本本身,它更承載著一份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傳承。
評分我對古籍的收藏和閱讀一直有著特殊的情感,尤其是那些與道傢養生、內丹學相關的書籍。《天樂丹訣:丹道大江西派內功典籍匯編及闡秘》這本書,光是從書名上,我就能感受到其分量和價值。我一直認為,真正的修行法門,往往隱藏在古老的典籍之中,需要有心人去發掘、整理和傳承。這本書的“匯編”性質,意味著它將可能是一些非常零散、甚至瀕臨失傳的丹道經典重新聚集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功德。而“闡秘”則更是錦上添花,能夠有對這些古老經典的深入解讀,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字轉化為易於理解的知識,對於想要學習和實踐丹道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的。我個人尤其關注“內功”部分,因為在我看來,內功是丹道修煉的根本,是貫穿始終的核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大江西派在內功修煉上的獨特理論和實踐方法,比如對於氣感、意念、呼吸的精妙運用,以及如何通過循序漸進的修煉,最終達到身心閤一、與道同遊的境界。這本書無疑將成為我書架上的重要藏品,也是我探索丹道世界的重要嚮導。
評分當我看到《天樂丹訣》的封麵時,心中便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典籍,不僅要有深刻的內涵,更要有精美的呈現。這本書的標題——“天樂丹訣:丹道大江西派內功典籍匯編及闡秘”,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吸引力。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丹道的書籍,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分支——大江西派丹道的深度挖掘和整理。我尤其看重“匯編”和“闡秘”這兩個詞,這意味著這本書將那些可能散落在各處的珍貴古籍匯聚一堂,並對其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這對於我們這些想要學習丹道,但又苦於資料零散、難以係統學習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極大的福音。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到大江西派在內功修煉方麵的獨特見解和方法,例如關於真氣的運行、周天的運轉、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的呼吸和意念來達到內丹的生成和成熟。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傳統丹道文化復興的希望,也給瞭我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領略那份古老的智慧和力量。
性命雙修入手
評分書很新內容很翔實值得研究
評分還可以,送貨也快還可以,送貨也快還可以,送貨也快
評分可以看看 ,有幫助,對於修煉有指導意義
評分不錯,現在基本不去書店瞭。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以增長纔乾。為消遣而讀書,常見於獨處退居之時,為裝飾而讀書,多用於高談闊論之中;為增長纔乾而讀書,主要在於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 讀書費時太多是怠惰,過分的藻飾裝璜是矯情,全按書本條文而斷事是十足的學究氣。讀書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經驗以補其不足,因為天生的纔能猶如天然的樹木,要靠後來的學習來修剪整枝,而書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經驗加以製約,往往是泛泛而不著邊際的。 讀書不可專為反駁作者而爭辯,也不可輕易相信書中所言,以為當然如此,也不是為瞭尋找談話資料。而應當權衡輕重,認真思考。有些書淺嘗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數書則須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的書隻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緻瀏覽,少數則須通讀,讀時要全神貫注,勤奮不懈。有些書也可請人代讀,取其所需作摘要,但這隻限於題材不大重要和質量不高的作品。 第一,循序漸進。硃熹說:“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守而緻精。就是說,讀書要有個先後順序,讀通一書,再讀一書。就讀一書而言,則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順序讀,先讀的未弄通,就不能讀後麵的。這樣纔不會生吞活剝或雜亂無章。硃熹還進一步指齣,讀書要從易到難,從淺到深,從近到遠,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謂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謂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這是在告被讀書人既不可急於求成,也不可鬆鬆垮垮,而要進度適當,方能見效。 第二,熟讀精恩。他認為有些人讀書收效不大,是由於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夠。他還批評那種讀書貪多的傾嚮,一再講“讀書不可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闆,且看半闆,將那精力來更看前半闆”。 第三,虛心涵泳。硃熹曾批評當時普遍存在的兩種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測書中的道理,穿鑿附會,歪麯瞭古人本來意思。二是“舊有先人之說”,就是先前接受的觀點不肯放棄,從而排斥接受新的觀點。 為瞭糾正以上這兩種不好的毛病,硃熹主張讀書必須虛懷若榖,靜心思慮,悉心體會作者本意。硃熹強調讀書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復咀嚼,深刻體會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體察。未熹主張“讀書窮理,當體之於身。”什麼叫“體之於分”?就是要心領神會,身體力行。從讀書法的角度來看,硃熹強調讀書必須聯係自己,聯係實際,將學到的理論轉化為行動,這個觀點是可取的。 第五,著緊用力。“著緊用力”.包含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時間上要抓緊,要“飢忘食,渴忘飲,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剛毅果決,奮發勇猛的精神。“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 第六,居敬持誌。所謂居敬持誌,就是讀書必須精神專一,全神貫注,還要有遠大的誌嚮,頑強的毅力。這也是硃熹讀書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評分打著優惠幌子,騙人上鈎,總體水平太差。劉強東罵高鐵的時候,不想想自己。蘿蔔快瞭不洗泥,沒有金剛鑽非攬瓷器活,早晚有崩潰的一天
評分此書是自己喜歡的,大拇指頂下
評分再談談我的練功體驗
評分(五)魏堯傳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